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FDI与企业R&D投入关系中的“门限效应”分析——基于政府干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焕鹏 严太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1期59-62,共4页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OFDI对各地区企业R&D投入的非线性影响及政府干预在OFDI对企业R&D投入影响中的作用。研究发现,OFDI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显著的存在基于政府干...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OFDI对各地区企业R&D投入的非线性影响及政府干预在OFDI对企业R&D投入影响中的作用。研究发现,OFDI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显著的存在基于政府干预的门限效应:政府干预未跨越门限值时,OFDI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干预跨越门限值后,OFDI对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R&D投入 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种应对政策及三种理论——以两汉为中心的讨论
2
作者 唐艳艳 赵德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史上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非常丰厚。到汉代,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多种政策方案。西汉早期政府遵循黄老学说,奉行无为而治,实行经济放任政策,国富民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史上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非常丰厚。到汉代,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多种政策方案。西汉早期政府遵循黄老学说,奉行无为而治,实行经济放任政策,国富民富,司马迁据此抽象出政府与市场关系之“善因论”。汉武帝治下遵循法家理论,政府专营盐铁酒业,满足了国家求强任务的财政需求,桑弘羊总结出“政府干预有效论”。东汉前期政府基于以“中庸之道”为特色、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精华的儒学理论,实行折衷政策,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班固据此抽象出“政府适中干预论”。在政策和实践互动过程中孕育的上述三种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场景与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善因论 政府干预有效论 政府适中干预论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相容理论下再制造绿色供应链网络模糊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 叶春明 郭健全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249,共8页
为探讨政府干预在供应链回收网络中的作用,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建立以最低总成本、最少碳排放和最大大数据投资回报为目标的多周期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三角模糊数和改进混合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改进混合算法在处理回收网络多周... 为探讨政府干预在供应链回收网络中的作用,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建立以最低总成本、最少碳排放和最大大数据投资回报为目标的多周期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三角模糊数和改进混合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改进混合算法在处理回收网络多周期多目标方面具有较强的求解能力;政府政策能弥补制造业减排能力弱的问题。结论如下: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回收再制造能够提升竞争力;政府引导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环境 激励相容理论 模糊机会约束规划 多目标多周期供应链 改进混合算法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干预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栋 张映芹 李开源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0,共13页
结合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论述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效应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刻画特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 结合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论述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效应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刻画特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影响效果、调节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规模逐年提高、分化程度逐步改善,但整体的分化格局仍未扭转;数字产业集聚规模、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情况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再抑制的倒U型曲线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数字技术应用业集聚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中西部地区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端、正外部性占主导地位,东部地区部分省份过度集聚、负外部性涌现。数字产业集聚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上,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地方政府干预 倒U型曲线 外部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5
作者 王烨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5,共8页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以2011~2024年期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选取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被解释变量,科技创新综合水平...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以2011~2024年期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选取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被解释变量,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政府干预、金融干预、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为控制变量,通过回归分析验证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随科技水平提升影响强度,表现出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直接推动效应要明显强于东部与西部;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对周围地区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对周围地区表现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区域均衡化发展、健全完善创新合作与技术共享机制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回归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政府干预 金融干预 城镇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质量对碳减排治理的机制和效应研究
6
作者 蓝莎 王佳缘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205,227,共9页
国家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国家碳减排治理的重要支撑。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进而适当提升政府干预度,可有效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通过对碳减排治理的影响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可持续生态... 国家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国家碳减排治理的重要支撑。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进而适当提升政府干预度,可有效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通过对碳减排治理的影响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可持续生态环保政策的内在要求。采用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免疫系统”理论构建了国家审计质量衡量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的审计质量,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国家审计质量对碳减排治理的影响。同时,运用中介效应相关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度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国家审计质量的提高,碳减排治理的效果会随之愈加显著;政府干预度在国家审计质量影响碳减排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审计质量和政府干预度对于碳减排治理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最后结合相关分析和案例,提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质量 政府干预度 碳减排治理 “免疫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发展能否有效缓解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政府干预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7
作者 刘蕾 张新亚 何书仪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54,199,200,共19页
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困难群体帮扶、就业创业促进、劳动权益保护等多元途径积极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未得到充分检验。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31个(... 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困难群体帮扶、就业创业促进、劳动权益保护等多元途径积极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未得到充分检验。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31个(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基准回归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组织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在此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仍不能有效阻止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但政府干预程度的提升能够改变其影响方向:当政府干预程度低于0.2662的门槛值时,社会组织发展不能有效阻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跨越该门槛值后社会组织则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此外,通过对社会组织影响收入差距的类型与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及东北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不能有效阻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其深层原因在于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释放主要聚焦于第三次分配,尚未深度参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论文揭示了政府干预在社会组织调节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有为政府与活力社会”共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发展 收入差距 政府干预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立勋 苏子淇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4,共16页
论文基于一个具有政府干预性质的环境约束内生增长理论框架,在分析“融资约束效应”“政府导向效应”“市场倒逼效应”以及“数字化调节效应”的基础上,运用2013—2021年A股重污染企业数据,采用DID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 论文基于一个具有政府干预性质的环境约束内生增长理论框架,在分析“融资约束效应”“政府导向效应”“市场倒逼效应”以及“数字化调节效应”的基础上,运用2013—2021年A股重污染企业数据,采用DID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GTFP提升的直接影响与机制路径,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1)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约束强度只有与绿色产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规模相适应时才能发挥政策效应;(2)绿色金融政策能显著提高企业GTFP,且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3)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内国有企业会显著削弱政策效应,而高科技企业则受金融发展水平制约较小,但在金融水平较低区域更易受到政策激励。论文建议加快“双化”融合发展,鼓励推进劳动力偏向绿色技术进步,构建统一的标准化评估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与可比性。政府在充分考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下,就企业所有制以及科技水平异质性出台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政府干预 绿色金融 数字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公共政策干预工具的“助推”:缘起、应用与批判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成福 孙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3,共11页
治理问题的复杂化对政策干预工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行为经济学揭示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诱因,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行为研究的洞见,推动了行为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丰富了政策干预工具箱。作为行为政策干预工具,“助推”... 治理问题的复杂化对政策干预工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行为经济学揭示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诱因,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行为研究的洞见,推动了行为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丰富了政策干预工具箱。作为行为政策干预工具,“助推”通过选择架构的调整来引导个体做出理性决策,已被广泛运用至福利政策、环境政策、财政政策等领域的实务改革中。但“助推”理论也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理论缺陷,在定位、人性假设、方法论、主体性、伦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助推”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提高透明性和公开性,注重与其他政策干预工具的结合,以避免“助推”的偏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问题 “助推”理论 行为公共政策 政策干预工具 批判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革:逻辑与进路——一个双联互动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珂 周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7,M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有效市场”,还需要“有为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经济干预和市场秩序维护等方...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有效市场”,还需要“有为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经济干预和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工具的优化与革新。相比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对应的“全能型政府”形态,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有为政府”要求各级政府以更加科学系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及时有效的市场干预和更加稳定透明的市场秩序为目标推动政府角色变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政府角色 新质生产力 数字时代 政府职能转变 有为政府 市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分析的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煊荷 李宗敏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筛选获得38篇标靶文献,获取90个效应量29718个样本量和16个变量,进行元分析。[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2个变量对网络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辟谣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影响强度最高,是否原创的影响强度最低;研究时间、谣言类型、受访者类型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异质性;国内外样本对比研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的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治理 辟谣效果 元分析 传播说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产业政策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维度评价与非线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剑培 陈蕾 张瑞志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5,共21页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产业政策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成为学界和业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方面35个细分维度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产业政策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成为学界和业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方面35个细分维度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2009—2020年中国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和特征事实。同时,基于北大法宝数据库和《海洋产业分类》收集整理历年各地区出台的海洋产业政策数据,明晰海洋产业政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并评估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1)2009—2020年间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海洋产业政策表现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动态性,形成“中央先行、地方发力”的局面。(2)海洋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水平较低省份的推动作用更强,而北部海洋经济圈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域。(3)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洋产业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政府干预能力的提升呈现先递增后逐渐减弱的非线性效应。因此,应强化海洋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加强海洋产业政策供给,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产业政策 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政府干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约束、政府干预与工程项目成本——来自中国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吉利 邓博夫 毛洪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2,共9页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工程项目造价及成本预算机制,探讨和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影响,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某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务人员的深度访谈,构建理论...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工程项目造价及成本预算机制,探讨和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影响,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某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务人员的深度访谈,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成功获取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客观数据,基于177个工程项目成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表明,体现工程项目实体性消耗的直接成本构成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预算约束,但超预算间接成本仍然存在,且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及项目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约束 政府干预 工程项目成本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过度集聚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芮明杰 马昊 韩自然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104,共11页
产业集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促进技术外溢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干预下的过度集聚却违背了市场规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向外部性。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发现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治理等手段... 产业集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促进技术外溢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干预下的过度集聚却违背了市场规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向外部性。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发现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治理等手段,导致河北钢铁行业规模与集聚度不断上升,效益却显著下降,证实了政府干预引发的过度集聚。进一步采用2009—2013年河北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产业集聚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干预措施能强化产业集聚,而通过保护国有企业利益等措施弱化了产业集聚。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合理选择政策区间,避免出现过度集聚同时导致产业陷入大而不强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集聚 拥挤效应 政府干预 河北钢铁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政府干预与资产价格波动——基于VAR和RVAR的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毛雅娟 李善民 黄宇轩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22,共10页
植根于我国特殊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本文全面分析了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资产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厘清宏观经济对某一市场资产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另一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或溢出效应。通过采用VAR及RVAR模型等方法,并纳入政府干... 植根于我国特殊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本文全面分析了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资产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厘清宏观经济对某一市场资产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另一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或溢出效应。通过采用VAR及RVAR模型等方法,并纳入政府干预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会对两个市场间的双向动态关系施加显著影响;宏观经济在两个市场的调控效果均受到制度与政策环境影响;宏观经济冲击对某一市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是交互动态发挥作用的,溢出效应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传导机制作用,有时甚至占据了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府干预 资产价格波动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CEO更替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建 刘小元 方刚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7期918-923,共6页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5年的数据,从CEO更替的视角检验了中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即企业绩效差的CEO更可能被更换,但是这种有效性与正式制度安排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相关,这可能...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5年的数据,从CEO更替的视角检验了中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即企业绩效差的CEO更可能被更换,但是这种有效性与正式制度安排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相关,这可能是非正式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CEO更替 有效性 委托代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混改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机制:政府干预效应还是代理效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为宾 周莉莉 陈梦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7-83,共7页
探讨混合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非国有股权比例对于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混合所有权方式对国有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资+国有以及外... 探讨混合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非国有股权比例对于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混合所有权方式对国有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资+国有以及外资+民营+国有的混合所有权结构对企业创新投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而混合股权结构中只有民营股东时,非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创新投资水平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干预效应,代理效应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主导机制,即经理人观对国企创新问题的解释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创新投资 政府干预 代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曾国华 王万里 秦雪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8-1434,共7页
系统梳理健康信念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和助推理论研究进展,从经济激励、选择架构和承诺机制3方面对健康行为干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可供拓展的方向,以期促进我... 系统梳理健康信念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和助推理论研究进展,从经济激励、选择架构和承诺机制3方面对健康行为干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可供拓展的方向,以期促进我国健康行为干预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理论 干预措施 激励效果 护理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三省政府干预强度与市场化水平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洋 王雨飞 +1 位作者 刘勇 王光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1-1309,共9页
以"政府干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态系统的剖析,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生态位模型,并选取东北三省地级市为评价对象,对其"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结论为:东北三省普遍存... 以"政府干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态系统的剖析,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生态位模型,并选取东北三省地级市为评价对象,对其"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结论为:东北三省普遍存在"强政府弱市场"现状,其中黑龙江省最为突出,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出现多次波动,仅2003~2005年降幅较高,说明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影响效果的持续性较短;东北各地市"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溢出效应,格局较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离中心城市或沿海口岸较远的黑龙江省北部以及辽宁省、吉林省的部分内陆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东北三省 政府干预强度 市场化水平 强政府弱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干预对多元化并购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燕燕 黄国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83,324,共10页
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一个意义深远、影响面广的并购大整合时代。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使它对这场并购浪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总结了政府干预国企并购的根源,并从中央和地... 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一个意义深远、影响面广的并购大整合时代。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使它对这场并购浪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总结了政府干预国企并购的根源,并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的职能目标出发,分析中央政府干预国企并购的动机更体现出社会性和全局性,地方政府的动机主要表现为维护地方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甚至地方官员自身利益。接着对2006-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加以统计,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企并购干预的效果,并提出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国企并购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并购重组 动机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