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7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 rice technology for food security in the world 被引量:12
1
作者 YUAN Long-ping(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 R & D Center,Changsha,Hunan,410125,China)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Hybrid rice technology for food security in the world 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晓红 张高南 +4 位作者 张乘 陈姣龙 关健 刘泽洪 刘昭成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能协调冲突等方面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数字技术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赋能作用,凝练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关键技术体系,涵盖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态势感知与预警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能协同优化调控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灾后应急决策技术。注重气候韧性重大工程顶层设计、加强“数字+电力”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并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电力行业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等策略运用,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安全 安全韧性 数字技术 多模态数据融合 智能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秉 李雅文 史志勇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共8页
[目的/意义]在当今数智时代,数智技术是安全情报能力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开展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研究的意义重大。[方法/过程]在分析数智时代安全情报能力变革的基础上,揭示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机理,并提出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 [目的/意义]在当今数智时代,数智技术是安全情报能力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开展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研究的意义重大。[方法/过程]在分析数智时代安全情报能力变革的基础上,揭示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机理,并提出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路径。[结果/结论]通过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可实现安全情报能力的平台化能力集成、扁平化结构分布、前瞻性全局研判和体系化协同运行。数智赋能安全情报能力建设应面向安全情报需求确定、安全情报获取、安全情报分析及安全情报应用和反馈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数智赋能 安全情报 情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损伤监测及预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来斌 武胜男 林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深水开发的关键设施,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然而高压低温环境、强腐蚀性流体及动态载荷等复杂因素显著增加了系统损伤与泄漏的风险;现有监测与预警技术也面临着工况耦合、噪声干扰和精度不足等挑战。系统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潜在损伤模式和机制,综述水下油气开采泄漏监/检测、识别与预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能化转型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促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早期预警技术的发展,助力实现深水油气开采的安全、高效、智能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生产系统 检测与监测技术 损伤分析技术 定位技术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现实瓶颈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谢艳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体育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现实瓶颈及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表... 体育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现实瓶颈及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体育数据要素驱动体育科技深度应用、赋能体育生产制造升级、促进体育相关主体协同合作、拓展体育行业发展边界。在体育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仍面临高质量供给不足,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育数据价值挖掘不足;产权确认困难,体育数据开放使用存在利益冲突;隐私安全保护能力薄弱,市场监管不到位等现实瓶颈。据此,提出提高体育数据要素供给水平,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加快体育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明确体育数据要素产权归属,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保障体育数据要素合规运行,健全市场监管制度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体育数据库 体育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法确立保障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虎 蒋茂荣 +1 位作者 刘凡 李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历的探索酝酿、研究起草、修改完善、制定出台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能源法确立的绿色低碳转型、安全保障、民生用能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化管理五大制度体系以及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要求,并对充分发挥能源法规范引领作用进行了展望,为贯彻落实能源法各项制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绿色低碳 安全保障 民生用能 科技创新 市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域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预警方法
7
作者 肖峻 孙纲 +2 位作者 宋晨辉 王丹 莫少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09-3722,I0003-I0010,共22页
该文基于安全域理论提出一套较完整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安全预警流程。首先,建立RIES安全域模型并给出RIES安全边界计算方法,包括交流安全边界与直流安全边界。其次,介绍模糊推理与模糊综合评... 该文基于安全域理论提出一套较完整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安全预警流程。首先,建立RIES安全域模型并给出RIES安全边界计算方法,包括交流安全边界与直流安全边界。其次,介绍模糊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于预警中评估越限的严重程度。再次,提出RIES预警方法,能综合考虑系统N-0与N-1安全性从而发出预警或告警信号。该方法包括预警指标选取与评判、安全预警分级、预警原因分析、安全趋势预测等步骤。最后,用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可知,该文提出的安全预警方法对于提升RIES的安全管控能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预警 安全域 模糊推理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绿色农业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9
作者 李纲 孙杰 毛进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7-807,共11页
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家科技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战略基石。本研究以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为核心命题,系统探讨情报在国家科技安全领域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与实践路径。首先,在把握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上,... 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家科技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战略基石。本研究以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为核心命题,系统探讨情报在国家科技安全领域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与实践路径。首先,在把握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阐释国家科技安全的概念、特征及其风险挑战,指出情报赋能在风险防控与战略竞争中的理论内涵;其次,构建“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information empowerment f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IE-NSTS)的逻辑框架,从功能模块、赋能机制、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基于动态科技安全知识图谱、多模态知识表征与推理等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智能情报方法体系;最后,从风险体系与预警机制、态势感知与风险画像、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博弈推演与竞争战略四个层次,提出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实现路径,激发和使能情报在国家科技安全领域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以情报赋能我国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安全 情报赋能 安全风险 科技领域 国家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方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海华 吴尘萱 +2 位作者 周海燕 胡小鹿 方宪法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和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出助推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支撑全环节农业装备迭代升级、开发适用性农业装备制造体系、拓展新场景农业装备应用模式、提升前瞻性农业装备战略力量和培育高技术农业装备创新集群,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的支撑条件平台,打造全产业链人才梯队,培育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潜力,为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优化研究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装备 科技创新 智慧农业 智能农机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临界点与我国气候安全新挑战
11
作者 马丽娟 袁佳双 徐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7,共15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在整个气候系统,且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进入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连年创下新高,一些气候临界要素即将到达临界点,但我们对这些威胁何时到来、该如何应对尚未准备好。文中从临界点的基本概念开始,系统地...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在整个气候系统,且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进入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连年创下新高,一些气候临界要素即将到达临界点,但我们对这些威胁何时到来、该如何应对尚未准备好。文中从临界点的基本概念开始,系统地总结了气候系统临界要素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了亚马孙雨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4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临界系统的临界点,及一旦引爆可能产生的级联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气候安全的可能影响。分析指出,亚马孙雨林崩溃主要通过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进而对我国风、光资源,以及冰冻圈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AMOC的崩溃主要通过影响亚洲季风降雨型对粮食生产产生影响,并有可能通过抬升区域海平面、加剧陆地高温热浪和海岸带风暴潮,同时给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两极冰盖崩溃对我国的影响,更多地是通过促进全球海平面上升,给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通过为大西洋、南大洋注入更多淡水,加剧AMOC和南极翻转流的减弱,进而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高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物供给和多样性。研究进一步通过分析临界点早期预警信号,指出对临界点进行早期预警对保障我国气候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并结合目前对临界点的科学认知,提出青藏高原可作为我国实现气候安全早期预警的第一抓手;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不仅是减缓,而且越来越多的是如何提升适应能力,以应对临界点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点 级联影响 极端事件 气候安全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理议题
12
作者 焦洪涛 齐蒙 +1 位作者 邵滨 蒋劲松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DNA数据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分支领域,以其存储密度高、存储时期长、稳定、安全等特点,有望成为当下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法律体系带来冲击,探讨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 DNA数据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分支领域,以其存储密度高、存储时期长、稳定、安全等特点,有望成为当下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法律体系带来冲击,探讨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理议题是强化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人权层面,探讨可能引发的对“人的尊严”的挑战和数据鸿沟问题,建议完善DNA数据存储基于科技伦理治理框架上的政策法律体系;在安全层面,探讨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相关问题,建议结合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两个维度强化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安全治理;在知识产权层面,探讨DNA合成和测序技术、DNA介质以及重组DNA的微生物中涉及的可专利性等问题,建议完善专利保护规则,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以促进DNA数据存储技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数据存储技术 合成生物学 信息安全 法律治理 科技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变革与政治安全:新趋势、新特征与新要求
13
作者 赵磊 刘常瑜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127,共10页
当今时代,科技、政治与安全三要素关联互动的复杂性上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织叠加的背景下,科技在一国政治安全维度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当今时代,科技、政治与安全三要素关联互动的复杂性上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织叠加的背景下,科技在一国政治安全维度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科技变革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新技术应用推动国家主权范围延伸,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政权影响力增强,科技治理呈现不同制度的竞争较量,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对此,以科技善治保障国家政治安全,以科技治理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安全,构筑内外联动的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科技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 大国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现状、趋势与对策
14
作者 朱启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系、影响算法自主与政治治理的动态平衡、推动国际治理格局的权力转移等方面。从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发展趋势看,要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多维度预置运用手段工具、坚持创新动能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科技赋能 安全治理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保障方法体系研究
15
作者 魏晨 赵冰峰 +1 位作者 吴晨生 张素娟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2,共10页
[研究目的]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科技安全情报作为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助力科技发展和保障科技安全的主要支撑。[研究方法]运用安全情报学方法论,基于情报保障的内涵,构建了以支撑与促进科... [研究目的]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科技安全情报作为科技战略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助力科技发展和保障科技安全的主要支撑。[研究方法]运用安全情报学方法论,基于情报保障的内涵,构建了以支撑与促进科技安全和科技发展为目标的情报保障体系。并对体系中的各子系统进行了阐释,以揭示情报工作的理论构建逻辑。[研究结果/结论]与传统的情报支持系统和决策保障路径研究不同,文中的情报保障体系是基于安全情报学视角为保障科技安全问题提出的宏观治理方法论。旨在抛砖引玉,以供科技管理者和情报学界学术探索与后续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情报 情报保障 情报工作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法律制度研究--以“视同出口”制度对高校的规制为视角
16
作者 史晓丽 闫伟泽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在国际经贸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间竞争已上升至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具体表现为对尖端技术、高端人才的动态博弈与对外部威胁的安全防范,发达国家利用“小院高墙”式技术出口管制等措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设置壁垒,通过实施超WTO规... 在国际经贸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间竞争已上升至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具体表现为对尖端技术、高端人才的动态博弈与对外部威胁的安全防范,发达国家利用“小院高墙”式技术出口管制等措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设置壁垒,通过实施超WTO规则的“视同出口”制度来减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外流,从而达到在尖端技术领域完全垄断的局面。美国“视同出口”制度的实施与升级对全球科研技术的进步增设了障碍,在防范本国高端技术外流的同时也束缚了美国“科技领航”的吸引力,阻碍外国专家学者在美进行尖端科学研究,拉宽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科技发展鸿沟,并警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应多措并举独立实现科技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出口管制 视同出口 高校技术安全 中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及其运用浅析
17
作者 王良刚 郑博元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5-1433,共9页
当前数据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场景和数据为驱动,凭借其高效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面向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以信息安全为研究背景,按照数据模态类型进行划分,对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和主要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然后... 当前数据信息呈现井喷式增长,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场景和数据为驱动,凭借其高效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面向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以信息安全为研究背景,按照数据模态类型进行划分,对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和主要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然后,分析了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在网络与社会安全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为未来开展该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 智能技术 多模态数据 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场技术体系及工程实践
18
作者 吴曼青 洪日昌 +7 位作者 王佐成 林传文 马韵洁 郭嘉丰 吴乐 范举 张兰 王翔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我国在精准把握和研判全球科技发展规律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我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的总体纲领。本文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 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我国在精准把握和研判全球科技发展规律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我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的总体纲领。本文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聚焦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出探索数据要素价值时空分布的内在机理即数据场基础理论,探讨了在深入研究数据场基础理论的同时,构建涵盖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要素场技术体系,具体包括跨域数据管理技术、数据件封装技术、低熵化流通技术、穿透式安全技术和聚变式处理技术。同时,分析了数据要素场在卫生健康场景中的工程实践案例,提出了数据要素场的创新应用场景和工程实践范式,展望了数据场基础理论和数据要素场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生态构建方面的前景,旨在为数据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场 跨域数据管理 数据件封装 低熵化流通 穿透式安全 聚变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安全保障措施影响的乘客顺风车风险感知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景鹏 蒋成玺 +2 位作者 潘克文 陈媛媛 查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为深入解析安全保障措施对居民顺风车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完善顺风车安保、服务体系,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乘客使用顺风车意向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进行影响路径验证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评... 为深入解析安全保障措施对居民顺风车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完善顺风车安保、服务体系,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乘客使用顺风车意向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进行影响路径验证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综合加权平均法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安全风险是阻碍乘客使用顺风车的关键因素,而隐私风险对使用意向的负向影响却不显著;男性群体、对顺风车使用频率较高的群体、年龄较大的群体在措施上线后对使用顺风车出行呈现更积极的态度.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显示,安全响应、车主审查和车主识别得分分别为6.43、6.07和6.02,乘客对这3项整改措施认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风车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盟视域下的美日技术安全合作:战略逻辑与政策实践
20
作者 吴怀中 从伊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8,159,共27页
传统权力政治思维下同盟战略互动更多体现在高政治议题领域,但当前以美日为代表的同盟国家正日益将联盟合作关系拓展至同步覆盖经济与军事的技术安全议题领域。基于威胁制衡与利益平衡的联盟安全理论观点,旨在以盟国间国家利益的威胁认... 传统权力政治思维下同盟战略互动更多体现在高政治议题领域,但当前以美日为代表的同盟国家正日益将联盟合作关系拓展至同步覆盖经济与军事的技术安全议题领域。基于威胁制衡与利益平衡的联盟安全理论观点,旨在以盟国间国家利益的威胁认知视角考察美日推进技术安全合作的深层战略逻辑与政策实践进程,即美日技术安全合作的动机源于双方针对“特定对象国技术崛起”造成国家利益层面的共同战略“威胁”认知。通过技术安全合作,美日一方面针对性遏制中国军事实力发展,另一方面维持并筹谋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以期有效应对中国技术提升所带来的所谓国家安全利益与国家政治利益“威胁”。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美日两国历经技术安全合作理念先期聚合、后续双多边协调机制确立直至尖端产业领域政企一体联动的复杂环节进程。由于经济安全议题牵涉国家利益的多个方面,美国在与盟国推进技术安全战略协调的同时,其战略合作成效亦受到同盟内部结构性利益分歧的掣肘。进入“特朗普2.0”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将继续以遏压中国为导向的经济安全战略部署,美日技术安全合作或仍维持高强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安全 同盟战略 国家利益 威胁认知 美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