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价值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笑明 熊旺 +2 位作者 宇文乐薇 姚馨菊 赵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8,共10页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没有应用的专利成为“沉睡专利”,唤醒沉睡专利有助于挖掘潜在技术,推动专利转化,促进创新发展。选择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睡专利的两大唤醒机制...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没有应用的专利成为“沉睡专利”,唤醒沉睡专利有助于挖掘潜在技术,推动专利转化,促进创新发展。选择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睡专利的两大唤醒机制——技术唤醒和商业唤醒,构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评估体系,以2000-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已公开、未发生过专利转化的有效发明专利为样本,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并非无价值专利,部分专利存在唤醒潜力,产学研合作对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价值评估体系有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识别高质量沉睡专利,提高科研投入效率,减少科研浪费,为后续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睡专利 专利价值评估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专利 科研院所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钟华 单连慧 安新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为全方位地评价医学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评价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明确不同维度评价标准和... 目的:通过构建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为全方位地评价医学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评价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明确不同维度评价标准和重点,构建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元评价理论模型。结果:形成涵盖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医学院校18个项目产出的科技成果进行实证分析,成果均值为52.13,总分值80分以上的项目有3个,50~80分间的项目有6个,50分以下的项目有9个。实证分析结果与项目结题评审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识别出具有多元价值属性的医学科技成果,应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深入分析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细化明确科技成果的多元评价标准和重点,为医学高等院校学术评价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高等院校 科技成果 科技评价 多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基于校企协同孵化与风险投资互联的多案例研究
4
作者 郭庆磊 李宇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9,共17页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存在科学边界、边界融合和市场边界三种构型,以应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逻辑的复杂性;校企协同孵化和风险投资互联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校企协同孵化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同一创新平台直接交互与协同,高校的知识创新向后延伸至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向前延伸至成果研发阶段;风险投资互联作为知识中介,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内部风投、外部风投和联合风投三种形式。研究结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分权异构”模式 校企协同孵化 风险投资互联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5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协同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助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建设“中国奶仓”的探索实践
6
作者 曲永利 郭庆 +3 位作者 李凌岩 韦春波 袭锋 邵广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82-185,共4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同类地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仓建设 校企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
7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台基建、高层次人才、效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农业科技财政资金研发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绿色通道、探索激发效能潜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建设,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黑龙江省 机制 成果转化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的经验与启示
8
作者 李莎 沈东婧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为生物医药和疫苗监管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积累了智库职能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发展智库职能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PEI官方文献和报告,分析PEI从科研机构向具备智库职能的综合机构演化的路径,包括其科研—政策互动模式、技术评估对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合作推动生物技术治理创新。[结果/结论]案例分析显示,PEI的智库职能发展基于高水平科研基础,通过技术评估的实证支撑、跨学科协同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推动得以实现。结合其经验和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建议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在具备政策耦合性和组织适应性的前提下,增强智库意识,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政府部门可通过机制建设与制度支持,优化科研—政策融合环境。通过双向推动有效发展智库职能,为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和科技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科技治理 科研机构 智库职能 政策转化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伟 汤灿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推进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识别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升农业社会... 推进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识别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各个环节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分维度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流通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生产服务次之,最后是基础服务。第二,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实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促进效应。第三,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地区和内陆地区作用效果较强。因此,政府应强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技术“蓄水池”规模效应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从而推动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社会化服务 农业发展 农业转型 科技创新 技术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BN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
10
作者 王青娥 荆浩飞 +1 位作者 郭珍旭 王朝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5-1327,共13页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流程,识别出21项风险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资源风险、效益风险。其次应用DEMATEL法辨析以上风险因素的属性、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程度,并通过ISM构建一个6级3阶的有向递接模型,以揭示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然后将ISM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应用三角模糊数和DUOWA算子思想计算根节点先验概率,引入Noisy-orgate模型确定条件概率表,应用贝叶斯网络因果推理方法预测风险发生概率,利用逆向推理、敏感性分析和最大致因链分析等功能实现对风险事件发生诱因的实时诊断。最后选取典型案例并对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自膨胀吸能吸波抗岩爆支护技术尚未达到试验段试验标准,其中成果转化组织网络不健全、知识产权机制不健全为导致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将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的研究推向了新高度,为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建设工程 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 风险预警 DEMATEL-ISM-BN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
11
作者 陈井旺 毕晟维 +4 位作者 马致宇 刘晓娜 武桐 毛立宝 李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凝练的5种模式,即资源型、需求型、战略型、共建型和孵化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基于中核海得威的探索性单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泽鹏 杨斌 杨金东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扩散。研究发现:(1)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选择式演进、变异式演进与重构式演进三种内在机制,体现为“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场景驱动”关键要素的动态更迭;(2)作为企业创新扩散基础,科创型企业的资源集成路径表现为“资源组件适配—资源结构扩展—资源关系链接”动态转变;(3)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企业创新扩散的演进逻辑,与现有创新扩散研究的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相比,在扩散主体、扩散结构、扩散路径、扩散特征与扩散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本文研究结论为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技术演进 科技成果转化 资源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艳芳 叶霖 +1 位作者 武青松 袁姣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3,共4页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作者从人机料法环测视角分析了高校附属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瓶颈问题,武汉协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作者从人机料法环测视角分析了高校附属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瓶颈问题,武汉协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政策,建立了医院公共科研平台和院企共建实验室,提升了医院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对接的能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成果转化数量与金额逐年增加。为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提出5点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二是强化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核心作用;三是建立有组织高标准公共科研平台,配备先进的科研设施设备;四是以“用”为导向,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产出与供给;五是拓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医院 医院科研 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基于统计数据与组基多轨迹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红斌 张洪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但校际与地区发展轨迹间的分异性相对明显,超80%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需深化区域合作与集群联动,强化协同创新与集群攻关,完善激励与产研融合机制,建设集成型的从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 产研融合 集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柏强 母璇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8,共12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导向不明确等问题,较难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亟需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本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指出科技成果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间的转化逻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本研究聚焦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及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系统阐释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及过程机理。剖析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速前瞻性技术布局、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构建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和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效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 战略生态位管理 原创性科技成果 颠覆性科技成果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及优化策略分析
17
作者 许紫文 赵佳洁 +4 位作者 赵丹娜 郝三元 王紫薇 傅古阳 陈任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过三级编码,梳理出初始概念64个、范畴19个、主范畴4个,构建了涵盖四个阶段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图。结论:公立医院科技成果可以分为项目立项与需求对接、研发进程与成果孵化、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产品推广与产业发展四个阶段,能够通过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挖掘优质成果、加强人文建设、积累科研经验和规范技术经理人资格认定等措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公立医院 扎根理论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18
作者 唐弋超 潘成利 +3 位作者 李婧 肖国华 马仕英 马毓聪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5,共9页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4—2023年76家高校院所的专利数据分类汇总构造数据集,以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4—2023年76家高校院所的专利数据分类汇总构造数据集,以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设计准自然试验,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赋权改革政策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和促进机理,并探讨促进作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赋权改革能够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机制是促进多元创新主体协同,而产权结构变动、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提升3个机制均暂未见明显影响。此外,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应会因隶属层级与单位性质的不同存在异质性,中央单位、高等院校效果较为明显。由此提出推动成果管理机制完善、推进转化实施机制优化、健全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海军 温赞玲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国产大语言模型DeepSeek集易用性、通用性、商用性等属性于一身,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引领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但能否撬动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有待“深度求索”。“DeepSeek现象”拓展了“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 国产大语言模型DeepSeek集易用性、通用性、商用性等属性于一身,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引领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但能否撬动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有待“深度求索”。“DeepSeek现象”拓展了“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创新—技术—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等问题提供了思路。理论逻辑上,根据现代创新经济学、全要素生产率等原理分析,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继而引致新质生产力有其合理性。作用机理上,从DeepSeek到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并行向人才链思维链融合的演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等四个方面均发生了“化学反应”。实现路径上,可进一步拓展DeepSeek的短时成功“轨迹”,逐步打通从创新资源投入直至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闭合回路,找到更多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推行通用性和开放性的技术开发路线,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新质生产力落地的真实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DeepSeek 大模型 技术变革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君 李梦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2,92,共8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任何一个单一要素均不构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共有3种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组态路径类型,包括技术主导下的政府支持型、技术支撑与企业需求双驱动型、技术—组织—政府支持组合驱动型。建议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政府政策引领与经费保障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高技术水平专业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全要素集聚效应等,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技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 TOE分析框架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