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宗三、唐君毅对朱陆异同的不同阐释与学术冲突 被引量:3
1
作者 乐爱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对于冯友兰认为朱陆最根本的差异不在于朱熹偏重道问学、陆九渊偏重尊德性,而在于朱熹言"性即理"为理学、陆九渊言"心即理"为心学,牟宗三强调朱陆所言尊德性具有不同内涵,并且认为朱陆异同在于朱熹讲"只存有... 对于冯友兰认为朱陆最根本的差异不在于朱熹偏重道问学、陆九渊偏重尊德性,而在于朱熹言"性即理"为理学、陆九渊言"心即理"为心学,牟宗三强调朱陆所言尊德性具有不同内涵,并且认为朱陆异同在于朱熹讲"只存有而不活动"之理,陆九渊讲"心即理",朱熹"不能说‘心即理’,只能说‘性即理’"。与冯友兰、牟宗三不同,唐君毅认为,朱熹所言"性即理"与"心即理"可以并行不悖,朱陆异同并不在于本体论上"性即理"与"心即理"的相互对立,而是在工夫论上存在某些差异,在于陆九渊讲"发明其本心",朱熹讲"去其气禀物欲之杂",同时两者亦可以相互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唐君毅 朱熹 陆九渊 理学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视野下的朱陆思想分歧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见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文道观 诗学观 论学诗 理想人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