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and Mercu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Effect on Body of Beef Cattle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Zhao-zhou Cui Hong-xia +3 位作者 Dong Na Wu Hong-zhi Song Xin-fa Xu L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3期53-64,共12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Se) and Mercury (Hg) in feed and drinking wa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effect on body of beef cattle. The experiment selected four areas o...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Se) and Mercury (Hg) in feed and drinking wa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effect on body of beef cattle. The experiment selected four areas of Qiqihar, Harbin, Jixi and Hegang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each area, a pasture was selected. Five beef cattle from each ranch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blood, liver, muscle, kidney, urine and faece of the cattle were collected, as well as drinking water, feed and formula feed from the ranch. The contents of Se and Hg in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Se in liver, kidney, urine and blood of beef cattle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 contents in drinking water, while the contents of Se in muscle tissue and manure were decreased. When the contents of Se in feed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them in muscle, manure and liver of beef cattle were increased f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s of Se in kidney, urine and blood were decreased frst and then increased. When Hg contents in drinking water were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them in beef cattle tissue, blood and manure were increased f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s of Se in urine were increased frst and them decreased. And when Hg contents in feed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e and Me were also increased. In conclusion, Se and Hg contents in these areas were within the safety standards, meanwhile, the contents of Se and Hg in body tissues of beef cattle were affected to varying degrees by the contents of selenium and mercury in f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NIUM MERCURY north temperate zone beef cattle tissue FEED drinking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孟晓琴 赵淑娟 张晓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显著优势。目前,dPCR在猪、牛、羊、禽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展现出应用潜力,能够检测早期感染或混合感染,支持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治疗效果,并实现病原体核酸浓度的绝对定量分析。然而,与qPCR相比,dPCR在寄生虫病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PC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成本的降低,dPCR有望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和无症状携带病原动物的识别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技术 动物疫病诊断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羊主产区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基线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晟斌 刘雨萌 +5 位作者 韦欣捷 刘爱玲 蒲敬伟 刘瀚泽 徐全刚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当前我国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对河北等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9家牛羊屠宰场点开展问卷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牛羊屠宰场集中建设在北方地区,多数场为牛羊混合屠宰,建场平均花费4420万元,运行平均花费55... 为了解当前我国牛羊屠宰场生产情况及生物安全水平,对河北等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9家牛羊屠宰场点开展问卷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牛羊屠宰场集中建设在北方地区,多数场为牛羊混合屠宰,建场平均花费4420万元,运行平均花费554万元/年;2022年,单个场点平均宰牛10422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30.3%;平均宰羊138679只,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7.3%;屠宰场生物安全水平尚可,87%的场会定期消毒,但屠宰员工生物安全意识有待加强,防护服等5种主要防护设施存在重复利用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合理配置牛羊屠宰资源,提高屠宰产能利用率;同时,屠宰场应加强屠宰员工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保障人员及食品安全。本调查结果为牛羊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牛羊 问卷调查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振良 吕占民 +3 位作者 卢守亮 卢春霞 倪建宏 刘长彬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规模化养殖中,母畜空怀将使养殖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空怀母畜数量,缩短产犊(羔)间隔,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诊断方法、诊断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对牛羊早期妊娠临床诊断法和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法进... 规模化养殖中,母畜空怀将使养殖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应用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空怀母畜数量,缩短产犊(羔)间隔,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诊断方法、诊断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对牛羊早期妊娠临床诊断法和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法进行综述。在临床诊断中,B超妊娠诊断较普遍,妊娠28~35 d超声检查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但其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设备频率、操作者技能。在妊娠相关标志物诊断中,孕酮(Progesterone,P_(4))浓度检测法操作繁琐,对检测环境要求高,难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早期妊娠因子是受精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指标,但目前其检测完全依赖于使用玫瑰花环抑制试验,后续需开发简便的检测方法。干扰素刺激基因和外泌体miRNAs可能有助于牛羊早期妊娠诊断,但这些技术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商业化的妊娠相关糖蛋白(pregnancy-associated glycoproteins,PAGs)检测试剂盒可作为B超妊娠诊断的替代方法,用于确定牛羊的早期妊娠或晚期胚胎损失。未来需要研发国产的商业化PAG检测试剂盒,以降低检测成本。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效果,为生产者选择早期妊娠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为牛羊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后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诊断 MIRNAS PA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LncRNA FABP3 AU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晓改 樊冰冰 +3 位作者 余磊 孟聖博 李明 许会芬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该实验旨在克隆夏南牛脂肪酸结合蛋白3反义非编码长链RNA(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 antisense upstream,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lncRNA FABP3 AU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心脏、脾脏、肺脏、肾脏、... 该实验旨在克隆夏南牛脂肪酸结合蛋白3反义非编码长链RNA(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 antisense upstream,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lncRNA FABP3 AU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肝脏、回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瘤胃组织的表达规律。以夏南牛皮下脂肪组织中提取lncRNA FABP3 AU经反转录获得cDNA模板,PCR扩增lncRNA FABP3 AU的全长序列,运用在线软件对lncRNA FABP3 AU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lncRNA FABP3 AU在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夏南牛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ncRNA FABP3 AU全长序列1151 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ncRNA FABP3 AU不具有编码能力,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二级结构中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lncRNA FABP3 AU在新生牛、12月龄、24月龄夏南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组织中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24月龄夏南牛肝脏组织中lncRNA FABP3 AU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生牛(P<0.05)。可见,实验成功克隆了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发现其不具备编码能力,24月龄夏南牛肝脏组织中lncRNA FABP3 AU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生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南牛 LncRNA FABP3 AU 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码能力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探究莫能菌素对牛、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肖汉杰 赵雯 +5 位作者 谢昊炅 冯梦丹 严慧 张英杰 刘月琴 纪守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8-54,共7页
研究旨在利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探究莫能菌素对牛、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查找2000年1月—2023年5月在牛羊试验中添加莫能... 研究旨在利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探究莫能菌素对牛、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查找2000年1月—2023年5月在牛羊试验中添加莫能菌素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5篇文献。结果表明:①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羊平均日增重(MD=0.02,95%CI:0.00~0.03,P<0.05)、牛平均日增重(MD=0.06,95%CI:0.03~0.08,P<0.05),显著降低羊有机物摄入量(MD=-0.09,95%CI:-0.10~-0.08,P<0.05)、牛有机物摄入量(MD=-0.34,95%CI:-0.66~-0.02,P<0.05)、羊的干物质采食量(MD=-0.02,95%CI:-0.03~-0.02,P<0.05)和粗蛋白摄入量(MD=-0.01,95%CI:-0.02~-0.01,P<0.05);②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牛的粗蛋白消化率(MD=1.47,95%CI:0.76~2.17,P<0.05);③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降低羊瘤胃甲烷生成量(MD=-1.93,95%CI:-2.63~-1.23,P<0.05)、乙酸生成量(MD=-4.81,95%CI:-7.47~-2.16,P<0.05)和牛瘤胃乙酸生成量(MD=-1.95,95%CI:-3.34~-0.56,P<0.05),显著提高羊瘤胃丙酸生成量(MD=2.14,95%CI:0.95~3.33,P<0.05)和牛瘤胃丙酸生成量(MD=2.27,95%CI:1.18~3.36,P<0.05);④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牛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MD=0.19,95%CI:0.05~0.32,P<0.05)。综上所述,莫能菌素可以提高牛、羊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降低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能菌素 替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TGFB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7
作者 楚洪恩 刘源 +7 位作者 冯雪 白雪 杨梦丽 李娟 贺丽霞 刘爽 冯兰 马云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6-2518,共13页
【目的】克隆牛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B1)基因CDS区,并探究其在固原黄牛不同组织和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为后续研究TGFB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牛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克... 【目的】克隆牛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B1)基因CDS区,并探究其在固原黄牛不同组织和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为后续研究TGFB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牛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克隆牛TGFB1基因CDS区。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TGFB1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结构域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B1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中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论】试验成功克隆牛TGFB1基因CDS区,全长1173 bp。TGFB1基因编码蛋白主要由39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化学分子式为C_(1981)H_(3134)N_(554)O_(564)S_(21),总平均亲水性(GRAVY)值为―0.328。TGFB1蛋白共存在37个磷酸化位点、49个O-糖基化位点和3个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与SMAD2、SMAD3、ITGAV等蛋白存在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诱导分化0 d相比,在脂肪细胞分化2 d时TGFB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10 d时TGFB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组织表达谱显示,TGFB1基因分别在犊牛的脾脏中和成年牛的皮下脂肪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牛TGFB1基因在牛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4 d时表达量较高,且在犊牛脾脏和成年牛皮下脂肪中高表达,其在调控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及犊牛免疫系统的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TGFB1基因参与固原黄牛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黄牛 TGFB1基因 牛前体脂肪细胞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和BMP15基因组织表达与阿勒泰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马应国 於建国 +3 位作者 李林波 艾布什 郝耿 刘玲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44,共7页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筛选与阿勒泰羊的产羔数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寻找绵羊产羔性状分子标记和绵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KASP分型技术,对BMP15和COIL基因SNP进行基因分型并将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同时利用qPCR法对BMP15和...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筛选与阿勒泰羊的产羔数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寻找绵羊产羔性状分子标记和绵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KASP分型技术,对BMP15和COIL基因SNP进行基因分型并将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同时利用qPCR法对BMP15和COIL基因在产单双羔阿勒泰羊9个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IL基因(g.7321466C>G)检测出GG(0.36)、GC(0.50)和CC(0.14)型。BMP15基因(g.E2-775T>C)检测出AA(0.76)、AG(0.22)和GG(0.01)型。遗传学分析表明,COIL和BMP15基因PIC值分别为0.48和0.23,为中度和低度多态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阿勒泰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BMP15基因三种基因型产羔数间有显著差异(P<0.05),AA型的产羔数比AG和GG型多了0.14和0.61只。COIL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产羔数间有显著差异(P<0.05),GG的产羔数型比GC和CC型多了0.2和0.31只。qPCR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在双羔组下丘脑、小脑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COIL基因在双羔组垂体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下丘脑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BMP15基因g.E2-775T>C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产羔数差异显著,AA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G和GG型产羔数(P<0.05),该基因可能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小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作用于卵巢,刺激卵巢超数排卵进而影响阿勒泰羊的产羔数,COIL基因g.7321466C>G位点GG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显著高于GC和CC型(P<0.05),该基因可能通过垂体释放某种激素作用于子宫或卵巢而影响产羔数,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BMP15和COIL基因两位点与阿勒泰羊产羔数密切相关,可作为影响阿勒泰羊产羔数潜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羊 BMP15基因 COIL基因 组织表达 多态性 产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PSMB9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谢蓓伊庭 王悦 +6 位作者 孟春花 钱勇 张俊 张建丽 王慧利 曹少先 李隐侠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讨湖羊蛋白酶体亚基β9(proteasome 20S subunit beta 9,PSMB9)基因编码区、启动子区序列特征、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法获得湖羊PSMB9基因编码区序列,根据绵羊PSMB9基因组的定位确定其启... [目的]探讨湖羊蛋白酶体亚基β9(proteasome 20S subunit beta 9,PSMB9)基因编码区、启动子区序列特征、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法获得湖羊PSMB9基因编码区序列,根据绵羊PSMB9基因组的定位确定其启动子区大小,并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PSMB9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序列特性,采用Mega 5.0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基于PSMB9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PSMB9基因在湖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利用双酶切法构建湖羊PSMB9基因过表达载体,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SMB9基因在C2C12细胞系中的过表达效果和增殖基因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湖羊PSMB9基因编码区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哺乳动物(如人、牛、猪和小鼠)的相似性较高,PSMB9氨基酸中活性位点和β亚基相互作用位点均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显示,湖羊与牛先聚在一起,再与猪、人和小鼠聚在一起,说明PSMB9在哺乳动物中相对保守。PSMB9基因启动子区含有1个CpG岛、2个GC-box(CCGCCC)和2个E-box(CANNTG),且存在SP1、KLF4、STAT3、YY1、CREB1等多种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组织表达谱显示,PSMB9基因在湖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在C2C12细胞系中过表达PSMB9基因后极显著提升了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增殖标志基因PC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了湖羊PSMB9基因序列,该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启动子区含有重要调控元件、CpG岛和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PSMB9基因在湖羊脾脏和肌肉组织中高表达,PSMB9基因过表达可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PSMB9基因调控湖羊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PSMB9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谱 C2C12细胞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湖羊和卡拉库尔羊胃肠道组织发育比较
10
作者 王继姝 俄广旭 +7 位作者 张延龙 白天天 朱振宇 邓沭洋 杨成 王明根 普宣宣 郭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33-3944,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相同饲养模式下生长期湖羊和卡拉库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差异。选取体重相近(8.5~9.0 kg)的15日龄断奶羔羊公羊24只,其中湖羊12只、卡拉库尔羊12只,在相同模式下饲养,试验期共135 d,90和150日龄时每个品种各选6只试验羊... 本研究旨在比较相同饲养模式下生长期湖羊和卡拉库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差异。选取体重相近(8.5~9.0 kg)的15日龄断奶羔羊公羊24只,其中湖羊12只、卡拉库尔羊12只,在相同模式下饲养,试验期共135 d,90和150日龄时每个品种各选6只试验羊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在90日龄,湖羊的瘤胃乳头高度、皱胃黏膜层厚度、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高度、空肠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和回肠绒隐比极显著低于卡拉库尔羊(P<0.01),湖羊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卡拉库尔羊(P<0.05),胃肠道组织其他指标湖羊与卡拉库尔羊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150日龄,湖羊瓣胃中央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卡拉库尔羊(P<0.01),湖羊皱胃黏膜层厚度显著低于卡拉库尔羊(P<0.05),胃肠道组织其他指标湖羊与卡拉库尔羊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日龄对绵羊部分胃肠道组织的发育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日龄增加,皱胃黏膜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隐比在不同日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3)品种与日龄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高度(P<0.05)、瘤胃肌层厚度(P<0.01)、瓣胃中央肌层厚度(P<0.05)、皱胃肌层厚度(P<0.01)、皱胃黏膜层厚度(P<0.01)、空肠绒毛长度(P<0.01)、空肠隐窝深度(P<0.01)及回肠绒隐比(P<0.05)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相同饲养条件下,90日龄的湖羊与卡拉库尔羊在瘤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而在150日龄时两者在皱胃生理结构上仍存在差异;品种与日龄的交互作用对绵羊的瘤胃乳头高度、瘤胃肌层厚度、瓣胃中央肌层厚度、皱胃肌层厚度、皱胃黏膜层厚度、空肠绒毛高度、空肠隐窝深度及回肠绒隐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卡拉库尔羊 胃肠道 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牛ApoA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11
作者 李希 宋菲菲 +4 位作者 王曦 王宏浩 吴苏君 张元庆 张变英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晋南牛载脂蛋白A1(ApoA1)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本试验以晋南牛肝脏组织总RNA为模板,克隆ApoA1基因序列,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晋南牛的ApoA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 为研究晋南牛载脂蛋白A1(ApoA1)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本试验以晋南牛肝脏组织总RNA为模板,克隆ApoA1基因序列,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晋南牛的ApoA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晋南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组织中Apo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晋南牛ApoA1基因的CDS序列全长852bp,与黄牛ApoA1基因的同源性为98.00%。晋南牛ApoA1蛋白的分子量为30276.35Da,由26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属于亲水性蛋白,有20处磷酸化位点。在ApoA1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92.08%,属于全α类蛋白。ApoA1蛋白与ApoA2、ApoB、ApoE、ApoC2、ApoC3、SCARB1、LPL、ABCA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基于ApoA1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晋南牛与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野牛的亲缘关系最远。ApoA1基因在晋南牛肝脏、心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牛 APOA1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一起人间聚集性疫情关联的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12
作者 肖继友 王晓玲 +4 位作者 肖传仕 柴世庆 赵梦姣 张学 张福波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29-33,共5页
2024年4月3日山东省某街道发现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为明确该起疫情的病原来源,通过实地调查、养殖档案查阅、排查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疫情关联羊场及所在街道其他所有牛羊养殖户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 2024年4月3日山东省某街道发现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为明确该起疫情的病原来源,通过实地调查、养殖档案查阅、排查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疫情关联羊场及所在街道其他所有牛羊养殖户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间病例关联羊场的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75.74%(178/235),其中种公羊阳性率为100%,产奶羊为89.04%,羔羊为76.56%,后备母羊/育肥羊为61.8%,不同羊群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该羊场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另一家羊散养户检出2例阳性病例,所在村及街道其他牛羊养殖户未检出阳性。经调查,畜间疫情通过经纪人购入携带布病病原羊只引起的可能性较大;疫情羊场售出的羊只大部分用于屠宰,因此疫情继续向畜间散播的风险较小,但因产奶羊阳性率较高,由饮用生奶引起人间病例的风险较大。此起疫情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管不力、宣传不到位、防疫责任心不强以及养殖场户疫情报告不及时、布病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疫情警示,应加强对畜禽的流通监管和养殖场户的精准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基层布病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牛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岭牛SIRT3基因多态性与体尺、体重性状的关联分析
13
作者 吕艳丽 周迪 +8 位作者 杨蓉 李波 韩改苗 何仕荣 王玲 王珍梅 吴雨 蔡福陶 敖叶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9-466,共8页
【目的】探索沉默蛋白调节因子3(sirtuin 3,SIRT3)基因在关岭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SNP位点,解析不同SNP位点与关岭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SIRT3基因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挑选3头18月龄关岭牛公牛,采集心脏、肝脏... 【目的】探索沉默蛋白调节因子3(sirtuin 3,SIRT3)基因在关岭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SNP位点,解析不同SNP位点与关岭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SIRT3基因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挑选3头18月龄关岭牛公牛,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腿肌、背最长肌及肩峰等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IRT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187头关岭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关岭牛中SIRT3基因SNP位点,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SIRT3基因在关岭牛腿肌、背最长肌、脾脏、肺脏、肾脏、心脏、肩峰和肝脏等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和肩峰中表达量最高,腿肌次之,心脏、肾脏、脾脏和肺脏相对表达量较低。在SIRT3基因外显子6和外显子10处共发现2个SNP位点(g.8779C>T和g.23000C>T),关联性分析发现,2个SNP位点与关岭牛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在g.8779C>T位点中,CC基因型的十字部高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C基因型管围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在g.23000C>T位点中,TT基因型的十字部高、坐骨端宽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TT基因型胸宽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结论】SIRT3基因的2个SNP位点与关岭牛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关岭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潜在遗传标记,为关岭牛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牛 SIRT3基因 基因多态性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FITM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14
作者 孔得文 王维民 +20 位作者 田慧彬 张德印 赵利明 杨晓斌 马宗武 李成海 张健 蒲萌茹 曹佩亮 李林庭 李泓舰 贾国星 高飞 武万恩 王立忠 冯炼君 肖子越 张琪 闫成琪 高磊 张小雪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1,共9页
脂肪储存诱导跨膜蛋白2(FITM2)在调节脂质储存和骨骼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扫描绵羊FITM2基因多态性,探究其与湖羊生长性状的关系,选取1128只健康无病、表型记录准确的湖羊为试验群体,以绵羊FITM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qPC... 脂肪储存诱导跨膜蛋白2(FITM2)在调节脂质储存和骨骼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扫描绵羊FITM2基因多态性,探究其与湖羊生长性状的关系,选取1128只健康无病、表型记录准确的湖羊为试验群体,以绵羊FITM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qPCR技术对FITM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其次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和AQP基因分型技术对绵羊FITM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ITM2基因在湖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尾脂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FITM2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在FITM2基因第1内含子中存在g.72704027 C>T突变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100,120日龄体质量、140,160日龄体高、80,120,140,160日龄体长、100日龄胸围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综上,绵羊FITM2基因g.72704027 C>T突变位点可作为与湖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分子标记,为湖羊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SNP FITM2 关联分析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横断面调查
15
作者 刘玉华 吴树康 +7 位作者 周陈陈 姜伟 李通 王进 郑孟加 陈峰 党安坤 兰邹然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了解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24年1—6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该市牛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羊布病的个体流行率和场群流行率分别为0.52%和1.34%,牛布病分别为0.03%和0.83%,羊布病的个体流行... 为了解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24年1—6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该市牛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羊布病的个体流行率和场群流行率分别为0.52%和1.34%,牛布病分别为0.03%和0.83%,羊布病的个体流行率和场群流行率均显著高于牛布病(P<0.05);散养户、规模场的布病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50%、0,场群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30%、0,所有布病阳性个体均分布在散养户中;阳性场群复检流行率显著高于全市初检流行率(P<0.05)。结果表明:该市牛羊布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但羊群及散养户的布病发生风险较高。建议加强对羊群及散养户的布病监测净化,同时强化阳性场群的消杀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横断面调查 牛羊 普查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符世雄 叶方 +4 位作者 杨蕾 向仕珍 潘莹 陈祖鸿 孙新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团队协作。论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了《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教学项目的设计、组... 《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团队协作。论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了《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项目考核和评价等内容,通过教学改革,解决该门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课程目标难以高效完成等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牛羊生产与疫病防治 课程 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羔数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基因mRN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雲鑫 孙武 +4 位作者 马世科 金夏阳 马玉红 周玉青 王维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高产羔与低产羔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 mRNA表达水平,揭示GDF9基因在羊繁殖能力中的潜在作用,从而为提高藏羊的繁殖效率提供基因层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单胎和多胎藏羊各10只,利用定量PCR技术进行GDF9 mRNA表达水平的... 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高产羔与低产羔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 mRNA表达水平,揭示GDF9基因在羊繁殖能力中的潜在作用,从而为提高藏羊的繁殖效率提供基因层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单胎和多胎藏羊各10只,利用定量PCR技术进行GDF9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产双羔组藏羊卵巢组织中的GDF9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产单羔组羊卵巢组织(P<0.05)。可见,GDF9基因在藏羊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产羔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GDF9基因 卵巢组织 定量实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肉羊CIDEa和CIDEc基因组织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李君 高福现 +5 位作者 蒯子茹 亓玉欣 韩浩园 施会彬 刘昆 权凯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了探究CIDEa和CIDEc基因在黄淮肉羊各组织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选取3月龄、9月龄、18月龄的黄淮肉羊各3只,屠宰后采集各组织样品并测定其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以及不... 为了探究CIDEa和CIDEc基因在黄淮肉羊各组织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选取3月龄、9月龄、18月龄的黄淮肉羊各3只,屠宰后采集各组织样品并测定其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月龄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IDEa和CIDEc在皮下脂肪和腹脂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CIDEa在4种肌肉组织(半腱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四头肌)的表达量总体上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CIDEa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棕榈酸(C16:0)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硬脂酸(C18:0)、花生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均呈负相关(P<0.05)。而CIDEc基因在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的表达量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CIDEc与十三碳酸(C13:0)、硬脂酸(C18:0)、花生二烯酸(C20:2)、二十三碳酸(C23:0)、二十四碳酸(C24:0)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银杏酸(C17:1)、油酸(C18:1n9c)含量均呈负相关(P<0.05)。综上,CIDEa和CIDEc基因在黄淮肉羊肌内脂肪和脂肪酸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肉羊 CIDE 组织表达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9
作者 杨明娟 王岩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重(29.75±0.49)kg的健康肉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基础日粮组单纯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 mg/k... 文章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重(29.75±0.49)kg的健康肉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基础日粮组单纯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 mg/kg复合益生菌、350 mg/kg复合酶制剂、700 mg/kg酶菌复合制剂。预饲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基础日粮组相比,酶菌复合制剂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9.57%(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10.60%(P<0.05)。(2)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血清IgA、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血清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复合酶制剂组回肠绒毛高度及绒隐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回肠绒毛高度及绒隐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单独添加复合益生菌、复合酶制剂的促生长和改善肠道效果较为有限,且酶菌复合制剂没有在免疫功能方面起到协同作用。但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肉羊基础日粮中添加酶菌复合制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制剂 肉羊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追溯调查与布鲁氏菌病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朝阳 汪金发 +2 位作者 郭永祥 黄建龙 邓国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评估分析外省份调入湖南省饲养用牛羊引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风险,对“湖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开展监测排查,并就其来源、去向及布病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共调入... 为评估分析外省份调入湖南省饲养用牛羊引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风险,对“湖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2023年5—6月跨省调入饲养用牛羊开展监测排查,并就其来源、去向及布病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共调入饲养用牛羊270批次12850头/只,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3个省份为原布病防控一类地区;有164批次牛羊来源于布病免疫区,占60.74%;有96批次牛羊实际用于继续饲养,占35.56%;采集牛羊血清样品1396份,检出布病抗体阳性7份。结果表明,湖南省存在牛羊布病输入性风险,应加大调运监管力度,减少牛羊布病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牛羊 风险分析 追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