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叙事与汉学的问题意识
1
作者 黄卓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73,共18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一颇具分量的侧角。为对这些持续呈现的论述做一系统化的梳理,有必要将之解析与提炼为两个有所分化的视角,即以西方全球化为主导的普遍主义叙述及带有泛亚化特征且“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主义叙述,就此可以见到,尽管后者也构成了与前者的某种互补与抵消关系,但也证明了在对待全球化与中国关系时人们持有的多重立场与态度。在此基础上,也需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扩充性态势做出补充描述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叙事 全球史 汉学 东亚研究 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心论 “文学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成中英 张金隆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3-1417,1528,共6页
现代管理实践需要整合知识和理论、价值观以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并进行整体的规划,而且要不断地、及时地去进行一种更新、发展和推进,这是管理成功之源。C理论有强烈的儒家成分,其尤其强调个人的一种诚心诚意的努力,以及不断地求知。宇宙... 现代管理实践需要整合知识和理论、价值观以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并进行整体的规划,而且要不断地、及时地去进行一种更新、发展和推进,这是管理成功之源。C理论有强烈的儒家成分,其尤其强调个人的一种诚心诚意的努力,以及不断地求知。宇宙论的生命哲学、创造力哲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哲学的根本,也是管理哲学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 现代管理实践 C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殷群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84,共6页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相关理论可概括为从区域内部能力出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从区域与外部交流出发的区域开放发展理论,包括区域贸易理论、区域投资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从宏观整体及全球化视...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相关理论可概括为从区域内部能力出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从区域与外部交流出发的区域开放发展理论,包括区域贸易理论、区域投资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从宏观整体及全球化视野出发的区域创新跃迁理论,包括知识经济理论、空间聚集理论和创新理论。三个层面的九个理论,对于实际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静态能力和互动潜力,探讨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前景,从而获得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的许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能力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科技合作 理论分析 跨越式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文艺复兴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3,69,共7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21世纪强音已得到了全体中国人高度认同,而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呈现应是文化的全面复兴。因此我们需追溯东方古代文化精华最重要的失落点,它蕴含在中华民族迁徙史之中。从上古迁徙时代起,部族首领的英...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21世纪强音已得到了全体中国人高度认同,而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呈现应是文化的全面复兴。因此我们需追溯东方古代文化精华最重要的失落点,它蕴含在中华民族迁徙史之中。从上古迁徙时代起,部族首领的英雄气质与事迹便成为人民颂扬的对象,"昆仑神话""山海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准史诗模板,"昆仑玉文化"则成为中华民族高尚血脉代代传承之信物。我们推出的"东方文艺复兴"将成为把"中国文艺复兴"包涵在内的更为完整的理念,它一方面与西方文艺复兴对应,另一方面又成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愿景,既有效覆盖"一带一路",同时又贴切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是同一事物在学理层面上的三种不同表述方式,它标志着中国从地域文明走出,参与全球治理与世界文明秩序构建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文艺复兴 艺术理论 艺术史 艺术作品创作 神圣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32,161,共10页
明末清初,战国以来中国学者编排的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与建构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首遇耶稣会士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的激烈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之争。由于中西方学... 明末清初,战国以来中国学者编排的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与建构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首遇耶稣会士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的激烈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之争。由于中西方学者均对于对方文化缺乏实质性的接触和义理疏通,耶稣会士积极倡导的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和康乾以后主导中国学界的"西学中源说",多缺乏严格意义的学术价值。激烈的辩论背后,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旨趣格外明显。辩论开启了近代中西学术"会通"之先河,加速了中国古史观念的更新,引出了一个跨学科、前瞻性的国际学术课题。对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的价值,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并不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文化 本土一系说 自西徂东说 西学中源说 中西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韩关系史中谈汉学之东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春惠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0,共6页
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积层之厚,在东亚地区无出其右。韩国与中国近在咫尺,韩半岛文化受汉学之影响,自然所在多有。远在箕子时代即有"八条之禁",卫氏朝鲜汉朝铁文化的东传,也多处留下明显痕迹,而汉四郡设立所出现... 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积层之厚,在东亚地区无出其右。韩国与中国近在咫尺,韩半岛文化受汉学之影响,自然所在多有。远在箕子时代即有"八条之禁",卫氏朝鲜汉朝铁文化的东传,也多处留下明显痕迹,而汉四郡设立所出现之乐浪文化,更是把韩半岛社会进一步带向高度文明。佛教进入中土后,儒、释、道糅合的结果,固然丰富了中国本身学术思想,同样藉中国传入的佛教、道教,也很快为高句丽、新罗、百济所接受。之后白居易之诗、苏东坡的词固为韩国人士所传诵,而程、朱理学更成为韩国君臣是非对错的准绳。即使到了近代,黄遵宪、梁启超的言论,也为韩国迈向开化之南针,所以中韩关系史中,汉学东渐之痕迹,随手可觅。此固由于宋太祖等"覃声教于四方"之作为,而韩国君臣士人仰慕中华文物,也功不可没。因为追求文明与进步,本就是所有人类共有之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条之禁 乐浪文化 老乞大 东道西器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对峙视野下的周初战略部署诸问题
7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说” 商周嬗代 周公东征 东西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基如磐 学风致远——写在俞剑华学术研讨会之前
8
作者 樊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俞剑华先生学贯古今,在美术史论上的主要贡献有:1、美术史论材料的收集和解读。2、画史画论的体系建构。3、对中国绘画理论中许多重要概念、范畴和命题的阐发。4、美术史论方法的确立。5、中西比较中的文化立场。6、学风沿传和推广。
关键词 俞剑华 美术史论 画史画论 中西比较 学风沿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一)
9
作者 王锺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91,共11页
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构建一个汇通中西、融贯古今、具有民族特色与新形态的文艺理论体系。新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摆脱形而上学传统,实现从认识论向着存在论的过渡,并从割裂的、板块式的结构向有机统一的体系过渡。因而,我们必须从... 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构建一个汇通中西、融贯古今、具有民族特色与新形态的文艺理论体系。新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摆脱形而上学传统,实现从认识论向着存在论的过渡,并从割裂的、板块式的结构向有机统一的体系过渡。因而,我们必须从人文世界的生成与文艺的起源入手,以文艺史的运动规律、具体情状作为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必须改变从作者、读者、批评家的角度立论,亦即以阐述创作论、阅读论、批评论为文艺理论之主要内容的思路。构建融世界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新文艺理论体系,还需要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走向新存在论,从西方诠释学走向一种新诠释学,将创作论、批评论浑融于文体与模式之中,并对20世纪中西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中的新的经验作出总结,剖析其得失,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对属于全人类的文艺理论作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存在论 新诠释学 新文艺理论体系 汇通中西 融贯古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及其成藏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会民 刘雪松 +2 位作者 孟卫工 陈振岩 韩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古界潜山油气藏及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包括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角砾岩油气藏及玄武岩油气藏。在综合研究曙光—雷家地区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优越的地质条件,如多期的构造运动、复杂的构造背景、充足的油源条件、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和畅通、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等。基于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动力学特征,确定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属于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属于它源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隐蔽油气藏具有匹配良好的生烃、储层、盖层、圈闭、运移、聚集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隐蔽油气藏 成藏动力学 曙光一雷家地区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8,共16页
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持续地推进“西方中心论”的解构工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重点挖掘世界历史学科“三大体系”建构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内涵;要深入探究世界历史学科体系建构中的东方因素;要深刻考察千年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交汇的学术影响,努力开拓学术研究中的“三新”;还对如何建构世界历史学科的“三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认为坚持“东西平衡论”和“全球整体论”,构建客观而科学、平衡而包容的世界历史“三大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学科 “西方中心论” “三大体系”建构 东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邓小平“东西南北”理论看冷战后时代的主要矛盾
12
作者 李志平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是冷战时代分析世界主要矛盾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总结,在新的转型时期,也依然是我们把握主要矛盾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 "东西南北"理论 邓小平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