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壳水平运动负位错反演与汶川等地震背景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1,138,共8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1999-2001年、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研究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应变积累状态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2004年12月26日苏门达腊MS8.7(Mw9... 利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1999-2001年、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研究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应变积累状态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2004年12月26日苏门达腊MS8.7(Mw9.0)巨大地震可能的震后影响,以及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8月30日攀枝花-会理MS6.1等地震孕育有关的应变积累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GPS 负位错 大震影响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藏南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构造演化探讨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文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4,共18页
本文以INDEPTH项目对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带深部成像结果为基础,从构造演化角度探讨藏南陆.陆碰撞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成矿作用问题。深部探测给出的碰撞带深部结构与侯增谦等地质学家提出的深部结构有较大的异同,如何协调起来... 本文以INDEPTH项目对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带深部成像结果为基础,从构造演化角度探讨藏南陆.陆碰撞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成矿作用问题。深部探测给出的碰撞带深部结构与侯增谦等地质学家提出的深部结构有较大的异同,如何协调起来以深化对藏南陆.陆碰撞条件下成矿作用的认识,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藏南碰撞带成矿实际上是在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形成的冈底斯岩浆弧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陆-陆碰撞挤压强烈改造后的再成矿。碰撞带的深部结构构造演化的特点是:(1)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块向北连续俯冲了约120Ma,形成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这导致了陆缘带地壳增厚并含有大量的地幔岩浆流体物质(如南美安第斯成矿带那样);(2)在印度大陆与冈底斯陆缘弧接近碰撞时,在对挤中新特提斯大洋洋壳与大洋岩石圈地幔发生向上挤出与向下拆沉,并使部分洋壳残片和大洋岩石圈物质保存在中上地壳内;(3)两大陆岩石圈碰撞对接后,印度岩石圈地幔加深达70~80km并沿地壳底部向北推进,并将加厚地壳内大量的成矿物质、钙碱性岩浆,洋壳及新生的下地壳,以及部分地幔物质从地壳底部将其围限起来,成为后期再成矿的物质基础;(4)查明了碰撞带深部壳/幔问产生了一层中间速度层(相当于MASH层),在中上地壳部位出现一层巨大的部分熔融层;(5)在碰撞挤压下冈底斯带内产生多组断裂构造,大型逆冲断裂系与背冲断裂,并引发了含矿岩浆的再活动,并在浮力(下地壳内)和挤压力作用下多次活动上升生成斑岩型铜矿床;(6)成矿后地表遭受过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使矿床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 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 岩石圈地幔碎裂与拆沉 壳内大型部分熔融层 壳/幔间的中间速度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模型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强地震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陆明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M≥ 6 5强地震序列进行灰色系统GM模型的建模 ,从模型检验精度和结果看 ,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等有关指标都说明所建模型可靠、精确。因此灰色系统GM模型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强地震序列... 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M≥ 6 5强地震序列进行灰色系统GM模型的建模 ,从模型检验精度和结果看 ,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等有关指标都说明所建模型可靠、精确。因此灰色系统GM模型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区强地震序列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模型 南北地震带 强地震序列 灰色系统模型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阿木雄杂岩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文杰 杨竹森 +1 位作者 官玮琦 张霖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58,共18页
冈底斯南缘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前人对这条岩浆岩带东段的研究完善了冈底斯南缘的大地构造框架和岩石圈结构及演化理论体系,而关于冈底斯南缘中段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段阿木雄杂岩体的角闪辉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 冈底斯南缘发育大量的岩浆岩,前人对这条岩浆岩带东段的研究完善了冈底斯南缘的大地构造框架和岩石圈结构及演化理论体系,而关于冈底斯南缘中段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段阿木雄杂岩体的角闪辉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以期阐明岩浆成因并探究岩浆源区深部地质过程。阿木雄杂岩体中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均为49 Ma,属于始新世同期岩浆作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低正的εHf(t)值(-0.2^+2.6),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136~393 Ma;角闪辉长岩主量元素特征属于典型的辉长岩,Mg#值接近于原始的玄武质岩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缓右倾,无Eu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正的εHf(t)值(+5.1^+16.8)和年轻的tDMC年龄(798~46 Ma)。分析后认为角闪辉长岩源于受过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而黑云二长花岗岩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古老地壳贡献,且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结合前人和本文研究认为该区的古老地壳物质来自于古老的拉萨地块,并通过对比同时期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认为阿木雄杂岩体岩浆作用的主要诱发机制可能为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壳幔相互作用 阿木雄杂岩体 冈底斯中段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带西段铁矿找矿工作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振利 张计东 +5 位作者 李广栋 孙肖 邓绍颖 郭金城 冯桂兴 专少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冈底斯带西段革吉县南部地区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及舍铜铁矿点4处、银铜多金属矿点2处。重点对桑穷勒磁铁矿、含铜磁铁矿及列马镜铁矿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前者磁铁矿矿石资源量为401.59Mt,后...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冈底斯带西段革吉县南部地区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及舍铜铁矿点4处、银铜多金属矿点2处。重点对桑穷勒磁铁矿、含铜磁铁矿及列马镜铁矿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前者磁铁矿矿石资源量为401.59Mt,后者镜铁矿矿石资源量18.50Mt。这是冈底斯带西段铁矿等找矿工作的重要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革吉县南部 冈底斯带西段 磁铁矿 含铜磁铁矿 镜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