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春秋三传注看古代训诂学家的语法研究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宁皖平 《学术论坛》 200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有语法学,古代训诂学家在随文释义和许多论著中都有丰富的语法内容的阐述。在《公羊传》《梁传》注释中已出现了语法研究的萌芽。语法学产生于两汉注释书,到西晋时,《左传》杜预注对语法的分析、研究已相当成熟。总之,中国古... 中国古代有语法学,古代训诂学家在随文释义和许多论著中都有丰富的语法内容的阐述。在《公羊传》《梁传》注释中已出现了语法研究的萌芽。语法学产生于两汉注释书,到西晋时,《左传》杜预注对语法的分析、研究已相当成熟。总之,中国古代训诂学家语法研究的成就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三传注 训诂学 语法学 《毂梁传》 《公羊传》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春秋》学思想探究——以《春秋》公案考辨为中心
2
作者 侯步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4,共8页
"断烂朝报""不列《春秋》于学官"是《春秋》学史上的两大公案。王安石所谓《春秋》"断烂朝报"指《春秋》注解之书,并以《春秋》经发展的特点而确有"不列《春秋》于学官"之意。王安石以其经学... "断烂朝报""不列《春秋》于学官"是《春秋》学史上的两大公案。王安石所谓《春秋》"断烂朝报"指《春秋》注解之书,并以《春秋》经发展的特点而确有"不列《春秋》于学官"之意。王安石以其经学思想区分《春秋》经与传,视《春秋》经为"难知"但"可知",对《春秋》传则由"取"到"疑"以至"不足信"。针对《春秋》中天人关系、伦理等级等问题,王安石提出"任理而无情""以道进退"。王安石在北宋《春秋》学进程中间接为《春秋》学发展指明了新的致思方向,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断烂朝报” “不列《春秋》于学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宁及其经学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邱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5,共7页
范宁为东晋著名经学家,其所撰《春秋穀梁传集解》为现存《穀梁传》最早的注本, 与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称,是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汇集众家之说,并陈三传得失,书中体现出的“择善而... 范宁为东晋著名经学家,其所撰《春秋穀梁传集解》为现存《穀梁传》最早的注本, 与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称,是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汇集众家之说,并陈三传得失,书中体现出的“择善而从”、“据理通经”的治学态度,更是开启唐宋学者舍传求经,自由研讨的风气。此外范宁对《尚书》和礼学也有相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宁 经学 《毅梁传》 《春秋毅梁传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