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评论助推创作繁荣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以“长安画派”为例
1
作者 刘艳卿 孙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优秀的文艺评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阐释和思想引领,不仅对受众有导向、提升的作用,而且对艺术创作亦能产生镜鉴、助推的效果。作为文艺评论助推艺术创作繁荣的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杂志所刊文艺评论文章与“长安画派... 优秀的文艺评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阐释和思想引领,不仅对受众有导向、提升的作用,而且对艺术创作亦能产生镜鉴、助推的效果。作为文艺评论助推艺术创作繁荣的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杂志所刊文艺评论文章与“长安画派”绘画创作之历史钩沉,引起了新中国画推陈出新问题的激烈论争,触发了美术界关于文艺评论标准的讨论。由此延伸,建党百年以来,客观公正的文艺评论不断修正着文艺创作的发展路线,使得体现现实生活厚度,时代精神锐度和民族风格、中国气派高度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艺术创作 《美术》 长安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舍雷唯物主义批评的理论阐释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进 胡江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7,212,共11页
文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马舍雷在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对人道主义批评范式与结构主义批评范式进行了批判,并在“结构”概念中通过斯宾诺莎的“迂回”,提出了“缺场的外在性”这一... 文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马舍雷在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对人道主义批评范式与结构主义批评范式进行了批判,并在“结构”概念中通过斯宾诺莎的“迂回”,提出了“缺场的外在性”这一唯物主义结构观,申明结构概念与唯物主义传统的理论联系。马舍雷的唯物主义批评重构了文学批评及其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批评的科学化为旨归,在客观性和有效性两方面同时进行阐述。唯物主义批评的科学分析通过承认文学作为一种不断参与再生产实践的特殊劳动产物,在实践过程中重新确认文学批评的对象,并以回到问题的方法解释具体的文本内容。马舍雷的唯物主义批评强调了再生产诗学在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中的重要性,既凸显了再生产诗学对“纯生产”理论的拓展,又提供了一种从文学生产到现实历史的认识路径。重新审视马舍雷唯物主义批评将深化关于马舍雷文论思想的既有认识,并进一步将马舍雷纳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谱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马舍雷 文学问题 唯物主义批评 艺术生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剑”与“绳结”——成仿吾文艺思想的旨趣及其建构管窥
3
作者 杨奕 王春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别树一帜的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利剑”与“绳结”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旨趣与鲜明特质。作为“创造社”的三元老之一,他在指认新文学三重使命的过程中,原创性地阐发了“社会—审美”二元式文学功能论。作为现...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别树一帜的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利剑”与“绳结”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旨趣与鲜明特质。作为“创造社”的三元老之一,他在指认新文学三重使命的过程中,原创性地阐发了“社会—审美”二元式文学功能论。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先驱,他在介绍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基础上,秉持“执两用中”的态度,创造性地阐释了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同情”与“超越”。成仿吾文艺思想历经从“个人关怀”到“社会关切”的发展转向,在某种程度上确证了现代文学的社会化与大众化取向。总体上看,成仿吾是沉浮于时代风潮中的激进者与建构者,在多元思潮涌现的社会图景中生发了兼具独立品格和灵性的文艺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文艺思想 创造社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文艺学的元科学——文艺学批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3-139,共7页
文艺学批评是一种关于文艺理论的元科学。它反思和研究文艺理论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长期以来,文艺学(文艺理论)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文艺学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从而导致了中外文艺理论的自以为... 文艺学批评是一种关于文艺理论的元科学。它反思和研究文艺理论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长期以来,文艺学(文艺理论)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文艺学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从而导致了中外文艺理论的自以为是和自说自话以及在理论圈子内自我膨胀和自我循环。为了改变文艺学(文艺理论)的这种状况,应该建设一种关于文艺学的元科学,即"文艺学批评"。文艺学批评应该澄清文艺学本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文艺学的性质和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分析各种文艺学的流派和思潮的来龙去脉,为文艺批评阐明学理根据、概念范畴、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元科学 文艺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延安文艺讲话中文艺批评思想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国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是片面而不完整的,要完整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批评观的全部内容,就必须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文...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是片面而不完整的,要完整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批评观的全部内容,就必须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文本之中,既看到相关的理论阐释,也要关注毛泽东对于8个错误思想观念的分析与批判,并切实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语境之中,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延安文艺批评观的真正内容与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批评标准 八种糊涂观念 文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对马克思艺术生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吉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57,共10页
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对马克思艺术生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阿尔都塞、马舍雷、伊格尔顿等批评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思想框架内提出了"症候阅读""沉默""审美意... 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对马克思艺术生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阿尔都塞、马舍雷、伊格尔顿等批评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思想框架内提出了"症候阅读""沉默""审美意识形态批评"等重要理论观念,从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的关系中拓展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丰富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内蕴,促使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在文本批评中落地生根,走向更为具体的文学研究。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的艺术生产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一段重要的问题史,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中的批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生产 问题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评”:问题与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西建 谭诗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0,共9页
"政治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内涵及实践性的批评话语,它贯穿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影响了现代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创构,对建立当代具有公共性的文论"政治批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 "政治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内涵及实践性的批评话语,它贯穿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影响了现代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创构,对建立当代具有公共性的文论"政治批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是一种"元政治批评",它从哲学方面确立了"政治批评"的基本属性、价值功能及作为思想方法的特定内涵,具有理论指导的普遍性;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政治批评"既有伊格尔顿、詹姆逊等对马克思"元政治批评"的深化和丰富,也有拉墨在文化维度对"政治批评"的现实反思及探索,呈现出理论的多元性与开放性;在新时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主导作用,总结中国文论的历史经验,吸收马克思"政治批评"的思想精髓及核心理念,对建立具有人类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及批评"话语体系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批评 原典性 文化维度 现代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区文艺的阵地建构与方向引领——论《红色中华》的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华 孙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79-85,共7页
苏区文艺是在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苏区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开辟了多种文艺专栏,发表了大量反映苏区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杂文、漫画、散文、戏剧、诗歌和评论。这些文艺创作和理论... 苏区文艺是在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苏区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开辟了多种文艺专栏,发表了大量反映苏区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杂文、漫画、散文、戏剧、诗歌和评论。这些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卓有成效地构建了苏区文艺的阵地,引领了苏区文艺的发展方向,为苏区革命斗争和文艺大众化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苏区文艺 文艺创作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回眸与展望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居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49-54,共6页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就可以发现:时代历史真实性、政治思想倾向性和艺术形式完美性,及其三者在评论具体作品中的融合、统一,是21世纪进一步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的批评标准和原则,由它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批评实践 批评标准 批评原则 批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赞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马克思 恩格斯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
11
作者 石在中 黄念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5,共7页
延安文艺运动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树立了两个典范性的方向:"鲁迅方向"和"赵树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树立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基本进程,更有力地塑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品格。解析这... 延安文艺运动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树立了两个典范性的方向:"鲁迅方向"和"赵树理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树立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基本进程,更有力地塑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品格。解析这两个方向的树立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内在关系,对我们深刻理解左翼革命文艺向延安工农兵文艺的转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方向” “赵树理方向” 延安文艺运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艺影响力的形态
12
作者 李志雄 黄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160,共6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艺影响力,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艺作用于人和社会的非强制性的精神力量。从文艺创作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作品的感染力相关,具有吸引感化的情感形态。从文艺接受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欣赏者的鉴赏力相...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艺影响力,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艺作用于人和社会的非强制性的精神力量。从文艺创作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作品的感染力相关,具有吸引感化的情感形态。从文艺接受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欣赏者的鉴赏力相关,具有感动赞许的审美形态。从文艺批评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批评者的批判力相关,具有反思提升的理论形态。情感、审美和理论的形态是辩证统一的,而非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则把它们割裂开来,只强调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因而也就不能探究出文艺影响力的应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视域 艺术感染力 理论批判力 文艺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转型与文艺制度建构
13
作者 郭国昌 谢腾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文学批评是延安文艺制度建构的基本路径之一。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从前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到后期的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准的政策阐释。正是在延安文学批评话... 文学批评是延安文艺制度建构的基本路径之一。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从前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到后期的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准的政策阐释。正是在延安文学批评话语的体制性转型过程中,文学批评才得以成为延安文艺制度的建构力量。延安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过程,其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文艺实践中探寻人民性的必然结果。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之间,构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传导机制。人民性也正是作为一种美学意识形态在这种机制中被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学批评 人民性 意识形态 文艺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普遍的历史前提”与批评的公共性
14
作者 郄智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文学批评建立于文学批评标准基础之上,批评标准成为批评"普遍的历史前提"之一。从历时性角度看,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制约着批评标准。文学史是一个民族的公共记忆和集体确证,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公共知识谱系和精神价值家园。文学... 文学批评建立于文学批评标准基础之上,批评标准成为批评"普遍的历史前提"之一。从历时性角度看,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制约着批评标准。文学史是一个民族的公共记忆和集体确证,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公共知识谱系和精神价值家园。文学经典的建构是长期的过程,它染有民族集体记忆的痕迹,是民族的集体确证和共同书写。从共时性角度看,文化历史语境规导着批评标准,现实文学场域、历史语境、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都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生成起着现实的制约作用。由此,批评标准生成于传统和现实共同构成的公共场域之中,以批评标准为基础的批评阐释行为也就具有了不同于私人阐释的公共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标准 普遍的历史前提 公共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的文学批评
15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3,128,共5页
德国哲学家尼采品评过多种文学流派和多位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构成一套独特的文学批评话语。尼采没有文学批评专著,其文学批评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受其艺术哲学的规约,尼采的文学批评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是否凸显出生命力和创造性为主... 德国哲学家尼采品评过多种文学流派和多位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构成一套独特的文学批评话语。尼采没有文学批评专著,其文学批评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受其艺术哲学的规约,尼采的文学批评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是否凸显出生命力和创造性为主要标准,其次还表现出历史性、辩证性和个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文学批评 尼采艺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当下状况与价值重构
16
作者 刘家民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81-88,共8页
文学批评的当下境遇迫切需要"价值"的出场。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学批评展示出了价值的主导性与多样性。考察与探究现当代文学批评价值的演变与生成,政治、科学与人文则是三种最主要的思想基础,也即百余年文学批评价值取向... 文学批评的当下境遇迫切需要"价值"的出场。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学批评展示出了价值的主导性与多样性。考察与探究现当代文学批评价值的演变与生成,政治、科学与人文则是三种最主要的思想基础,也即百余年文学批评价值取向的"元思想"。现当代文学批评价值的得失虽由多种因素导致,但从元思想的层面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并有助于对当下文学批评价值问题的审视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价值标准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道德关系辨析
17
作者 刘小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7,共5页
文章辨析了文论史上文学与道德关系的诸种论述,着重讨论道德与审美、道德与历史的复杂关联。认为在商业逻辑无孔不入的时代,有必要重新强调文学的道德伦理向度。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道德标准 纯审美论 历史感 文学 道德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论纲——兼及重大项目组织和致思方式呈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俐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6,共16页
论纲确定并坚持以审美为基点;批评活动定位在价值体系之内外“中介”;“价值”定位在主客体关系历时性实践属性;并以价值实践为精髓贯穿始终。价值体系理论建设内容定位在实然性的文学功能论、标准论和应然性的价值观念论三部分之合成... 论纲确定并坚持以审美为基点;批评活动定位在价值体系之内外“中介”;“价值”定位在主客体关系历时性实践属性;并以价值实践为精髓贯穿始终。价值体系理论建设内容定位在实然性的文学功能论、标准论和应然性的价值观念论三部分之合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和民族文学四个实践子课题,分别在各自领域考察既有的功能论和标准论,并予以总结概括,呈现出价值指向,实际地发挥建设应然性价值观念渠道的作用。论纲始终遵循理想与底线的思维方式,动态调整研究内容及其展开的逻辑,力求客观呈现重大项目组织和致思方式。可大致概括为:以项目任务为主,不受学科设置限制;尊重“同”与“独”的各自价值,使开阔视野与具体领域相结合,使发散思维与凝聚思维相结合,反复参照抵达学术目标等。课题理解和遵循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三个体系理路,力求在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两方面提供思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价值体系 文学功能论 批评标准论 文学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批评:走向一种新的批评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妥建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有别于文艺鉴赏批评的文艺学批评,其是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实践活动。作为文艺批评生产以及文艺生产的重要环节,文艺学批评通过与文艺批评、文学理论等文艺接受实践的对话,开启新的文艺阐释的空间,其不仅将文艺接受的原生态场景予以现... 有别于文艺鉴赏批评的文艺学批评,其是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实践活动。作为文艺批评生产以及文艺生产的重要环节,文艺学批评通过与文艺批评、文学理论等文艺接受实践的对话,开启新的文艺阐释的空间,其不仅将文艺接受的原生态场景予以现象学式的还原,促成各种大文艺阐释话语与微文艺阐释话语的对话以及文艺学批评者之间的对话,而且深度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文艺学本身、文学阅读等文艺接受形态,重新激活文艺的阐释权,为当代中国文艺学、文学走出困境提供一种新的实践的可能,形成文艺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批评 文艺批评生产 对话 文艺学之批评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娱乐化”语境下的当代文艺创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筱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5,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思潮在全国泛滥,部分民众“泛娱乐化”的主要表征为娱乐至死、网络恶搞以及信仰缺失。“泛娱乐化”投射在文艺创作上,体现在亲情异化、乡情恶化、爱情物化、舆情大化等方面。当代艺术家应该清醒地认知“泛娱乐... 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思潮在全国泛滥,部分民众“泛娱乐化”的主要表征为娱乐至死、网络恶搞以及信仰缺失。“泛娱乐化”投射在文艺创作上,体现在亲情异化、乡情恶化、爱情物化、舆情大化等方面。当代艺术家应该清醒地认知“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厘清创作误区,回归优秀传统,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指导自己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娱乐化”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