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研究视域下《电影故事》(1979—1989)群众影评考察
1
作者 尹敏捷 李向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热潮中,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刊物《电影故事》所刊发的893篇群众影评是尚未被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材料。作为电影生产放映体系的延伸,《电影故事》群众影评依托“体制内转型”的公有制电影体系生发出了介于“人民”与“大众”的群众影评话语,并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思潮交融共生,书写了转型时期一段未被详叙的电影批评史,进而折射出群众影评现象与电影体制、观众、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影评 《电影故事》 中国电影批评史 文化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国内婚纱设计中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蔡美月”婚纱的创新设计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鹏 刘晓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通过对我国当前婚纱市场和设计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以及对本土品牌蔡美月婚纱部分...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通过对我国当前婚纱市场和设计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以及对本土品牌蔡美月婚纱部分系列作品深入分析,从设计角度找出中国民族文化和国际时尚流行之间的结合点,在借鉴西方现代婚纱设计精妙之处的同时巧妙地将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设计出体现"国粹新意"的婚纱作品,为我国婚纱设计领域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纱设计 蔡美月 传统文化 旗袍 京剧 国粹新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走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姚伟钧 李勤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当前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呼声都很高。如何认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个问题 ,仍在困扰着人们。从历史上来看 ,我国既有激进者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两分 ,亦有人着力于“调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 当前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呼声都很高。如何认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个问题 ,仍在困扰着人们。从历史上来看 ,我国既有激进者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两分 ,亦有人着力于“调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注意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反思这些认识的得与失 ,我们认为 :中国与世界文化是可以统一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化 中国文化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少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当下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状态有十大趋势,分别为:大平台的优势发展;互联网的大融合;集团化、舰队化的企业聚集形态;大范围、多领域的线上线下整合;视频产业的大发展;植入现象的常态化;大市值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出现;研发现象在互联网... 当下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状态有十大趋势,分别为:大平台的优势发展;互联网的大融合;集团化、舰队化的企业聚集形态;大范围、多领域的线上线下整合;视频产业的大发展;植入现象的常态化;大市值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出现;研发现象在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的兴起;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趋势;蓬勃兴起的创业热潮。当前的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中国产业的关键问题。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兴起、壮大恰恰应运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移动互联网的良好市场环境中,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将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上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更多优秀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会不断诞生,同时也孕育着中国发展的创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互联网文化产业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转型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的四种审美趋向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可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0,126,共5页
与电影功能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起伏相联系,中国电影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电影创作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物质世俗化倾向明显而精神文化含量降低,感官欲望化元素增强而深度意义减弱,全球化刺激下本土传统遭冷遇。... 与电影功能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起伏相联系,中国电影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电影创作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物质世俗化倾向明显而精神文化含量降低,感官欲望化元素增强而深度意义减弱,全球化刺激下本土传统遭冷遇。对之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电影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 中国电影 审美趋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内涵的变迁与章太炎国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国学"已经是当代社会不胫而走的名词,但是这个名词在社会上常被误用。有人把读经称为国学,有人把文言文本通称国学,有人把社会上模仿古代祭祀的礼仪仪式称为国学,就连背诵《弟子规》、二十四孝,也被有些人称为国学。林林总总... "国学"已经是当代社会不胫而走的名词,但是这个名词在社会上常被误用。有人把读经称为国学,有人把文言文本通称国学,有人把社会上模仿古代祭祀的礼仪仪式称为国学,就连背诵《弟子规》、二十四孝,也被有些人称为国学。林林总总,国学呈现出一种乱象,怪不得有些真正懂得国学的人主张放弃"国学"这个概念。但是,国学问题涉及到文化和思想的传承问题,涉及到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延续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其实,"国学"概念从产生到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古代国学不论是作为教育制度的名称,还是作为教育内容的名称,都与帝王宫廷有关,这些定义是今天不能直接沿用的。19—20世纪之交,"国学"与"盲目西化"对立,成为一种学术主张,并且具有了明确的现代意识和古为今用的品质,这才是现代国学的基础。所以,国学现代化的首创人物章太炎的学术理念和特点,是十分值得总结的。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中,相对于章太炎所处的时代,又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学尚需进一步推进。必须克服滥用"国学"复古的偏颇和"遗产无优劣论"的片面性,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发展国学,让国学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新文化的征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粹派 章太炎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体育的文化走向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文化学角度观察和回顾了近60年来我国体育演变的历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进一步思考我国体育在21世纪的文化走向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在全面理解与吸纳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依然会高扬民族精神...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文化学角度观察和回顾了近60年来我国体育演变的历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进一步思考我国体育在21世纪的文化走向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体育在全面理解与吸纳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依然会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旗帜;体育对中国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将逐渐由边缘地位进入到中心位置;中国体育文化具备了承担建设"第三新文明"文化重任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 奥林匹克 文化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文英 范宗宪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3-5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都具备内在统一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心理支撑功能和精神动力作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深度挖掘优秀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都具备内在统一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心理支撑功能和精神动力作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全民族道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领社会思潮 终身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运动新倾向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桃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4,285,共9页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语言学派均属于新倾向的两个流派,它们的发展促进"新考证之盛行"。此种新的科学考证方法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方法,它为中国学术提供新的事实依据,澄清历史与文化的诸多重大疑案,纠正传统文化观念的谬误,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粹 古史辨 历史语言研究 科学考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64年来体育发展态势的追踪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惠玲 杨彩虹 许仲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20世纪新中国成立的第2个壬辰年后,通过3次追踪研究,分析建国前后的甲子周期体育发展走势,着重就建国第2甲子周期,从系统的4类社会发展的多个量化指标的增长比较研究,经过对64年历年的绝对和动态数列的处理后,绘制反映发展走势的曲线图... 20世纪新中国成立的第2个壬辰年后,通过3次追踪研究,分析建国前后的甲子周期体育发展走势,着重就建国第2甲子周期,从系统的4类社会发展的多个量化指标的增长比较研究,经过对64年历年的绝对和动态数列的处理后,绘制反映发展走势的曲线图。就此确定4个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主线。1987年及后4年的第3高潮期便是翱展雄姿,随后的2008至2012年又呈现第4高潮迭起,因而,将新中国64年来体育发展征途的飞腾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从中国民间盛行的传统龙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现代体育史发展趋势呈现的"龙形"曲线,形成体育史上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体育史 中国传统龙文化 体育发展走势 体育高潮 中国体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讽谏君主的箴文演变为百官恪守的戒条;从单纯的道德说教到务实性的从政经验介绍;针对范围由国家的高级官员扩大为包括书吏、杂役在内的地方胥吏。从内容上看,传统官箴的主要类型可分...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讽谏君主的箴文演变为百官恪守的戒条;从单纯的道德说教到务实性的从政经验介绍;针对范围由国家的高级官员扩大为包括书吏、杂役在内的地方胥吏。从内容上看,传统官箴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道德说教型、从政经验型、帝王御制型、言行辑录型、公牍选编型、综汇融合型等六种类型。传统官箴文化从整体上讲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官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糟粕,但从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传统文化的视角看,它体现着一定的合理内核和丰富的且可资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尤其是治国理政的智慧对现代官德建设依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 发展走向 合理内核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的现代建构与反思——兼论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与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妍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儒学的现代价值何以可能"是新世纪儒学研究中的核心命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归纳为"内在超越说"、"生命意识说"和"面向生活说"三种学说形态,它们分别从宗教性精神、类现代性批判精神和日常... "儒学的现代价值何以可能"是新世纪儒学研究中的核心命题,目前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归纳为"内在超越说"、"生命意识说"和"面向生活说"三种学说形态,它们分别从宗教性精神、类现代性批判精神和日常生活批判精神这三个方面阐发了传统儒学之于现代社会的功能性涵义,这既体现了现代人的价值评判与选择的自由,同时又反映出儒学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化张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儒学救世论"、"多元理论模式"和"儒学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问题也呈现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及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现代化 全球化视野 多元学说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 境遇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礼文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昌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共9页
世界文化有两大类型,即原生道路的文化单元和次生道路的文化单元。中国文化整体上是一个礼文化模式,具有原生性、循序渐进性和包容性。通过分析和揭示中国礼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及其所决定的儒学(儒教)的特点和走向,可以看出东西方的差... 世界文化有两大类型,即原生道路的文化单元和次生道路的文化单元。中国文化整体上是一个礼文化模式,具有原生性、循序渐进性和包容性。通过分析和揭示中国礼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及其所决定的儒学(儒教)的特点和走向,可以看出东西方的差异不是简单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是有着整个体系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史 中国礼文化 原生 儒学 宗教 疑古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岭南建筑学派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孝祥 李孟 《南方建筑》 2016年第1期65-73,共9页
岭南建筑学派是以现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及其前身为主要学术阵地而形成的建筑师和建筑学家团体。文章以夏昌世、林克明、龙庆忠、陈伯齐等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创作实践为例,辅以其他建筑师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的方法,... 岭南建筑学派是以现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及其前身为主要学术阵地而形成的建筑师和建筑学家团体。文章以夏昌世、林克明、龙庆忠、陈伯齐等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创作实践为例,辅以其他建筑师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的方法,论证了早期岭南建筑学派的思想渊源,即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岭南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岭南建筑学派 思想渊源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岭南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战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民青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101,共6页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要站在时代前列,面向现代化和新工业化,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新教育革命、新价值观革命、新社会理论革命、新文学艺术革命、新传媒革命,积极为新产业革命和新体制革命服务;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要站在时代前列,面向现代化和新工业化,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新教育革命、新价值观革命、新社会理论革命、新文学艺术革命、新传媒革命,积极为新产业革命和新体制革命服务;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建成发达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形成先进的科学技术实力,形成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社会理论,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建成世界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业文化革命 中国文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代化文化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新加坡女性文学艺术审美发展新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军芳 孙雅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新加坡华文女作家,自建国以来数量在逐年增加,至今几乎占新华文坛的半壁江山。随着近年新华文学审美风格本土化趋势的发展,女作家作品的审美风格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笔者从整理新华女性文学概况入手,分别从性别意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新加坡华文女作家,自建国以来数量在逐年增加,至今几乎占新华文坛的半壁江山。随着近年新华文学审美风格本土化趋势的发展,女作家作品的审美风格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笔者从整理新华女性文学概况入手,分别从性别意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作品的抒情特征三方面揭示新加坡女作家作品的审美风格。首先,从性别意识上看,新加坡女作家突出女性卑弱性格的同时,又重视女性是"爱的哲学"践行者的坚韧和奉献。其次,从中国审美文化上看,女作家提倡"孝道",喜欢带有脂粉气和闺阁情的叙事风格,奠定了小说的阴柔之美,在"读书人与下层人"的人物关系上,树立了小说以教化为主要功能的"致世"使命,形成了新加坡华文中的柔韧风格。最后,论文进一步探索女作家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分别从叙事的节制淡泊、文风的坦诚通彻、故事情节的缓慢叠加、花的意象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等方面描述新华女作家作品的柔韧风格。论文最后追溯女作家柔韧风格之综合原因,将之归纳为性别维度、儒家审美文化的影响和时代投影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使得女性文学之审美不仅具有向善向美的取向,而且具有对抗其他文化渗入的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女作家 儒家思想 柔韧之美 性别趋向 传统儒家文化 花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康有为 姚华 卫西琴 国粹 孔像 诗经 雅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之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9,共9页
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研究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研究"打通",即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汲取的主... 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研究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研究"打通",即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汲取的主要教训,认真总结其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其次,既要加强中国电影通史的研究,又要加强各类断代史、专门史、区域史和口述史的研究,从而使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更加丰富、全面。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域外各种文艺思潮、文艺流派和各种电影思潮、电影流派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口述历史 电影通史 域外思潮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文化自觉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光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文化自觉思潮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将人们关于自然及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设计的高度来加以思考。文化自觉的视野将深化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理解。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研究文化思想将... 文化自觉思潮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将人们关于自然及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设计的高度来加以思考。文化自觉的视野将深化对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理解。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研究文化思想将突出对思想的文化意义的研究。文化自觉的视野将促进对文化交流给思想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文化自觉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配观和大同理想社会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 ,它们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分析了上述传统文化兴趣易产生的偏颇倾向 ,以求准确的掌握。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社会理想 分配观 大同理想社会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