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现状、特征与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裘善文 张柏 王志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制约着该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该区土地荒漠化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采取不同实用技术 ,治理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 ,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常抓不懈 ,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土地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盐碱化 草场退化 牧业 脆弱性 可恢复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的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志明 晏明 +3 位作者 王贵卿 孟华 张文哲 王春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2-456,共5页
利用 1996年和 1986年秋季陆地卫星TM数据 ,将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识别方法结合应用进行草地的解译 ,改进算法 ,改善遥感图像的识别精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在恶化 ,草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4.5× 10 4... 利用 1996年和 1986年秋季陆地卫星TM数据 ,将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识别方法结合应用进行草地的解译 ,改进算法 ,改善遥感图像的识别精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在恶化 ,草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 4.5× 10 4hm2 ,草地退化严重 ,退化草地面积已占草地总面积的 81.1%,而且退化程度也在加重 ,中、重度退化草地比例明显提高 ,草地退化呈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吉林 草地退化 草地识别 卫星遥感 遥感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演变的时空过程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周云轩 付哲 +2 位作者 刘殿伟 王黎明 王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场退化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以松原、白城、洮南和通榆的草场退化情况严峻。整个西部的草地重心从通榆和大安交界处向东北方向漂移,幅度有11km。(2)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盐碱化主要集中在洮南南部和乾安、前郭,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盐碱地重心一直在通榆和大安交界处。(3)尽管沙地面积略有减少,但是呈不稳定状态,有从通榆向大安、镇赉、乾安、松原推进的趋势。沙地重心从通榆中部向东漂移,距离达30km。(4)西部地区的"三化"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是呈边缘扩充、内部充填等增加模式和边缘退缩、成片退缩等减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西部地区 土壤沙化 盐碱化 草原退化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分布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土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 被引量:99
4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张养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境模型。应用主成分综合分析方法 ,提出了生态脆弱态势指数模型 ,获取了吉林省西部近 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脆弱态势评价 空间主成分分析 吉林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秦丽杰 靳英华 段佩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0-1025,共6页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80%以上,蓝水足迹不足1%,灰水足迹介于10%~20%之间。而在绿水足迹中,降水较充足的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70%以上,一般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一半,极端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则只占30%,这将对土壤水分平衡带来不利影响。3a中,单位质量玉米蓝水量约0.005~0.006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比例低于1%;单位质量玉米绿水量为0.559~0.839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99%以上;单位质量玉米灰水量为0.099~0.122 m3/kg。通过对玉米生产水足迹的研究,明确了绿水在吉林省西部雨养农业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玉米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宇 卢文喜 +1 位作者 陈社明 龚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5-38,共4页
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部分地下水水化学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是根据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结合而成,考虑了水质评价标准的区间形式和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将T-S模糊神经网... 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部分地下水水化学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是根据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结合而成,考虑了水质评价标准的区间形式和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将T-S模糊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中经典的内梅罗指数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S模糊神经网络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更全面更客观。利用该方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吉林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神经网络 地下水 水质评价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年丰 王娟 +1 位作者 汤洁 卞建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共5页
以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安市和长岭县为例,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该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的盐碱成份的增加。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退化的基础... 以吉林省西部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安市和长岭县为例,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退化特征及机理。该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的盐碱成份的增加。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退化的基础和潜在因素,人类不合理活动是土壤退化的诱发因素和主要因素。借助于GIS,SPSS技术,揭示了土壤化学成分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该区的土层结构复杂,土壤剖面含盐量的分布呈“T”形、正“梯”形、负“梯形”和“柱”形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特征 机理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金花 黎劲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对吉林省西部 2 0世纪 80年代与 90年代中期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 ,利用GIS技术 ,结合野外调查 ,研究了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成因及防治对策 ,认为吉林省西部土地沙漠化仍有扩张的趋势 。
关键词 遥感 GIS技术 吉林 沙漠化 土地 原因 人为因素 分布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碳酸盐渍土基本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文华 王清 +1 位作者 张静 陈慧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盐渍土分布区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和室内物理化学试验分析,研究了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土样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易溶盐总量占单位土体质量百分比为0.1045%~0.466 0%,该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盐渍土分布区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和室内物理化学试验分析,研究了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土样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易溶盐总量占单位土体质量百分比为0.1045%~0.466 0%,该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地表以下0~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体类别为低液限黏土,土的pH值为8.12~9.12,天然状态下呈碱性.在0~30 cm深度范围内,pH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并含有大量交换性钠,这对土的毛细性及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毛细水上升试验发现,距地表0~40 cm深度范围内土体中含有大量的交换性钠,颗粒分散性极大,土颗粒间孔隙过小,毛细阻力大,毛细现象微弱.冻融法毛细水上升试验中,温度梯度作用引起的土中薄膜水的迁移造成了不同层高土含水率的微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碳酸盐渍土 基本性质 毛细水上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吉林西部水旱灾害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娟 林年丰 +2 位作者 汤洁 卢远 卞建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吉林西部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水旱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及其损失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水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以往大多认为这一趋势是全球变化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文章通过对吉林西部人类活动与... 吉林西部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水旱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及其损失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水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以往大多认为这一趋势是全球变化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文章通过对吉林西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不合理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如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草地的严重退化和社会其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变化特征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景观动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志强 张柏 +1 位作者 张树清 王宗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吉林省西部景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生态环境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探讨其景观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吉林省西部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 吉林省西部景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生态环境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探讨其景观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吉林省西部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响应。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变化显著;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增大,而连接度减小;研究区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贡献组分是耕地、草地、湿地和盐碱地,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农业政策和农业需求是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水文变化与环境因子对组分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区不合理的景观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和区域安全格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动态 GIS 转移过程 生态环境安全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东辉 张柏 +2 位作者 殷秀琴 卜照义 陈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7,共9页
于 2 0 0 3年 7月和 9月 ,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进行土壤线虫取样 ,10个采样区 2 8个调查样地 2次共捕获线虫 10 2 2 0只 ,个体密度平均 182 5 0只 /m2 ,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 2纲 7目 2 0科 32属。真滑刃属、短体属和垫刃属为优势类群 ... 于 2 0 0 3年 7月和 9月 ,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进行土壤线虫取样 ,10个采样区 2 8个调查样地 2次共捕获线虫 10 2 2 0只 ,个体密度平均 182 5 0只 /m2 ,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 2纲 7目 2 0科 32属。真滑刃属、短体属和垫刃属为优势类群 ,是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最重要的类群 ,稀有类群个体数量尽管很少 ,但分布的范围并不狭小 ,线虫各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并末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 ,受人类活动扰动的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较差 ,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明显 ;水平分布 ,天然林和受人类活动扰动生境土壤线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差异显著 ;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影响总体是负面的 ,而居民点园地可能增加土壤线虫的类群数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物种丰富度 土地利用类型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秀霞 徐龙 江恩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7-254,F0004,共9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该文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2期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基于经济-生态双重目标,利用SD-MOP(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该文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利用2000年和2010年2期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基于经济-生态双重目标,利用SD-MOP(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整合模型,对2020年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仿真与优化。结果显示,到2020年,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别增长7.43%、3.09%条件下,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别增加了349.89和2705.74km2,而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2.75、11.51、270.43和2772.56km2;与利用单目标SD(systemdynamics)模型优化方案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增幅分别下降了31.55%、14.97%,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幅分别下降了42.70%、20.99%、42.68%、29.34%。研究表明,SD-MOP优化方案优于单目标的SD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 经济 SD-MOP模型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湿地天然水中的铁细菌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子青 王海晶 +4 位作者 王丰 朴真三 李春玉 李玉山 文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4,共4页
从吉林省西部天然水中分离出Fb1和Fb2 两种铁细菌 .Fb1细胞为椭圆形 ,细胞成对排列 ,有单生、双生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0 .7~ 1 .0 μm ;Fb2 为杆状 ,呈多个细胞相互连结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 0 .4~ 0 .7) μm× ( 1 .... 从吉林省西部天然水中分离出Fb1和Fb2 两种铁细菌 .Fb1细胞为椭圆形 ,细胞成对排列 ,有单生、双生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0 .7~ 1 .0 μm ;Fb2 为杆状 ,呈多个细胞相互连结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 ( 0 .4~ 0 .7) μm× ( 1 .5~ 2 .1 ) μm .两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且都具有荚膜 ,菌浓度约为 1 0 6个 mL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 2 0h可达到稳定期 ,2 4h后进入衰退期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的基本生理生化性质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天然水 铁细菌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固锰能力 生理生化特性 生长曲线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威 卢文喜 +1 位作者 卞玉梅 于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Ⅲ级;2004年水质与1993年相比有所恶化。区内对水质级别起决定作用的离子主要为NH4+和F-。以氮素为例,对污染因子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内梅罗法 GIS 水质评价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晨野 汤洁 +2 位作者 李昭阳 毛子龙 汪雪格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14-1920,共7页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 针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量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力 逐步回归分析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冬艳 杨园园 +3 位作者 李月芬 王孟 郭冬艳 靳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33-338,共6页
针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而造成碳储量模拟模型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吉林西部167个典型土壤样点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对吉林西部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水平偏... 针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而造成碳储量模拟模型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吉林西部167个典型土壤样点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对吉林西部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水平偏低,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工作区的分异性不同;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i含量、硅铝率、硅铝铁率和K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P、Al、Fe、Ca、Mg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元素变异特征值可以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总变异的能力也不相同。通过研究土壤有机碳与元素含量的关系来定量研究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是可行的,将二者量化关系与土壤有机碳储量模拟模型相结合,使得对土壤碳储量的认识更加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土壤有机碳 元素地球化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碳酸盐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俊鹏 胡克 刘玉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9,273,共6页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cm的深度...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c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变化规律为:0~30cm深度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30~50cm范围内,如果有盐积层或碱积层的存在,则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化土壤 土壤碳酸盐 碳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退化草地修复方案的仿真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洁 韩维峥 +1 位作者 李昭阳 徐小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0-1394,共5页
退化草地的恢复已成为吉林西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使吉林省西部草地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如何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就成为研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运用用RS和GIS技术,建立1989和2004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数据... 退化草地的恢复已成为吉林西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使吉林省西部草地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如何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就成为研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运用用RS和GIS技术,建立1989和2004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数据库,研究15年来的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情况,草地从1989年至2004年,其总面积减少26.752×104hm2,15年间减少将近32%。针对吉林西部草地退化状况,提出不同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在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运用VENSIM软件建立了吉林西部草地退化典型区大安市的草地修复规划方案的仿真优化模型,对生产建设型、生态恢复型和生态修复型3种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其中生态修复型方案,大安市的草地面积以2%的速度恢复,到2020年草地面积为8.23×104hm2,耕地面积为7.54×104hm2,草地耕地面积比为1.1∶1,草地面积占大安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99元,生态效益良好,为吉林西部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仿真优化 系统动力学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农业生境土壤甲虫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0-286,共7页
2003年7月和9月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农田、居民点园地和“三北”防护林等典型农业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甲虫调查,了解农业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甲虫群落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甲虫26科955只,优势类群为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幼虫、... 2003年7月和9月对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农田、居民点园地和“三北”防护林等典型农业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甲虫调查,了解农业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甲虫群落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甲虫26科955只,优势类群为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幼虫、步甲科(Carabidae)和步甲科幼虫,共占全部总捕获个体数65.03%。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甲虫类群空间分布的广狭与个体数量的多寡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中部平原区与西部平原区土壤甲虫群落特征差别显著;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影响土壤甲虫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分布,其中农田和居民点园地减少了土壤甲虫个体密度和多样性,防护林的存在对于农业生境土壤甲虫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甲虫 农业生境 群落结构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