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聚合物砂浆凝结过程的超声波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士国 陈劲杰 +2 位作者 李日进 周进毅 徐继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的地质聚合物砂浆同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声波数据,利用各方法都适用的声波参数——能量接收比En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初、终凝时间进行表征,并用贯入阻力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速度会随着矿粉比的减小而变慢;透射法可以实现对砂浆的全程监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7.9%,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6.6%;反射法判定砂浆初凝时间准确度高,其平均误差为2.8%;导波法可以全程监测凝结过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3.3%,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2.5%。3种方法中,导波法更适用于监测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凝结时间 超声透射法 超声反射法 超声导波法 能量接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束角的独立车轮走行部导向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超 胡元杰 +3 位作者 徐建改 徐宁 刘俞贤 吴林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3-279,共7页
为了解决独立车轮由于左、右车轮解耦导致的导向问题,将束角概念引入独立车轮走行部,首次提出了束角导向方法使独立车轮走行部重新获得自动回正能力。首先阐述独立车轮走行部的束角导向原理;然后通过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获得走行部横向... 为了解决独立车轮由于左、右车轮解耦导致的导向问题,将束角概念引入独立车轮走行部,首次提出了束角导向方法使独立车轮走行部重新获得自动回正能力。首先阐述独立车轮走行部的束角导向原理;然后通过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获得走行部横向动力学运动方程;最后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束角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稳定性、自动对中能力和曲线通过能力。结果表明,束角式独立车轮走行部的临界速度随着束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束角小于0.20°时,独立车轮走行部无法自动对中。当束角不小于0.20°时,独立车轮走行部可以在通过激励区间后自动回到初始横向位置。束角式独立车轮走行部获得了自动对中能力。当束角不小于0.25°时,走行部通过曲线时左前轮冲角较小,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合适的束角可以改善独立车轮走行部在直线和曲线线路的导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旋转车轮 束角 导向性能 自动对中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软岩隧道上中台阶开挖锁脚锚管倾角优化研究
3
作者 邓祥辉 贺海龙 +3 位作者 王睿 张轩 赵帮轩 丁潇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2-1161,共10页
软岩隧道初期支护中,钢架+锁脚锚管联合支护是一种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且经济的支护措施。其中,锁脚锚管的打设角度是影响其支护效果的重要参数。在已有的上台阶开挖后钢架+锁脚锚管力学解析模型基础上,推导了上中台阶开挖后钢架+锁脚... 软岩隧道初期支护中,钢架+锁脚锚管联合支护是一种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且经济的支护措施。其中,锁脚锚管的打设角度是影响其支护效果的重要参数。在已有的上台阶开挖后钢架+锁脚锚管力学解析模型基础上,推导了上中台阶开挖后钢架+锁脚锚管力学解析模型,以此求出上中台阶开挖后锁脚锚管打设角度和钢架拱顶沉降的理论计算式。同时,基于竖向围岩压力实测分析,通过所求出的上中台阶开挖后锁脚锚管打设角度与钢架拱顶沉降的关系式,并以中河隧道为工程依托确定上中台阶开挖后锁脚锚管的最优打设角度。结果表明:建立的上中台阶开挖后钢架+锁脚锚管力学模型分析得到的隧道拱顶沉降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根据钢架拱顶沉降理论公式分析得出隧道中台阶锁脚锚管最优打设角度为60°~70°。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隧道分台阶开挖锁脚锚管的倾角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锁脚锚管 上中台阶 力学模型 打设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的角度安装误差研究
4
作者 郑艳萍 张榕花 张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59,共6页
多个线激光传感器组合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几何尺寸检测过程中,以梯形钢丝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系统的角度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原理和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了由线激光传感器的安装误差... 多个线激光传感器组合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几何尺寸检测过程中,以梯形钢丝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系统的角度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原理和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了由线激光传感器的安装误差导致的坐标轴夹角α、β与工件尺寸测量坐标值x、y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基于α、β的坐标值误差补偿模型。利用标准件尺寸值对传感器安装角度误差进行计算,同时完成传感器的标定。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并对测量精度、标定精度对α、β计算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梯形钢丝最佳的测量系统方案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安装误差 线激光传感器 梯形钢丝尺寸测量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落角和视场角约束制导律
5
作者 先苏杰 王康 +2 位作者 曾鑫 宋杰 吴志林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69,共15页
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作战需求,提升微型制导弹药在近距离下的制导性能,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提出一种考虑视场角极限的落角约束制导律。推导导弹相对移动目标的落角误差估计公式,以落角误差和视角为状态量并... 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作战需求,提升微型制导弹药在近距离下的制导性能,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提出一种考虑视场角极限的落角约束制导律。推导导弹相对移动目标的落角误差估计公式,以落角误差和视角为状态量并构造分段奖励函数,将制导问题建模为时间离散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偏置比例导引获得所需制导指令,并由DRL的策略网络输出其偏置项,通过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最优制导策略,实现在无弹目距离信息下对视角和落角的约束。在不同视场角限制、期望落角、目标速度、初始位置和导弹速度下进行数值模拟和蒙特卡洛仿真,并对导弹在不同速度下的捕获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制导性能,在近距离打击中相比现有制导律具有更大的捕获区域,在干扰作用下具有更小的落角误差分布,从而验证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律 落角约束 深度强化学习 有限视场角 微型制导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的计算及分析
6
作者 徐壮 王传礼 +2 位作者 解甜 张梦哲 罗刚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7,共10页
柔性铰链是柔性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动精度和运动范围直接影响着柔性机构的性能。为了满足对柔性机构高柔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了多轴柔性铰链柔度... 柔性铰链是柔性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动精度和运动范围直接影响着柔性机构的性能。为了满足对柔性机构高柔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了多轴柔性铰链柔度的计算公式。在参数变化的条件下,分别计算了演化而来的3种柔性铰链的通用公式。对比计算公式的解析解与有限元解,柔度和回转精度计算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柔性铰链结构参数对柔度和回转精度的影响,并对比了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与直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结果表明: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具有较大的柔度,且柔度及回转精度随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柔性铰链 椭圆导角 柔度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引导注意力的气动目标宽带PD识别方法
7
作者 李家宽 冯博 +2 位作者 刘红亮 叶春茂 余继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图像是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手段,获得高分辨率的ISAR图像需要雷达长时间照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限制。相比之下,宽带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PD)图像通过短脉冲积...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图像是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手段,获得高分辨率的ISAR图像需要雷达长时间照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限制。相比之下,宽带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PD)图像通过短脉冲积累成像,能够有效节约雷达资源。本文以不同入射视线角下图像中调制现象差异为出发点,设计一种角度引导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旨在实现有限资源下更高的识别性能。首先,通过混合注意力残差模块,使网络聚焦于图像空域的差异,从而有效提升目标精细化特征的表征能力。然后,设计角度引导注意力模块,通过角度编码将入射视线角信息嵌入网络,实现目标特征表示与姿态的关联耦合,进一步提升识别准确率。最后,通过3类飞机的实测宽带PD图像进行分类识别,验证所设计网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脉冲多普勒图像 目标识别 注意力机制 角度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滑块导轨间垂直度误差测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赵未来 祝锡晶 +3 位作者 卢圣力 郭晋竹 孔华野 刘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2,共7页
针对传统自准直仪测量导轨滑块副垂直度误差时,因测量对象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垂直度误差计算方法。首先,分开考虑两导轨滑块副,并根据自准直仪测量原理、结合最小包容区域包络模型,对导轨直线度误差进行测量与... 针对传统自准直仪测量导轨滑块副垂直度误差时,因测量对象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垂直度误差计算方法。首先,分开考虑两导轨滑块副,并根据自准直仪测量原理、结合最小包容区域包络模型,对导轨直线度误差进行测量与分析。其次,在Matlab中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完成误差计算。最后,在某公司生产的某小型数控铣床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值均在机床精度检验的允差范围内,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为导轨间的垂直度误差的测算提供一种更为通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度误差 最小包容区域法 自准直仪 角差法 直线导轨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式搜索的多智能体异速轨迹规划
9
作者 鲁宇 匡金骏 +1 位作者 肖峣 龚建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在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中,多智能体路径规划(multi-agent path finding,MAPF)是一个核心难题,其目标是为各个智能体规定独立路径,确保智能体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碰撞。这是一个NP难题,亟须高效解决算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路径规... 在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中,多智能体路径规划(multi-agent path finding,MAPF)是一个核心难题,其目标是为各个智能体规定独立路径,确保智能体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碰撞。这是一个NP难题,亟须高效解决算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启发式导向冲突搜索(heuristic guided conflict-based search,HG-CBS),以解决复杂的MAPF场景,如智能体移动速度不同或各条边的道路长度不同。为优化HG-CBS算法,构建了三种独特的启发式计算方法:(1)加权求和法,以所有启发式的加权总和作为最终启发式;(2)帕累托集合法,构建一个帕累托集并从中选择节点;(3)交替法,在搜索迭代过程中交替使用各种启发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方法,带有启发值的HG-CBS在成功率、运行时间及扩展节点数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表现更优。例如,在包含16个智能体的复杂场景下,HG-CBS-h3(交替法)将运行时间缩短了89%,将拓展节点的数目减少了95%。此外,随着场景复杂度的提升,HG-CBS-h3的性能优势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证明了HG-CBS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多智能体轨迹规划问题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路径规划 启发式导向冲突搜索 启发式搜索 帕累托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管导叶优化与分离效率预测模型
10
作者 丁昊鹏 古自强 +5 位作者 闫凤林 钱苏 杨昊 孙苒博 吴小林 陈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3,共12页
旋风分离器是可以长周期大规模应用的气-固分离设备,长输管道中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直筒型导叶式旋风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导叶结构设计方法,可自由改变叶片包角、出口角、叶片高度等参数;通过光学在线检测实验... 旋风分离器是可以长周期大规模应用的气-固分离设备,长输管道中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直筒型导叶式旋风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导叶结构设计方法,可自由改变叶片包角、出口角、叶片高度等参数;通过光学在线检测实验确定分离性能最优的导叶结构,最佳导叶个数为7~8叶、叶片包角为50°~55°;将直筒型导叶式旋风管内气流分为入口环形区(Ⅰ区)、下行流区(Ⅱ区)和上行流区(Ⅲ区)3个区域,经过一定的气流运动假设及简化计算,推导出了适用于该旋风管3个区域分离效率的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绝对误差在5%以内。导叶结构设计方法的提出及对分离性能的验证和预测为旋风分离器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管 导流叶片 导叶数量 导叶包角 分级效率 光学测量 分离效率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自助讲解器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层次回归与fsQCA的分析
11
作者 蒲波 胡佳玮 +1 位作者 马晨宇 Ian PHAU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95,共16页
智慧旅游已然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如火如荼。既有研究重在构建景区智慧旅游系统,鲜有研究关注与游客体验密切相关的智慧旅游设备。该研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探讨了游客对景区自助讲解器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 智慧旅游已然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如火如荼。既有研究重在构建景区智慧旅游系统,鲜有研究关注与游客体验密切相关的智慧旅游设备。该研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探讨了游客对景区自助讲解器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和集合关系,该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414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信息质量、媒介丰富度、易用性、感知趣味性等对期望确认度和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在期望确认度和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满意度在感知有用性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定性比较分析得出3类触发游客持续使用意愿的前因构型。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智慧旅游中的游客体验理论,还有助于加强景区智慧旅游建设中的自助讲解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助讲解器 持续使用意愿 智慧旅游 期望确认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转风扇内部流场分析及气动布局研究
12
作者 张耀光 吴广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8,共10页
为了研究对转风扇的流动特点及气动布局对风扇性能影响规律,完成两级对转风扇气动设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对转风扇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转风扇设计点压比3.15,等熵效率0.83和喘振裕度17.1%,其他转速喘振裕度达到20%以... 为了研究对转风扇的流动特点及气动布局对风扇性能影响规律,完成两级对转风扇气动设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对转风扇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转风扇设计点压比3.15,等熵效率0.83和喘振裕度17.1%,其他转速喘振裕度达到20%以上,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由于对转效应,设计转速第二级转子全叶高进口马赫数为超声速。虽然做功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带来三个不利影响:一是产生严重的激波损失,二是高转速风扇出口背压无法有效传递至第一级转子,三是第二级转子进口马赫数全转速变化剧烈,中低转速叶型与进口马赫数严重不匹配,分别是限制对转风扇效率和高转速喘振裕度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对转风扇出口气流全工况沿子午向,保留出口静子是必要的。对转风扇需配合使用进口导叶可调或转子安装角可调,否则会导致低转速效率和喘振裕度偏低而无法满足发动机使用需求。转子安装角可调对低转速性能提升更明显,但是需要开展可调机构关键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风扇 气动布局 全叶高超声速 进口导叶可调 转子安装角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安装角度对离心泵叶轮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裴吉 刘总帅 +1 位作者 王文杰 韩振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229,共7页
为提高带导叶蜗壳式离心泵的运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导叶安装角度对离心泵性能及叶轮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以某带导叶蜗壳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再通过静态和瞬态结构分析模块将水压力载荷导入叶轮结构,以实现单向流固... 为提高带导叶蜗壳式离心泵的运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导叶安装角度对离心泵性能及叶轮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以某带导叶蜗壳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再通过静态和瞬态结构分析模块将水压力载荷导入叶轮结构,以实现单向流固耦合分析,研究不同导叶安装角度下叶轮变形与等效应力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模态分析研究叶轮结构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导叶安装角度减小,泵的高效区向小流量工况偏移,并且最高效率逐渐增大,最大提高2.1%;单向流固耦合分析得到的稳态结果与瞬态结果规律一致,其中叶轮最大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值都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在设计工况附近,都随导叶安装角度的减小而减小,最大差值为3.3%,且最大等效应力值变化的幅值较小;预应力对叶轮干模态固有频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与干模态对比,湿模态下的固有频率有较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导叶蜗壳式离心泵 导叶安装角度 单向流固耦合 预应力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双模式压气机设计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磊 郭昶宏 +3 位作者 田小红 张军 潘小娟 楚武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7,共11页
为全面提升压气机的研制能力,本文对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带单双外涵两种模式(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的四级压气机开展了设计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平均级载荷系数高、两个模式性能变化大等特点,开展了双模式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低损失... 为全面提升压气机的研制能力,本文对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带单双外涵两种模式(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的四级压气机开展了设计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平均级载荷系数高、两个模式性能变化大等特点,开展了双模式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低损失大流量范围导叶设计以及低损失大攻角范围可调静子设计等技术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与四级压气机的设计,开展0.8~1.0相对转速的三维特性分析,全面研究单双外涵两种模式下各级的匹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外涵两种模式下,压气机流量、压比、效率达到设计指标。单外涵模式1.0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74,双外涵模式0.924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7,两种模式下压气机流量调节范围达到31.4%。各级匹配良好,突破了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与压气机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高负荷压缩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为下一代发动机的核心压缩部件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双模式 核心驱动风扇 大攻角 低损失导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多点出料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武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0,86,共6页
目前,筒仓仓群的进料传统工艺路线是在每个仓顶上布置有一台带式输送机,通过搭接方式由一台传递给另一台,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其在每台带式输送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三通,一通流向料仓仓顶的进料点,一通流向下台带式输送机,导致工艺配置... 目前,筒仓仓群的进料传统工艺路线是在每个仓顶上布置有一台带式输送机,通过搭接方式由一台传递给另一台,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其在每台带式输送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三通,一通流向料仓仓顶的进料点,一通流向下台带式输送机,导致工艺配置复杂、设备布置繁琐,操作起来不方便,故障率也会增高。为此,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多点出料装置,包括:机架布置在输送机托架上方,托架上固定有滑轨;滚轮、驱动机安装在机架上且二者传动连接;导向托架与机架固定,其上安装有出料辊和托辊组,出料辊与托辊组共同对输送带进行滚动支撑,导向托架的一端固定有出料斗,其出料端布置在输送机托架一侧。上述设置保证了带式输送机出料位置可调,当需要对依次排列的多个料仓进行输送进料时,只需要布置一台带式输送机即可。样机调试运行及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规范要求,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解决了料仓仓顶多点进料的工艺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出料装置 移动式 导向托架 出料辊 托辊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可转导叶压气机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忠义 李政 +2 位作者 王瑞浩 王艳华 王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7,共6页
压气机的稳定性是保证压气机其他性能及燃气轮机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压气机存在着失速、喘振等不稳定现象,这种不稳定流动会严重影响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导叶/静叶可调是一种防止喘振从而避免压气机进入失稳流动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了一... 压气机的稳定性是保证压气机其他性能及燃气轮机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压气机存在着失速、喘振等不稳定现象,这种不稳定流动会严重影响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导叶/静叶可调是一种防止喘振从而避免压气机进入失稳流动的有效措施。该文介绍了一个集成式压气机实验台,除了可进行高精度可转导叶性能研究外,还可进行压气机不同叶片综合性能和局部特性实验测量工作,且其数据采集集成系统可满足实时准确观测实验台相关参数的需求。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5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研究,通过逐级调节进口导叶和一级静叶的旋转角度,获得了叶片调节角度与压气机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进口导叶 一级静叶 旋转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安放角对微型轴流式水轮机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杨孙圣 赵尔策 孔祥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7,共8页
为探究叶片安放角对微型轴流式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影响,以一比转数为548的微型轴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不改变其他几何参数的前提下,仅偏置转轮叶片各翼型剖面,得到7个不同叶片安放角的转轮;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全流场数值计算,分... 为探究叶片安放角对微型轴流式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影响,以一比转数为548的微型轴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不改变其他几何参数的前提下,仅偏置转轮叶片各翼型剖面,得到7个不同叶片安放角的转轮;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全流场数值计算,分析了改变叶片安放角对微型轴流式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安放角的减小,在相同流量下水轮机的水头与出力均增大,高效率区域向小流量区域偏移,水轮机可高效运转的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随着叶片安放角的增大,水轮机的水头与出力减小,高效率区域向大流量区域偏移.适当减小叶片安放角的水轮机能在较大水头(流量)变化范围内维持较好的性能.其中,安放角为-4°的水轮机最高效率达到82.13%,高效率区的范围最大.该研究可为微型轴流式水轮机转轮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轴流式水轮机 叶片安放角 数值计算 水力性能 高效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_GN RRT算法的狭长空间路径规划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萍 潘树国 +2 位作者 蔚保国 高旺 胡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针对RRT算法在狭长空间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及规划路径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SS_GN RRT算法。为了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了引导节点导向策略与分区域采样策略,极大地减少了算法对无效区域的搜索;其次,算法引入了采样角度约束策略来... 针对RRT算法在狭长空间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及规划路径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SS_GN RRT算法。为了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了引导节点导向策略与分区域采样策略,极大地减少了算法对无效区域的搜索;其次,算法引入了采样角度约束策略来提高规划路径的质量,并采用父节点拓展选择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由角度约束引起的迭代次数增加的问题。此外,算法可根据感知信息进行地图地动态重构并规划避障路径,提高了算法在低速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仿真结果显示,在狭长通道环境中,RSS_GN RRT算法在规划路径的耗时上比RRT、Goal_bias RRT、角度约束下的RRT、Informed RRT*及DR-RRT算法分别减少了77.3%,51.9%,84.7%,98.8%和60.3%。在迭代次数上,相比于上述算法,分别减少了95.9%,92%,98.3%,98.3%和89.5%。路径的平均曲率也分别降低了94.1%,93.2%,88.7%,91%和92.9%。仿真结果证明了RSS_GN RRT算法在提升规划速度和改善路径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本文采用了阿克曼模型的小车实测了算法的局部避障能力。经测试,小车可对行驶途中出现的障碍物进行合理避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S_GN RRT RRT 引导节点 分区域采样 角度约束 地图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墩头角度对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雷 吕春玮 +2 位作者 王正君 张帅康 李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0,97,共8页
竖缝式鱼道隔板、导板的墩头角度是影响其池室水流结构的因素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RNGk-ε方程,主要通过改变隔板与导板墩头在迎水面与背水面角度的方式,来研究竖缝式鱼道的水力特性。在不同墩头角度情况下,通过对比相应鱼道池... 竖缝式鱼道隔板、导板的墩头角度是影响其池室水流结构的因素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RNGk-ε方程,主要通过改变隔板与导板墩头在迎水面与背水面角度的方式,来研究竖缝式鱼道的水力特性。在不同墩头角度情况下,通过对比相应鱼道池室内的水流流态、流速、紊动能等数据,获得较为适宜的鱼道隔板设计型式。试验结果表明:隔板和导板迎水面墩头角度逐渐增大时,均会导致池室主流逐渐靠近池室一侧边壁;在主流未受到池室边壁的影响时,水流流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导板迎水面墩头角度变化对池室水流结构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可为鱼道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水力特性 隔板 导板 墩头角度 数值模拟 鱼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板倾斜角度对Π型叠合梁涡振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2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李志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型叠合梁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斜拉桥建设中,但该类断面较差的涡振性能严重影响了其应用前景。以某主跨为530 m的Π型叠合梁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对Π型主梁的涡振性能及气动优化措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Π型断面... 型叠合梁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斜拉桥建设中,但该类断面较差的涡振性能严重影响了其应用前景。以某主跨为530 m的Π型叠合梁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对Π型主梁的涡振性能及气动优化措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Π型断面在各风攻角下均存在显著涡激振动,通过在断面工字梁下缘处设置导流板与下中央稳定板可降低梁体的涡振振幅,且导流板倾斜角度的改变对该组合气动措施的制振效果影响显著,其中30°倾角导流板组合气动措施的制振效果最优,可在规范要求阻尼比1.0%下显著抑制甚至消除梁体的涡激振动。通过CFD数值模拟对该组合气动措施的制振机理与导流板倾斜角度的变化对组合气动措施制振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30°倾角导流板组合气动措施中的迎风侧导流板可显著改善上游断面的气体绕流状态,并配合下中央稳定板削弱Π型断面尾流的卡门涡脱,从而起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改变导流板倾斜角度会在影响导流板自身附近旋涡生成的同时,影响下中央稳定板对断面下侧旋涡脱落状态的改善作用,从而对该组合气动措施的制振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叠合梁 涡激振动 组合气动措施 导流板角度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