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平原河网河流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仕明 江宇琪 +1 位作者 丁兵 范达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199,共8页
生态需水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科学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维系平原河网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加速发展及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网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床地貌演变规律,可能导致河流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 生态需水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科学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维系平原河网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加速发展及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网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床地貌演变规律,可能导致河流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生态需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归纳总结了我国南方平原河网河流生态需水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重难点,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等计算方法在南方平原河网典型河流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探究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针对南方平原河网河流条件复杂多样的情况,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持续完善河流生态需水分区分类研究,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南方平原河网 计算方法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南部不同种植体系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宝元 葛均筑 +5 位作者 侯海鹏 孙雪芳 丁在松 李从锋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9,共13页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 探明不同种植体系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特征,建立周年气候资源优化配置的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区域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2011-2015年河南新乡定位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4个种植体系产量、生物量、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体系4年产量、生物量和干物质产能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冬小麦–夏大豆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平均增幅分别为45.4%~61.5%、37.3%~71.3%和35.7%~70.7%;双季玉米和一季春玉米体系周年辐射生产效率、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体系,其中周年辐射生产效率平均增幅为11.8%~66.7%,籽粒及总生物量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3~0.42和0.18~0.69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周年气候资源分配特征,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两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5.6%和54.4%,积温比值为0.8,双季玉米两季积温分配率为51.4%和48.6%,积温比值为1.1。综合分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种植体系可作为黄淮海区种植模式优化布局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明确主要种植体系积温分配率和积温比值等定量指标可为进一步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两熟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南部 种植体系 产量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大清河淀西平原地下水位修复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增川 王聪聪 张晓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30,177,共3页
大清河淀西平原为海河流域平原区的水资源三级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区域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其水资源供给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 大清河淀西平原为海河流域平原区的水资源三级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区域需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其水资源供给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节约用水和恢复地下水位为目标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以2020年为水平年,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大清河淀西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达效程度对大清河淀西平原缺水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淀西平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地下水位修复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家宏 严伏朝 +3 位作者 牛存稳 徐鹤 秦涛 杨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44-248,257,共6页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配水工程 调蓄研究 南水北调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