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0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水砂层深基坑桩锚支护参数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华 张天阳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固深度、锚索锚固段长度及预应力参数变化对围护结构及邻近道路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支护桩参数相对保守,在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仍能满足道路沉降控制值要求;提升桩径和嵌固深度能有效抑制围护结构及道路变形,当嵌固深度提升至8.5 m后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提升不明显;该场地条件下锚索的临界锚固段长度约为12 m,锚固段长度提升对基坑外5~30 m道路范围内的沉降控制效果显著;在围护桩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的条件下,预应力值在150~250 kN范围内每提升50 kN,各锚固段长度下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减小率均在同一水平(约10%);各工况下邻近道路最大沉降点出现位置与桩锚参数有关,随着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减小和道路荷载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增大,道路最大沉降发生位置有从道路邻近基坑侧边缘向道路中心移动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桩锚支护 邻近道路 优化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钢支撑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哲 吴鹏飞 +5 位作者 魏纲 冯韦皓 吴雪桦 李航 易子浩 胡恬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5-806,共12页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支撑不同组合方式下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隧道变形的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伺服加载对隧道水平位移和拱顶沉降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对隧道右拱腰围压与弯矩的影响最大,拱顶拱底次之,对左拱腰影响最小,对地表沉降未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伺服加载在旁侧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距离增大产生消散现象,在隧道右拱腰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伺服加载对地连墙变形、隧道围压和弯矩、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步产生且相互关联。伺服钢支撑设置位置越靠近隧道埋深处、设置层数越多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设置位置不当时设置层数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产生负向控制效果,工程中应重点考虑伺服钢支撑的设置位置,不可盲目增大设置层数,否则增加工程成本且可能产生工程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围护结构及旁侧隧道变形提供理论指导,利于其更加广泛而合理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基坑 伺服钢支撑 地连墙变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坑支护技术发展及展望
3
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5 位作者 黎红平 李连祥 汪明元 韩磊 亓立刚 过锦 《地基处理》 2025年第2期107-115,126,共10页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绿色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地下空间已进入全新纵向立体化开发与利用阶段,基坑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猛增长,传统的基坑支护技术存在着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工业化程度低、环境影响突出等问题,与绿色低碳的...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绿色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地下空间已进入全新纵向立体化开发与利用阶段,基坑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猛增长,传统的基坑支护技术存在着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工业化程度低、环境影响突出等问题,与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近年来,绿色节能的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研发和应用,在提高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缩短施工工期、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可回收围护墙技术、新型钢支撑技术以及可回收锚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最后,针对绿色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建议,以推进绿色基坑支护新技术的推广和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绿色基坑支护技术 可回收围护墙技术 新型钢支撑技术 可回收锚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组合悬臂支护结构在深厚软土基坑的设计实践与应用
4
作者 马勇 吴进明 李川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常规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采用等长布置,对于深厚软土基坑来说,支护结构一般需要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硬土层,支护结构较长,采用等长布置导致支护的经济性非常差。结合某典型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悬臂式长短组合支护结构基坑实例,将支护结构... 常规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采用等长布置,对于深厚软土基坑来说,支护结构一般需要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硬土层,支护结构较长,采用等长布置导致支护的经济性非常差。结合某典型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悬臂式长短组合支护结构基坑实例,将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计算分开考虑,长桩满足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要求,短桩和长桩共同满足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要求,当短桩的嵌固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短桩的长度对控制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基本无影响,进而经济合理地确定短桩的长度,最后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较好,支护结构的变形均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长短桩 深厚软土 悬臂支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间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刘武 尚金行 +3 位作者 严周为 张康 陈世威 袁文俊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针对深基坑工程防渗墙与双排桩组合的复杂新型截渗结构,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研究双排桩咬合部位出现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考虑桩间裂缝影响下优化防渗墙布置。结果表明:防渗墙与双排桩可有效控制基坑渗漏,渗控效应会... 针对深基坑工程防渗墙与双排桩组合的复杂新型截渗结构,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研究双排桩咬合部位出现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考虑桩间裂缝影响下优化防渗墙布置。结果表明:防渗墙与双排桩可有效控制基坑渗漏,渗控效应会受桩间裂缝开裂程度以及防渗墙布置深度与渗透性的影响。基坑渗流量及防渗墙折减水头值随裂缝开裂程度增大而增加,防渗墙渗透性质量要求随裂缝开裂程度增大而提高。裂缝区域渗透系数小于2.45×10^(-4) cm/s,仅双排桩即可满足基坑防渗要求;随着裂缝区域渗透系数增大,双排桩截渗能力迅速减弱,防渗墙渗透系数小于1×10^(-6) cm/s,并将透水性强的覆盖层截断时,截渗体系渗控效应明显,若继续提升防渗墙质量和布置深度则效果不显著。当裂缝区域渗透系数达到2.8×10^(-3) cm/s,双排桩止水失效,防渗墙承担全部削减水头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间裂缝 深基坑 三维渗流 防渗结构优化 渗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建船闸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陈海军 槐伟 +2 位作者 柯松 孙志磊 吴哲辉 《中国水运》 2025年第3期95-98,共4页
本文依托某船闸改建工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维数值模拟与二维计算方法在结构变形方面的差异,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照,以期为软土地区双排桩支护结构... 本文依托某船闸改建工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维数值模拟与二维计算方法在结构变形方面的差异,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照,以期为软土地区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发现,COMSOL Multiphysics三维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较为接近,而基于二维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在软土地区支护结构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土层流变特性,合理折减土层参数,并在施工阶段对桩间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土体自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支护 有限元模拟 船闸基坑 数值模拟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既有住宅建筑的超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7
作者 相文强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避免超深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支护施工完成后周边建筑沉降,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1号出入口附近的一个拟建工程为例,采用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基坑四周布置钻孔咬合桩,组成基坑围护结构,并采用等厚度水泥土... 为避免超深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减少支护施工完成后周边建筑沉降,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明宫西站1号出入口附近的一个拟建工程为例,采用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基坑四周布置钻孔咬合桩,组成基坑围护结构,并采用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在超深基坑的纵向对角处设置支撑体系,进一步保护紧邻既有住宅建筑。以咬合桩为基础,通过钻孔、锚索安装、注浆、锚索张拉4个环节完成预应力锚索安装,加固基坑支护结构。依托双侧搭接套铣施工成墙模式,搭建超深基坑止水帷幕,完成基坑支护的整体施工。监测结果显示:超深基坑支护施工后五个半月,邻近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仅为7.6 mm,满足了基坑支护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超深基坑 支护结构 钻孔咬合桩 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围堰设计
8
作者 何明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采用(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桥塔墩矩形-哑铃形承台平面尺寸为88.6 m×42.5 m,厚7.0 m,平均埋置深度约10 m。墩位处紧邻深切大崖壁,河床基岩基本裸露,综合考虑墩位处地形、地质等条件,采用靴形断面的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组合形式的双壁钢围堰。围堰平面设计为129 m×81 m的U形开口结构,围堰上游侧长81.1 m,江心侧长129.0 m,下游侧长52.0 m,围堰顶高程+14.5 m,底高程随河床高程变化。为方便围堰制造与安装,围堰平面分为A~K共计11个节段,B~J钢结构节段竖向分为双壁侧板和单壁侧板,通过扩大基础、预应力锚索将围堰锚固在河床面上,A、K混凝土节段与钢结构节段和山体连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堰建模计算,围堰整体抗倾覆、抗滑移性能、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桥塔墩 组合围堰 无内支撑 预应力锚索 扩大基础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环境下地下水池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9
作者 苏宇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68-71,81,共5页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工况敏感、施工组织及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结合周边建筑物密集,且离运营中的文保工业建筑最近距离仅为15 m的特点,从支撑选型、回填及降水、土方开挖等方面介绍了敏感环境下地下水...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工况敏感、施工组织及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结合周边建筑物密集,且离运营中的文保工业建筑最近距离仅为15 m的特点,从支撑选型、回填及降水、土方开挖等方面介绍了敏感环境下地下水池处理改造基坑围护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重大工程的高效、安全实施,为今后类似环境下地下结构建造涉及到的基坑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咬合排桩 复杂地质 文保建筑 双C环形支撑 基坑开挖 工期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开挖对旁侧并行高架桥梁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孙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案例为背景,介绍了深基坑的设计方案,以及对旁侧并行高架桥梁的保护方案。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铁深基坑施工对既有高架桥梁的影响,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后,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项目基...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案例为背景,介绍了深基坑的设计方案,以及对旁侧并行高架桥梁的保护方案。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铁深基坑施工对既有高架桥梁的影响,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后,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项目基坑开挖对既有高架桥梁的影响可控,设计方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深基坑 旁侧并行 高架桥梁 MJS加固 钢支撑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逆作结合施工工艺在深基坑围护工程中稳定性设计分析
11
作者 龙浩东 李波 王明山 《建筑技术》 2025年第4期428-432,共5页
以大理某深基坑支护项目为例,介绍了顺逆作结合施工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过程。项目逆作区采用排桩–梁板支护体系,顺作区采用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先利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对逆作区的地下室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逆作区的地下室结... 以大理某深基坑支护项目为例,介绍了顺逆作结合施工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过程。项目逆作区采用排桩–梁板支护体系,顺作区采用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先利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对逆作区的地下室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逆作区的地下室结构和梁板布置形式,再利用岩土设计软件对顺作区内支撑布置进行设计并建模计算其稳定性。因逆作区为梁板结构,根据经验公式计算逆作区梁板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后可知,该系数趋于无穷大,所以对顺作区内支撑布置进行设计时,可将逆作区部分视为固定支座,经多次布撑和稳定性计算后,最终确定顺作区的内支撑布置方案以及施工过程。设计过程与成果符合国家、地方规范与标准要求,并且符合项目使用要求,可为同类型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逆作法 分坑开挖 内支撑 支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全过程分析及探讨
12
作者 朱英豪 王莉平 +2 位作者 朱才辉 董竹旭 陈晓彤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
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文章对第四届竞赛准备过程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解读了赛题并确定取胜的关键因素,通过室内试验明确材料物理力学指标,结合理... 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文章对第四届竞赛准备过程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解读了赛题并确定取胜的关键因素,通过室内试验明确材料物理力学指标,结合理论计算与软件模拟分析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优化,总结了参赛经验与教训,以期为热爱岩土工程及学科竞赛的学生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竞赛 基坑开挖 支护结构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ir-Copula贝叶斯模型的基坑支护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大炜 江钰鑫 +1 位作者 梁广林 林越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163,共8页
为准确判定基坑安全状态,保障基坑安全建设,对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展开时程监测,以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 PCBN)模型为基础,结合Pair-Copula处理复杂多变量数据的灵活性和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 为准确判定基坑安全状态,保障基坑安全建设,对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展开时程监测,以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 PCBN)模型为基础,结合Pair-Copula处理复杂多变量数据的灵活性和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靠度评价体系,实现了考虑监测数据复杂相关性的基坑安全状态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桩顶竖向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桩(墙)体深层水平位移之间的Kendall秩相关系数均超过0.5,存在较强正相关性。地下水位与桩顶竖向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桩(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皆为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弱,地下水位与地表沉降之间Kendall秩相关系数为-0.361 7,相关性最弱。PCBN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基于PCBN模型计算得到的新塘互通立交路段明挖法市政隧道深基坑工程可靠性指标β值为4.056,基坑支护结构位于安全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深基坑支护结构安全量化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Pair-Copula贝叶斯模型 风险评价 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档案馆建设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李远辉 陈小丹 +2 位作者 朱思军 罗国飞 关钊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分析某档案馆建设及运行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采用MIDAS GTS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模拟了档案馆从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既有供水隧洞在各方向上的位移... 为分析某档案馆建设及运行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采用MIDAS GTS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模拟了档案馆从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既有供水隧洞在各方向上的位移量均小于规范允许值,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供水隧洞 有限元 安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基坑单排内外斜直组合桩支护性能分析
15
作者 罗龙平 曹卫平 +1 位作者 赵敏 肖涵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文中通过在黄土地基中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人字形与个字形组合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并采用PLAXIS 3D验证试验结果,研究不同斜桩倾角对支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字形组合对桩身变形及坑外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优于个... 文中通过在黄土地基中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人字形与个字形组合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并采用PLAXIS 3D验证试验结果,研究不同斜桩倾角对支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字形组合对桩身变形及坑外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优于个字形组合,基坑稳定性更高,更适用于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工程;两种支护结构中的内、外斜桩分别发挥着内支撑、锚杆的作用,可以给直桩提供水平支撑轴力,有效提高支护刚度,具有一定的自撑效应;冠梁与支护桩组成一个空间刚架,有效提高了抗侧移刚度,是发挥自撑效应的前提;桩间土对于提高支护整体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人字形组合所提供的抗倾覆力矩大于个字形;斜桩倾角增大支护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斜桩倾角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直桩 黄土基坑 模型试验 支护性能 PLAXIS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康凯 李宁 +2 位作者 石卫 谭天翔 王姝婧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由深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邻近既有建筑物变形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依托西安某大厦改扩建工程建立数值模型,以不同支护结构、建筑物与基坑间距为研究变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稳定性的影... 由深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邻近既有建筑物变形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依托西安某大厦改扩建工程建立数值模型,以不同支护结构、建筑物与基坑间距为研究变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桩锚支护体系的围护效果最好,双排桩在合适的排桩间距下也能发挥良好的支护效果;随着建筑物与基坑间距的增大,建筑物所受到的扰动随之减小,基坑开挖造成的扰动具有一定的范围,本工程条件下,在12 m之外的建筑物所受扰动不会影响其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邻近建筑 支护结构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既有桥梁的路基结构设计与研究
17
作者 王志伟 孙希望 +4 位作者 李福杰 张大可 石有权 赵利奎 姚源帅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某铁路在既有铁路路桥衔接段出岔,为避免新建铁路道岔上桥,以路基结构与既有桥梁相邻建造,从而出现横向结构尺寸和变形受限的问题。设计采用一种能够承受竖向和横向荷载,且能有效控制结构变形的桩基托梁冠梁挡墙路基结构,研究解决新建... 某铁路在既有铁路路桥衔接段出岔,为避免新建铁路道岔上桥,以路基结构与既有桥梁相邻建造,从而出现横向结构尺寸和变形受限的问题。设计采用一种能够承受竖向和横向荷载,且能有效控制结构变形的桩基托梁冠梁挡墙路基结构,研究解决新建路基与既有桥梁相衔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建二线 邻近既有桥 路基结构 桩基托梁 冠梁挡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城市基坑开挖支护与变形研究
18
作者 高睿 关鹏 《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武汉某市区住宅项目基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复杂地质条件设计了5种开挖支护方案,用于不同区段。选取2个典型剖面构建网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基坑开挖变形。结果表明,开挖变形均在基坑监测项目的安全范围内,验证了所提出的开挖支... 以武汉某市区住宅项目基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复杂地质条件设计了5种开挖支护方案,用于不同区段。选取2个典型剖面构建网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基坑开挖变形。结果表明,开挖变形均在基坑监测项目的安全范围内,验证了所提出的开挖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城市基坑工程的开挖支护方案设计和开挖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坑 基坑支护设计 开挖变形 有限差分法 基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预留土堤支护抗力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朱浩延 李育枢 +1 位作者 朱宏伟 刘敏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61-565,共5页
通过建立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破坏模式下预留土堤支护抗力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预留土堤支护抗力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土体的破裂角随预留土堤高度、坡度、重度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而随宽度、粘聚力的增加不断... 通过建立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破坏模式下预留土堤支护抗力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预留土堤支护抗力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土体的破裂角随预留土堤高度、坡度、重度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而随宽度、粘聚力的增加不断增大;预留土堤的支护抗力随其高度、宽度、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加不断增大,而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预留土平台 支护抗力 破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水泵站结构特征的基坑换撑优化设计
20
作者 黄学刚 赵伟 马军英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某雨水泵站基坑深16.16 m,采用支护桩+4道钢管内支撑支护。泵站地下二层高8.9 m,原设计方案第三道支撑拆撑未设置有效换撑,第三道支撑拆除后将导致地下二层侧墙处于悬臂状态,严重影响基坑和泵站结构的安全。结合雨水泵站的结构特征,采... 某雨水泵站基坑深16.16 m,采用支护桩+4道钢管内支撑支护。泵站地下二层高8.9 m,原设计方案第三道支撑拆撑未设置有效换撑,第三道支撑拆除后将导致地下二层侧墙处于悬臂状态,严重影响基坑和泵站结构的安全。结合雨水泵站的结构特征,采用永临结合的换撑方案,在(2)—(5)轴侧墙第三道支撑下1 m处设置暗梁和永久混凝土梁作为换撑,既解决了基坑的换撑问题,又不影响泵站的使用功能,避免了有限空间内拆换撑的安全风险。结合基坑开挖阶段的监测数据,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基坑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从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及立柱沉降等方面对三维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再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基坑拆撑工况进行模拟,预测基坑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基坑换撑优化设计方案安全可靠、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换撑 优化设计 数值分析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