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营养盐赋存及对水沙情势变化响应综述
1
作者 韩锦诚 王丹阳 +2 位作者 汤显强 黎睿 顾鋆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洞庭湖水环境营养状况与水沙情势密切相关,水沙情势变化使湖区营养盐赋存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造成影响。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水沙情势与营养盐赋存状况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水沙条件与营养盐赋存关... 洞庭湖水环境营养状况与水沙情势密切相关,水沙情势变化使湖区营养盐赋存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造成影响。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水沙情势与营养盐赋存状况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水沙条件与营养盐赋存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受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截流、三峡水库运行等因素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趋缓,同流量下湖区水位下降。近30 a洞庭湖水体氮磷污染程度加深,沉积物氮磷污染未见显著恶化。三口分流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水环境容量减小,使总氮浓度升高;分沙量的减少降低了湖区颗粒态磷含量,使总磷浓度减小、溶解态磷占比升高;洞庭湖淤积泥沙营养盐释放是影响湖区水体氮、磷含量的重要因素;湖区水位变化引起的洲滩干湿交替及水生植物群落改变,促进了沉积物中氮、磷蓄积并增加上覆水体营养盐含量。研究成果可为水沙与水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提供支撑,为面向湖区水环境改善的水沙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水沙情势 洞庭湖 荆江三口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松滋口分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光磊 彭严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松滋河是连通长江与洞庭湖的主要通道。自1950s以来,随着下荆江系统裁弯及葛洲坝、三峡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松滋河分流量呈现阶段性减少。基于系列水文和河道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松滋口分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松滋河是连通长江与洞庭湖的主要通道。自1950s以来,随着下荆江系统裁弯及葛洲坝、三峡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松滋河分流量呈现阶段性减少。基于系列水文和河道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松滋口分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后,松滋口年分流比基本稳定在7%左右,没有明显趋势性变化;②当枝城站出现>25000 m 3/s流量时,蓄水后松滋口分流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蓄水后前10 a;③三峡水库主汛期洪水调度影响较小,而汛末蓄水对口门分流产生消极影响;④荆江干流河床冲刷降低了口门处中枯水位,对松滋口分流产生不利影响;⑤芦家河浅滩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持口门段中枯水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口门河段河道采砂在一定时段改善了口门进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三峡水库 荆江 松滋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下长江荆南三口径流变化特征检测与归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帅红 李景保 +3 位作者 何霞 刘雯 陈永林 龙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低,荆南三口河系断流天数呈波动性增加为标志的环境变化导致了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逐期减少;(2)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量在长时间序列上呈波动性增减变化,而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却呈逐期减少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均为1958年,1972年和1998年;(3)以1951—1958年为基准年,1959—1972年,1973—1998年,1999—2014年3个时段降水量波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26.71%,2.9%,7.05%,人类活动(主要是重大水利工程)对各时期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73.29%,97.10%,9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降水量 贡献率 人类活动 荆南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1 位作者 李正最 田朝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3,453,共9页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蓄水,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分析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蓄水,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根据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分析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与荆江三口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长江中下游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0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2301×104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5.6%;(4)运用BP神经网络对洞庭湖出湖水量和沙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精度满足洞庭湖出湖水沙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荆江三口 三峡水库 三峡工程 神经网络 双累积曲线 工程运行 藕池河 城陵矶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郭小虎 李义天 刘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趋势,得到以下结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三口年内分流更...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趋势,得到以下结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三口年内分流更集中在6-9月,10月的分流量明显减少,但年分流比变化不大,且沿程河道冲刷引起荆江三口分沙比递增;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荆江三口分流比将基本变化不大,如扣除沿程河道冲刷的影响,则分沙比也基本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三峡工程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对洞庭湖入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冬 方娟娟 +1 位作者 李义天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6,共7页
荆江三口分流是洞庭湖入湖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规律影响江湖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与长江来流的减少以及干流径流过程的改变关系密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干流流量与三口分流的关系,对比了蓄水前后荆江干... 荆江三口分流是洞庭湖入湖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规律影响江湖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与长江来流的减少以及干流径流过程的改变关系密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干流流量与三口分流的关系,对比了蓄水前后荆江干流中高流量的持续时间,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期径流过程改变对三口分流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三口分流量决定于干流中高流量的出现天数;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来流减少,且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减少了荆江干流中高流量的持续时间,故而三口分流量减少;三峡水库139 m运行期,水库径流调整较小,对三口分流影响不大;三峡水库156 m运行期典型年的年内过程中,水库蓄水对三口分流影响最大,其他时段影响较小,三口年分水总量减少7.7亿m^3;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汛期中小洪水拦蓄及蓄水期蓄水显著影响荆江中高流量持续时间,造成三口年分水总量减少83.1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洞庭湖 水库调度 江湖关系 输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景保 何蒙 +1 位作者 于丹丹 杨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5-1035,共11页
利用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图进行解译,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内外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60多年来,荆南三口在水系结构一般特征上,河流数量由264条缩减为132条,河流长度由2... 利用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图进行解译,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内外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60多年来,荆南三口在水系结构一般特征上,河流数量由264条缩减为132条,河流长度由2183.6km缩短为1560.6km,河频率与水面率分别由0.084条/km2、17.45%减小为0.042条/km2、14.33%;在水系结构发育特征上,河网密度、面积长度比和河网发育系数由1954年的0.687km/km^2、3.96km/km^2、6.902,依次减小为2016年的0.475km/km^2、3.17km/km^2、4.165;从分形特征上看,三口水系4个河区的分维数都在1.5~2.0之间波动,但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荆南三口水系自然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干扰;②水系结构特征变化受水库总库容影响最大,内部水利工程次之,外部水利工程影响最小,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其中,区外水利工程与河频率、水面率、河网密度、河网发育系数、分形维数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18、0.5922、0.5858、0.5771、0.6340;区内水利工程数量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325、0.6527、0.6465、0.6306、0.6937;水库总库容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0.7070、0.7294、0.7226、0.7127和0.7284。③水利工程对水系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不同时期水利工程相继运行的叠加影响下,水系受到水利工程影响逐渐增大,水系结构逐步呈现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系结构 荆南三口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景保 何蒙 +2 位作者 吕殿青 于丹丹 杨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内外水利工程与多年日均径流保证率、河道断流率、输沙效率的相关系数(R2)均>0.5,皆达到显著性水平。2)自然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物质能量传递功能与生态维系功能下降尤为明显。1990年之前物质能量传递与生态维系功能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1990年后这2项功能的等级已下降至"差";社会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的变化各不相同。洪涝防御功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水资源调配功能和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都在1954—1990年呈下降趋势,1990年后,水资源调配功能逐渐回升,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持续下降。3)1954—2008年自然功能等级和综合功能等级都有所下降,直到2016年才稍有回升,但升幅较小,等级较低;社会功能等级在1954—1990年较低,2008年以后回升,且明显高于自然功能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系连通功能 荆南三口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茂银 李义天 +1 位作者 朱博渊 陈莫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3,共6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道冲淤的贡献值。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会使干流河道增淤,1957-2010年,三口分流分沙引起的年均增淤量为0.88亿t,且随分流比的减小呈减小趋势;增淤量的减小促进了荆江河段的冲刷,1957-2010年间,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的累计冲刷贡献量为0.95亿t,贡献率为5.23%,且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冲刷的促进作用沿时程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河道冲淤 冲刷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李凌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215,共6页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持续出现了5次洪水,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规律,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与2003~2018年期间相比,...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持续出现了5次洪水,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规律,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与2003~2018年期间相比,2020年7,8月份荆江三口分流量大幅增加,且在枝城站同等大流量下荆江三口分流量有一定程度增大,其中松滋口分流量明显增大,藕池口略有增大,太平口则有所减小。②荆江三口分流比与枝城站流量呈正相关关系,2020年汛期枝城流量增至38000 m 3/s以上,三口分流比基本在20%以上,其中7月25日三口分流比最大,其数值为26.1%,分流量高达11300 m 3/s。③与2003年相比,2020年汛期在螺山站同等大流量下水位出现不同程度抬高的迹象,可能与该站下游区间入汇流量明显偏大等因素有关;6月13日之前,城陵矶站与螺山站流量比值变化主要受到洞庭湖四水来流的影响;6月14日至9月25日,其比值变化主要受长江干流流量变化的影响,监利站流量快速增加或减小,其比值呈现相反变化规律;监利站流量缓慢变化,其比值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洪能力 分流量 洞庭湖出流 长江2020年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小虎 姚仕明 晏黎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而且影响到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利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流水沙变化规律,得到以下成果...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而且影响到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利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流水沙变化规律,得到以下成果与结论: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荆江三口分沙量大幅度地减少,其中三口五站断流天数也无明显变化,除弥陀寺、康家港断流时长江干流临界流量略有减少外,其它三站干流临界流量均变化不大。三峡工程蓄水后七里山年均输沙量减少幅度不大,但洞庭湖排沙比显著增大,甚至部分年份洞庭湖排沙比超过100%。此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江湖关系调整规律和预测长江与洞庭湖的变化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洞庭湖 排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荆江四口建闸控制对江湖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宫平 黄煜龄 +1 位作者 卢金友 王翠萍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8,共4页
应用一维悬移质数学模型 ,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区冲淤变化进行了联合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荆江松滋口和藕池口的建闸调度方案对江湖冲淤和三口分流分沙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闸控制后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松滋口... 应用一维悬移质数学模型 ,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区冲淤变化进行了联合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荆江松滋口和藕池口的建闸调度方案对江湖冲淤和三口分流分沙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闸控制后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松滋口减幅最大 ;长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较小 ;松滋口分流道淤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河床冲淤 三口分流分沙 一维悬移质 数学模型 松滋口 藕池口 建闸控制 长江 洞庭湖 太平口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勇辉 渠庚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型分流流量与分流过程均与原型相似,基本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验证后,该模拟控制方式被应用于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 非恒定流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曲线堰 模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BP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小峰 胡旭跃 谢作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3-34,42,共3页
荆江三口是江湖关系调整的重要纽带。以长江干流上游来水、洞庭湖区水位以及下游顶托等影响因子为模型输入向量 ,运用BP网络建立了荆江三口分流流量预报模型 ,该模型具有 1d的预见期。预报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可靠。模型不仅可为荆... 荆江三口是江湖关系调整的重要纽带。以长江干流上游来水、洞庭湖区水位以及下游顶托等影响因子为模型输入向量 ,运用BP网络建立了荆江三口分流流量预报模型 ,该模型具有 1d的预见期。预报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可靠。模型不仅可为荆江河段洪水演进计算提供边界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研究 洪水演进 三口分流 荆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四口控制工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日长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对荆江四口特性、四口控制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可供江湖治理参考。
关键词 荆江 四口控制工程 洪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以来洞庭湖江湖连通河道松滋口枯水期分流变化特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彦彦 李冰 +1 位作者 杨桂山 万荣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5-1897,共13页
河湖水文连通性强弱对于维系流域水资源安全、河湖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1960-2019年松滋口新江口与沙道观两站与干流枝城站实测水文资料以及河道典型横断面地形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与趋势线法分析讨论枯水... 河湖水文连通性强弱对于维系流域水资源安全、河湖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1960-2019年松滋口新江口与沙道观两站与干流枝城站实测水文资料以及河道典型横断面地形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与趋势线法分析讨论枯水期松滋口分流变化的特征与诱因,然后,针对枯水期松滋口河道的分流问题提出河道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松滋口枯水期的流量主要来自西支.在1960-2019年间,枯水期西支分流量呈现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前后从下降趋势转变为显著上升趋势,而东支分流量在下荆江裁弯后至今基本处于断流状态,下荆江裁弯、葛洲坝运行及三峡大坝蓄水运行是其分流量变化的主要诱因.根据建立分流量与水位差(干流水位与河底高程)的回归关系,模拟出在松滋口西东支现有河道的基础上,河床高程分别下降1 m与2.5 m左右,其分流量可达到或接近1960s分流量水平,有助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荆江三口 水文连通性 江湖关系 三峡水库 松滋口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秋湘 付湘 孙昭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的分流量。探讨了三峡水库对荆江三口发流量、分流比、断流情况的影响(此影响为径流调节和河道调整的综合影响),同时分离并探讨了河道调整对荆江三口分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三峡工程情况下,在径流调节和河道地形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增大28.17%,9.59%,断流情况基本无变化;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减少2.11%,分流比增长0.56%,断流情况变化不大;汛末蓄水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减少33.87%和19.84%,松滋口和太平口断流情况无明显变化,藕池口断流天数增多且断流日期提前;枯水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大8.60%,多年平均分流比减小2.93%,松滋口和藕池口在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每年分别平均少断流30.43,6.80 d,太平口每年平均多断流30.86 d;其中,河道地形调整使汛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增加2.73%,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枯水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分别减小16.62%,3.10%,18.49%。该结果可为洞庭湖区湖泊干旱情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三口 分流量 分流比 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柴泽清 郭小虎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3,30,共8页
荆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进而影响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利用等。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江湖关系进一步调整。从江湖水沙关系变化、荆江特别是分流口门附... 荆江与洞庭湖之间存在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水沙变化引起江湖冲淤变化,进而影响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利用等。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江湖关系进一步调整。从江湖水沙关系变化、荆江特别是分流口门附近河道冲淤演变、三口分流洪道冲淤演变、洞庭湖区冲淤变化及城陵矶水位变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研究进展,得到以下结论:荆江三口分流量略有减少,分沙量大幅下降,藕池口河势调整较剧烈,进流条件有所恶化,洞庭湖由淤积转为微冲,湖区水位下降,城陵矶—汉口河段冲刷,城陵矶水位下降等,江湖水沙驱动机制仍存在一定不足,在荆江洪水位变化及洞庭湖未来演变趋势方面仍存在争议;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缺乏定量分析和系统性与完整性研究,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冲淤演变 城陵矶水位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的荆江水系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吟 屈丽琴 +1 位作者 王延贵 沈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4,共9页
近年来长江荆江河段冲刷下切严重,导致荆江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急剧减少,使得长江与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了分析荆江水系连通性变化过程,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水系结构形态建立河网图模型;然后将河道(湖库)连通性综合评价函... 近年来长江荆江河段冲刷下切严重,导致荆江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急剧减少,使得长江与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了分析荆江水系连通性变化过程,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水系结构形态建立河网图模型;然后将河道(湖库)连通性综合评价函数值作为河网图模型中连通通道边的权重,构建加权邻接矩阵和畅通度矩阵;最后利用Matlab等工具计算整个水系的连通度。研究结果表明,1955—2015年荆江水系连通性整体上有增加的趋势;荆江干流河道的连通性函数值在1972年前变化不大,1972年后呈增加的趋势;而三口通道和洞庭湖的连通性函数值在2003年前逐渐减小,2003年后呈增加趋势。另外,从河道冲刷、分流分沙、湖泊萎缩等角度分析了连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强水库群优化调度、开展河道整治、实施湖泊治理等角度给出了荆江水系连通性的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水系 图论 连通性 荆江三口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6年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旱涝演变与急转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瑞 吕殿青 李景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9,145,共9页
根据荆南三口地区22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辅以EOF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荆南三口地区66年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旱涝年际变化较大,2... 根据荆南三口地区22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辅以EOF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荆南三口地区66年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旱涝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年代前涝后旱、60—70年代整体干旱、80年代旱涝交替、90年代洪涝、21世纪前涝后旱,且四季均可发生旱涝事件。(2)空间尺度可分为3个区域类型,东南部(湿润区)、中部(降水均匀区)、西北部(偏干区),且季节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西北部的五峰、宜昌、荆州等地四季干旱较多,中部的安乡、南县、华容等地四季洪涝较多。(3)年与四季多以5年、10年周期为主,并具有30~35年的长周期。(4)旱涝急转指数在1981年和2015年发生显著变化,而旱涝强度在1972年和2014年发生显著突变。(5)宜昌、石门、澧县等夏季多为旱转涝;五峰、宁乡、安乡、华容、常德等地夏季多为涝转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旱涝变化特征 长江荆南三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