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waste and its use in coal-blending coking
1
作者 FANG Shixian SONG Huan +1 位作者 LIU Xiangchun CUI P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2,共11页
This work proposed 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aking index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waste,in which 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treatment(LTPT)was used to depolymerize PET waste.The mechanism of G modification wa... This work proposed 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aking index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waste,in which 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treatment(LTPT)was used to depolymerize PET waste.The mechanism of G modification was revealed combining thermogravimetric(TG)analys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and solid-st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Furthermore,crucible coking experiments were also conducted using industrial coal mixture and treated PET with the optimum G(PET300)or raw PET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ET waste in coal-blending coking.According to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coke reactivity(CR),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CSR)indices,TG-related curves,pore volumes,and Raman spectra of the resultant cokes,LTPT could greatly increase the G of PET,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300℃.Specifically,compared with the coke obtained from the blend with PET,the CR of the coke produced from the blend with PET300 decreased by 4.9%,whereas the CSR of the increased by 7.4%,suggesting that LTPT coul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ET used for coal-blending coking.The improvement in G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C-O/C=O ratio,aliphatic H and aromaticity caused by LT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YROLYSIS caking index coking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anolysis/Hydrolysi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Over Cu-Mg-Al Oxides Catalysts Promoted by Trace Water
2
作者 NIU Tiantian LIANG Changhai CHEN Xiao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19,共13页
With the aim to effectively depolymeriz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PET methanolysis and dimethyl terephthalate(DMT)hydrolysis are integrated in a catalyst system.Firstly,methanolysi... With the aim to effectively depolymeriz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PET methanolysis and dimethyl terephthalate(DMT)hydrolysis are integrated in a catalyst system.Firstly,methanolysis of PET to DMT is achieved over Cu-Mg-Al oxide catalyst.Next,terephthalic acid(TPA)is prepared by DMT hydrolysis.It is found that hydrolysis of DMT to TPA can be promoted by introducing trace amount of water in this catalyst system.CuO-MgO-4.5Al_2O_(3)catalyst demonstrates the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PET with high conversion rate and TPA yield(100%and 99.5%,respectively)after reaction at 160℃for 6 h,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terephthalic acid METHANOLYSIS HYDROLYSIS Cu-Mg-Al 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ycling and depolymerization of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ottles by alcohol alkali hydrolysis 被引量:14
3
作者 SUN Cong-hao CHEN Xiang-ping +1 位作者 ZHUO Qiang ZHOU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43-549,共7页
In this work,a novel alcohol alkali hydrolysis method was explor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rephthalic acid(TPA)from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First,a serie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on the depolymeriz... In this work,a novel alcohol alkali hydrolysis method was explor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rephthalic acid(TPA)from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First,a serie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on the depolymerization rate of waste PET bottles and the yield of TPA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n terms of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dosage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dium bicarbonate,amount of distilled water and stirring rate.Then IR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btained product.Under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over 98%PET can be depolymerized into the target product(TPA)and the purity and yield of TPA are over 97%and 94%,respectively.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support a feasibl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PA from waste PET.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alcohol alkali hydrolysis method can promis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recycling of waste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terephthalic acid alcohol alkali hydrolysis ethylene gly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用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鹏 李武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2,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增溶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乳酸(PLA)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聚酯体系,研究了PLA的比例对共混物体系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T和PLA熔融共混形成的共...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增溶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乳酸(PLA)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聚酯体系,研究了PLA的比例对共混物体系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T和PLA熔融共混形成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未出现明显的界面和团聚现象。PLA质量分数的增加改善了聚乳酸/聚酯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能,残炭率随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PLA质量分数30%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达到了最大值55.1 MPa、16.2%,较纯PET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提高了39.50%、48.62%,缺口冲击强度为27.9 kJ/m^(2),较纯PET提高了108.21%,对应的硬度为92 HR。将猪胰腺脂肪酶加入到缓冲液中测试了共混物的生物降解性能,随着PLA质量分数的增大,聚乳酸/聚酯共混物在缓冲液中的生物降解率逐渐增大,降解28 d时,PLA质量分数30%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为27.9 kJ/m^(2),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乳酸 熔融共混 生物降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泡沫芯材表面多级网络开槽结构设计及优化
5
作者 李金林 曹敏华 +1 位作者 陈小伟 林高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5,共9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泡沫芯材广泛应用于制造三明治夹芯结构。针对风力发电机叶片领域PET泡沫芯材力学性能不足,导致其无法替代进口轻木芯材的现象,提出基于两种次级槽(十字交叉槽和对角线斜交叉槽)的主次槽多级网络开槽结构的优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泡沫芯材广泛应用于制造三明治夹芯结构。针对风力发电机叶片领域PET泡沫芯材力学性能不足,导致其无法替代进口轻木芯材的现象,提出基于两种次级槽(十字交叉槽和对角线斜交叉槽)的主次槽多级网络开槽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包含主槽形态特征的PET泡沫芯材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剪切加载模拟分析,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相对误差为0.47%)。在确保总注胶量恒定的约束条件下,以芯材的剪切模量为优化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十字交叉槽与对角线斜交叉槽结构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重点考察槽宽(0.9~2 mm)和槽深(12.357~23.5 mm)对芯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十字交叉槽,槽宽为1 mm、主次槽深度均为23.5 mm的结构剪切性能最优,其剪切模量达到了137.14 MPa,相比原始设计提升了9.2%。进一步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压缩和拉伸测试,模拟结果显示比压缩模量提升了10.2%,比拉伸弹性模量提升了10.3%。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多级网络开槽结构优化设计的PET泡沫芯材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该类芯材在航空航天、能源和军事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泡沫芯材 表面开槽 优化设计 多岛遗传算法 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可循环钛系催化剂高效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
作者 程铭 沈静 +3 位作者 曾志宏 韩翎 吉亚丽 孙宾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5,共10页
基于绿色有机无机杂化钛系催化剂建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二醇醇解反应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二醇/PET投料比等因素对PET转化率及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解聚工艺体系得... 基于绿色有机无机杂化钛系催化剂建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二醇醇解反应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二醇/PET投料比等因素对PET转化率及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收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解聚工艺体系得到最佳解聚条件,并对该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尺寸均匀,在解聚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循环使用性能。当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的0.5%时,PET转化率达100%,BHET收率为81.47%,纯度为98.70%。该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在工业化聚酯回收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钛系催化剂 响应面法 醇解 循环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循环经济:废弃PET塑料回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璐瑶 陈俊良 +4 位作者 李金周 王丽 乌婧 高品 杨建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4,共14页
塑料的结构特性与回收技术密切相关,研究回收技术对实现塑料资源循环利用及“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聚酯塑料应用现状与废弃处理困境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技术进展。机械回收工艺简单... 塑料的结构特性与回收技术密切相关,研究回收技术对实现塑料资源循环利用及“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聚酯塑料应用现状与废弃处理困境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回收技术进展。机械回收工艺简单但存在材料性能劣化问题;生物回收环境友好但降解效率受限;化学回收(热催化、醇解、氨解、水解、电催化等)能实现分子级循环但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的挑战,可借助新型催化剂、绿色溶剂和工艺优化突破瓶颈。闭环回收构建起“生产-消费-再生”的闭合循环回收体系,但仍面临混合塑料杂质干扰问题,可通过优化解聚聚合条件、扩大催化剂适用范围来解决。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混合塑料分拣效率低、组分复杂导致回收难度大,需结合智能分拣技术与协同回收工艺攻克。通过总结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估研究,综合阐述了混合塑料处理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展望了循环经济模式下化学回收PET塑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回收 全生命周期评估 闭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n催化剂对PET合成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杨宇杰 桂豪冠 +2 位作者 刘文杰 李霞章 姚超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i-Zn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通过测试PET的黏均分子量、端羧基含量、色值的亮度(L)及黄蓝值(b)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分析不同催化剂对聚合过程中酯化、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对PET的化学组成、...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i-Zn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通过测试PET的黏均分子量、端羧基含量、色值的亮度(L)及黄蓝值(b)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分析不同催化剂对聚合过程中酯化、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对PET的化学组成、热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Zn催化剂对酯化与缩聚都有催化作用。Ti-Zn催化剂的酯化时间低于乙二醇锑[Sb_(2)(EG)_(3)]催化剂,活化能低至28.41 kJ/mol;在相同聚合条件下,Ti-Zn催化剂的缩聚时间接近Ti-Si催化剂,较Sb_(2)(EG)_(3)催化剂缩短了近30 min,活化能低至111.32 kJ/mol;采用Ti-Zn催化剂制备的PET特性黏度可达0.721 dL/g,b(3.79)低于Ti-Si催化剂(5.57),L(87.34)高于Sb_(2)(EG)_(3)催化剂(82.27),端羧基含量为18.73mol/t,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Ti-Zn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晶性能
9
作者 郭又晟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海玥 张文帅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经油酸钠表面修饰的纳米ZnO(4.73 nm)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工艺路线,通过改变纳米ZnO的添加量(0、0.02%,0.5%,1%)制备了PET/ZnO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降温速率(φ)下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曲线,结果表...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经油酸钠表面修饰的纳米ZnO(4.73 nm)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工艺路线,通过改变纳米ZnO的添加量(0、0.02%,0.5%,1%)制备了PET/ZnO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降温速率(φ)下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PET/Zn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Tc)向低温方向移动,结晶峰形逐渐变宽,半结晶时间(t1/2)减小;在相同降温速率下,结晶能力以及结晶速率相比于纯PET得到了提高,并且随着纳米ZnO添加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结晶能力和结晶速率也逐渐增大。通过Jeziorny法对样品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表明加入纳米ZnO对PET晶体原有生长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结晶速率常数(Zc)随纳米ZnO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添加量为1%时,Zc不再变化。热失重(TG)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LM)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ZnO的加入对PET结晶可以起到有效成核剂的作用,且对PET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纳米氧化锌 复合材料 结晶速率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四中空自卷曲PET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洪玉洁 任天翔 +7 位作者 傅玉成 詹莹韬 刘钊 占海华 戚栋明 陈国明 章松革 徐煜东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8,共8页
为缓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采用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再生四中空自卷曲纤维。通过系统分析原生与再生切片的流变性能,优化熔融工艺、纺丝组件、冷却工艺及卷绕工艺等关键参数,探究其对纤维可... 为缓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采用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再生四中空自卷曲纤维。通过系统分析原生与再生切片的流变性能,优化熔融工艺、纺丝组件、冷却工艺及卷绕工艺等关键参数,探究其对纤维可纺性及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常规圆形纤维与四中空纤维的取向度差异,并观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的横截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法再生PET切片与原生切片的流变性能较为接近,具备良好的可纺性。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即当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92,296,298,297,296℃,纺丝温度为295℃,侧吹风风速为0.7 m/s,定型温度为50℃,卷绕速度为4508 m/min时,所得纤维结晶度为26.04%,断裂强度达3.5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8.69%,卷曲收缩率为13.40%,卷曲稳定度为76.59%。该纤维表现出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卷曲稳定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四中空截面结构。此外,声速法测试表明,四中空纤维取向度较低,但自卷曲性能和弹性回复能力优异,适用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化学法再生切片 中空自卷曲纤维 纺丝组件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10种分散性染料
11
作者 朱皓辰哲 刘育形 +4 位作者 梁颖茵 彭绮珊 董犇 钟怀宁 胡长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种分散性染料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79,检出限(LOD)为0.1~0.5μg/L,定量下限(LOQ)为0.5~1.0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2%。该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云母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云轩 李英才 +2 位作者 贺彤 齐勇 刘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云母共混物。探究了不同云母用量对PET/云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的影响;观察了云母在PET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考察了400目云母对PET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云母共混物。探究了不同云母用量对PET/云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的影响;观察了云母在PET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考察了400目云母对PET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云母降低了PET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纯PET相比,400目改性云母用量20质量份的PET共混物弯曲强度提高了10%,拉伸强度提高了19%,初始结晶温度提高了15℃,熔融温度降低了2%。PET/云母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与纯PE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云母 共混物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后翘曲变形及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核剂和碳酸钠5种不同功能助剂,制备了不同的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样品,评估了样品的后翘曲变形行为,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微观机理,为提高材料尺寸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后翘曲变形主要源于PET组分的分子链构象转变和晶体完善程度提高。不同助剂对样品后翘曲变形有显著不同的影响:硬脂酸锌和碳酸钠显著抑制变形(样品后翘曲变形量分别由未添加助剂的0.50 cm降至0.003 cm和0.08 cm),钛酸四丁酯适度降低变形(0.24 cm),DHPP和成核剂则严重加剧变形(变形量分别达1.00 cm和0.84 cm)。硬脂酸锌通过润滑作用提高分子链运动能力,提高出模时PET结晶的完善程度,减少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构象转变;钛酸四丁酯通过促进酯交换反应降低PET结晶能力;而DHPP抑制酯交换反应保持PET高结晶能力。此外,相同配方样品在80℃恒温退火、高低温交变循环和阳光辐照等不同模拟工况下的最终变形量基本一致,表明特定组分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最终变形状态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研究成果为PBT/PET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稳定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 后翘曲变形 尺寸稳定性 分子链构象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聚酯类材料化学解聚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慧敏 朱晓旭 +1 位作者 刘福胜 宋修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聚酯类材料为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依靠自然环境降解不仅周期长,废弃物堆放或填埋也会占用空间、污染环境。另外,降解主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无法直接循环再利用,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寻找价格低廉且... 聚酯类材料为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依靠自然环境降解不仅周期长,废弃物堆放或填埋也会占用空间、污染环境。另外,降解主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无法直接循环再利用,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寻找价格低廉且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对废聚酯类材料进行解聚,回收单体或化工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低共熔溶剂(DES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符合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介质,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废聚酯材料解聚反应。文中综述了DESs用于聚酯类材料降解回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对DESs作为催化剂解聚聚酯类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聚碳酸酯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解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再生塑料定性鉴别研究
15
作者 谢晓琼 杨茜 +3 位作者 吴博 庞承焕 王锐佳 王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2,共8页
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课题,但再生塑料因其成分复杂性和再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导致鉴别难度增加。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系统的再生塑料鉴别方法,以提升再生塑料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管能力。采用指纹图谱、挥发性化合物... 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课题,但再生塑料因其成分复杂性和再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导致鉴别难度增加。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系统的再生塑料鉴别方法,以提升再生塑料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管能力。采用指纹图谱、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紫外-可见光吸收曲线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组成差异,基于多种数据集,通过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最临近模型(KNN)、决策树模型(DT)、自适应增强模型(AdaBoosting)、人工神经网络(ANN)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生PET,再生PET因老化降解而出现分子链断裂和结晶度下降,更易产生大量甲苯和苯,也含有更多的抗氧剂。基于不同化学表征数据集,建立的多个分类鉴别模型均具有100%的准确率、精度和召回率,且F1值和ROC曲线下的AUC面积值均达到1,特征数据集与模型算法之间的匹配性对分类结果影响显著。本研究为再生PET的定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再生塑料的质量评估和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 化学计量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机器学习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DOT∶PSS层的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陶梦欣 刘国栋 +2 位作者 王嘉宁 孟卿君 李志健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2-1778,1814,共8页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涂转速对PEDOT∶PSS电极表面形貌和均匀性的影响。采用万用表、分光色差仪,探究了不同金属(Zn、Al、Cu)阳极对自供能ECDs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了PEDOT∶PSS电极和自供能ECDs的电化学性能。将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联用,测试了自供能ECDs的光学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旋涂转速1500 r/min制备的PEDOT∶PSS电极具有平整和均匀的形貌。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色差为13.36,着褪色时间分别为3.0和4.2 s,着色效率为58.38 cm^(2)/C;在0.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4.89 mA·h/m^(2)的面积比容量,等效串联电阻为181.6Ω。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经4000 s后的透射率对比度仍达到透过率初始对比度80%左右,处于90°弯曲状态下器件具有平整状态93.5%的比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双功能层 Zn阳极 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芹酚和亚硝酸钠释放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活性包装膜对猪肉护色保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燕 卢立新 潘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为改善真空包装猪肉的颜色,延长产品货架期,该文以硅藻土-香芹酚复合物为抗菌、抗氧化剂,以亚硝酸钠为护色保质剂,利用挤出吹塑结合黏结复合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 为改善真空包装猪肉的颜色,延长产品货架期,该文以硅藻土-香芹酚复合物为抗菌、抗氧化剂,以亚硝酸钠为护色保质剂,利用挤出吹塑结合黏结复合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ow-density polyethylene,PET/LDPE)活性包装膜,测定分析添加物及配比对活性膜结构、厚度、含水量、力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合真空包装研究活性膜对猪里脊肉护色、保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硅藻土对香芹酚负载率达34.97%,硅藻土-香芹酚复合物可降低活性膜中香芹酚的释放速率;活性物质对膜的厚度影响不显著,添加亚硝酸钠后,活性膜含水量增加,力学、气体阻隔性均有所降低,但硅藻土、香芹酚可增加活性膜的断裂伸长率,当复合物添加量<1%(质量分数)时可改善活性膜的气体阻隔性;与只添加亚硝酸钠活性膜比较,添加硅藻土-香芹酚与亚硝酸钠的活性膜可显著提高真空包装猪肉的红度、抑制含氮物质的生成和微生物生长,添加1%及以上硅藻土-香芹酚复合物活性膜将猪肉货架期延长至20 d以上。研究表明,该活性膜在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钠 硅藻土 香芹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活性膜 真空包装 猪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8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用无机抗菌剂改性PET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晶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79,86,共5页
综述了无机抗菌剂(如纳米Cu类、纳米ZnO、纳米TiO_(2)及其复配等)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研究进展。天然抗菌剂环保且安全性好,但资源有限且长效抗菌效果差,有机抗菌剂热稳定性差,而无机抗菌剂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好,具有广谱... 综述了无机抗菌剂(如纳米Cu类、纳米ZnO、纳米TiO_(2)及其复配等)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研究进展。天然抗菌剂环保且安全性好,但资源有限且长效抗菌效果差,有机抗菌剂热稳定性差,而无机抗菌剂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好,具有广谱抗菌性能,抗菌效果持久且耐洗性好,不会产生耐药性,在对纤维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影响的基础上,可极大提高PET纤维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高可达99.99%,可以应用于服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纳米氧化锌 纳米二氧化钛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再生PET
20
作者 王奕 林勤保 +1 位作者 谢琰灵 张明月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4,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原生和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基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原生和再生PET之间的差异,进而建立一种可根据特征物质及其含量判断原生和再生PET的鉴别模型。收集了不同塑料化...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原生和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基于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原生和再生PET之间的差异,进而建立一种可根据特征物质及其含量判断原生和再生PET的鉴别模型。收集了不同塑料化工公司提供的26种再生PET粒子样品与48种原生PET粒子样品,采用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在50℃、1000 W超声条件下提取1 h。使用GC-MS从提取溶液中检出21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酚类和脂类物质,来源复杂。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线性判别分析(LDA)、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DT)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生和再生PET予以分析鉴定并比较不同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GC-MS结合ANN模型和DT模型对再生PET的判别准确率达96%以上,适用于原生和再生PET的有效鉴别。所建模型可为再生PET在市场中的应用与监管提供技术借鉴,从而有利于行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