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锦山
彭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测量技术,对研究区海域开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回归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与垂直主应力σv均随测试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规律;海峡南部地应力状态存在σH>σh>σv的关系,处于逆冲应力状态,应力场方向为NE,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海峡北部应力状态为σH>σv>σh,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应力场方向为NE,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整个工程区内地应力各分量值之间相差不大,远远小于区内断层活动应力值的下限,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符合一般地应力测量规律,测试流程符合地应力测试要求,测试数据可用于分析区域地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渤海海峡大通道
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
综合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在渤海海峡地层探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祁晓雨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5,共9页
渤海海峡横亘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建设一条横跨渤海海峡的跨海通道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为查明渤海海峡拟建桥隧通道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和断裂分布特征,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为发射源,结合小道...
渤海海峡横亘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建设一条横跨渤海海峡的跨海通道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为查明渤海海峡拟建桥隧通道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和断裂分布特征,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为发射源,结合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电缆采集系统,进行了海域多道地震反射波法探测试验。首先通过海上试验,选择合适的震源能量和地震记录接收系统参数,以提高原始地震数据质量。再通过分析噪声特点及多次波发育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于研究区的多道地震数据处理流程,最终获得的地震剖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能够清晰地反映渤海海峡区域的沉积地层展布和基岩起伏特征,其理论垂向分辨率优于1.0 m。本次探测结果为后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多道地震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被引量:
13
3
作者
孙峰华
陆大道
+3 位作者
代合治
申晓燕
王茜茜
徐建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着一个"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贯穿中国周边的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北亚、中亚五大地缘政治战略区,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东南亚中国南海之争直接威胁到中国领土安全;目前东北亚已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关系热点中的热点;南亚存在着中印陆海长期之争;北亚俄罗斯将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将长期影响着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研究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1对下好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是"一带一路"战略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3对遏制东北亚局部战争、确保国家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投资建设的成本大,效益也大,同时风险也大。基于此,要汲取国内外世界级大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相关问题,不可急功近利草率上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中国
地缘政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被引量:
34
4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孙东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辐射范围为河北海兴县渲惠河入海口-宁夏皋兰-新疆莎车线以南和辽宁绥中-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线以东地区;跨海通道修建前后通道两端的结点城市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可达性面积发生显著增加,相应变化遵循空间递减规律;跨海通道对区域可达性产生的效果为沿海城市大于内陆城市,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交通可达性
栅格成本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杜小军
柳新华
刘良忠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功能有别的三大城市群发展以及形成一体化的环渤海旅游圈,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一体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王玉梅
李世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工程决策生命周期的耦合过程,以便从工程源头控制环境影响的产生;初步探讨了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结果表明:采用"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相对于其它方案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工程的环保施工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环境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围岩条件探查与施工方法分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乔二伟
彭华
马秀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工程,该通道的建成对于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通道区域的围岩条件及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该工程施工方案的优选十分重要%通...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工程,该通道的建成对于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通道区域的围岩条件及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该工程施工方案的优选十分重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海域地层钻探和地层剖面实测以及岩石力学性质分析表明:通道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新近系与上元古界;其中第四系厚10-120 K,主要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没有隔水层,稳定性差;新近系不发育,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主要由大孔隙的玄武岩构成,其抗压强度等岩石力学性质指标偏低,且低于正常值;而上元古界则由石英岩与石英岩互层的板岩和千枚岩构成,石英岩稳定、坚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大,板岩和千枚岩属于软质岩石,遇水易软化%因此,在已有的“全隧道”和“南桥北隧”两种方案基础上,建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北隧”段采用深埋隧道法,即该隧道不仅应穿越上部的第四系和新近系,还要穿越上元古界与石英岩互层的的板岩和千枚岩,而设置于石英岩中。根据通常采用的利用围岩确定隧道最小埋深的挪威法,建议北段隧道的最小埋深应在65 m左右%另外,由于石英岩比较坚硬,因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宜采用钻爆法和TBM法进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围岩
地层剖面
岩石力学性质
最小埋深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锦山
彭华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基金
国家海洋地质专项资助项目(No.GZH01-07-3-2)。
文摘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测量技术,对研究区海域开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回归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与垂直主应力σv均随测试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规律;海峡南部地应力状态存在σH>σh>σv的关系,处于逆冲应力状态,应力场方向为NE,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海峡北部应力状态为σH>σv>σh,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应力场方向为NE,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整个工程区内地应力各分量值之间相差不大,远远小于区内断层活动应力值的下限,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符合一般地应力测量规律,测试流程符合地应力测试要求,测试数据可用于分析区域地应力状态。
关键词
跨渤海海峡大通道
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
综合测量技术
Keywords
trans-
bohai
strait
passage
3D in-situ stress in the sea area of engineering region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在渤海海峡地层探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祁晓雨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5,共9页
基金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课题(2023A0226406)。
文摘
渤海海峡横亘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建设一条横跨渤海海峡的跨海通道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为查明渤海海峡拟建桥隧通道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和断裂分布特征,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为发射源,结合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电缆采集系统,进行了海域多道地震反射波法探测试验。首先通过海上试验,选择合适的震源能量和地震记录接收系统参数,以提高原始地震数据质量。再通过分析噪声特点及多次波发育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于研究区的多道地震数据处理流程,最终获得的地震剖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能够清晰地反映渤海海峡区域的沉积地层展布和基岩起伏特征,其理论垂向分辨率优于1.0 m。本次探测结果为后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多道地震
高分辨率
Keywords
bohai
strait
trans-
strait
passage
multi-channel seismic
high resolution
分类号
P7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被引量:
13
3
作者
孙峰华
陆大道
代合治
申晓燕
王茜茜
徐建斌
机构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9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7@ZH005)
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700ZXQ4D166)资助~~
文摘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着一个"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贯穿中国周边的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北亚、中亚五大地缘政治战略区,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东南亚中国南海之争直接威胁到中国领土安全;目前东北亚已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关系热点中的热点;南亚存在着中印陆海长期之争;北亚俄罗斯将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将长期影响着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研究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1对下好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是"一带一路"战略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3对遏制东北亚局部战争、确保国家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投资建设的成本大,效益也大,同时风险也大。基于此,要汲取国内外世界级大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相关问题,不可急功近利草率上马。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中国
地缘政治战略
Keywords
bohai
strait
trans-
strait
passage
China
political strategy of district
分类号
E99 [军事—军事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被引量:
34
4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孙东琪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261)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905B09)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X08B_013Z)
文摘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辐射范围为河北海兴县渲惠河入海口-宁夏皋兰-新疆莎车线以南和辽宁绥中-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线以东地区;跨海通道修建前后通道两端的结点城市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可达性面积发生显著增加,相应变化遵循空间递减规律;跨海通道对区域可达性产生的效果为沿海城市大于内陆城市,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东北地区.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交通可达性
栅格成本加权
Keywords
bohai
Sea
strait
s
passage
(BSSP)
traffic accessibility
raster cost weighted
分类号
U459.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杜小军
柳新华
刘良忠
机构
鲁东大学经济学院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基金
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研究"(2007GXQ4D166)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实施环渤海发展战略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2007@ZH005)
文摘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功能有别的三大城市群发展以及形成一体化的环渤海旅游圈,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一体化
影响
Keywords
the trait-strait passage of the bohai strait
integration
influence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王玉梅
李世泰
机构
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编号:2004BA905B09)。
文摘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工程决策生命周期的耦合过程,以便从工程源头控制环境影响的产生;初步探讨了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结果表明:采用"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相对于其它方案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工程的环保施工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环境影响研究
Keywords
bohai
Sea
strait
cross Sea
passage
environmental impact study
分类号
X82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围岩条件探查与施工方法分析
被引量:
5
7
作者
乔二伟
彭华
马秀敏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90,DD20190546,DD20160149)
文摘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工程,该通道的建成对于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通道区域的围岩条件及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该工程施工方案的优选十分重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海域地层钻探和地层剖面实测以及岩石力学性质分析表明:通道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新近系与上元古界;其中第四系厚10-120 K,主要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没有隔水层,稳定性差;新近系不发育,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主要由大孔隙的玄武岩构成,其抗压强度等岩石力学性质指标偏低,且低于正常值;而上元古界则由石英岩与石英岩互层的板岩和千枚岩构成,石英岩稳定、坚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大,板岩和千枚岩属于软质岩石,遇水易软化%因此,在已有的“全隧道”和“南桥北隧”两种方案基础上,建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北隧”段采用深埋隧道法,即该隧道不仅应穿越上部的第四系和新近系,还要穿越上元古界与石英岩互层的的板岩和千枚岩,而设置于石英岩中。根据通常采用的利用围岩确定隧道最小埋深的挪威法,建议北段隧道的最小埋深应在65 m左右%另外,由于石英岩比较坚硬,因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宜采用钻爆法和TBM法进行施工。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围岩
地层剖面
岩石力学性质
最小埋深
施工方法
Keywords
bohai
strait
cross-sea
passage
surrounding rock
stratum profile
rock mechanics properties
minimum depth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分类号
P539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4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9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
王锦山
彭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在渤海海峡地层探测中的应用
祁晓雨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孙峰华
陆大道
代合治
申晓燕
王茜茜
徐建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王振波
徐建刚
孙东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杜小军
柳新华
刘良忠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境影响研究
王玉梅
李世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围岩条件探查与施工方法分析
乔二伟
彭华
马秀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