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湘生 全昭熹 +2 位作者 陈一凡 沈翔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32,I0005-I0036,共64页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制、破坏机制及防护措施,并指出未来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以实现隧道建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针对深水海域中高水压、高烈度地震、强侵蚀环境等极端条件,分析多因素耦合下沉管法及盾构法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劣损和破坏机制,总结提升其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未来仍需针对海底隧道管片接头的防水、抗震及抗侵蚀性能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城市敏感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敏感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挑战,总结分析盾构法和顶管法施工环境响应规律、地层变形评估方法和控制技术措施,提出未来可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隧道建设,以提升预测和控制的准确性,减小建设过程对城市环境的扰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为极端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部分技术仍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并形成规范,以指导后续的工程建设;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隧道建造必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极端环境下隧道建设的安全、绿色、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极端环境 艰险山区 深水海域 城市敏感区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新进展与勘探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家雄 杨海风 +2 位作者 明君 胡安文 徐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型构造圈闭已经钻探殆尽,向岩性勘探转移势在必行。但浅层岩性勘探在规模型砂体展布、油气富集模式、薄层砂体边界精细刻画及烃检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基于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型构造圈闭已经钻探殆尽,向岩性勘探转移势在必行。但浅层岩性勘探在规模型砂体展布、油气富集模式、薄层砂体边界精细刻画及烃检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基于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浅层区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明确了迁移型曲流河、稳定型曲流河、河-湖交互沉积发育模式及规模型砂体分布规律,建立了高凸起区、低凸起区、凹中隆起区和洼陷区4类浅层大面积岩性油气富集模式,同时创新形成井震匹配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的砂体描述技术和基于频变AVO特征差异的综合烃类检测技术,推动了渤海海域浅层大面积岩性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垦利6-1、垦利10-2、渤中19-2和秦皇岛27-3等大中型油田。系统总结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成果,以期对陆相断陷盆地浅层规模型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浅层 明化镇组 岩性油气藏 垦利6-1 垦利10-2 渤中19-2 秦皇岛27-3 勘探新进展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发展现状和鱼类养殖技术 被引量:23
3
作者 常抗美 吴常文 +1 位作者 王日昕 郭建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69-373,共5页
近年来我国研制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用于海水养殖的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能促进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利用深水网箱养殖已成为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
关键词 深水抗风浪网箱 发展现状 海水鱼类 养殖技术 开发 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酒主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2 位作者 李志江 左锋 杨宏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5,共3页
研究了沙棘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添加形式及添加量、酵母用量、沙棘汁初始糖度及发酵液装瓶量对主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酒主发酵中添加焦硫酸钾比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的效果好,主发酵... 研究了沙棘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添加形式及添加量、酵母用量、沙棘汁初始糖度及发酵液装瓶量对主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酒主发酵中添加焦硫酸钾比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的效果好,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SO2浓度80mg/L,温度25℃,糖度18%,接种量2%,采用60%的装液量。在该最佳条件下的酒精度为7.5%(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酒 主发酵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HDPE升降式深水网箱下沉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滨 关长涛 +1 位作者 崔勇 李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通过大量的海上网箱沉浮试验和分析,阐述了国产HDPE升降式网箱在自然海洋环境状态中,受风、浪和流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使其在下沉过程中各浮管舱间下沉速度不一致,导致升降式网箱最终不能完全沉入水下,形成外在成因;而浮管舱内进水... 通过大量的海上网箱沉浮试验和分析,阐述了国产HDPE升降式网箱在自然海洋环境状态中,受风、浪和流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使其在下沉过程中各浮管舱间下沉速度不一致,导致升降式网箱最终不能完全沉入水下,形成外在成因;而浮管舱内进水水体的流动则是造成网箱重心偏移和整体倾斜的内在因素,控制网箱下沉倾角,清除排气管路进水阻塞是升降网箱下沉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升降式 深水网箱 下沉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可视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汉泉 吴庐山 张锦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海底可视技术是一种可以直观地对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类型、生物群落等进行实时观察的调查手段。本文介绍了海底摄像、电视抓斗、深拖系统和ROV四种海底可视技术,并对海底可视技术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海底可视技术是一种可以直观地对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类型、生物群落等进行实时观察的调查手段。本文介绍了海底摄像、电视抓斗、深拖系统和ROV四种海底可视技术,并对海底可视技术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利用海底可视技术,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冷泉”喷溢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岩和活动于天然气水合物冷喷溢口或渗流口周围的菌席、双壳类、管状蠕虫等化能自养生物群,圈定出该陆坡由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冷泉”喷溢形成的巨型碳酸盐岩面积达430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可视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 勘探 冷泉 南海北部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龚玉艳 孔啸兰 +4 位作者 杨玉滔 詹凤娉 张鹏 江艳娥 陈作志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微型群体 饵料组成 DNA条形码技术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表层海水溶解氧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小猛 陈美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海水中的溶解氧(DO)是影响海洋渔业经济、反映海洋物理化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该文依据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在黄东海海域完成的162个表层海水DO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平面插值拟合,生成该海域DO的四季分布等值线图,据此分析黄东... 海水中的溶解氧(DO)是影响海洋渔业经济、反映海洋物理化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该文依据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在黄东海海域完成的162个表层海水DO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平面插值拟合,生成该海域DO的四季分布等值线图,据此分析黄东海海域的DO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太阳辐射导致的海水温度时空差异,影响黄东海DO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黄海暖流和大陆入海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水 东海海域 暖流 季节变化 面插值 黄海 海水温度 海洋渔业经济 时空差异 重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金线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根据 1 997~ 1 999年期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金线鱼生物学资料 ,应用 Fi SAT 软件进行金线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 EL EFAN 技术拟合的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 =33.0 8cm ,k=0 .30 a-1 及 t0 =- 0 .86 a,用 Paul... 根据 1 997~ 1 999年期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金线鱼生物学资料 ,应用 Fi SAT 软件进行金线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 EL EFAN 技术拟合的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 =33.0 8cm ,k=0 .30 a-1 及 t0 =- 0 .86 a,用 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 M=0 .6 8,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陆架区和北部湾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 2 .0 7和 2 .0 2。运用 Beverton- Hol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 F=2 .4 ,最适开捕年龄和体长分别为 1 .8a和 1 6 .5cm。研究表明 ,目前该群体已处捕捞过度状态 ,尤以捕捞幼鱼的问题较为突出。为可持续利用金线鱼资源 ,建议南海北部金线鱼的最小可捕规格应为体长 1 6 .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生物学 ELEF AN 拟合 生长方程参数 最适开捕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测量技术在深远海搜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边刚 孙雪洁 +2 位作者 崔杨 吕良 金绍华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马航MH370搜救为全球深海探测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探讨了海洋测量技术在深远海搜救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开展深远海搜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对于加快远海区域海洋测绘资料收集,提高远海区域航海和水文气象保障水平,探索深远海探测搜... 马航MH370搜救为全球深海探测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探讨了海洋测量技术在深远海搜救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开展深远海搜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对于加快远海区域海洋测绘资料收集,提高远海区域航海和水文气象保障水平,探索深远海探测搜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开创我国深远海探测搜救的新局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技术 深远海探测搜救 MH370 水下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刺参体壁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超峰 邹晓兰 +2 位作者 于艳卿 王新亭 朱校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8,共7页
对经5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壁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体壁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恒温干燥的刺参体壁中的氨基... 对经5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壁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体壁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恒温干燥的刺参体壁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是5种加工工艺中最好的加工工艺,然后依次是真空冷冻干燥、双蒸水煮沸+自然风干、自然风干,3.5%NaCl溶液煮沸+自然风干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壁 加工工艺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黄海微型浮游动物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摄食速率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江涛 殷克东 董丽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共7页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47.76%~63.80%和61.50%~154.47%。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整个海区粒径较大的Micro级浮游植物占优势。微型浮游动物对Nano级浮游植物具有摄食偏好。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海区,黄海3月份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黄海浮游植物生长速率接近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微型浮游动物在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及黄海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稀释法 摄食速率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磁日变观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敬安 柴剑勇 +4 位作者 徐行 严兴 黄晖 于彦江 黎珠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深海磁日变观测具有探头姿态难以控制、耐压要求高及记录时间长的特点。本文设计全向性质子探头较好地解决了因探头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夹角较小而引起的旋进信号弱问题,同时借助于耐高压的玻璃仓作为封装载体实现了深水观测目标;采用信... 深海磁日变观测具有探头姿态难以控制、耐压要求高及记录时间长的特点。本文设计全向性质子探头较好地解决了因探头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夹角较小而引起的旋进信号弱问题,同时借助于耐高压的玻璃仓作为封装载体实现了深水观测目标;采用信号等级分类算法抑制干扰和评价信号质量,提高了系统测量的精度,通过实时检测电路温度及预先温度标定参数实施温度影响校正。研究的深海型日变观测系统具有低压供电、分钟测量记录时间40天以上,工作水深达6000m、分辨率0.01nT以及精度0.2nT,比测接近欧沃豪斯型磁力仪测量效果,实现了相对廉价磁力仪的高精度磁场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日变 深海 观测系统 性能分析 技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底动力学——国际海底相关观测网络与探测系统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三忠 金宠 +1 位作者 戴黎明 张国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已获得了广泛共识。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而深海大洋占据海洋约92.4%,因此,洋底更是了解众多地球过程的主要窗口之一。从动力学角度,洋底动力系统可以划分为洋脊增生子系统、深海盆地子系统、俯冲消减子... 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已获得了广泛共识。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而深海大洋占据海洋约92.4%,因此,洋底更是了解众多地球过程的主要窗口之一。从动力学角度,洋底动力系统可以划分为洋脊增生子系统、深海盆地子系统、俯冲消减子系统和地幔动力子系统。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观测网络建设为依托,国际上逐步开始实施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计划,通过大量传感器,侧重探测海底各种大地构造背景各级尺度的结构、构造和过程,以及动力学过程的各个变量要素,监测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解地球系统变化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大洋 洋中脊 俯冲工厂 探测技术 海洋观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菜沙棘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有林 张宝善 陈锦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2,共2页
天然苦味饮料是当今软饮料中的一种新型产品,苦菜是加工苦味饮料的好原料。本试验对苦菜沙棘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
关键词 苦菜 沙棘 饮料 工艺 复合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9
16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俞勇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鳗弧菌 花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海泥链霉菌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会芳 林壁润 +1 位作者 谢双大 张晓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3-56,共4页
采用稀释涂抹分离法研究了泥样风干处理、土壤悬浮液热处理、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内海水浓度和培养基内NaCl浓度对近海海泥链霉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风干处理可显著减少细菌数量。40℃时处理土壤悬浮液20min,可促进链霉菌孢... 采用稀释涂抹分离法研究了泥样风干处理、土壤悬浮液热处理、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内海水浓度和培养基内NaCl浓度对近海海泥链霉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风干处理可显著减少细菌数量。40℃时处理土壤悬浮液20min,可促进链霉菌孢子的萌发,增加链霉菌分离的数量。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和改良HV琼脂培养基对链霉菌的分离效果最好,且细菌干扰小,不影响链霉菌的挑取。当分离培养基的海水浓度在60%~80%或NaCl浓度在2%~3%范围内,适宜链霉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海泥 链霉菌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付伟 高淑照 +1 位作者 刘成龙 曹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跨海高程控制测量是现代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难点,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以ATR技术为硬件基础,介绍ATR三角高程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法。经实测数据分析,采用ATR三角高程测量,在多项精度指标上均达到了国家三等水准测... 跨海高程控制测量是现代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难点,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以ATR技术为硬件基础,介绍ATR三角高程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法。经实测数据分析,采用ATR三角高程测量,在多项精度指标上均达到了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跨桥 ATR技术 跨海高程控制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道测量长期平均海面传递的异步效应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辰虎 黄谟涛 +4 位作者 刘雁春 马福诚 侯世喜 徐广袖 孟婵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利用异步效应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异步效应与长期平均海面传递误差的关系。利用中国海区典型验潮站实测数据进行了异步效应及长期平均海面传递的数值计算,证实异步效应是影响长期平均海面传递精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长期平均海面 传递转换技术 同步改正法 异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及其成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望水 柴浩栋 +2 位作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东海西湖凹陷 正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