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豫皖苏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探赜
1
作者 孟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107,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实践中,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文本词语和关键语句,建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基本标识;以马克思主义纳入鄂豫皖苏区教育结构体系、教材内容体系和宣传教育体...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实践中,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文本词语和关键语句,建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基本标识;以马克思主义纳入鄂豫皖苏区教育结构体系、教材内容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奠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认知基础;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政党观、革命观、军队观等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制度化规范,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尽管如此,受“左”倾错误等因素影响,鄂豫皖苏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仍然处于雏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制度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豫皖大豆产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大刚 田震 +5 位作者 李凯 李华伟 黄志平 胡国玉 张磊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6-809,共4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统一的SMV株系鉴别寄主对64个SMV阳性分离物进行接种鉴定。根据其在10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将其归为13个株系。其中11个株系与以往在该地区鉴定的株系SC3-SC9、SC11、SC13-SC15相同,一个株系是以往在该地区没有发现而在其他地区存在的株系SC17,另外一个是以往从没有发现过的株系,它能侵染广谱抗源科丰1号,为中强毒株系,现定名为SC22。株系SC3、SC7、SC8和SC13目前仍然是鲁豫皖等地区的主要流行株系,其比率分别为23.4%、14.1%、15.6%和10.9%,是抗病育种和品种审定需要考虑的株系。本研究明确了鲁豫皖等地区SMV株系的变化趋势,可为确定当地大豆抗病育种的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豫皖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硅化木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家驹 齐国凡 徐瑞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本文研究了6种大别山硅化木,其中南麓有杉木、湖北柏木和海南红豆;北麓有竹柏、油杉和河南松。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图版I-1—3)标本号:HG013 外观特征:硅化木外观灰黄及黄白色。系树木大枝,圆柱状,长31cm,大头直径9cm... 本文研究了6种大别山硅化木,其中南麓有杉木、湖北柏木和海南红豆;北麓有竹柏、油杉和河南松。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图版I-1—3)标本号:HG013 外观特征:硅化木外观灰黄及黄白色。系树木大枝,圆柱状,长31cm,大头直径9cm,小头直径7cm。生长轮明显,轮间介以极窄的深色晚材带,轮宽2—3mm,有假年轮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植物化石 杉木 柏木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4年淮河流域5省旱涝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平 延军平 +1 位作者 王文静 唐宝琪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53,共9页
基于1960~2014年淮河流域5省72个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法、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分析淮河流域5省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1960~2014年淮河流域5省... 基于1960~2014年淮河流域5省72个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法、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分析淮河流域5省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1960~2014年淮河流域5省多年平均气温为14.463℃,并以0.009℃·a^(-1)的速率上升,1997年年均温发生突变,空间上温度变化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2)年降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下降速率为0.28mm·a^(-1),且年降水量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28,22,10a的时间尺度,空间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W"型分布,并且研究区呈现明显的暖干化特征;(3)气温突变后,雨涝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干旱覆盖面积逐渐减小;(4)气温突变后与突变前相比,干旱频率和雨涝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山东 安徽 湖北 江苏 标准化降水指数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荣朝 张艳 孙小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4,共5页
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反映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状况和演进趋势。该文采用1986年、2000年两期TM图像解译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建成区及其空间结构演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自... 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真实地反映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反映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状况和演进趋势。该文采用1986年、2000年两期TM图像解译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建成区及其空间结构演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对城镇空间分布和演变的影响;结合宏观背景,阐述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重组趋势,并提出重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陕 生态脆弱区 城镇空间结构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1931年鄂豫皖三省大水 被引量:4
6
作者 岳谦厚 董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26,共11页
1931年所发生之特大洪灾,涉及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巨、百姓死亡及难民流徙之众,实近世罕有其匹。这次洪灾虽有自然诱因,但很大程度属于人为因素。具体言之,一方面因国民政府主观上不作为及各级地方政府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使得本已异... 1931年所发生之特大洪灾,涉及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巨、百姓死亡及难民流徙之众,实近世罕有其匹。这次洪灾虽有自然诱因,但很大程度属于人为因素。具体言之,一方面因国民政府主观上不作为及各级地方政府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使得本已异常严重的洪水灾难进一步恶性发展;另一方面因世界性经济危机、连年国内战争和日本入侵东北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等因素,亦牵掣了社会各方和南京国民政府在整个赈灾过程中的有序运作及救治力度。同时,此次洪灾亦充分彰显出政府救灾能力不足以及民间公共组织缺失,以致无法构建起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再至各种社会公共组织共同参与救治特大灾害的良性互动机制,终以天灾演成人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 洪灾 赈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始发 周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专门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论著迄今尚未得见,相关研究成果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中设专章或专节粗线条、定性式地从宏观层面研究法制建设,尤其聚焦其曲折性;二是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 专门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论著迄今尚未得见,相关研究成果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中设专章或专节粗线条、定性式地从宏观层面研究法制建设,尤其聚焦其曲折性;二是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等司法机关的设置与职能,独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工农监察制度等司法制度;三是较为集中地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法、婚姻法和经济法等部门法的内容与历史作用;四是研究董必武和张国焘等人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关系。学界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从整体性角度加强对于发展阶段、特点、经验教训的研究;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变迁、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苏联法制建设经验移植、中共领导法制进程等角度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宽研究领域,突破传统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径,借鉴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把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引向具体化和实证化,把定性和定量、静止的法律条文与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相结合,清晰地展现法制建设的发生逻辑,分析法制建设的效果、不足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法律文献 法制建设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鄂豫皖根据地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宏亮 陈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2,共6页
鄂豫皖根据地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由该根据地诞生的红军部队,历经浴火斗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根据地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为抗日斗... 鄂豫皖根据地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由该根据地诞生的红军部队,历经浴火斗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根据地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为抗日斗争和日后中共建政,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鄂豫皖根据地虽然长期孤悬敌后,但是在中共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抗日武装队伍不断壮大,游击战争始终得以坚持,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敌伪顽力量,根据地成为中共抗日武装东进南下的桥头堡,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中共"绾毂中原"在全国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根据地 抗日战争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开创卫生防疫事业及历史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宗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152,共7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面临着战争人员伤残和疫病流行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鄂豫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医疗卫生队伍、创建医疗卫生组织、筹集医药物资和器材、训练机动灵活的便衣队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采取了行之有效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面临着战争人员伤残和疫病流行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鄂豫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医疗卫生队伍、创建医疗卫生组织、筹集医药物资和器材、训练机动灵活的便衣队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鄂豫皖苏区开创卫生防疫事业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点: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中西医相结合是现实途径;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这些历史经验对深入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疗卫生史和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政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疫病 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天国战后苏浙皖交界地区的两湖移民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庆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7-102,共6页
太平天国战后,苏浙皖交界地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从而引发了战后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湖北、湖南两省是这场移民运动的重要迁出地。两湖移民的迁移活动从战后初期一直持续到清末,大量两湖移民的迁入,对本区的... 太平天国战后,苏浙皖交界地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状态,从而引发了战后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湖北、湖南两省是这场移民运动的重要迁出地。两湖移民的迁移活动从战后初期一直持续到清末,大量两湖移民的迁入,对本区的经济、文化和风俗习尚各个层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战后 苏浙皖交界地区 两湖移民 地域分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中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工商税及关税
11
作者 何先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69-572,共4页
华中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工商税及关税的征收,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展开的。鄂豫边区税收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力和物力。边区的税收及关税的征收,同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税收及国民党政... 华中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工商税及关税的征收,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展开的。鄂豫边区税收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力和物力。边区的税收及关税的征收,同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税收及国民党政府的税收相比,虽然形式和特征相同或相近,但在性质上却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税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边区 工商税 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赣皖交界区的湖盆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根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湘鄂赣皖交界区的白垩-早第三纪湖盆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第四纪湖盆继承这一格局发育,局部受到新构造运动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北东向的江汉-洞庭断陷;麻城-团风断裂控制了孝感断陷和梁子湖断陷,并... 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湘鄂赣皖交界区的白垩-早第三纪湖盆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第四纪湖盆继承这一格局发育,局部受到新构造运动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北东向的江汉-洞庭断陷;麻城-团风断裂控制了孝感断陷和梁子湖断陷,并使某些断陷湖演化为复成因湖。北西向断裂和鄂东南的掀斜对第四纪湖盆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燕山运动的特征、北北东向断裂新生代活动的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盆地演化 控制因素 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兵 尚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90-99,共10页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为根据地争取民众、凝聚民心,唤醒觉悟、拥军支前,促成兵运、战胜“围剿”,保证生存、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等不靠的独创性、情感...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为根据地争取民众、凝聚民心,唤醒觉悟、拥军支前,促成兵运、战胜“围剿”,保证生存、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等不靠的独创性、情感理性的并重性、形式内容的本土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坚定听从党的领导,坚持围绕革命与建设中心工作,注重语言通俗化、形式多样化形象化,注意结合群众利益,重视对群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把好宣传思想工作方向、把准宣传思想工作重心、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提供了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根据地 宣传动员 中国共产党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帆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6,165,共9页
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令人瞩目的篇章。根植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大量诞生,多是与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史事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意识形态载体。... 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令人瞩目的篇章。根植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大量诞生,多是与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史事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意识形态载体。文章旨在追溯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产生与传播,并阐释中共建党以来至1937年间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曲调来源以及政治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根据地 革命歌曲 曲调来源 政治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豫、鄂交界一带南华系—寒武系的划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15
作者 杨忠智 谢从瑞 +1 位作者 刘云焕 赵陕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48,共7页
在系统考察陕、豫、鄂地区和湖北三峡剖面以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测制的南华系—寒武系主要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比,提出了本区应存在南华系莲沱组,寒武系被划分的上寒武统应恢复原来的组名,不用石瓮子组代表上寒武统蜈蚣丫组和... 在系统考察陕、豫、鄂地区和湖北三峡剖面以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测制的南华系—寒武系主要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比,提出了本区应存在南华系莲沱组,寒武系被划分的上寒武统应恢复原来的组名,不用石瓮子组代表上寒武统蜈蚣丫组和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较为合适。因柞水地区的石瓮子组是指碳硅质板岩之上不含生物化石的镁质碳酸岩。据所采集的生物化石、遗迹化石,寒武系可以清楚的被划分为下、中、上统(含芙蓉统),并对各统之间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为区域地层划分、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沱组 寒武系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群众工作的历史实践暨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海宸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共2页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凝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坚决依靠群众、...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凝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坚决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创建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鄂豫皖苏区,给“为什么要依靠群众,怎样依靠群众,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大命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解读,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鄂豫皖苏区 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民生 医疗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太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董必武 大别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演化研究--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勇 娄昕欣 +1 位作者 高军波 邹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邻近型 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 次区域网络 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累进税制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鑫 《古今农业》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累进税分为农业累进税、商业累进税和工业累进税三种类型。土地革命时期,累进税制的推行,是结合各苏区的具体实际进行的。鄂豫皖苏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战事较为频繁,只推行过农业累进税和商业累进税。累进税在鄂豫皖苏区的推行,具有鲜... 累进税分为农业累进税、商业累进税和工业累进税三种类型。土地革命时期,累进税制的推行,是结合各苏区的具体实际进行的。鄂豫皖苏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战事较为频繁,只推行过农业累进税和商业累进税。累进税在鄂豫皖苏区的推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鄂豫皖苏区革命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地革命时期累进税的制定,体现了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的智慧,为党革命时期财政政策的制定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鄂豫皖苏区 累进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