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领导”入法原则及其标准 被引量:9
1
作者 欧爱民 向嘉晨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共10页
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除党内法规具体规定“党的领导”外,“党的领导”无疑应写入相应的国家法律之中。“党的领导”无需入法论、全面入法论等观点均不能成立。基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调整... 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除党内法规具体规定“党的领导”外,“党的领导”无疑应写入相应的国家法律之中。“党的领导”无需入法论、全面入法论等观点均不能成立。基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调整范围上的功能分工,只有政治性较强的国家法律有必要抽象规定“党的领导原则”,且不宜涉及党的具体领导方式、领导权限、领导程序等内容,形塑出“党的领导”入法的抽象确认原则与政治判断标准。为了避免“党的领导”入法的“泛化”现象,应在政治判断标准内涵的指引下进一步构建“党的领导”入法的清单模式,厘清“党的领导”入法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确保“党的领导”入法的规范化和准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入法 抽象确认原则 政治判断标准 清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党法关系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封丽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条主脉。“党法关系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 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条主脉。“党法关系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四个维度。为此,必须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完善保证党领导法治国家建设的工作机制和程序,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国 党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中国”的内涵与本质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叶中 庞远福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共10页
"法治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和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是法治普遍性原理与中国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法治中国"与"法治美国"、"法治德国"... "法治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和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是法治普遍性原理与中国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法治中国"与"法治美国"、"法治德国"等的区别,代表着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区别,二者在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制度基础、动力机制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差异在于其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差异的集中体现与客观外化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 资本主义法治 法治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法治进程的立法展现与主要特点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善旭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领导立法,已成为重要的政治原则、执政制度和法治实践。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中,需要将党领导体育立法作为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领导立法,已成为重要的政治原则、执政制度和法治实践。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中,需要将党领导体育立法作为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就党领导体育立法如何不断实现由政策向立法的转化,对革命根据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以来各历史阶段的基本脉络和总体情况,进行了概要的梳理和阐述;进而从三个方面,即对体育的战略定位促成党领导体育立法的显著成效,党在各阶段节点的政治决策对体育立法的积极推动,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领导体育立法坚持的根本宗旨,概括出党领导体育立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法治建设 党的政策 依法治体 体育立法 体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
5
作者 熊辉 谭诗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3,共5页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其次...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其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是实现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法一致性关系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一致性 社会主义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实施宪法的内在机理与调适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小涵 秦前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6-67,共12页
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宪法实施的权力主体,也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义务主体,党内法规实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宪法的应然之义。从党内法规实施宪法的表达样态来看,宪法系党内法规之法源,是党内法规原则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以多种形态进入党内... 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宪法实施的权力主体,也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义务主体,党内法规实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宪法的应然之义。从党内法规实施宪法的表达样态来看,宪法系党内法规之法源,是党内法规原则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以多种形态进入党内法规规则之中,党内法规在客观上对宪法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实施场域为着眼点,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构成党内法规实施宪法的核心场域,其他三大部门党规制度支撑和强化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就实施路径而论,应当从加强党内法规合宪性控制、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两个方向入手,提升党内法规实施宪法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宪法实施 党内法规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70年关系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祖成 万方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9,共12页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制度依托。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任务和制度环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理解认知,并体现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定位及相互关系之中。大体而言,...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制度依托。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任务和制度环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理解认知,并体现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定位及相互关系之中。大体而言,由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无产阶级专政是主线,巩固政权的需要推动党的政策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工具;由改革开放到依法治国,经济建设是中心,制度供给的需求促成国家法律成为重要治理方式;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规范转化和逻辑交融成为国家治理的时代主题。从“政策本身就是法”到“党的政策指导国家法律制定运行”,反映出人们对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科学认识和解读;从主要依靠政策治理国家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表现了党对国家治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略。与此同时,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与实践逻辑相吻合的理论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策 国家法律 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俭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1,共6页
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和以党章为中心的党内法规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法理遵循,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理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中国共产... 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和以党章为中心的党内法规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法理遵循,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理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加快形成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试点”的过程与机制--基于对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志鹏 谭新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试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也是理解我国制度变迁过程的重要理论视角。已有研究多关注党外公共政策变迁过程中的试点机制,忽视了该机制在党内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这一党内制度的历史性考察,可以剖... 试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也是理解我国制度变迁过程的重要理论视角。已有研究多关注党外公共政策变迁过程中的试点机制,忽视了该机制在党内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这一党内制度的历史性考察,可以剖析党内法规“试点”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任前公示制经历了“地方试点—条块扩散—中央推广—条块再创新(含配套制度创新)—中央选择性吸纳”的多阶段演变过程。在党内法规体系化进程中,政党统领属性在试点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呈现为政治权威引领下的条块联动机制和政治势能驱动下的央地互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效率原则的试验机制,党内法规化进程驱动着党内试点在条块组织中的展开、扩散及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试点 任前公示制 政党统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逻辑意蕴
10
作者 王夏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17,共17页
“通过法律而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是最广义的法治概念。法治现代化的一般性含义和意义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和国家被法律所约束,要求其行为与法律相一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形态,必然具备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通过法律而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是最广义的法治概念。法治现代化的一般性含义和意义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和国家被法律所约束,要求其行为与法律相一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形态,必然具备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身独特性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动力和目标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社会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必须注重本土法律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国外有益法治成果的借鉴之间的平衡,由此才能不断迫近普遍法治这一理性观念上的必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