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ν_(4)计算分析−以华北地区为例
1
作者 沈得秀 王庆民 +2 位作者 许洪泰 葛孚刚 蒋其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本文通过收集最新现代地震资料,采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联合求取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按不同地震统计时段和震级段,基于Matlab程序中给定函数计算并拟合了华北平原地震统计区、郯庐地震统计区、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统计区、汾渭地震统... 本文通过收集最新现代地震资料,采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联合求取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按不同地震统计时段和震级段,基于Matlab程序中给定函数计算并拟合了华北平原地震统计区、郯庐地震统计区、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统计区、汾渭地震统计区的b值和ν_(4),并将结果与五代图推荐的b值和ν_(4)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对比,进而分析最新现代地震资料对b值和ν_(4)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地震统计区确定b值和ν_(4)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省级地震危险性区划编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b ν_(4)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四川长宁页岩气开发区地震b值特征分析
2
作者 黄柳 赵爱华 +4 位作者 吴庆举 徐政语 潘佳铁 张风雪 姚志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5-843,共19页
随着川南页岩气快速规模化地开采,四川长宁地区地震频发,不仅发生了大量微地震而且伴随发生了多个中强地震,地震风险持续增高。本文基于长宁地区的107个密集台站在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所记录的连续波形使用深度学习震相拾... 随着川南页岩气快速规模化地开采,四川长宁地区地震频发,不仅发生了大量微地震而且伴随发生了多个中强地震,地震风险持续增高。本文基于长宁地区的107个密集台站在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所记录的连续波形使用深度学习震相拾取方法所构建的观测区高分辨率地震目录,通过最大似然法计算了四川长宁页岩气开发区频度−震级关系式中的b值,对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宁地区的平均b值为1.06,长宁—双河采卤区的b值为1.25,而长宁—昭通页岩气开采区的b值为1.01,这意味着页岩气开采区可能具有更高的应力水平;b值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有感地震更倾向于在低b值区域发生,且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b值下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地区 b 地震活动性 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及其余震前后b值变化
3
作者 李蒙亚 曾宪伟 +3 位作者 姚华建 李新艳 张志 杨硕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1222,共9页
收集2012年1月1日—2023年2月8日四川泸定地区(29.28°~30.04°N,101.82°~102.28°E)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的空间扫描,揭示泸定主震区及周边区域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计算结果显示,2022年泸定6.8级地震... 收集2012年1月1日—2023年2月8日四川泸定地区(29.28°~30.04°N,101.82°~102.28°E)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的空间扫描,揭示泸定主震区及周边区域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计算结果显示,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前5个月,主震区及其东南区b值出现加速下降变化,可能预示着局部岩石受力变形接近临界状态;5.6级强余震前,震中区b值仍然维持低值异常,显示出区域内的应力水平仍然偏高,预示着可能会发生强余震;5.6级余震发生后,异常区域明显缩小但未消失,预示着余震可能还将持续,但再次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b 极大似然法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熠熙 张辉 +4 位作者 刘双庆 曹井泉 李赫 陈嵩 高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研究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5~1.4,低b值区域为昌平—宝坻断裂段和唐山—迁安断裂段,变化范围为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正处于相对高应力或闭锁状态,存在未来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地震带 b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样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的b值变化 被引量:57
5
作者 史海霞 孟令媛 +5 位作者 张雪梅 常莹 杨振涛 谢蔚云 服部克巳 韩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74-1882,共9页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汶川地震(MS8.0)破裂区的地震活动性,并对该区域b值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005年中至2006年底,地震月频度及季度频度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b值从2002年始至地震前呈现出一个长期趋势性减小;在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显著的下降.b值的这一时间变化特征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日本东北MW9.0级地震前的b值变化特征具有很高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准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以上结果有益于认识和理解大地震孕育演化过程,同时也表明b值在中长期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b 地震活动性 孕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海城及其邻区地震b值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郑确 刘财 田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2-933,共12页
震级-频度分布(FMD)是地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经验公式之一,相关系数b是构造学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因子,具有表征前震和余震的特性。辽宁省地震多发生在金州断裂附近,自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与金州断裂交汇的海城河—大洋河断裂... 震级-频度分布(FMD)是地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经验公式之一,相关系数b是构造学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因子,具有表征前震和余震的特性。辽宁省地震多发生在金州断裂附近,自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与金州断裂交汇的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开启活跃模式,其东南端岫岩附近在1999年又发生5.6级地震。近年来盖州附近地震活动也在增强。因此,本文利用b值空间分布特征对海城及其邻区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研究。震源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b值计算,双差定位后的数据与常规目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但是完整性有一定下降。本文收集了中国地震台网1981—2005年的辽宁省地震目录,并进行双差定位,比较分析了常规目录数据和双差数据的b值分布差异,认为在地震密集区,双差定位后的数据可以被用来获得更准确的b值。对主要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使用双差数据,得到b值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b值为0.6~1.8,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岫岩和盖州震区具有较低的b值,意味着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浑河震区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东南方向具有较高的b值,说明该区域未来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与金州断裂交汇区域的b值在1.0附近,说明该地区应力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来具有较低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海城 b 双差定位方法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7
作者 陈亚红 廖发圣 +4 位作者 张正帅 徐芳芳 申茂正 蔡璐 董春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利用2013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鲁西地区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震源模型,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方法拟合研究区内的震源谱,得到了23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地震矩M_(0)为10^(11)~10^(14)N·m,与近... 利用2013年1月—2023年7月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鲁西地区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震源模型,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方法拟合研究区内的震源谱,得到了23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地震矩M_(0)为10^(11)~10^(14)N·m,与近震震级M_(L)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gM_(0)=0.956M_(L)+10.421;拐角频率为2~15 Hz,拐角频率与矩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低。(2)鲁西地区地震视应力为0.01~1.630 4 MPa,平均视应力为0.30 MPa。(3)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区域和高、低值过渡区域,鲁西地区的视应力高值主要分布在聊考断裂带的中北段、长清断裂以西和苍山—尼山断裂带附近的微山地区,菏泽、聊城、微山地区为低b值,低b值区域与视应力高值区域分布较为接近,反映出较高的背景应力水平,表明这些区域可能是鲁西地区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高频截止模型 拐角频率 视应力 应力降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的震源区结构特征和b值意义初探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安辉 高原 +2 位作者 赵国峰 任超 梁姗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5-1183,共9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水平分辨率为0.3°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获取了震源周边区域的地壳浅部构造信息,包括波速、泊松比以及估计的裂隙密度和饱和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此次门源...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水平分辨率为0.3°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获取了震源周边区域的地壳浅部构造信息,包括波速、泊松比以及估计的裂隙密度和饱和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此次门源M_(S)6.9地震发生在P波和S波波速剧烈变化的区域,靠近高速体的边缘.泊松比和饱和率同样都显示,门源M_(S)6.9地震发生在高低值变化的过渡区.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显示,震前冷龙岭断裂带的震源周边区域显示出了低b值、较低的a值和高a/b值的特征,与龙门山—岷山构造带强震之前的情况类似.裂隙密度在冷龙岭断裂两侧呈现出显著差异,北侧高于南侧,这可能是震后现场科考发现的断裂带地表破裂北侧高于南侧的构造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波速 泊松比 裂隙密度 饱和率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晓明 张文韬 +3 位作者 王树波 赵星 包金哲 李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2-532,共11页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震带 b 时空扫描 余震删除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漾濞4次M_(S)≥5.0地震前后b值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宪伟 赵小艳 +3 位作者 李蒙亚 李文君 唐浩 袁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1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接连发生4次M_(S)≥5.0地震,分别为M_(S)5.6,M_(S)6.4,M_(S)5.0和M_(S)5.2地震。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4日漾濞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研究区...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1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接连发生4次M_(S)≥5.0地震,分别为M_(S)5.6,M_(S)6.4,M_(S)5.0和M_(S)5.2地震。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4日漾濞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研究区b值,通过分析漾濞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b值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漾濞震群发生后,震源区b值出现快速下降,可能预示着局部地壳介质强度接近临界状态;②漾濞4次M_(S)≥5.0地震均沿剖面低b值异常区的边缘分布;③漾濞地震发生后,震源区b值明显回升,预示着地壳应力得到释放,短期强震危险性降低;④漾濞地震西北40 km和70 km处存在低b值异常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b 极大似然法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及ν_4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潘华 李金臣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本文结合华北地区几个地震统计区的实例,探讨了地震统计区的重要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征,并研究分析了其不确定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统计时段、样本处理方法、... 本文结合华北地区几个地震统计区的实例,探讨了地震统计区的重要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征,并研究分析了其不确定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统计时段、样本处理方法、统计下限震级、高震级年平均发生率等。在郯庐地震统计区,b值变化可达0.2以上,v4的变化可达1.4以上,汾渭地震统计区的不确定性也基本相当,河北平原地震统计区因为地震样本相对丰富,不确定性要小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统计区 b V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b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震源类型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静伟 吕悦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1-572,共12页
本文利用川滇地区1980—2013年震级M2.2—5.9的12924条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精细b值计算;利用川滇地区321个M≥4.7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结合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震源区,并探讨了不同类型震源区b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利用川滇地区1980—2013年震级M2.2—5.9的12924条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精细b值计算;利用川滇地区321个M≥4.7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结合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震源区,并探讨了不同类型震源区b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川滇地区b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川滇菱形块体的东边界和西南边界的低b值范围较大,菱形块体内部高b值区域相对集中,研究区内其余地区的b值分布较为零散;结合我国现行的地震区带划分方案,b值分布没有表现出带内的一致性;结合地震的震源机制,倾滑断层型的地震表现出逆断型震源区地震的b值低于正断型震源区内同类型地震的b值。这将为b值统计单元的划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b 震源机制 震源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分形维度及b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伟进 高孟潭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9,共5页
根据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目录,计算了蒙古国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形维度D值和震级—频度关系中的b值。结果表明蒙古国地区地震空间分形维度D值约为1.56,说明了蒙古国地区地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丛集性。蒙古国地区b值约为0.962,非常接... 根据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目录,计算了蒙古国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形维度D值和震级—频度关系中的b值。结果表明蒙古国地区地震空间分形维度D值约为1.56,说明了蒙古国地区地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丛集性。蒙古国地区b值约为0.962,非常接近1,说明蒙古国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震活动区。我们还分析了b值和D值随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揭示了蒙古国地区地壳介质结构的各向异性程度和应力分布的空间差异。文中研究结果还表明蒙古国地区地震的b值和D值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b 分形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前应力状态及b值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佳佳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5-582,共8页
2017年8月8日青藏高原东缘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强震,依据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发震构造,并计算震前应力状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受到构造和历史强震的影响,是发生在历史强震引起的应力加载区域。另外,采用中国地震台网1... 2017年8月8日青藏高原东缘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强震,依据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发震构造,并计算震前应力状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受到构造和历史强震的影响,是发生在历史强震引起的应力加载区域。另外,采用中国地震台网199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在评估目录完整性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得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源区及邻区地震b值空间图像。结果显示,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在四川北部地区显著低b值高应力异常区域内部(0.82>b>0.75)。所以,研究区域内外历史强震可能促进了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b 应力变化 地震危险性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值分析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宪伟 李文君 +1 位作者 马翀之 蔡新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8,共8页
利用1970年1月至2018年10月吴忠—灵武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目录,基于b值平面分布以及沿活动断裂的震源深度剖面和b值剖面图等,分析了研究区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性。结果表明:(1)新华桥附近存在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强度为M_(S)5.1~5.4,但b... 利用1970年1月至2018年10月吴忠—灵武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目录,基于b值平面分布以及沿活动断裂的震源深度剖面和b值剖面图等,分析了研究区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性。结果表明:(1)新华桥附近存在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强度为M_(S)5.1~5.4,但b值时序曲线表明该区域短期内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强;(2)吴忠/郭家桥—高闸地区很可能是1921年2月22日吴忠南M_(S)6.0地震的发震位置,该地震震源深度应在15 km左右,上地壳浅部很可能未破裂;(3)吴忠/郭家桥—高闸地区地壳浅部依旧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孕震强度为M_(S)6.2~6.3,孕震深度在10 k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忠—灵武地区 b 极大似然法 地震危险性 小震稀疏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前震型地震序列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天宇 黄浩 +2 位作者 刘自凤 匡泳庄 杨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使用云南小震月报目录和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结合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传统地震学参数h值和b值综合分析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高于震群型和主余型地震序... 使用云南小震月报目录和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云南M≥5.0地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结合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传统地震学参数h值和b值综合分析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高于震群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且变化范围较小,数值分布较集中,而传统地震学参数b值分布较集中,h值变化范围较大。分析8个典型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发现,前震型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与地震序列的震级强度变化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谱振幅相关系数高是区域应力水平高的一种表现,而地震序列谱振幅变化波动可能是受到余震起伏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谱振幅相关系数 地震学参数 b H值 前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b值与C(n)值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继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83-88,共6页
对比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发生的6次中强地震前b值与C(n)值异常变化特征.6次地震前,b值和C(n)值都有异常显示.b值异常一般出现较早,最早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C(n)值异常大多在震前半年至2~3个月出现.b值曲线异... 对比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发生的6次中强地震前b值与C(n)值异常变化特征.6次地震前,b值和C(n)值都有异常显示.b值异常一般出现较早,最早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C(n)值异常大多在震前半年至2~3个月出现.b值曲线异常形态一般不太典型,而C(n)值异常形态较典型,表现为峰值异常.地震前2种异常同时出现.还对计算上述参数的空间范围的选取及窗长和步长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b C值 对比研究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渤构造带的除丛特征及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毕金孟 孟令琴 宋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1855,共14页
准确、客观地识别地震背景事件和丛集事件是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除丛特征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时-空窗法,伪随机时空窗法,最邻近法和随机除丛法对张-渤构造带进... 准确、客观地识别地震背景事件和丛集事件是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除丛特征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时-空窗法,伪随机时空窗法,最邻近法和随机除丛法对张-渤构造带进行除丛处理,分析了除丛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除丛对地震活动参数b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算法对张-渤构造带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除丛效果,除丛率依次为78.62%、26.32%、75.24%、46.47%.相对于未除丛的地震事件,时-空窗法和最邻近法删除小震的比例偏高,b值减小;伪随机时空窗法删除大震的比例偏高,b值增加;随机除丛法对震级的依赖性较弱,b值变化不大.四种算法的除丛比例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张北、唐山及长岛等附近地震活跃区域的除丛比例较高.除丛对b值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张-渤构造带西段、张-渤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的交汇渤海地区均存在面积相对较大的低b值异常,是未来强震发生的潜在区域.通过K-S等检验方法来检验除丛后的地震事件是否符合泊松分布,利用时-空窗法、最邻近法、随机除丛法除丛后的事件符合泊松分布特征,而基于伪随机时空窗法的除丛后的事件并未通过泊松检验,无法有效去除所有丛集事件,在地震活动模型构建和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中要谨慎使用.各种算法除丛效果的分析以及对地震活动参数b值的影响,可为地震活动和灾害研究中除丛带来的偏差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 除丛算法 除丛率 地震活动参数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样条面元法在波浪载荷计算中若干问题研究
19
作者 刘日明 任慧龙 李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4,共6页
对基于B样条面元法波浪载荷计算、载荷加载及速度势的二阶偏导数计算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加载时压力点的参数值计算,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值反算方法;对于二阶偏导数计算,给出一种基于B样条面元法求解速... 对基于B样条面元法波浪载荷计算、载荷加载及速度势的二阶偏导数计算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加载时压力点的参数值计算,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值反算方法;对于二阶偏导数计算,给出一种基于B样条面元法求解速度势二阶导数的隐式方法,并通过对一无限水域中椭球潜体定常速度势二阶导数的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此外,对B样条面元法的计算效率进行了讨论,并对对称性在B样条面元法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计算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说明。所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对于发展和推广B样条面元法在波浪载荷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波浪载荷 b样条面元法 参数值反算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值和V_4的统计分析及其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卓娟 吕悦军 +1 位作者 兰景岩 徐丹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141,共7页
以郯庐地震带为研究实例,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原理,采用多种组合方案统计得到多个b值与V4组合,选取最佳组合方案,确定郯庐地震带最优b值和V4值;同时使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每个组合方案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 以郯庐地震带为研究实例,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原理,采用多种组合方案统计得到多个b值与V4组合,选取最佳组合方案,确定郯庐地震带最优b值和V4值;同时使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每个组合方案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探讨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本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对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V4 最小二乘法 地震危险性分析 郯庐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