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地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模型精度评估
1
作者 张秀玲 王同利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9,共18页
首先,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以五年为时间间隔,对中国地区2000—2020年地磁场七个要素(X,Y,Z,H,D,I和F)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其次,利用中国地磁台站的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期间地磁场逐年变化的特点,并以... 首先,基于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以五年为时间间隔,对中国地区2000—2020年地磁场七个要素(X,Y,Z,H,D,I和F)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其次,利用中国地磁台站的实际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期间地磁场逐年变化的特点,并以五年为间隔,探讨了1960—2020年中国地区内地磁场的变化模式;最后,通过分析IGRF-13和世界地磁模型WMM2020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和均方根误差,深入探究了这些模型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中国地磁场的总磁场强度呈现出整体逐渐增强的趋势,等值线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以及2010—2015年这三个时段内,地磁场七个要素的等值线移动方向一致,而在2015—2020年间,等值线的移动方向与前三个阶段相反;垂直分量与总磁场强度的变化模式基本相同,但总磁场强度的变化时间相比垂直分量滞后了1—3年。中国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周期约为30年,预计未来十年地磁场将呈现下降趋势。此外,IGRF-13和WMM2020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和均方根误差相当一致,表明这两个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RF-13 WMM2020 地磁场变化 等值线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深熔过程中矿物行为对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夏琼霞 朱二林 +1 位作者 束浩鸿 陈仁旭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80-3189,共10页
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广泛用于岩石年代学和源区示踪。但是在地壳深熔过程中,地壳岩石的熔融温度一般较低,且壳内岩石的熔融通常伴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加速了熔体提取,使得熔融过程中产生的熔体和残留体之间的同位素较难达到均一化。因此,开... 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广泛用于岩石年代学和源区示踪。但是在地壳深熔过程中,地壳岩石的熔融温度一般较低,且壳内岩石的熔融通常伴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加速了熔体提取,使得熔融过程中产生的熔体和残留体之间的同位素较难达到均一化。因此,开展地壳岩石深熔过程中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研究,评估地壳深熔过程中熔体与残留体和原岩间同位素组成是否达到平衡,对于我们利用同位素进行地球化学示踪十分关键。在地壳深熔过程中,影响同位素不平衡的因素较多,包括变质深熔的温度压力条件、熔融方式、不同矿物的分解和贡献以及源区不均一性等。然而,这些同位素不平衡最终可能是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不同的矿物或熔流体参与熔融反应所引起的。因此,考察地壳深熔过程中不同矿物的行为至关重要,包括矿物的化学组成、矿物的母体与子体同位素(或轻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矿物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参与熔融反应的矿物比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深熔 矿物行为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不平衡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生育率国家在后人口转变期的生育率变动态势及影响机制——基于OECD和G20成员国的经验发现
3
作者 牛建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3,共13页
生育率低迷是当前众多国家在人口与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全面认识后人口转变期生育率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机制,对积极应对生育率低迷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OECD和G20成员国为例,实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育率低迷是当前众多国家在人口与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全面认识后人口转变期生育率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机制,对积极应对生育率低迷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OECD和G20成员国为例,实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在完成人口转变后的生育率变动规律与成因。研究发现,在后人口转变期,生育率呈现重要的国别差异和历时变动。在考察期内,几乎所有国家均经历过不同幅度的生育率回升或反弹。经验证据表明,生育率能否反弹并不存在特定的阈值或“陷阱”,各国的生育率不仅与其进入后人口转变期的时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关,而且受经济社会领域一系列快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平均而言,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每推迟一年,时期生育率下降近0.5;青年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时期生育率下降0.007;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时期生育率上升0.005。除此之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对生育率差异及变动态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研究发现为全面认识后人口转变期的生育率特征及变动规律提供了新的经验知识,也对出台有效的支持和干预措施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国家 后人口转变期 时期生育率 国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山区河流融雪期主要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裴志远 江燕 +4 位作者 李赟 王伟 李博睿 沈彦军 裴宏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为探究河流融雪期内氮磷等物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23年对永定河支流清水河6个典型监测断面进行融雪期前后的连续水环境监测。测定的主要水环境指标包括总氮(T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4)^(+)-N)、... 为探究河流融雪期内氮磷等物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23年对永定河支流清水河6个典型监测断面进行融雪期前后的连续水环境监测。测定的主要水环境指标包括总氮(T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4)^(+)-N)、总有机氮(TON)、总磷(TP)、总溶解磷(TD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固体悬浮物(TSS)。结果表明:河流中氮类营养盐的组成比例存在季节性变化,融雪期径流中TON浓度平均占TN浓度的69%,NO_(3)^(−)N、NH_(4)^(+)-N和NO_(2)^(−)-N的平均占比依次为28%、2%和0.46%;在融雪期,TON浓度呈现出沿河流方向逐渐升高的趋势,NO_(3)^(−)-N则表现为沿河流方向逐渐降低;进入平水期后上述趋势会出现反转,即NO_(3)^(−)-N浓度沿河流方向逐渐升高,TON浓度沿河流方向降低。磷类物质的浓度在融雪期的波动较为剧烈,各断面极值比平均为5.9,最高可达14.0,各断面峰值浓度均优于GB3838-200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融雪期COD升高幅度最高可达213.6%;在融雪前期,除崇礼南断面外,其余各断面COD峰值均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且较高的COD会持续2周左右;融雪后期各断面COD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融雪前期,冬季积累污染物的释放与消耗是导致各类物质浓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在融雪中后期,温度是驱动含氮物质发生浓度波动的主要原因,COD和磷浓度受到产水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期 营养盐 季节性变化 时空分布 氮磷 清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MCKD的微弱故障信号降噪及冲击特征增强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费红博 张超 +2 位作者 吴乐 徐帅 张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早期故障冲击信号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微弱故障信号降噪及冲击特征增强方法)。首先,采用时频域差值信...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滚动轴承早期故障冲击信号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微弱故障信号降噪及冲击特征增强方法)。首先,采用时频域差值信息引导VMD,并引入相似系数差值和能量差值比作为迭代收敛条件,重新设定了适用于信号分解的终止准则;然后,采用改进的减法平均优化算法,对MCKD中的解卷周期T、移位数M和滤波器长度L进行了优化,确保了参数组合的最佳性;借助MCKD方法的冲击特征提取能力,精确获取了目标周期性冲击信号;最后,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配备的HZXT-DS-003型双跨转子滚动轴承试验台,构建了故障轴承数据集,对基于VMD-MCK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噪声,显著增强信号的周期冲击特性、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从而完成了对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的准确诊断;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频谱中更为突出地展现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峰值,且信噪比提升了78%;此外,即使在不同信噪比的噪声环境下,该方法仍能保持卓越的信号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早期故障特征 变分模态分解 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 参数自适应 周期性冲击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高粱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的适应性
6
作者 马雪鹏 杜建民 +6 位作者 何建龙 俞鸿千 王占军 董嘉莉 曹铱曼 刘金龙 韩千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6-1495,共10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于2022年(暖湿年)种植8个优质饲用高粱品种,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并检测营养品质,使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饲用高粱农艺性状变... 为筛选适宜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于2022年(暖湿年)种植8个优质饲用高粱品种,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并检测营养品质,使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饲用高粱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89%~8.57%,营养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在4.64%~31.22%,其中糖锤度、淀粉和相对饲喂价值变异系数较高,具有较大改良潜力;灰色关联度分析排序为‘光明星’>‘中科甜438’>‘海狮’>‘大卡’>‘F10’>‘大力士’=‘大奖1230’>‘海牛’。综合产量、品质及生育期等因素分析表明,最优品种为‘光明星’和‘中科甜438’,在宁夏北部盐碱地区比较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高粱农艺性状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生育期 糖锤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西段中生代基性岩浆差异及其对“东钨西锡”的制约
7
作者 闫金禹 马星华 +5 位作者 郭春丽 周睿 王宏晖 许箭琪 赵迁迁 张斌武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4-1216,共23页
南岭地区中生代幔源基性岩浆的持续活动为地壳部分熔融和岩浆房的持久演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热量,是成钨、成锡岩浆得以分异乃至成矿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性的岩体、岩脉、岩株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岩浆活动自晚三叠世(215Ma)持续至晚白垩世... 南岭地区中生代幔源基性岩浆的持续活动为地壳部分熔融和岩浆房的持久演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热量,是成钨、成锡岩浆得以分异乃至成矿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性的岩体、岩脉、岩株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岩浆活动自晚三叠世(215Ma)持续至晚白垩世(75Ma),岩性以玄武岩、辉绿岩及煌斑岩为主,以北东走向的郴州-临武断裂带为界可将其划分为东、西两段。南岭东段的基性岩约19处,主要分布在赣粤两省交界;南岭西段的基性岩分布在12处,集中于湘南地区,少量分布于桂北地区。随时代由老至新,东、西两段基性岩均呈现出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从亏损到富集的演化趋势,但东段基性岩以钙碱性和拉斑系列为主,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IAB型特征;而南岭西段为碱性系列为主,具有富集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OIB型特征。差异性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东段基性岩源区主要受到俯冲板片脱水流体和洋壳上覆沉积物熔体交代,而西段基性岩源区的交代介质来自于古太平洋板片脱水后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南岭地区具有东段富钨、西段富锡的分布格局,这种空间规律性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源区组分、壳-幔相互作用、分异程度、氧逸度和挥发分等。幔源岩浆对酸性岩浆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促使壳源岩浆发生部分熔融和维持岩浆房持续发生分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注入岩浆房内从而改变成钨、锡岩浆体系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南岭东、西段基性岩浆的差异性及其参与方式是造成东钨西锡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成矿差异 幔源基性岩浆 中生代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不同季节土壤水动态变化及滞后特征研究
8
作者 辉尚强 吴雪梅 +2 位作者 刘昊臣 郭立 李红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2,46,共5页
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滞后性对森林小流域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但对于不同干湿季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以某小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干季、... 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滞后性对森林小流域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但对于不同干湿季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以某小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干季、湿季、过渡期)的动态规律和滞后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与干湿季相比,过渡期土壤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吸引子”现象;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和标准差关系均存在滞后循环,且可以分为“无再分配”和“有再分配”两种模式,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水文过程和土壤水分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小流域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的动态行为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变化 过渡期 滞后循环 森林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园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卓玲 王艳玲 +2 位作者 张佳敏 李欢 高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为明确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观测站内位于坡顶、坡上、坡中及坡底的橘园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Stoke′s定律采用水分散-虹吸法依次获得粒级为<0.1、0.1~<0.45、0.45~&l... 为明确坡位变化对红壤胶体颗粒组成及胶体磷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观测站内位于坡顶、坡上、坡中及坡底的橘园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Stoke′s定律采用水分散-虹吸法依次获得粒级为<0.1、0.1~<0.45、0.45~<1μm及1~5μm的胶体颗粒,对比分析了各坡位橘园红壤中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有机质、非晶质氧化铁(Feo)、非晶质氧化铝(Alo)及胶体颗粒所携带的磷素(Pcoll)的含量变化差异;以坡顶橘园红壤为例,借助于热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了各粒级胶体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富集特征;明确了各粒级胶体颗粒的组成矿物及相对比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橘园红壤中1~5、0.45~<1、0.1~<0.45μm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分别为20.1%~24.8%、4.1%~6.1%、0.2%~0.6%;且随坡位降低,1~5μm胶体颗粒的分布比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45~<1μm与0.1~<0.45μm胶体颗粒则呈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随橘园坡位的降低,各粒级胶体颗粒内有机质和Alo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坡中和坡上有机质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而坡顶和坡上Alo的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Feo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坡上和坡中的占比分别为最低与最高。随胶体颗粒粒级的减小,各粒级胶体颗粒内有机质与Feo占比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Alo占比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坡位橘园红壤中各粒级Pcoll含量为0.66~1.57 g·kg^(-1),且均随坡位降低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坡中各粒级Pcoll含量最低,坡底Pcoll含量最高;且胶体粒径越小,Pcoll含量相对越高。通过SEM-EDS观察到坡顶橘园红壤中0.1~<0.45μm胶体颗粒的结合程度最好,颗粒排列紧实呈团状,<0.1μm胶体颗粒的结合程度最差,颗粒呈分散状,而1~5μm和0.45~<1μm胶体颗粒呈片状散落排布,结合程度相仿;磷主要赋存于1~5μm和0.1~<0.45μm胶体颗粒表面,铁则主要赋存于<0.1μm胶体颗粒表面;各粒级胶体颗粒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与多水高岭石。相关分析表明,橘园红壤中总碳、总氮、全磷、有机质、Alo等指标仅对橘园红壤中0.1~<0.45μm胶体颗粒中的胶体磷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园红壤 坡位变化 胶体磷 矿物组成 有机-无机胶结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抱伦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10
作者 蔡霖 许德如 +1 位作者 单强 苏伟政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95,共13页
抱伦金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岩体外接触带,是目前海南岛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金矿床。针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抱伦金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3.8~227.4... 抱伦金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岩体外接触带,是目前海南岛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金矿床。针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抱伦金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3.8~227.4)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24.6±7.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印支期,与海南岛印支期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时限相符,确定抱伦金矿为典型造山型金矿;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为抱伦金矿提供了成矿流体,而区域性挤压—伸展构造转换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成矿通道和空间。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海南岛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理解,并为类似复杂构造环境下的造山型金矿找矿提供了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Re-Osmg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印支期 造山型金矿 抱伦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闲期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的短期效应
11
作者 张慧芋 翟浩 +3 位作者 昝瑞新 田园 赵文欣 高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3-894,共12页
耕作作为人为土壤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往往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或直接作用于秸秆和根系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麦田为载体,于2018—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闲期... 耕作作为人为土壤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往往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或直接作用于秸秆和根系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麦田为载体,于2018—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闲期免耕、夏闲期深翻和夏闲期深松3种耕作模式,于2020年6月旱地小麦收获后采集0~50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夏闲期耕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矿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模式在0~1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_(stock))、固碳量(ΔSOC_(stock))、固碳速率(SOC_(stock-rate))和固碳效率(SOC_(stock-efficiency))均显著最高,即表现出显著的固碳优势;而在0~50cm整个剖面,深翻和深松模式较免耕模式SOC_(stock)显著提高9.90%~10.40%,ΔSOC_(stock)和SOC_(stock-rate)亦显著提高,且深翻和深松两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回归拟合结果表明,SOC_(stock-rate)随外源累积碳输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室内培养40d后,SOC累积矿化量在0~30 cm土层表现为深翻模式显著最高,而在30~50 cm土层表现为深松模式显著最高,潜在可矿化碳与SOC累积矿化量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对于SOC矿化率,在0~30cm土层表现为深翻>免耕>深松,在30~50cm土层则表现为深翻模式显著低于深松和免耕模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pH和有效磷含量是导致不同耕作模式间SOC积累和矿化差异的重要因子,其中碱解氮与两者间的关系达显著水平。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短期内免耕模式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显著的固碳优势;而综合考虑SOC固持和矿化两方面效应,深松模式是实现黄土高原旱地麦田0~50cm土层土壤固碳的较优推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持和矿化 土壤理化性质 夏闲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2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沙时空变化与周期特征
12
作者 魏艳红 贾晓鹏 +1 位作者 王远征 曹婉颖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量有较大的变异,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下河沿站,分别为304.74亿m^(3)、1.13亿t,最小值在唐乃亥站,分别为203.67亿m^(3)、0.12亿t;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小川-石嘴山区间,年输沙量主要在下河沿-头道拐区间;各站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1990—2020年下降明显,主要在1968年、1985年和1986年出现水沙异常变化;水沙小波分析存在2~5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表明水沙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水沙小波系数波动幅值呈持续递减规律,径流量和输沙量周期性特征亦发生弱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量和输沙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输沙量减小趋势更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揭示梯级水库群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河道外取水量持续攀升等人类干预,已成为黄河上游水沙过程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涿州站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分析
13
作者 李景刚 陈晓楠 +1 位作者 赵慧 陈林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 为有效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选取中线总干渠明渠段最北端冬季气温相对最低、冰情严重的涿州气象站为例,基于该站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在采用标准差阈值法对冬季异常低温事件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中线工程近年来的冬季异常低温事件频次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进入12月份,涿州站日平均气温基本接近0℃,之后逐步降低;在12月下旬至次年的1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到年度最低,多年平均值基本维持在-4℃上下;而后逐步上升,在2月中旬前后基本恢复至0℃以上。(2) 1981~2021年间,涿州站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1次,累计天数251 d,其中198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2000和2010年代,而1990年代发生次数最少,事件发生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在冬季3个月中,1月份发生次数最多,次均发生天数也最长,12月份次之,而2月份发生次数最少,次均发生天数也最短,冬季异常低温事件发生日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及1月中下旬。(4) 1981~2021年,涿州站冬季分别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低温事件11,5,15次,其中,一级、三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多,而二级事件在1月发生次数最少。正式通水至2021年,中线工程共发生冬季异常低温事件3次,且均为三级,对冰期输水影响相对有限。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和冰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温事件 频次变化 冰期输水 涿州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s in Particle Size,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Magnetic Concentration of 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Western Lake Erie,Ontario,Canada
14
作者 Maria T.Ciopp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4-124,共1页
Environmental magnetic research on beaches and shoreline processes is limited.Therefore,we carried out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on the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 of western Lake Eri... Environmental magnetic research on beaches and shoreline processes is limited.Therefore,we carried out environmental magnetic studies on the heavy mineral-enriched,dark-reddish sands on Cedar Beach of western Lake Erie(41.68°N,82.40°W).Magnetit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magnetic mineral of these sands.This study reveals a spatial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te particles,distribu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ineral MAGNETIC CONCENTRATION grain size dark-reddish SANDS cross-shore and lonshore variation Cedar BEACH Lake Er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涝害条件下晚播对超强筋小麦济麦44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雪燕 张荣亭 +6 位作者 程敦公 刘秀坤 单宝雪 蒲艳艳 刘国霞 刘建军 高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5日播种)的最高,为8359.05 kg/hm^(2);穗粒数随播期推迟整体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整体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W_(1)、W_(2)处理(11月5日播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_(3)处理(11月15日播种)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整体较好;产量最高时(W_(1)),籽粒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最低;籽粒品质较好时(W_(3)),各矿质元素含量相对也较高,尤其是K、Na、Zn、Se、Cu的含量均最高。综上得出,如遇极端天气,鲁中地区超强筋小麦济麦44的播期控制在11月15日之前时,晚播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优质高产,并且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济麦44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重构和时序特性约束的长预见期光伏集群功率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茂 贾梦琦 +1 位作者 张薇 王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2-111,共10页
光伏装机容量的逐渐增大为大规模的光伏并网带来了巨大挑战,突破更长预见期的光伏功率预测有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研究及应用最长预见期为7 d,为将预见期延长至8~15 d,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重构和时序特性约束的长预见期光伏... 光伏装机容量的逐渐增大为大规模的光伏并网带来了巨大挑战,突破更长预见期的光伏功率预测有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研究及应用最长预见期为7 d,为将预见期延长至8~15 d,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重构和时序特性约束的长预见期光伏集群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近似积分计算日电量和辐照能;其次,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以分解电量及辐照能序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频率的分量进行预测叠加得到电量预测结果;然后,根据出力特性建立约束过程,将电量预测结果重构为光伏功率;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中国甘肃省某光伏集群,模型在不同季节典型月功率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2.55%,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预见期 功率预测 光伏集群 功率重构 时序特性约束 变分模态分解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盆地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孢粉学和重矿物学证据
17
作者 赵淼 龚磊 +5 位作者 吴玺 蔡五田 张文卿 安永会 李康 刘作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和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①深度为56.8~26.4 m,年龄为112.7~63.3 ka,属末次间冰期,粉组合为松–板栗–藜–菊–蒿,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温暖较湿润气候。②深度为26.4~2.6 m,年龄为63.3~11.8 ka,与末次冰期相当,孢粉组合为松–麻黄–藜–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干燥寒冷气候。③深度为2.6~0.8 m,年龄为11.8~8.9 ka,全新世早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较凉较干气候。④深度为0.8~0.15 m,年龄为8.9~7.8 ka,全新世早期向中期过渡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菊–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温暖较干气候。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晚更新世—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张掖盆地甚至西北干旱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古气候 冰期 孢粉分析 重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变温的响应
18
作者 赵满兴 马卓 +2 位作者 杨帆 张霞 马文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2-1794,共13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78 a、30 a、3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以及周期性变温处理的土壤累积矿化量在前7 d增加较快,达到整个培养期的39.2%~47.6%,7 d后至培养结束时增加缓慢。培养前7 d,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速下降,直至21 d时趋于稳定状态。78 a、30 a、3 a水稻土和玉米地的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126.75、2737.63、2547.42和2173.88 mg/kg,水稻土累积矿化量比玉米地高28.94%。变温条件下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恒温条件下增加4.95%。变温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比恒温下分别高5.69%和4.20%。水稻土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14 d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下降幅度(41.49%)高于恒温培养(32.22%),35 d的MBC下降幅度(50.20%)低于恒温培养(54.23%),溶解性有机碳(DOC)下降幅度规律与之相反。0~20 cm和20~40 cm土壤潜在矿化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C 0/SOC)均表现为15℃/35℃高于25℃恒温,说明表层土壤易于矿化,土壤碳固存能力随温度周期性改变而降低。变温与恒温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积温相同的情况下,周期性变温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周期性变温 南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硒矿的矿床类型、分布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冠智 刘家军 +4 位作者 柳振江 汪啸 张斌 王泽琳 汪林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0,共12页
作为战略性新兴矿产之一的硒,在电子、化工、医学、半导体、光伏、空间探测等产业的众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目前,中国的硒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摸清中国硒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开发硒资源,是保障国家硒资源战略安全,推动相关产业高... 作为战略性新兴矿产之一的硒,在电子、化工、医学、半导体、光伏、空间探测等产业的众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目前,中国的硒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摸清中国硒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开发硒资源,是保障国家硒资源战略安全,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中国92个硒矿床进行了资料收集与整理,归纳总结了中国硒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硒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硒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型;中国硒矿床自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产出,但大部分集中在中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其他时代的硒矿床数量较少。根据中国硒矿床的矿床类型、分布特征,划分南阿尔泰-北准噶尔、东天山、阿拉善、北祁连、西秦岭南亚带、东秦岭、湘鄂西-黔中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共8个中国潜在硒矿资源矿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硒资源 资源储量 硒矿类型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荷包豆在云南高寒山地的镉铅累积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平 杨伊洁 +4 位作者 张新帅 李博 湛方栋 祖艳群 何永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目的】为降低高寒矿区荷包豆(Phaseolus coccineus L.)的镉(Cd)和铅(Pb)含量,筛选适合该区域农田种植的低累积、高品质荷包豆品种。【方法】采用云南主栽的10个荷包豆品种,在兰坪矿区周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氮... 【目的】为降低高寒矿区荷包豆(Phaseolus coccineus L.)的镉(Cd)和铅(Pb)含量,筛选适合该区域农田种植的低累积、高品质荷包豆品种。【方法】采用云南主栽的10个荷包豆品种,在兰坪矿区周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氮(N)、磷(P)、钾(K)、维生素C、蛋白质、总淀粉及Cd、Pb的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品种间荷包豆的矿质养分、籽粒品质及Cd、Pb累积量差异。【结果】不同品种荷包豆的生物量、矿质养分含量、籽粒品质及Cd、Pb累积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和产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3.88倍和1.42倍,籽粒N、P、K含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42倍、1.48倍和1.40倍,籽粒Cd、Pb含量和累积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93倍、5.71倍和3.76倍、4.29倍,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的最大差异分别为1.98倍、2.09倍、1.43倍、1.31倍、1.42倍。YN10表现出高产(2050 kg/hm^(2))、低Pb(0.17 mg/kg)性状,YN03表现出高产(2048 kg/hm^(2))、低Cd(0.23 mg/kg)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Cd含量与叶片N含量以及根、茎、叶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总淀粉、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Pb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荷包豆Cd、Pb吸收与矿质养分、籽粒品质密切相关。兼顾籽粒产量、重金属累积量、品质等因素,荷包豆品种YN10和YN03更适宜在兰坪Cd、Pb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豆 镉铅含量 矿质养分 品质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