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王霸之辨”及其政治实践——兼论拓边运动的内在动力
1
作者 贾连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在宋代,“王霸之辨”下对王道、霸道的阐释与选择是拓边运动断续推进的内在推动力之一。自宋仁宗朝“尊王抑霸”论开始受到质疑,至宋神宗朝直至北宋覆亡,新学体系下以心性解王霸的王霸观在大多数时间处于主流地位。由此,以“复汉唐旧疆... 在宋代,“王霸之辨”下对王道、霸道的阐释与选择是拓边运动断续推进的内在推动力之一。自宋仁宗朝“尊王抑霸”论开始受到质疑,至宋神宗朝直至北宋覆亡,新学体系下以心性解王霸的王霸观在大多数时间处于主流地位。由此,以“复汉唐旧疆”为口号、追求一统的拓边运动就此展开。南宋时期,一度兴起的“恢复”(或曰“北伐”)与“王道霸道一元论”的王霸观不无关系。整体上看,宋代尤其北宋中期打破了此前单一对立的王霸观,为拓边运动提供更灵活、务实的理论和政策依据。然而,在北宋后期以降的官方主流观念中,出现了“王”与“霸”非此即彼的倾向,甚至发展为道德化的抬高或贬抑,为拓边政策的摇摆不定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霸之辨 拓边运动 王霸观 大一统 对外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读通鉴论》公私观的伦理向度与价值指向
2
作者 王泽应 王梦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F0002,共9页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船山公私观的伦理蕴含和价值指向表现在将公私观与义利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刻论述了“古今之通义”的至上价值;将公私观与兴衰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入探讨了“社稷轻而民为重”的价值机理;将公私观与历史观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深度揭示了“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理性。弘扬王船山公私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公私观,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道德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具有精神启迪和价值滋润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公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3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前,在日本考察期间,他也曾对日本盲目学习西方的举动表示不可取;甲午战争后,他还预言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王韬对民族、国家和国际危局抱有强烈的关心,在其落拓不羁的外表下,始终怀揣着可贵的政治品质——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民族的期望。王韬日本观的变化过程是对日本时局的锐意观察与精准预测,在日期间虽因家庭不幸及仕途不畅有自我放纵的表现,但是其家国情怀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王韬 《扶桑游记》 日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亚南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枭鹰 邬大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王亚南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解放后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 王亚南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解放后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多有精辟的见解。王亚南的教育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教育观 教学观 大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宝亮 倪素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性,就使这个视角同时成为叙述人视角;由于主人公的准自传身份,实质上又折射出作者的声音.这样,王蒙的小说就成为由两个世界叠加而成的立体世界,一个是作者所在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相互审视,就使王蒙小说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小说 叙述视角 叙述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船山的“理势”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邓辉 陈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一般认为,理与势是王船山历史观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然而,王船山却是将"理势"贯穿其整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系统的。道以气化流行开展出自然与人文之历史世界。无论自然的还是人文的历史,皆因其气化固有之幾而成其理势。道... 一般认为,理与势是王船山历史观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然而,王船山却是将"理势"贯穿其整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系统的。道以气化流行开展出自然与人文之历史世界。无论自然的还是人文的历史,皆因其气化固有之幾而成其理势。道之开展为自然历史世界,因在天之幾而有理势之自然;道之开展为人文历史世界,因在人之幾而有理势之必然,故道之开展变化取决于理势。由此,通过对理与势、理势相成、理势无定和道与理势之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考察剖析,可以发现,王船山是以道为中心构筑了一套系统精致的理势观用之于历史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理势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亮功利思想辨正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浦劬 赵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从清楚认知陈亮“气一元二面向”的世界观出发,深入评析其伦理观在道德优先框架下的功利合理性,进而揭示陈亮“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义利统一逻辑,由此管窥陈亮义利统一观,以为其功利思想评价之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王霸之辩 理一分殊 一元二面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闿运《八代诗选》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海洋 黄世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4,共6页
王闿运为宣传其复古诗学主张而编《八代诗选》,并自作眉批。其选诗偏重于八代诗歌大家及文学群体,重视五言古诗。其论诗主诗缘情,重视抒情咏怀诗,而注意辨析诗歌体裁和音律,追求高雅华丽诗风,主张曲隐而自达。作诗主拟古而自成家数。
关键词 王闿运 《八代诗选》 眉批 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日报》及王韬报刊思想评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袁新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环日报》为例,对王韬的报刊思想作简要的评析:一是"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二是"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三是"通才"的新闻人才观;四是"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日报》 王韬 报刊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明德 陈铭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始终怀有反清复明抱负的王夫之,通过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反思和评论,系统阐述了“不以信义结夷狄”“夷狄相攻,中国之害”“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及“和亲无耻”等思想观点。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始终怀有反清复明抱负的王夫之,通过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反思和评论,系统阐述了“不以信义结夷狄”“夷狄相攻,中国之害”“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及“和亲无耻”等思想观点。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也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体验,还有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影响。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经验理性和托古论今是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特征。王夫之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认识局限以及狭隘性和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民族关系思想 来源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抒情与叙事之间的认识调整——20世纪初王国维文学观建构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冠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20世纪初,王国维一改中国传统文学观中褒扬诗、词等抒情文学而贬抑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倾向,将叙事文学放在抒情文学之上,这一文学类型观的重要变化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就王国维个人而言,这主要源于在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晚近... 20世纪初,王国维一改中国传统文学观中褒扬诗、词等抒情文学而贬抑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倾向,将叙事文学放在抒情文学之上,这一文学类型观的重要变化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就王国维个人而言,这主要源于在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晚近文学、美学理论的影响下,其文学认同向西方文学的转移,特别是其文学观和审美观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但由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对于其影响的持续以及个人的性情等因素,王国维对于抒情文学仍然难于忘情,这导致他的文学论述中涉及传统抒情文学时的内在的矛盾。而在后期的戏曲论中,王国维纠正了个人的认识偏颇,强调叙事与抒情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打破了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的二元对立。王国维的这一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文学观 抒情文学 叙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亚南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泽芳 纪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7,共9页
王亚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和从政三十多年,形成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校教师观等方面。在发展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国... 王亚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和从政三十多年,形成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校教师观等方面。在发展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不同校情相适应;在质量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必须处理好全面育人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制度建设与形成良好风气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为主与兼顾科学研究的关系,处理好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创造能力的关系;在教师观上,王亚南提倡勤奋治学、循序渐进、团结协作和人人平等。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可以从王亚南高等教育思想中汲取发展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高等教育思想 发展观 质量观 教师观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情与不动情——基于朱光潜和巴金、张天翼为代表的左联作家论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3,共9页
朱光潜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巴金、张天翼左联有场著名的争论。本是由朱光潜《眼泪文学》一文挑起的,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动情和移情的矛盾。由于巴金的反驳偏离主题,而过去学界多把注意力放在朱、巴之争,忽略了和巴金一起的张天翼... 朱光潜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巴金、张天翼左联有场著名的争论。本是由朱光潜《眼泪文学》一文挑起的,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动情和移情的矛盾。由于巴金的反驳偏离主题,而过去学界多把注意力放在朱、巴之争,忽略了和巴金一起的张天翼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十个拷问"。我们由悬想朱光潜可能对张天翼美学问题的回答作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动情"和"移情"矛盾乃立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和矛盾上。恰恰是对这种差异和矛盾认识的不自觉导致了朱光潜(甚至包括王国维)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彻底。倘若对中西思维上的对立有清醒的认识,或许可以将朱光潜和王国维不自觉提出的"超物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升到自我意识的层面。这样,对体现中国传统的"以物观物"的虚静内敛的思维特征认识会更清晰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情 移情 张天翼 朱光潜 巴金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道德观论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剑平 陈元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本原在天,落脚点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强调正心,主张"达情养性"与道德践履;并从...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本原在天,落脚点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强调正心,主张"达情养性"与道德践履;并从历史、现实与学理等不同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沦丧现象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船山的道德理想模式是"内圣外王",圣贤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道德观 “达情养性” “内圣外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塘南儒家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海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中晚明三教融合的背景下,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开辟了一段建构儒家生死观的具体历程。从转移生死问题的"无生死"到直面生死问题的"了生死",再到推崇生死问题的"重生死",乃是这一历程的内在脉络。此一历程... 在中晚明三教融合的背景下,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开辟了一段建构儒家生死观的具体历程。从转移生死问题的"无生死"到直面生死问题的"了生死",再到推崇生死问题的"重生死",乃是这一历程的内在脉络。此一历程清晰呈现了中晚明儒家生死观合法性的一个具体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塘南 儒家 生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王韵作者为王仁昫质疑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治民 张茜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在增韵字、补训释、增或亦和增纽四个方面,敦煌本王韵卷首所记字数与实际不符,敦煌本王韵应是宋跋本王韵的增修本,敦煌本王韵的作者当不是王仁昫。
关键词 宋跋本王韵 敦煌本王韵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霸并道”思想及其管理智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开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探讨荀子与管子“王霸并道”思想在理论上的可取之处,指出自汉以降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王霸并道”的政治统治史;同时探讨了研究“王霸并道”思想的现实意义。“王霸并道”思想对国家权威的建立与维护、国家国际战略的选择以及对提高企... 探讨荀子与管子“王霸并道”思想在理论上的可取之处,指出自汉以降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王霸并道”的政治统治史;同时探讨了研究“王霸并道”思想的现实意义。“王霸并道”思想对国家权威的建立与维护、国家国际战略的选择以及对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霸并道 国家权威 战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王通的“中国”观及其时代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德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王通"中国"观的主要内容继承了五帝三王以来地理、政区、汉族、汉族/中原文化、王朝(政权)等传统涵义,其"中国"观言论中,指称王朝(政权)所占比重最大。王通所称呼的"中国",不仅有两汉、魏晋等汉族王朝,... 王通"中国"观的主要内容继承了五帝三王以来地理、政区、汉族、汉族/中原文化、王朝(政权)等传统涵义,其"中国"观言论中,指称王朝(政权)所占比重最大。王通所称呼的"中国",不仅有两汉、魏晋等汉族王朝,还包括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王通称呼前秦和北魏政权为"中国"是对传统"中国"观的新发展:它是魏晋以来中国王朝频繁更替、民族关系空前活跃的产物,是王通顺应华/夷关系新变化,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北方少数民族及其王朝(政权)的表现,是对儒家严华/夷之防观念的巨大冲击,在"中国"观问题讨论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通的"中国"观的时代局限性表现在他对汉族的衣冠礼仪"中国"的明显倾向性和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的华/夷之别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中国”观 “中国”认同 前秦政权 北魏政权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洪范传》作年论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金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行"删润缮写"的时期来确定其写作年代的途径不同,通过分析王安石道本体论的演变,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范传》 变法时期 道本体论 人才观 君臣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船山义利观的积极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易 宋湘绮 《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王船山在明朝亡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义利观 ,既强调重义轻利 ,又强调义利的辩证统一。他对“义”、“利”的内涵作了多层次的剖析 ,主张超越特定政治集团的“一人之义”、“一时之义” ,求“天下之公利” ,坚持民族... 王船山在明朝亡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义利观 ,既强调重义轻利 ,又强调义利的辩证统一。他对“义”、“利”的内涵作了多层次的剖析 ,主张超越特定政治集团的“一人之义”、“一时之义” ,求“天下之公利” ,坚持民族利益为重的“古今之通义” ,保卫民族主权和领土完整 ;强调“以信为先务” ,信义乃“立政之本”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不能放松信义教育。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义利观 积极意义 哲学 唯物主义 仁义 信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