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灰沉积软土直排式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研究
1
作者 沈宇鹏 李康 +1 位作者 张青波 崔维孝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雅万高铁动车段火山灰沉积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液塑限明显高于普通软土,其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导致该区域路基稳定及沉降难以控制。采用常规真空预压法处理工期长、费用大。为克服上述方法缺点,本文开展了直排式真空预... 研究目的:雅万高铁动车段火山灰沉积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液塑限明显高于普通软土,其不良的工程地质特性导致该区域路基稳定及沉降难以控制。采用常规真空预压法处理工期长、费用大。为克服上述方法缺点,本文开展了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适用性研究,对比分析了地基处理前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评估了直排式真空预压处理该类软土的加固效果。研究结论:(1)现场沉降速率超过规范要求的10mm/d控制标准,但处理后软基是稳定的;(2)直排式真空预压期间,浅层土体受堆载主导产生显著外移,深层土体受真空吸力作用发生内移;(3)加固后土体的十字板剪切强度、静力触探端阻力平均增幅分别为90.1%、120.5%,另外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指数等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4)研究结果证明了直排式真空预压处理该类软土是适宜的,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沉积软土 软基处理 现场试验 直排式真空预压 加固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中排水板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武亚军 吴明灿 +1 位作者 陆逸天 吴锦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预制排水板(PVD)布置方式,探讨PVD参数对真空固结效果的影响,在传统PVD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宽度、小间距PVD-真空预压法.在保证PVD材料用量相同的同时,适当调整PVD的宽度与间距以提高真空固结效率.定义时间影响因子Th与真... 为进一步优化预制排水板(PVD)布置方式,探讨PVD参数对真空固结效果的影响,在传统PVD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宽度、小间距PVD-真空预压法.在保证PVD材料用量相同的同时,适当调整PVD的宽度与间距以提高真空固结效率.定义时间影响因子Th与真空预压中叠加影响因素F的比值(Th/F)作为表征参数进行固结分析.比较不同参数的PVD,真空固结过程排水量、表层沉降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当Th/F越大时,土体的固结效率越高.采用宽度和间距分别为25和17 mm的PVD可以有效地提高真空固结效率,相比传统布置方式总排水量提高了约6.9%.采用小宽度、小间距的PVD可以有效缓解抗剪强度沿深度和径向的衰减.由此,可得出在耗材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小宽度、小间距PVD结合真空预压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处理 真空预压法 预制排水板参数 真空固结效率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裘友强 张留俊 +2 位作者 刘洋 刘军勇 尹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31,共19页
【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近年来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了避免盲目选取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成熟可靠、经... 【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近年来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了避免盲目选取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成熟可靠、经济高效的技术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及时更新和归纳总结现阶段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梳理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法、置换法和固化剂稳定法四个方面分类阐述了近年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发展起来多种极富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总结了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若干理论成果和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现阶段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发展趋势。【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探索→蓬勃发展→多元化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尽管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整体水平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我国软土地基处理规模和深度大幅提高,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施工机械水平限制发展,技术建造与监测不够智能化,服役韧性有待提高,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不够。【结论】结合国家对建造智能化及环保节能的要求,未来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持续向多方向联合技术、智能建造及智慧运维技术、绿色低碳高值化利用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技术体系等方向发展。研究成果将为现阶段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软土地基处理 新技术 发展历程 标准化建设 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桩软土场地地震动效应的等效线性化模拟研究
4
作者 兰景岩 卢彬荣 +1 位作者 咸甘玲 王淞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为探讨桩土体系在场地地震反应中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嵌入等效线性化模型表征土体动力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含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 为探讨桩土体系在场地地震反应中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嵌入等效线性化模型表征土体动力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含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地震作用下,桩身在中下位置处弯矩值最大,在接近地表处出现“束腰”现象;(2)随着土层埋深的减小,位移峰值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地表处;(3)土体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埋深的减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通过计算不同土层的累积绝对速度放大系数,表明地震动在地表处的累积持续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场地 桩基础 等效线性化 地震动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固化形成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5
作者 胡振华 孙瑢 +4 位作者 王颖 赵亚伟 郝君秀 马煜展 曹洪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9,共13页
为研究软土固化形成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不同处理宽度下变厚度和黏聚力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将其计算结果与均质地基Terzaghi公式、双层地基试验结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闭合差均在20%以内,证明了该... 为研究软土固化形成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不同处理宽度下变厚度和黏聚力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将其计算结果与均质地基Terzaghi公式、双层地基试验结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闭合差均在20%以内,证明了该公式的可行性。探讨了处理宽度、变黏聚力、硬壳层的厚度及强度、下卧层强度以及非等厚截面等因素对双层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优势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与均质地基承载力相比,固化处理后形成的双层地基承载力均有明显提升,且承载力随硬壳层厚度、强度及下卧层强度的增加而提升,其中硬壳层厚度对承载力提升效果最显著,下卧层强度次之。双层地基承载力增长率随硬壳层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随下卧层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软土固化 双层地基 极限承载力 优势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筒强夯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克深 王鑫 +2 位作者 徐昊 康逸飞 郭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9,共13页
【目的】随着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对水下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水下挤密砂桩和水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等传统方法具有定位难、制桩难、桩体质量差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方法】借鉴陆上孔内深层... 【目的】随着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对水下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水下挤密砂桩和水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等传统方法具有定位难、制桩难、桩体质量差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方法】借鉴陆上孔内深层强夯施工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出水下套筒强夯复合地基成桩技术,该技术使用套筒阻隔海水进入桩孔,具有定位准、加固深和强度高等优点,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强夯碎石桩与传统碎石桩相结合的工况下,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50%以上,等长度群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长短桩复合地基提升18%;在全部采用强夯碎石桩的工况下,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170%以上,等长度群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长短桩复合地基提升3.7%。【结论】全部采用强夯碎石桩的复合地基比强夯碎石桩与传统碎石桩组合而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更多,在提高承载力方面,采用套筒强夯长短桩复合地基更加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强夯法 软土地基处理 长短桩 复合地基 承载特性 变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软土地层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詹文兵 王硕 +2 位作者 汤景林 王子珺 杨清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地表沉降自坑角起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90°对称端头、120°非对称端头和150°非对称端头形式管廊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均自坑角起逐渐增大,分别在距坑角5.4H_(e)(H_(e)为基坑开挖深度)、8H_(e)、5.3H_(e)处趋于稳定,地表沉降分别在距坑角6H_(e)、8.3H_(e)、5.7H_(e)处趋于稳定,易塌陷区域分别为距坑角1.0H_(e)~6.0H_(e)、3.57H_(e)~7.57H_(e)、2.14H_(e)~5.14H_(e)处,研究结果为软土区管廊基坑施工过程中控制基坑变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管廊基坑 基坑变形 坑角效应 端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宁高速公路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泽中 方涤华 +2 位作者 姜朴 蔡家范 许道化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用统一的国家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和规范,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勘察、室内试验、沉降估算和软基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辅以各标段补充勘探试验和现场观测成果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东段大多数的wL100<40%,属中压... 用统一的国家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和规范,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勘察、室内试验、沉降估算和软基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辅以各标段补充勘探试验和现场观测成果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东段大多数的wL100<40%,属中压缩性土;沿线地基土上部土层中的前期固结压力p′c值大于覆盖土压力,处于超固结状态。应尽量选用先期固结压力和反映土的原位压缩特性的e~lgp′曲线分层总和法来估算最终固结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估算 高速公路 软土地基 地基处理 地基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训海 佟建兴 +2 位作者 杨新辉 罗鹏飞 杜世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91-94,共4页
以软土地区某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和施工为例,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某工程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某工程的微型桩加固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描述,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方案的建议。该工程微型... 以软土地区某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和施工为例,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某工程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某工程的微型桩加固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描述,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方案的建议。该工程微型桩复合桩基加固方案,加固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建筑物的后期沉降,且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性突出,可为类似加固、纠倾工程提供参考,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及加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软土地基 复合桩基 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支承路基受力及加筋网垫变形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2 位作者 张千里 闫宏业 何华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共8页
以武广客运专线DK2 059+560为试验工点,进行桩网支承路基的现场填筑试验,研究路基应力传递及格栅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沉降量较小,是1种有效处理软土和松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垫层上方路基存在明显的土拱效应,本工... 以武广客运专线DK2 059+560为试验工点,进行桩网支承路基的现场填筑试验,研究路基应力传递及格栅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沉降量较小,是1种有效处理软土和松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垫层上方路基存在明显的土拱效应,本工点的土拱高度在1.6-1.9 m之间;桩间土存在一定反力;桩间土和桩帽应力分布不均匀,桩间土4桩形心处应力比2桩中点处略小,桩帽形心处应力相对角点处应力略小;桩帽附近垂直于桩帽边的格栅肋条应变略大,4桩形心附近格栅的应变略小,下层格栅的应变大于上层;边坡处格栅的应变大于路基中心处,上层格栅防止边坡滑动的作用更大。与英国、北欧、日本及德国规范的计算结果比较,试验工点的桩间土竖向应力和承担荷载比例实测结果与德国规范球形拱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支承路基 加筋网垫 桩间土应力 格栅应变 软土地基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液化土与软土交互地基强夯法处理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缪林昌 刘松玉 +2 位作者 朱志铎 郭永琛 蒋振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中液化土与软土交互层特殊地基进行强夯法试验研究 ,提出了拟静力法确定强夯加固深度的公式 ,与Menard公式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公式具有鲜明的土力学基础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强夯法 液化土 软土 交互层 加固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法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2
作者 徐超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98,共4页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应小于21%;采用变掺入量工艺(上多下少)有利于提高桩身上部的质量,改善桩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水泥土搅拌桩法 软土地基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处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慈军 何宁 +4 位作者 董英杰 周彦章 陈涛 国建飞 周玉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3,共8页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及区内深厚软基基本情况,通过前期先导试验段研究提出了深厚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性设计方案及其精细化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形成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及区内深厚软基基本情况,通过前期先导试验段研究提出了深厚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性设计方案及其精细化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形成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采用该技术指导完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和宁波地区其他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分析加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基 刚性桩复合地基 软基处理 安全稳定性 工后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中PHC管桩打入过程中土塞效应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谢永健 王怀忠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1675,共5页
当开口管桩打入土层中,土体进入桩内形成土塞,土塞效应对桩的打入特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上海典型软土地基中长PHC桩的现场试验,统计分析3个不同场地共44根桩打桩过程中的土塞数据,探讨软土地基中PHC桩打桩过程中土塞长度与... 当开口管桩打入土层中,土体进入桩内形成土塞,土塞效应对桩的打入特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上海典型软土地基中长PHC桩的现场试验,统计分析3个不同场地共44根桩打桩过程中的土塞数据,探讨软土地基中PHC桩打桩过程中土塞长度与内径之比、土塞增量与桩打入深度增量之比(IFR)随打入桩长与内径之比变化的规律,并线性拟合出土塞增量与桩打入深度增量之比与土塞高度和桩打入深度之比(PLR)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大部分PHC桩在打桩过程中,土塞部分闭塞,桩从浅部较硬土层打入较软土层,IFR值减小,土塞闭塞作用大;桩从较软土层打入深部较硬土层,IFR值逐渐增大,土塞闭塞作用小,且土塞长度增量与桩打入深度增量之比与土塞长度与桩打入深度之比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PHC管桩 打桩 土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新益 李时亮 汪莹鹤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研究目的: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选取京沪高速铁路、温福铁路、沪杭客专等不同区域不同成因软土、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代表性试验工点,以高速铁路沉降控制为重点,在现场测... 研究目的: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选取京沪高速铁路、温福铁路、沪杭客专等不同区域不同成因软土、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代表性试验工点,以高速铁路沉降控制为重点,在现场测试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软土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地基受力变形特性及沉降控制效果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研究结论:(1)对沉降控制严格的无砟轨道不建议使用排水固结法,但若有足够的放置时间并结合堆载预压也可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2)水泥土桩处理深度有限,用于无砟轨道应谨慎,需要结合地区经验并留有足够的放置时间,且一般应结合堆载预压使用;(3)CFG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网结构、桩筏结构沉降控制效果较好,沉降稳定时间较短,可用于无砟轨道路基软土地基加固;(4)桩板结构沉降控制效果好,但工程费用高,可用于特殊地段;(5)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措施选择及沉降控制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软土 沉降控制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盼 李永和 +3 位作者 王吉利 韦昌富 吴二林 颜荣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9-55,共7页
浙江漩门三期围垦项目中采用爆炸挤淤置换法进行筑堤工程,为了对爆炸置换后海堤的固结沉降预测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试验参数,取爆炸前后地基范围内的海相软黏土,进行一维压缩和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并对该地区软土的压缩变形与结构特性... 浙江漩门三期围垦项目中采用爆炸挤淤置换法进行筑堤工程,为了对爆炸置换后海堤的固结沉降预测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试验参数,取爆炸前后地基范围内的海相软黏土,进行一维压缩和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并对该地区软土的压缩变形与结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相软黏土存在一定的结构特性,表现出与其重塑土不同的性质;通过引入孔隙指数的概念,研究该地区软黏土的结构性,证实土体结构性的存在是其压缩特性不同于重塑样压缩曲线的内在原因,在高压力范围内其压缩曲线趋近于固有压缩曲线。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产生较强的扰动效应,也对其基本物理性质与压缩特性均产生重要影响;扰动效应造成软黏土的结构屈服应力降低,结构强度下降,采用新定义的结构破坏比来定量评估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结构性的破坏程度,可为爆炸挤淤置换法处理软基的海堤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挤淤 结构性 软土 压缩变形 软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6
17
作者 高文华 杨林德 沈蒲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0-96,共7页
采用Mindlin厚板理论 ,建立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以上海某深基坑为工程原型 ,利用所编制的计算程序 ,详细探讨了分步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宽度、边界约束条件、地基流变等因素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 采用Mindlin厚板理论 ,建立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以上海某深基坑为工程原型 ,利用所编制的计算程序 ,详细探讨了分步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宽度、边界约束条件、地基流变等因素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时空效应的影响 ,揭示了各种因素对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时空效应影响的规律 ,其结论可为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及周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基坑 支护结构 内力与变形 时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上覆厚砂层下卧厚淤泥层地基不同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长贤 程寅 +2 位作者 吴大龙 刘苗苗 黄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厦深高速铁路沿线广泛分布上覆厚砂层、下卧厚淤泥层的双层软土地基,在厦深铁路螺河DK333—DK336试验段采用预应力管桩、旋喷桩和强夯等处理方式加固地基不同部位,通过原位测试得到各处理方式下地基的变形特性,对不同处理方式的加... 针对厦深高速铁路沿线广泛分布上覆厚砂层、下卧厚淤泥层的双层软土地基,在厦深铁路螺河DK333—DK336试验段采用预应力管桩、旋喷桩和强夯等处理方式加固地基不同部位,通过原位测试得到各处理方式下地基的变形特性,对不同处理方式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达到消除工后地基沉降的目的,根据该高速铁路地基上覆厚砂层、下卧厚淤泥层的特点,应将地基处理的重点放在填土荷载所产生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的淤泥层上,这样获得的加固效率才最高;管桩虽可同时加固上覆砂层和下卧淤泥层,使地基沉降量最小,但没有利用路基堆载对砂土地基的预压作用,也没有区别对待砂层与淤泥层沉降变形对工后沉降的影响,因此加固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强夯仅能加固上部砂层,而下卧淤泥层并没有得到加固,地基将产生很大的工后沉降,因此加固效果最差;旋喷桩虽仅加固了下卧淤泥层,但由于利用路基堆载对上覆砂层进行了预压,因此对控制地基工后沉降能达到与管桩加固全部土层相近的效果,加固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沉降变形 双层地基 地基处理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沉降速率推算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长生 张伯友 +1 位作者 刘国楠 魏勇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以估算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控制。基于砂进固结理论和Asaoka方法可以推算出在堆载预压任意时间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以估算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控制。基于砂进固结理论和Asaoka方法可以推算出在堆载预压任意时间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主固结沉降的关系,就可以推算出任意时间的主固结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在深圳—香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中,此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速率 软粘土 地基处理 剩余沉降 工后沉降 卸载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效果检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祥 李小和 周顺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5-49,共5页
研究目的: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时,由于高速铁路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不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往往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费用、处理效果、工期是不同的。如何经济合... 研究目的: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时,由于高速铁路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不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往往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费用、处理效果、工期是不同的。如何经济合理地进行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是高速铁路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本研究,拟找到一种适合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究结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具有经济性好、工期较短、充分利用路堤荷载等优点,适合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推广应用。采用该方法处理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加固效果明显。应注意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周围土体的影响,防止因侧向位移而开裂以及产生附加的不均匀沉降。由于真空预压工艺较复杂,选择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软土地基处理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