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研究——基于交换媒介与价值贮藏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1 位作者 赵峰 马自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共17页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142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的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水平的上升显著抑制了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却有效平抑了汇率波动对贸易的负向冲击,体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换媒介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贸易与资源/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在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尚不显著。进一步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境外人民币存量积累至一定程度后,人民币结算的汇率波动平抑效果更为显著,体现了人民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对降低汇率波动冲击的积极作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并同时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与增加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充分结合人民币交易媒介与价值贮藏职能,切实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汇率波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交换媒介 价值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冲击、国际收支韧性与外贸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金成晓 孙萌晨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8,共13页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时变脉冲响应值测度国际收支韧性,运用混频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及其波动、国际收支韧性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国际收支风险吸收强度自2008年后波动上升...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时变脉冲响应值测度国际收支韧性,运用混频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及其波动、国际收支韧性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国际收支风险吸收强度自2008年后波动上升,国际收支风险吸收持续期有所回升,国际收支韧性总体稳定。人民币升值改变贸易品价格,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存在直接负向影响,但通过降低市场风险吸收持续期,能够间接对外贸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效应。汇率波动有利于外贸高质量发展,市场风险吸收持续期和国际收支风险吸收强度的间接渠道也发挥积极影响,而风险吸收持续期的降低有利于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应增强国际收支韧性,缓解汇率冲击的不利影响,通过适度的汇率波动和国际收支韧性调节机制,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水平 汇率波动 国际收支韧性 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稳定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3
作者 徐子桐 何颖 陈文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共9页
本文梳理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系统探究汇率稳定性对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提炼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启示。本文从国际经验的共性特征入手,基于八个主要国际货币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 本文梳理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系统探究汇率稳定性对主权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提炼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启示。本文从国际经验的共性特征入手,基于八个主要国际货币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不同货币汇率升值和汇率波动对其货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汇率升值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国际支付份额,但对美元和欧元这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货币作用有限。汇率波动对国际支付份额具有负向制约作用。(2)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同时受到汇率升值的正向影响及汇率波动的负向影响,汇率波动上显现出“影响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 汇率稳定 汇率波动 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背景下的股市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风险溢出研究
4
作者 黄佳耿 张年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9,I0008,I0009,共18页
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陆续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一系列制度,这不仅增强了内外股市的互通互联,同时还强化了跨境资本流动进而可能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产生冲击。在此,本文构建包含沪市、深市、港市和汇市的拓展投资组合模型,... 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陆续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一系列制度,这不仅增强了内外股市的互通互联,同时还强化了跨境资本流动进而可能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产生冲击。在此,本文构建包含沪市、深市、港市和汇市的拓展投资组合模型,并通过时变溢出指数来识别互联互通下的内外股市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溢出影响。研究表明,互联互通机制会增强股市风险溢出,其中人民币汇率市场是风险溢出的净接收方。从改革的影响看,2014年沪港通和2016年深港通推出均在短期内增强内地股市对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溢出,而2018年港股IPO改革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这也增强了港股对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溢出影响。从作用机理看,互联互通下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的规模变化会直接增强内外股市对汇市的风险溢出,而地缘政治风险和股市恐慌情绪则通过信息渠道强化风险冲击。此外,资本市场流动性紧张以及失业率上升等基本面利空会加剧股市波动,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风险溢出。基于此,本文提出降低股市风险溢出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 股市波动 人民币汇率 风险溢出 跨境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货币网络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兼论人民币地位变迁
5
作者 杨渝镜 丁文丽 胡列曲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96,共17页
以2005年7月—2023年12月全球3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全球货币网络,从汇率传导视角探究全球货币网络的演变特征、影响机制以及人民币在货币网络的地位作用。结果表明: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呈现“稳定期”“调整期”“... 以2005年7月—2023年12月全球34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基于TVP-VAR-DY模型构建全球货币网络,从汇率传导视角探究全球货币网络的演变特征、影响机制以及人民币在货币网络的地位作用。结果表明: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呈现“稳定期”“调整期”“重塑期”三大阶段特征,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趋势愈发明显。全球货币网络密度历经紧密、松散到再紧密的“U”型过程,货币影响效率波动变化;重心位置存在自西向东转移迹象,网络内部由美欧主导的两大社团逐步转向美欧中共存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在全球货币网络中地位仍然较低,但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人民币依赖网络单一节点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两大区域以及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货币网络演变受到相互依赖效应、结构依赖效应、时间依赖效应的内生影响,以及经济规模、贸易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资本开放水平和地理、文化、历史网络等外生机制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传导指数 货币网络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地位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通的OFDI效率提升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玲艳 王林彬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8,共14页
人民币跨境流通是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流通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值得研究。本文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流通能够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一带一路”倡议... 人民币跨境流通是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流通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值得研究。本文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流通能够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中国OFDI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一带”沿线国家、高制度质量国家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中国OFDI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国OFDI效率影响的汇率传导机制成立,表现为负向弱化作用。中国应当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制度合作,提升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跨境流通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效率提升效应 汇率传导机制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涛 韩笑 +1 位作者 乔聪 蒋庚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9,共10页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地缘政治风险正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变动和全球外汇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风险来源。以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43个国家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政治局势不...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地缘政治风险正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变动和全球外汇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风险来源。以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43个国家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政治局势不稳定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显著提高汇率波动水平,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增加1%,汇率波动性增加0.984%;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是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汇率波动的重要机制;地缘政治风险对汇率波动的增加作用具有异质性,对非OECD成员国的增加作用较OECD成员国更为显著,对欧美地区的增加作用较亚非拉地区汇率波动更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前期地缘政治风险与前期汇率波动均会显著影响当期汇率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对汇率波动的增加作用具有持续性。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对于汇率波动的影响正在逐渐长期化,在此背景下,研究结论为通过维持政治稳定性减少资本流动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汇率波动 资本流动 人民币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的非对称波动——基于投资者预期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娟文 吴颖佳 +1 位作者 陈俊宇 蒋心健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8,共8页
选取2011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及投资者预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相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加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即在宏观经济状况较坏时的波... 选取2011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及投资者预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相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加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即在宏观经济状况较坏时的波动更大,投资者预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鉴于此,应针对不同宏观经济状况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避免形成人民币不良变动预期,预防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人民币汇率 非对称波动 投资者预期 差异化汇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企业创新的“质”与“量”——基于产业链溢出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张露文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5,共14页
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基于产业链视角验证了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且产业链在其中发挥... 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基于产业链视角验证了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且产业链在其中发挥着异质性效果:企业会因其所处产业链位置表现出创新“量”与“质”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上游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中间品增加会在产业链中形成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行业内竞争效应,均对企业创新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上游企业在全产业链中表现出“质量引领效应”。本研究为企业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行业生产网络效应提高自身创新提供建设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企业专利的质与量 产业链 行业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的非对称波动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政 李湛 胡文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6,共10页
构建向量误差修正‒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非对称BEKK(VECM-GARCH-ABEKK)模型,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个维度,研究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耦合效应。研究发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人民币汇率具有显著的持续性、集聚性波动特征... 构建向量误差修正‒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非对称BEKK(VECM-GARCH-ABEKK)模型,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个维度,研究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耦合效应。研究发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人民币汇率具有显著的持续性、集聚性波动特征,且两类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存在差异化的非对称耦合效应。研究提出优先针对产业资本外流风险出台相关政策,构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监管框架,降低外汇市场超调风险,利用人民币离岸交易构筑资本跨境流动缓冲区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汇率 波动溢出 非对称耦合效应 向量误差修正‒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非对称BEK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倩 郝文倩 廖泽芳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1,共14页
以中国官方发布的汇率新闻为对象的研究,从文本措辞角度对2010年至2023年中国央行和外汇局的官方网站新闻进行分类,构建“汇率升贬”、“汇率弹性”、“汇率制度”、“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相关”五种新闻措辞指数,进而利用TVP-VAR模... 以中国官方发布的汇率新闻为对象的研究,从文本措辞角度对2010年至2023年中国央行和外汇局的官方网站新闻进行分类,构建“汇率升贬”、“汇率弹性”、“汇率制度”、“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相关”五种新闻措辞指数,进而利用TVP-VAR模型研究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时变特征,产生的冲击效应在短期尤为明显,长期趋近于零;官方新闻中不同措辞类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官方新闻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影响,对汇率波动有增强效果,且离岸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新闻 人民币汇率 文本处理 TV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零收益率的金融非对称Log-GARCH模型研究
12
作者 裴浩天 车雪萌 +1 位作者 杨爱军 林金官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在实际外汇市场中,由于诸如交易缺失、舍入误差等原因使得收益率序列中出现零值,常见GARCH族模型无法对含零收益率数据进行有效拟合,导致波动率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为了更准确地估计汇率波动率,本文对含有零收益率的外汇数据进行建... 在实际外汇市场中,由于诸如交易缺失、舍入误差等原因使得收益率序列中出现零值,常见GARCH族模型无法对含零收益率数据进行有效拟合,导致波动率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为了更准确地估计汇率波动率,本文对含有零收益率的外汇数据进行建模。首先运用不受条件方差为正限制的log-GARCH模型对汇率市场收益率数据进行拟合,同时提出一个处理含有零收益率的数据处理框架,即将零值视为缺失的观测值。然后通过结合QMLE方法和期望最大化(EM)算法对含缺失观测值的log-GARCH模型进行无偏估计。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比较零收益率两种不同处理方法——非零值代替零值方法和将零值视为缺失值方法下波动率估计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零收益率的存在会增加波动率的估计偏差,将非零值作为缺失值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更接近市场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波动 log-GARCH模型 ARMA表达 缺失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市场输入性风险测度与国际影响力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睿 欧阳诗轶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共12页
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持续受到日益严峻的外部冲击,外部输入性风险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出发,借助TENET方法构建全球外汇市场尾部风险高维动态关联性网络,测算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风险水平,... 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持续受到日益严峻的外部冲击,外部输入性风险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出发,借助TENET方法构建全球外汇市场尾部风险高维动态关联性网络,测算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风险水平,从区域异质性层面分析输入性风险的动态演化规律。本文还评估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风险传染角色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尾部事件期间全球外汇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明显加剧,同区域与同类型经济体的外汇风险联动效应尤其明显;第二,发达经济体以及浮动汇率制经济体是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风险源,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经济体也会带来一定的输入性风险;第三,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是有限的,但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对新兴经济体和浮动汇率制经济体货币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部风险溢出 人民币汇率 输入性风险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4,共11页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避和隔离机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溢出效应 汇率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缓冲效应研究——基于境外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结算比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光明 杨武 赵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37,共24页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截至2017年底我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已超过10%,导致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大幅度增长。与大多研究仅考察人民币结算消除合同签订后汇率波动影响的短期角度不同,本研究考察了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境外人民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截至2017年底我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已超过10%,导致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大幅度增长。与大多研究仅考察人民币结算消除合同签订后汇率波动影响的短期角度不同,本研究考察了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增长对我国贸易收支的汇率缓冲效应。基于2005年1月—2017年12月共156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下以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代表的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越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货物贸易收支的负面冲击就越被削弱,区分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稳健性检验及针对1975—2016年日元汇率、境外存量与货物贸易收支的国际对比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且在控制境外人民币存量的前提下人民币结算比重越大,该缓冲效应越明显。随着人民币结算占比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资产存量与投融资渠道等条件逐步完善,该机制将逐渐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下我国的贸易收支起到稳定器和缓冲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结算 汇率风险 境外人民币存量 人民币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联动机制和溢出效应——基于VAR-GARCH-BEKK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谭小芬 张辉 +1 位作者 杨楠 金玥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65,共14页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的联动机制与相互影响,对于探讨人民币定价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VAR-GARCH(1,1)-BEKK模型,在控制美元汇率、全球投资...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的联动机制与相互影响,对于探讨人民币定价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VAR-GARCH(1,1)-BEKK模型,在控制美元汇率、全球投资者恐慌情绪、宏观经济走势等变量后,分析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冲击传导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深入探讨了两个市场的联动性.结果表明:1)两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冲击更大,而离岸市场的远期汇率引导着在岸远期汇率的形成;2)“8. 11汇改”后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增强,两个市场的联动性更加明显;3)美元走势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影响都非常显著,但即使控制美元走势后两个市场之间的汇率联动关系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岸市场 离岸市场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VAR-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赵天荣 李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利率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利率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实证检验证明,从长期来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但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弹性 利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基于行为均衡汇率估算模型分析技术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红叶 王莉 胡海林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共6页
本文首先对经典行为均衡汇率模型简要解读。指出其在估算实践中,暗含技术上的严格假定。本文给出放松假定的改进。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的经验分析,对改进工作进行检验。为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研究搭建一个深入分析的技术平台。经验分... 本文首先对经典行为均衡汇率模型简要解读。指出其在估算实践中,暗含技术上的严格假定。本文给出放松假定的改进。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的经验分析,对改进工作进行检验。为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研究搭建一个深入分析的技术平台。经验分析的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存在低估,但与长期均衡汇率比较,其实际汇率一直存在高估的情况。鉴于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机制复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调整必须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均衡汇率 行为均衡汇率模型 影响因素 决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内向均衡实际汇率与错位测算:1997-2007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云 陈浪南 林伟斌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6,共9页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BEER)理论,运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测算了199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均衡水平和错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在大部分时间里错位,不过总体而言错位并不严重。
关键词 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 均衡汇率 汇率错位 边限协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冲击与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基于IS-LM-EE模型和SVAR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劲松 巴曙松 杨现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4,144,共7页
本文基于IS-LM-EE模型构建了汇率冲击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SVAR方法对1996~2010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从国际贸易规模、人民币价值稳定、金融业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了汇率和外汇储备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人... 本文基于IS-LM-EE模型构建了汇率冲击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SVAR方法对1996~2010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从国际贸易规模、人民币价值稳定、金融业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了汇率和外汇储备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渐进和小幅升值虽然给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冲击,然而长期内这不仅有利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国际收支的"再平衡",而且也有助于实现低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的内外价值稳定。此外,外汇储备累积通过货币供给、利率、银行利差等渠道对人民币价值稳定及其国际化形成不可忽略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波动 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价值 金融发展指数 国际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