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之罚:犯罪附随后果的法治化重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庆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共10页
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发展至今,依据之广、数量之多、波及人员之众,早已超出预期。目前,该制度面临的正当性质疑主要包括:种类繁多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对象泛化违反罪责自负原则、条件随意违反特殊预防目的、后果严苛违反罪刑均衡原则、... 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发展至今,依据之广、数量之多、波及人员之众,早已超出预期。目前,该制度面临的正当性质疑主要包括:种类繁多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对象泛化违反罪责自负原则、条件随意违反特殊预防目的、后果严苛违反罪刑均衡原则、自动开启违反正当程序原则。对此,建议坚持保安处分的定位进行法治化重构,即按照罪刑法定原则重构规范根据,按照罪责自负原则剔除间接后果,按照比例原则取消轻罪附随后果,按照预防再犯目的建立前后实质关联,按照再社会化要求创新复归社会通道,按照司法终局原则畅通权利救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附随后果 正当性质疑 合理化归位 法治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刑法客体的理论构造:安全与发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道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5,共16页
全面发展数字经济的既定重大方针,已触发中国式数字经济刑法的萌芽与生长,也开启了传统经济刑法的数字转型。围绕传统经济刑法客体的讨论、分歧与共识,既凸显客体及内容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尽管可以吸取上述讨论中的... 全面发展数字经济的既定重大方针,已触发中国式数字经济刑法的萌芽与生长,也开启了传统经济刑法的数字转型。围绕传统经济刑法客体的讨论、分歧与共识,既凸显客体及内容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尽管可以吸取上述讨论中的“先见”,但更应扎根数字经济,经由数字经济刑法的前提设定新的犯罪客体及其内容。现阶段,侧重围绕数据犯罪的客体论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也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数字经济刑法客体的特定性、整体性与周全性。全面兼顾安全与发展是数字经济的终极追求与价值根基,也应当是数字经济刑法的基本理念与一般规律。围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结合数字经济刑法的内外生态,可将安全与发展的保护内容予以具体化、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刑法 数字经济刑法 犯罪客体 安全 发展 理论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罪的积极刑法治理之塑造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道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6,共11页
国家犯罪治理体系建设、多法衔接、预防性刑法观加速并合,使我国开始进入微罪立法的新时代,微罪治理面临尤为复杂多元的新挑战与困题。为克制潜在负作用的发酵,应推进微罪的积极治理,以便多面的正向赋能。微罪独立于轻罪、重罪;应区分... 国家犯罪治理体系建设、多法衔接、预防性刑法观加速并合,使我国开始进入微罪立法的新时代,微罪治理面临尤为复杂多元的新挑战与困题。为克制潜在负作用的发酵,应推进微罪的积极治理,以便多面的正向赋能。微罪独立于轻罪、重罪;应区分微罪与轻罪,提高轻罪的上限,释放微罪的空间。建构更开放和理性的微罪理论体系迫在眉睫。微罪多表现为危险犯、行为犯等规范形式,是典型的法定犯。微罪是刑法体系的独立组成部分,不依附于轻罪体系。微罪体系的出罪面临新挑战,应当阐明出罪原理,健全出罪机制,使其自持与自立。微罪立法虽然发展快,但结构性困题不少。既要基于“立法定性+立法定量”的模式提升立法的科学性与正当性;也要注重专属刑罚体系的创设,使罪责刑之间更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罪 积极治理 理论建构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司犯罪争议问题研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秉志 侯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4,共12页
公司犯罪是我国单位犯罪的重要类型,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单位犯罪形式。对公司犯罪下定义,除应当包括公司主体、公司意志和犯罪行为三个基本要素外,还应当包含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公司犯罪有着与自然人犯罪不同的成立条件,判断是否成... 公司犯罪是我国单位犯罪的重要类型,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单位犯罪形式。对公司犯罪下定义,除应当包括公司主体、公司意志和犯罪行为三个基本要素外,还应当包含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公司犯罪有着与自然人犯罪不同的成立条件,判断是否成立公司犯罪,除应当根据刑法总论中关于单位犯罪的概括性规定和分则中关于个罪的犯罪构成规定外,还应当遵循公司犯罪的成立条件。确立公司犯罪的归责根据,应当重视公司独立的犯罪主体地位,从公司制度等方面体现公司犯罪特征的因素以及从刑罚目的出发考察公司犯罪归责根据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公司可以实施过失犯罪和某些自然人犯罪。公司过失犯罪具有业务过失和监督管理过失两种形式。判断公司犯罪的责任人员,应当根据身份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还要兼顾不同的罪过形式和公司制度来判断。根据公司犯罪的成立要件,单个自然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因为不符合"公司意志"要件的要求,因此不能将其犯罪行为作为公司犯罪处理,而应当追究相应的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单个法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该法人为单个自然人股东的一人公司,处理方式同上;如果该法人为一般公司形式,则可能成立公司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犯罪 单位犯罪 归责根据 公司过失犯罪 一人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i-Coil变量播种机使用设置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庄卫东 汪春 王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7,60,共3页
在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引进的Flexi-Coil变量播种机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其使用设置进行了说明和分析,为该机的使用和我国变量播种机的自主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变量播种机 理论研究 精准农业 使用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空间 被引量:16
6
作者 侯艳芳 冯殿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随着对刑罚本质的反思和对正义理念的重构,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由于环境犯罪客体的特殊性,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在规范本位主义环境犯罪罪名的框架内... 随着对刑罚本质的反思和对正义理念的重构,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惩治中的适用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由于环境犯罪客体的特殊性,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在规范本位主义环境犯罪罪名的框架内进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环境犯罪 理论根基 界限与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 被引量:29
7
作者 储槐植 高维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4,共8页
在大体相当的法律结构基础上,因文化的差异,德日、英美和中俄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显著不同。三者的外在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特点差异颇大,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当,各有其道理。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与... 在大体相当的法律结构基础上,因文化的差异,德日、英美和中俄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显著不同。三者的外在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特点差异颇大,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当,各有其道理。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检验,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我国不宜全盘移植德日三阶层要件模式或英美双层次要件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犯罪构成四要件模式的内在理论结构,是我国当前相关理论争议的合理出路。推进我国刑事法治,有必要注重刑法机制之刑事一体化理论知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理论结构 文化差异 刑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犯罪的理论与立法问题初探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肃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3,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预警了可能的社会风险,人工智能犯罪更是为刑法理论和立法提出了新的命题。在理论层面,人工智能犯罪面临主体层面、罪过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难题,目前应基于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理论路径予以回应,并为人工智能的法律拟制预留必... 人工智能的发展预警了可能的社会风险,人工智能犯罪更是为刑法理论和立法提出了新的命题。在理论层面,人工智能犯罪面临主体层面、罪过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难题,目前应基于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理论路径予以回应,并为人工智能的法律拟制预留必要的空间。在立法层面,应在注重立法前瞻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人工智能犯罪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犯罪 主体难题 罪过难题 行为难题 理论立场 立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法理研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红艳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49-51,共3页
私分国有资产罪从理论上讲是单位犯罪,因而宜以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为名。为了有效打击这种犯罪,应具体规定该罪的数额标准、主体和处罚原则,以维护司法公正。
关键词 私分国有资产罪 法理研究 立法完善 单位犯罪 数额标准 主体 处罚原则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对结合犯概念的再思考
10
作者 陆诗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对结合犯概念的揭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能脱离结合犯的初始意义,应反映结合犯的本质内涵和立法目的,不能脱离法律的实证规定,不能混淆规范刑法学与本体刑法学的界限,不能脱离犯罪成立的理论体系。所谓结合犯是指立法者基于特定立法... 对结合犯概念的揭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能脱离结合犯的初始意义,应反映结合犯的本质内涵和立法目的,不能脱离法律的实证规定,不能混淆规范刑法学与本体刑法学的界限,不能脱离犯罪成立的理论体系。所谓结合犯是指立法者基于特定立法目的的考虑,将两个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犯罪(构成要件)规定为独立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犯 规范刑法学 犯罪成立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典:犯罪论体系的根基
11
作者 高永明 马荣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往的犯罪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研究。犯罪论体系研究应是在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中进行。犯罪论体系是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论整合,刑法典相关内容是犯罪论体系的实践素材。犯罪论体... 以往的犯罪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研究。犯罪论体系研究应是在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中进行。犯罪论体系是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论整合,刑法典相关内容是犯罪论体系的实践素材。犯罪论体系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刑法典,而是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刑法典,且能够集中体现刑法典的基本立场。犯罪论体系是一个将实体性与方法性、实践性与理论性融为一体的犯罪成立体系。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不能无视刑法典的存在及其内容。照应其与刑法典的关系使得犯罪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型研究。在这种关系型研究中,刑法典构成了犯罪论体系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论体系 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生命权利 注重生命价值——中国刑法关于杀人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12
作者 余高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147,共4页
以完善刑事法制,充分发挥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为研究目的,应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立法比较,发现中国刑法中关于杀人罪的立法无论罪名、罪状、犯罪情节还是法定刑的设置都过于简单粗糙,与杀人罪在刑法中的重要位置极不相符。建... 以完善刑事法制,充分发挥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为研究目的,应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立法比较,发现中国刑法中关于杀人罪的立法无论罪名、罪状、犯罪情节还是法定刑的设置都过于简单粗糙,与杀人罪在刑法中的重要位置极不相符。建议借鉴中国古代及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刑法典的经验,通过立法方式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建立杀人罪的罪名系列,或者根据犯罪情节设置三种不同的犯罪构成,细化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犯罪情节、法定刑和量刑情节,完善杀人罪的立法,将罪刑法定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罪 立法模式 罪名设置 刑罚设置 犯罪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然防卫既遂说--以学术论争与既遂说的合理性为视角
13
作者 罗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1-84,共4页
当前我国对偶然防卫的学术观点较多,有偶然防卫无罪说、未遂说和既遂说,且这些学说对偶然防卫的刑法定性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通过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定偶然防卫是犯罪既遂相比于结果无价值说和行为... 当前我国对偶然防卫的学术观点较多,有偶然防卫无罪说、未遂说和既遂说,且这些学说对偶然防卫的刑法定性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通过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定偶然防卫是犯罪既遂相比于结果无价值说和行为无价值说而言,不仅可以对偶然防卫进行准确的定性,体现其危害性,也能给予行为人合理的刑事处罚,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还可以实现刑罚打击犯罪与保护法益、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统一的目的。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下认定偶然防卫是犯罪既遂具有相对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防卫 学说争议 犯罪既遂 主客观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