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学术自信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55,共6页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术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策略。克服中西非此即彼的二元张力,发明传统并建构新的本土学术研究主体的认同,乃是回复学术自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本土知识生产 全球化 西学东渐 发明传统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西学思想庶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6-721,共6页
戴震置身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思潮,主张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和"择优会通",倡导"存古法之意,开西法之源",成为明末以来"西学中源"论说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戴震近乎矛盾的西学思想对于中西文化交流... 戴震置身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思潮,主张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和"择优会通",倡导"存古法之意,开西法之源",成为明末以来"西学中源"论说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戴震近乎矛盾的西学思想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效应,对其自身学术思想的演进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西学 西学东渐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艺术思潮背景下中国艺术发展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和平 罗丹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风靡于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对同时代的东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艺术发展呈现既非固守传统抑非迷恋现代的格局,明显地表现出三个阶段:1898年到1949年表现为从"西学东渐"到"民族风格;"1949年到1978年表现为从"... 风靡于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对同时代的东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艺术发展呈现既非固守传统抑非迷恋现代的格局,明显地表现出三个阶段:1898年到1949年表现为从"西学东渐"到"民族风格;"1949年到1978年表现为从"百家争鸣"到"万马齐喑;"1978年到2010年表现为从"革故鼎新"到"和而不同",对百余年中国艺术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可以厘清艺术前进方向和繁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思潮 西学东渐 民族风格 百家争鸣 革故鼎新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变革的政治与文化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坤 崔荣荣 姜飘飘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表象,是政治、经济、外来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汉族民间服饰面貌受政治革新、西风东渐的影响,在秉承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诸多...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表象,是政治、经济、外来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汉族民间服饰面貌受政治革新、西风东渐的影响,在秉承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诸多变革,服饰文化亦随变革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汉族服饰 政治变革 西风东渐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绘画思想变革(1900-1917)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祖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6,216,共4页
中国近代绘画思想变革是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发生的。讲西学东渐,不只是从绘画的层面看,更应从政治的维度和文化思想的维度考量。20世纪初叶,推动中国绘画思想变革的动因有三个方面:出国留学生的培养是其人才准备;新美术院校的创办是其... 中国近代绘画思想变革是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发生的。讲西学东渐,不只是从绘画的层面看,更应从政治的维度和文化思想的维度考量。20世纪初叶,推动中国绘画思想变革的动因有三个方面:出国留学生的培养是其人才准备;新美术院校的创办是其教育基础;新的美术社团与刊物是其传播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史 西学东渐 绘画思想变革 留学生 新美术院校 美术社团与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对新中国水墨人物画体格范式建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银小宾 《艺术探索》 2010年第3期26-28,共3页
20世纪上半叶,美术史上两次西学东渐对新中国水墨人物画现代体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生发原因和启转关系。本文从特定情境出发,分析两次西学东渐生发的历史背景,阐释了以延安革命美术为指导,以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语言为基础,以苏联"... 20世纪上半叶,美术史上两次西学东渐对新中国水墨人物画现代体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生发原因和启转关系。本文从特定情境出发,分析两次西学东渐生发的历史背景,阐释了以延安革命美术为指导,以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语言为基础,以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方法为借鉴和补充,构成新中国水墨人物画体格特征和语言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新中国 水墨人物画 体格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梳妆用具设计及其审美风格成因:以照容类用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邓莉丽 孙睿琦 《服饰导刊》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研究方法]文章选择清代宫廷中照容类梳妆用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物品进行梳理,并结合史料档案记载,对清宫中照容类梳妆用具的样式进行分析,阐述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各类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 [研究方法]文章选择清代宫廷中照容类梳妆用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物品进行梳理,并结合史料档案记载,对清宫中照容类梳妆用具的样式进行分析,阐述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各类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清代宫廷梳妆用具设计从实用需求出发,既有可照至全身的镜屏、壁镜类,又有容收纳与照容为一体的镜台与镜奁,还有形制多样、使用方便的小型容镜。促使其审美风格形成的要素主要有三点,其一为帝王主导的“恭造之式”器物审美标准;其二为西风东渐背景下的对西方器物的模仿以借鉴;其三为一般造物与经典造物互动生成环境下民间器物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照容类梳妆用具 设计 审美风格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医学和营养科学东渐与欧美传教士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季鸿崑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中国近代营养学不是土生土长的,是随着西方近代化学、近代物理和近代医学的产生而从国外引进的,它是"西学东渐"的一个小分支。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一方面他们利用自然神学为手段,达到传播宗教和西方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他... 中国近代营养学不是土生土长的,是随着西方近代化学、近代物理和近代医学的产生而从国外引进的,它是"西学东渐"的一个小分支。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一方面他们利用自然神学为手段,达到传播宗教和西方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带来的一些科学知识,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结构,为中华民族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医学 近代营养科学 传教士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及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博凡 康永尚 +3 位作者 刘娜 孙良忠 顾娇杨 孙晗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6-1727,共12页
基于滇东-黔西地区40余口(排采井12口)煤层气井资料,通过单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提取和地质、工程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恩洪、老厂、土城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 基于滇东-黔西地区40余口(排采井12口)煤层气井资料,通过单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提取和地质、工程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恩洪、老厂、土城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排采动态差异较大,其中,单井动用资源丰度、渗透率作为基础因素,决定了煤层气井产气能力,单井动用资源丰度越高、渗透率越大,产气量越高,同时,I类和II类煤体结构与III类煤体结构相比,煤层气井产气量高。初始排水速度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的关键控制因素,排水速度较大时,即使渗透率较高,单井动用资源丰度较大,产气量仍然较低。控制初始排水速度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减缓绝对渗透率(应力敏感)降低速度,二是减缓水相渗透率降低速度。基于前述认识,通过全国煤层气开发区现行排采工作制度调研和研究区排采动态分析,指出研究区应以慢排为原则,把握阶段降压特征,提出了多煤层合采低速-阶梯降压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对滇东黔西多煤层合采煤层气井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合采 滇东黔西 排采动态 影响因素 初始排水速度 排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哲学范式转换的影响
10
作者 杨华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哲学从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转向进程。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知识使得中国哲学初步实现了由格心穷理向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转向、由道德经世向科学经世的实践论转向以及由主观臆测向实...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哲学从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转向进程。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知识使得中国哲学初步实现了由格心穷理向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转向、由道德经世向科学经世的实践论转向以及由主观臆测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转向,这些资源也是我们今天重建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范式转换 明清实学 认识论 方法论 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来自东方——就宗教和神话谈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11
作者 陈晓阳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74-78,共5页
西方文明兴起较晚,当希腊、罗马文明兴起之时,近东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因而西方文明不可避免地受到古老近东文明———苏美尔、巴比伦、埃及、波斯诸文明的影响。尤其是近东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对希腊、罗马乃至基督教的影响甚为久远,经... 西方文明兴起较晚,当希腊、罗马文明兴起之时,近东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因而西方文明不可避免地受到古老近东文明———苏美尔、巴比伦、埃及、波斯诸文明的影响。尤其是近东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对希腊、罗马乃至基督教的影响甚为久远,经由他们的融合吸收、加工提炼,最后成为今日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东文明 西方文明 宗教 神话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东渐——从内蒙古隆盛庄看西方传统审美对北方晋风民居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晓芸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5期193-194,共2页
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山西商旅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走西口文化和旅蒙文化进一步向北扩散至内蒙古地区,晋商将西方的建筑形式、风格及生活方式,巧妙地渗透、... 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山西商旅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走西口文化和旅蒙文化进一步向北扩散至内蒙古地区,晋商将西方的建筑形式、风格及生活方式,巧妙地渗透、融合进晋风民居,形成具有特定时代气息的北方民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 建筑装饰 内蒙古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明交融的澳门因素与澳门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明霞 《北方论丛》 2021年第5期171-178,共8页
从明清到近现代,澳门成为继敦煌、泉州之后的第三个中西文明交融典范性城市,为中华文明包容多元文明注入了独特的"澳门因素"。在明清时期,澳门成为来华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西方科技和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集散地,推动了中国的康... 从明清到近现代,澳门成为继敦煌、泉州之后的第三个中西文明交融典范性城市,为中华文明包容多元文明注入了独特的"澳门因素"。在明清时期,澳门成为来华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西方科技和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集散地,推动了中国的康乾盛世和西方的启蒙运动;在近代,澳门又凭借其独特的治理制度和发达的报刊媒体,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重要策源地,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西文明交融的"澳门因素"表明,澳门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区位特色、历史特色和族群特色,中西文明交融的澳门特色有助于澳门在推进文明互鉴、化解文明冲突的新时代再度焕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中西文明交融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文明冲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美术学者的话语身份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冰 封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8,I0012,共8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史论主要由身兼画家与学者身份的现代知识分子完成。作为现代中国的文化构筑主体,美术学者以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延续构建现代学人知识体系,在史论研究中呈现文化立场与学术学理之间的张力,同时传达对国家建设的构想及民族... 民国时期的美术史论主要由身兼画家与学者身份的现代知识分子完成。作为现代中国的文化构筑主体,美术学者以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延续构建现代学人知识体系,在史论研究中呈现文化立场与学术学理之间的张力,同时传达对国家建设的构想及民族文化的认同。美术学者的身份生成与话语转变,为民国美术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美术 知识分子 西学东渐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初《华英字典》编撰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启迪
15
作者 邓纯旭 邓丽萍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7-61,共5页
19世纪初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华利用十几年时间编撰的《华英字典》,不但是汉语、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工具,更是一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华英字典》从西方汉语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字源剖析、释义、例证上大量引进中... 19世纪初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华利用十几年时间编撰的《华英字典》,不但是汉语、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工具,更是一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华英字典》从西方汉语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字源剖析、释义、例证上大量引进中国文化,为19世纪初中学西传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传统辞书“经院式”风格的局限,以实用性和普及性构建内容,引进西学新词汇,带来新的印刷技术,对于我国近代辞书编撰理念的改变、印刷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近代中国新式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启迪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英字典》 西学东渐 近代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议“力”和“力学”的含义变迁
16
作者 赵慧明 赵玉成 程红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1-664,共4页
在古代中国,"力"字和"力学"一词早就出现了。"力"的含义最初是对"人的力量"的直观描述,后来发展到对一般物体的重力的描述,再到对运动状态原因的描述。本文对"力"字含义的变迁进行... 在古代中国,"力"字和"力学"一词早就出现了。"力"的含义最初是对"人的力量"的直观描述,后来发展到对一般物体的重力的描述,再到对运动状态原因的描述。本文对"力"字含义的变迁进行了辨析。中国现代"力学"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学科名字的确定过程也有不小的曲折。通过分析确定"力学"为学科名字的过程,揭示了中国古人对"力学"学科理解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力艺 重学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器物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7
作者 刘红娜 李松杰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在一千余年东亚器物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为引领的东亚文化圈。在此过程中,东亚各国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构筑了相近的思想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作为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在东亚文化圈建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 在一千余年东亚器物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为引领的东亚文化圈。在此过程中,东亚各国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构筑了相近的思想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作为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在东亚文化圈建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器物文化以直接、易接受方式在东亚各国进行交流,在提升这些地区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跨文化交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 东亚文化圈 传播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下中国翻译策略的演变
18
作者 许芳琼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2-84,共3页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异文化间的传播必然要通过翻译来完成。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站在翻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异文化间的传播必然要通过翻译来完成。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站在翻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策略的演变过程,对提升翻译水平和开拓翻译视角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翻译策略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建筑实践
19
作者 常玉春 《中外建筑》 2023年第3期98-103,共6页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影响下的现代建筑实践改变了中国的城乡面貌,也带来了自然环境恶化、城乡差距拉大、地域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中国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实践的历程、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只是发...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影响下的现代建筑实践改变了中国的城乡面貌,也带来了自然环境恶化、城乡差距拉大、地域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中国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实践的历程、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创新是现代建筑实践前进的内生驱动。应以客观的态度批判对待现代建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理论体系,以持续性的思考与研究促进建筑技艺创新,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现代建筑 建筑实践 城乡建设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东渐背景下武汉里份民居建筑形态特征探究
20
作者 刘星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第12期93-94,共2页
“里份”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同时有着极高的建筑成就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武汉里份建筑的演变过程为突破口,以武汉里份民居建筑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探究武汉里份民居建筑形态的独特性。归纳出西风东渐背景下,... “里份”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同时有着极高的建筑成就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武汉里份建筑的演变过程为突破口,以武汉里份民居建筑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探究武汉里份民居建筑形态的独特性。归纳出西风东渐背景下,武汉里份民居建筑的特点,促进武汉地区历史建筑遗产和城市人文发展研究。为延续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未来城市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东渐 武汉里份 建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