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亚婷 潘仁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遵循“动机—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对保研生群体进行“意义-阐释”取向的深度访谈,有助于深描保研生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互动图景,探析保研生对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理性认知与行为策略,深刻反思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研究发现,保研生在与研究生推免制度互动时,呈现出动机上资源优势触发理性选择、过程上“内卷”规则制约学习策略、结果上“拔尖创新”制度目标偏移的三重链式制度背离,指向了保研制度的“拔尖”悖论。研究生推免制度优化关涉理念、机制与元评价等方面,应革新“拔尖创新”的评价理念,着力创设多元自由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准入管制放松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兴 刘洁琼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推行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揭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会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此,应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概念、构成、案例与启示
3
作者 贾建锋 邱迅杰 祝树森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其内涵尚未... 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其内涵尚未达成一致,也缺乏整体视角的系统性分析。为此,①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进行界定,指出其具备协同性、开放性和溢出性等特征;②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③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模式的典型做法;④探讨了这些模式的启示,提出实施差异化定位,发挥不同主体优势,聚焦发展阶段,优化发展策略,建立协同互动机制,促进资源高效整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主体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未来展望
4
作者 贾若祥 窦红涛 党丽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1,共11页
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宏观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探索,并从目标、战略、动力、机制、保障五个维度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宏观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探索,并从目标、战略、动力、机制、保障五个维度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深深根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怎样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向“十五五”及未来2035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同时,加快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效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着力促进动态的相对平衡,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区域发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理论体系 主体功能区战略 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流”视域下地方自发政策试验的成长机制:科技特派员制度案例研究
5
作者 黄安胜 薛泽茜 朱春奎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0,共8页
既有研究对地方自发政策试验走向成功的成长机制缺乏系统解构。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展示了一项中国地方自发政策试验的成长过程。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本土化案例,运用多源流理论、阶段启发法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多源流”视域下地方自发... 既有研究对地方自发政策试验走向成功的成长机制缺乏系统解构。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展示了一项中国地方自发政策试验的成长过程。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本土化案例,运用多源流理论、阶段启发法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多源流”视域下地方自发政策试验在何种机制推动下逐步成长为国家政策,重点解析政策试验的自发启动机制、实施机制、发现机制和后期成长机制,比较地方自发政策试验与“自上而下”政策试验的差异。研究表明:地方自发政策试验的成长过程经历了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的交汇、三源流汇聚开启“政策之窗”、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的耦合等关键过程,政策企业家在地方自发政策试验的启动和实施阶段“精准发力”、发现阶段“慧眼识珠”、成长阶段“以点聚能、以面布势”,推动地方性试验走向全国。因此,一项精心设计和大胆探索的地方自发政策试验,即使在启动阶段未获得中央的支持,即政治源流尚处于孕育阶段,也可能逐步受到中央部委直至中央的认可进而成长为国家政策。本文揭示3条源流在政策创新中的相互耦合作用、动态交汇过程及其中国化特征,弥补关于自发启动机制研究的不足,为剖析中国政策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框架,为全球政策过程理论提供独特的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政策试验 成长机制 政策创新 科技特派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吸引域边界危机的电压稳定域划分方法
6
作者 马晓阳 梁锦文 +2 位作者 汪颖 肖先勇 于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5-56,共12页
静态电压稳定性是一种理想化的稳定性概念,其扰动无限小的假设不利于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在静态电压稳定域(steady-state voltage stability region,SVSR)内的安全运行。针对功率大扰动场景下由SVSR内的边界危机所引发的吸引域骤缩问题,... 静态电压稳定性是一种理想化的稳定性概念,其扰动无限小的假设不利于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在静态电压稳定域(steady-state voltage stability region,SVSR)内的安全运行。针对功率大扰动场景下由SVSR内的边界危机所引发的吸引域骤缩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边界危机的电压稳定域(voltage stability region considering boundary crises,BCVSR)的划分方法。首先通过流形分析研究了边界危机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其次通过相轨迹分析验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然后通过分岔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直驱风电并网系统的平衡集及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划分了系统在注入功率空间中的单参数与双参数BCVSR,并将其与SVS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功率大扰动的情形下,BCVSR的划分排除了SVSR内的边界危机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威胁,有助于指导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功率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并网系统 功率大扰动 电压稳定域 分岔与混沌理论 边界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7
作者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作用机制、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8
作者 宋昌耀 李国平 姚雨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应从开放、动态、系统的视角审视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效应,重点关注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涉及规模视角下的融资支持机制、资源整合机制、风险管理机...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应从开放、动态、系统的视角审视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效应,重点关注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涉及规模视角下的融资支持机制、资源整合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开放视角下的返投赋能机制、信息传递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动态视角下的选择效应机制、收益递增机制,系统视角下的环境优化机制、标识效应机制。然而,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在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中存在规模性不足、开放性欠缺、非均衡性、效率低下等难题,受到政府与市场、收益与风险、短期与长期、经济与社会等关系的制约。应从耐心引导、开放透明、因地制宜、精益管理等方面对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网络进行优化,从而高效、精准、全面地赋能区域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政府引导基金 投资网络 区域创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多重不确定性滚动优化调度
9
作者 张明光 高燕霞 +1 位作者 张飞祥 王海滨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 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滚动优化调度方法,结合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将其转化为运行经济性,从而构建了RIES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求解系统不确定度;下层通过模型收益基准值,将不确定性量化,确保模型运行收益不低于期望值,实现调度动态化.通过调整模型的水平因子,得到不同的调度方案,从而获得不同的调度收益期望值.决策者可根据对风险的规避程度,选择合适的调度方案.最后,对改进IEEE33节点配电网、19节点热网及20节点天然气网组成的RIES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场景下,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鲁棒模型可将系统规避风险的程度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源协调调度 滚动优化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源-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审思与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卓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0,共14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区域创新中应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但现状是该地区创新系统主导力量仍是企业和政府,研究型大学在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三螺旋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及对访谈材料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区域创新中应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但现状是该地区创新系统主导力量仍是企业和政府,研究型大学在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三螺旋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及对访谈材料的质性分析,本文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并从知识生产、科研成果的转化扩散和人力资本培养等方面分析了阻碍研究型大学在大湾区创新体系发挥作用的因素。最后提出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打通大学企业旋转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强化研究型大学在大湾区创新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三螺旋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要素机制、创新逻辑与路径突破——基于系统论视角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树斌 侯博文 李彦昭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框架。从系统论视角,依据“理论阐释—要素机制—创新逻辑—路径突破—政策启示”的分析逻辑对新质生产力系统进行解析。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从系统论要素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构成特征;从系统论结构视角,探明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动态机制;从系统论功能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系统创新体系的四个维度及其功能目标。此外,在系统环境效应下,基于“输入—系统—输出”执行逻辑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二四八”模式;进而立足系统控制目标,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系统论 要素机制 创新体系 产业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三大创新主体对比视角
12
作者 叶雷 张婷 +1 位作者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优势互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比分析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分析框... 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优势互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比分析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分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SFA模型,文章测度并对比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区域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仍有45%~55%的提升空间,其中企业效率水平最低,尚未确立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2)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仅少数省份三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效率齐头并进;3)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子显著存在,区域创新环境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且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创新主体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创新主体 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系统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缪鹏 靳子懿 王福世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01,共14页
以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主体,从理论层面分析人才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直接效应,基于政府人才政策支持的信号功能阐述作用机制。从实证层面以2007—2023年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人才政策支持对“... 以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主体,从理论层面分析人才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直接效应,基于政府人才政策支持的信号功能阐述作用机制。从实证层面以2007—2023年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人才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过程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才政策支持显著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这一结论通过了PSM、替换因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人才政策支持的信号作用可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聚集科技人才、嫁接政府资源和提升商业信用,进而促进实质性创新;人才政策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实质性创新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影响机制也呈现出区域异质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人才资本、政府资源支持以及商业信用机制均显著,而西部地区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强对人才政策支持及宣传力度;促进人才政策与政府资源有效衔接;关注区域差异,强化西部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以及政府资源支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政策 “专精特新”企业 信号理论 区域机制差异 双元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体系与构建路径——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虎兆 王梦瑶 +1 位作者 王方 郭海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了当前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演进发展新趋向,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新框架,并基于服务链接机制、平台链接机制、金融链接机制、制度链接机制、应用链接机制、条件链接机制,构建了“三层六链两通”新框架。同时基于新框架,以天津市为例,提出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思路建议,设计出“六个连接度”的构建路径,以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联盟内专科护士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5
作者 王惠 孙红玲 +1 位作者 兰美娟 余杭青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跨区域专科联盟内专科护士参与慢性伤口延续护理的体验,并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解析其适应机制。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14所医疗机构的14名伤口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 目的 探讨跨区域专科联盟内专科护士参与慢性伤口延续护理的体验,并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解析其适应机制。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14所医疗机构的14名伤口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6个亚主题:适应性主体的角色重构与能力迭代(角色张力催生多面能手、体系重塑带动知识更新)、非线性协作网络的形成(快速响应彰显联动优势、契约精神驱动协作效应)、技术成果的创新涌现(技术创新破解基层资源难题、模式创新提升护理效能)。结论 在复杂的跨区域专科联盟协作模式下,专科护士在实施慢性伤口延续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不断适应角色和任务要求,促进了其个人成长与组织适应。建议加强专科联盟内部角色扩展与能力提升训练,完善联盟机制体制建设,推动知识共享,促进创新性成果的临床应用,以提升慢性伤口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延续护理 专科护士 跨区域专科联盟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关系演进、特征及启示
16
作者 袁晓萍 张海生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11,共16页
大学集群是指一系列地域上相互临近的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大学与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合体。打造区域性大学集群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维。以成熟度、体制化高的加州大... 大学集群是指一系列地域上相互临近的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大学与周边环境整合一体化的空间集合体。打造区域性大学集群对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也是高等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维。以成熟度、体制化高的加州大学集群作为个案,以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深度解析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发展演变特征具有研究价值。加州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演进过程体现一定阶段性特征;大学集群成熟的关键是理顺大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确保建构有效性;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的演进并非遵循完全的递进关系;在大学集群与区域互动中,与其他社会主体创新网络关系的建构极其重要。对打造区域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启示是:在大学结构上,打造分层定位、功能分类的高校布局;在大学合作中,加强校际合作,建构集群文化;在区域环境内,构建区域各利益主体协同、积极互动的社会氛围和创新网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集群 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加州大学集群 区域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与“求稳”: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研究——以潍柴集团为例
17
作者 徐海卿 云乐鑫 +1 位作者 董晓语 杨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6,共15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进行探索,关注其治理体系的构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四类治理子体系,即以控制机制为核心的契约子体系、以信任机制为纽带的关系子体系、以效益机制为抓手的激励子体系和以学习机制为基础的知识子体系;第二,根据功能差异,子体系分为求稳式治理与求新式治理两类;第三,多种治理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多种治理模式组合且有主次之分。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内涵,拓展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边界,可为企业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体系 求稳式治理 求新式治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情报服务的价值共创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18
作者 邹纯龙 王浩聪 马海群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2,共10页
[目的/意义]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情报服务价值共创的机理,以期提升创新情报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创新情报的价值实现。[方法/过程]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及TOE理论,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3个方面探究创新情报价值共创的... [目的/意义]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情报服务价值共创的机理,以期提升创新情报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创新情报的价值实现。[方法/过程]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及TOE理论,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3个方面探究创新情报价值共创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探索关键因素及组合因素的动态关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创新情报产品标准和隐性需求对创新情报供需匹配水平影响较大,创新情报机构、创新环境、情报技术投入、算法优化及创新情报产品标准等变量协同发展对创新情报服务价值共创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情报服务 价值共创理论 TOE理论 系统动力学 情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映射理论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研究
19
作者 于菲 李晓阳 +1 位作者 邓暄 刘智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6-1611,共16页
为打破裁剪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局限和设计固定,提高资源挖掘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一种结构映射理论(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首先,基于SMT知识表征模型,分别从功能、空间、连接等关系结构层以及属性层进行X-资源表征,将关系结构... 为打破裁剪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局限和设计固定,提高资源挖掘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一种结构映射理论(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方法。首先,基于SMT知识表征模型,分别从功能、空间、连接等关系结构层以及属性层进行X-资源表征,将关系结构和属性向量化表达,通过向量相似度计算发现并挖掘系统可用资源,充分调用个人知识进行系统功能重组;其次,按照先初步获取、后优选、再排序的逻辑确定专利知识并构建基于SMT的专利知识表征与映射模型辅助系统资源挖掘,为系统功能重组过程提供具体且客观的专利知识;最后,形成了SMT引导下知识驱动的裁剪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并以小型玉米脱粒机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剪 创新设计 结构映射理论 系统资源挖掘 专利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同发展分析
20
作者 周敬 杨善发 田帝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4,共4页
基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下医药卫生体制的范式重构机制,构建“技术冲击—制度非均衡—变迁动力—协同机制—新制度均衡”模型,分析生成式AI对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AI可... 基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下医药卫生体制的范式重构机制,构建“技术冲击—制度非均衡—变迁动力—协同机制—新制度均衡”模型,分析生成式AI对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AI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药物研发成本,但仍面临法律滞后和利益阻碍。为此,提出“动态伦理清单”和算法合规设计,建议采用区块链支付和算法审计以实现制度协同;建立弹性数据治理框架、中医药AI标准及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适配机制,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系统性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技术变革 制度变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