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勇 李明颢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9,共16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度、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2035年目标值,在此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为研究区间,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模型及障碍度模型,从全国、区域及省域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方面:首先,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农村现代化水平,但发展速度慢于后者;其次,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始终较高,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四大经济区域在各子系统层与准则层间存在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最后,省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11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处于发展阶段,16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提升阶段,江苏、天津、上海、北京四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进入转型跨越阶段。在障碍因子方面:首先,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及村庄绿地率始终是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替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成为阻碍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最大障碍;其次,农业保险深度、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共同主要障碍,东部地区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向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内部转移,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与全国层面障碍因子情况较为一致;最后,在障碍度大于等于5%的指标中,农业保险深度、农村燃气普及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村庄绿地率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六项指标对各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本文对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短板、分层面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标值 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竞争力分析
2
作者 周井娟 王浙钟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深入剖析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对于明确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与提升路径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借助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本研究对全球农机产品贸易特征与演变轨迹、中国农机产品... 深入剖析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对于明确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与提升路径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借助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本研究对全球农机产品贸易特征与演变轨迹、中国农机产品贸易特征与国际竞争力展开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传统农机制造强国如德国、美国、荷兰等在全球农机产品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起主导作用;中国农机产品以门类齐全、种类众多,能够满足不同生产需求为特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三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逐年上升,但仍低于0.8的阈值,说明国际市场竞争力仍较弱;与德国、荷兰、美国、意大利、法国相比,中国农机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低,在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分工体系内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基于此,提出精耕国内市场、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助力提升中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农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产品 贸易格局 国际竞争力 市场占有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新征程中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蕴、历程与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怀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现代化新征程中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深入探讨其价值意蕴、实践历程与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构建适应现... 现代化新征程中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深入探讨其价值意蕴、实践历程与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构建适应现代化新征程要求的农业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力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型。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以“科技”为主线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实践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业科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从而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现代化新征程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为了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采取以下路径:坚持党建引领,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深化改革,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价值意蕴 深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理论基础、价值意涵与推进路径
4
作者 汪为 万广华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7,共12页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不仅是解决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厘清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基础上,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价值意涵。同时,...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不仅是解决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厘清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基础上,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价值意涵。同时,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在政策执行、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推进路径,应从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创新制度设计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着手,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农业农村现代化 理论体系 价值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探索
5
作者 盖越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分析了农业高校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内涵的理解,剖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 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道路,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分析了农业高校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内涵的理解,剖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深度挖掘了农业高校思政教育在涉农育农、厚植爱农情怀,学农务农、练成兴农本领,知农爱农、践行强农使命,强农兴农、谱写时代新篇章等方面的价值意蕴,最后总结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高校 思政教育现代化 目标指向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农业思想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价值
6
作者 王慧英 石建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该文通过对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核心意蕴的界定与分析,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核心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本主义思想;协调农工商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关系;大力提升农... 该文通过对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核心意蕴的界定与分析,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核心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本主义思想;协调农工商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关系;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和推广农业科技;农业与政治关系的思想;农业与法制关系的思想;农业生态文明思想等。在定性研究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旨在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农业思想 核心意蕴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考量与路径探析
7
作者 张维嘉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1-34,43,共5页
在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振兴乡村产业成为推动农业进步、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紧扣中国发展实际,聚焦于数字技术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以及政策与创新机制双重驱动所孕育的时代机遇,探讨如何有效... 在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振兴乡村产业成为推动农业进步、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紧扣中国发展实际,聚焦于数字技术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以及政策与创新机制双重驱动所孕育的时代机遇,探讨如何有效挖掘乡村资源优势、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以期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共同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价值考量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损的日光温室雪灾预警等级研究
8
作者 李昌玉 张令振 +4 位作者 张婷华 彭毛青措 李君 陈东卫 李姝彬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建立日光温室雪灾预警,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前防御,减少或避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对青海省河湟谷地13个县区1978—2021年最大积雪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建立日光温室雪灾预警,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前防御,减少或避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对青海省河湟谷地13个县区1978—2021年最大积雪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30 a重现期日光温室坡度角为30°、35°和40°的最大雪压,得到日光温室雪灾临界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1985—2021年河湟谷地日光温室实际雪灾资料、积雪深度资料,以各雪灾年造成的日光温室损失率作为因子,依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灾害占总灾害比例的方法,确定日光温室雪灾不同强度等级的阈值,再根据积雪深度和温室损失率的函数关系,构建基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雪灾预警指标,将日光温室雪灾预警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此方法对日光温室雪灾指标划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具有地域普适性,便于气象服务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精细化服务 日光温室 雪灾 损失率 预警等级 极值概率分布模型 标准化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凤超 朱海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9,20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从历史逻辑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相适应;从实践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分别在价值旨归、生态机制、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上契合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构优化、供给优质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大国强农、农强民富的最终发展目标的科学内涵。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打造共创共享的新农业产业融合价值链、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农村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新农人全面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产业融合价值链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7
10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7,共6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格局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障碍因素研究——以海南省市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艺文 徐小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0-162,共13页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海南省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2021年海南省及17个市县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障碍度模型...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海南省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2021年海南省及17个市县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构建5个维度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障碍因素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2011年的3.928增长至2021年的4.519,增长16.85%,年均增速为1.53%,整体增幅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从区域发展来看,海南省东、中、西部地区和地区内部之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中部丘陵地区低、东西沿海市县高”的空间发展格局,该不平衡反映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从障碍因素来看,影响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旱涝保收率、有效机电灌溉率、农林水事务支出、现代化设施农业覆盖率。【结论】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未来应加大财政支农和农业科技投入,尤其是中部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水平测算 空间差异 障碍因素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远新 张文羽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点难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点难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以战略思维审视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以系统思维概括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以创新思维谋划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丰富拓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农业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同时也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农业现代化 重要论述 重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正源 郭耀辉 +2 位作者 杨万宝 杜兴端 刘宗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基于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构建了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省及其21个市(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偏低,农村现代化实现度普遍... 基于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构建了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省及其21个市(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偏低,农村现代化实现度普遍高于农业现代化实现度,成都和攀枝花两市进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实现阶段,绵阳等11个市(州)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达州等8个市(州)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2)四川省平均协调程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攀枝花市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成都和雅安市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达州和巴中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其他16个市(州)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水平。(3)农业产业体系整体效率仍显不足,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活动人员仍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机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发展较慢,农业服务机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鉴于此,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关规划的落地落实;加强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 标准值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53-256,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3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确定了不同时期其所处...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3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确定了不同时期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结果表明: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达到基本实现阶段,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基于此,分别从三大维度给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评价
15
作者 李超然 卢智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91-98,共8页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在政策样本中,有2项政策达到完美等级,5项政策表现良好,只有1项政策处于良好水平以下,这说明粮食主产区各省、市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具体而言,各项政策在政策内容、政策措施和政策功能三方面表现较好,政策时效和政策涉及部门是政策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现代化 PMC指数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实践要求
16
作者 程楚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244-246,250,共4页
从我国农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总结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人类实践活动,要坚持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辩证统一,在改造自然为我存在时,尊重自然... 从我国农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总结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人类实践活动,要坚持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辩证统一,在改造自然为我存在时,尊重自然规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正确把握前进方向。坚持“四个面向”,不仅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方向,更蕴含着促进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发展的价值理性。因此,守护农业科技创新的初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必须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4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价值理性 技术理性 “四个面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郭强 李荣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建立一个客观、全面、操作性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有助于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以便寻找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在农业现代化概念和客观标准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并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个客观、全面、操作性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有助于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以便寻找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在农业现代化概念和客观标准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并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及计算模型.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地反映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 计算模型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爱忠 李林峰 +8 位作者 俞菊生 张莉侠 马佳 俞美莲 罗强 钱华 马莹 董家田 鲁珊珊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采取头脑风暴和专家问卷相结合、比较研究和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先发地区的经验,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由六大主体指标、24个群体指标构成的上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权重和目标值,研究旨在科学衡量和准确... 采取头脑风暴和专家问卷相结合、比较研究和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先发地区的经验,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由六大主体指标、24个群体指标构成的上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权重和目标值,研究旨在科学衡量和准确把握上海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评价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水资源形势与高效利用战略举措 被引量:54
19
作者 王浩 汪林 +3 位作者 杨贵羽 贾玲 姚懿真 张瑀桐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5,共7页
21世纪以来,我国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和粮食主产区不断向北方集中,北粮南运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错位,农业水资源胁迫度增加,黄河以北主产区地下水利用难以持续。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基本保障,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农... 21世纪以来,我国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和粮食主产区不断向北方集中,北粮南运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错位,农业水资源胁迫度增加,黄河以北主产区地下水利用难以持续。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基本保障,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农业水资源形势、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粮食作物灌溉需求空间分布与适水种植区域等基础上,以满足未来粮食消费需求、不逾越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为目标,倒逼灌溉规模和灌溉方式调整,采用定额法核算了2025年、2030年农田灌溉水资源需求阈值。结果表明:保障未来1×10~9亩(1亩≈666.667 m^2)高标准农田用水需求,须在强化节水条件下保障农田灌溉基本用水底线3.23×1011 m^3,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约6.44×10~9 m^3;提出应以适水种植提高雨水的利用,强化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增加非常规水利用和强化管理等为重点,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集雨增效的现代旱作农业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农田灌溉用水阈值 现代旱作农业 现代灌溉农业 适水种植 战略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志兴 秦作霞 +1 位作者 殷海善 石莎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为53.09,比照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的有关划分标准可以判断,目前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