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1
作者 缪祺 洪保安 +6 位作者 张学舟 孙志鹏 王维 王宇轩 薄予轩 赵佳晖 张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行TURBT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合并CAD的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根据CCTA诊断和评估结果,将合并CAD的膀胱癌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根据术前维持抗血小板治疗或进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桥接治疗,再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分为两个亚组。术前根据心内科医生意见,调整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策略,随访术后30 d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研究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膀胱癌合并CAD进行TURBT的患者,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患者55例(68.8%),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25例(31.2%)。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相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出现了术后出血以及肺栓塞,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多(P=0.034)。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中,有8例(32.0%)患者进行了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17例(68.0%)患者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与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亚组相比,术前LMWH桥接治疗亚组出现了术后出血及肺栓塞,但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显著增多(P=0.032)。结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进行TURBT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风险较低,可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安全地进行TURBT治疗;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需要严密监测。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且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建议在平衡出血风险的前提下,维持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滨 徐懋 +3 位作者 王晓晓 田晓军 王军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比较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3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0例膀胱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接受TURBT的临床... 目的比较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3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0例膀胱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接受TURBT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法分为3组:全身麻醉组(G组),脊椎-硬膜外麻醉组(C组),脊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组(O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损伤发生率、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膀胱损伤、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C组为40.0%,显著高于G组3.3%(χ^2=11.882,P=0.001)和O组0.0%(P=0.000)。G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7.0(6.0,8.0)d,明显长于C组6.0(5.0,6.0)d(Z=-2.798,P=0.015)和O组5.0(5.0,7.3)d(Z=-2.913,P=0.011)。结论全身麻醉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均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闭孔神经反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晚期膀胱癌17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童强 姚立欣 +4 位作者 黄金明 刘军 孙嵘 邱军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评价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后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CT检查及膀胱镜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的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采用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选择性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灌... 目的评价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后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CT检查及膀胱镜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的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采用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选择性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膀胱癌17例。结果 1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行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4例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例术后肿块无明显改变,但血尿症状有明显减轻。17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术后存活10~62(平均43.5)个月。结论对于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可选择采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结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膀胱肿瘤 动脉灌注化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72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旭辉 王东文 +2 位作者 杨森 张彬 胡操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28,3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72例膀胱肿瘤确诊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术前临床分期为Ta、T1、T2N0M0,并于术前行膀胱镜检... 目的探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72例膀胱肿瘤确诊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术前临床分期为Ta、T1、T2N0M0,并于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数量及大小等。采用钬激光或微拉激光在距离肿瘤基底1.0 cm处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切至膀胱深肌层或浆膜层。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1年。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30 min,平均20 min,术中基本无出血,膀胱穿孔1例,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留置导尿管1~3天,47例膀胱冲洗1天。病理为尿路上皮细胞癌,术后病理分期Ta 27例,T139例,T26例。完成随访63例,随访率87.5%,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率11.1%(7/63)。结论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快速、有效地对膀胱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并能提供充足病理标本,是膀胱肿瘤腔内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整块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例膀胱癌综合治疗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程文 徐锋 +8 位作者 刑潇潇 张征宇 葛京平 马宏青 魏武 周文泉 位志峰 徐晓峰 高建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 膀胱癌在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列第4位,其中尿路上皮肿瘤占90%~95%.膀胱癌综合治疗能有效的保存膀胱功能,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较高的生存率.文中总结310例综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 目的 膀胱癌在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列第4位,其中尿路上皮肿瘤占90%~95%.膀胱癌综合治疗能有效的保存膀胱功能,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较高的生存率.文中总结310例综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治疗病例和随访资料较为完整的膀胱癌患者310例.其中TaN0M0112例、T1N0M0105例、T2N0M058例、T3N0M027例、T3N1M1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顺铂(cisdiammine dichloroplatinum,DDP)经尿道膀胱灌注、动脉灌注和放射治疗.结果 183例Ta-T1期TUR-BT术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24.2%,5年死亡率为9.8%;72例T1-T2期膀胱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7.1%,5年死亡率为18.0%;55例T2 -T3膀胱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复发率为47.4%,5年死亡率23.6%.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使多数患者保留膀胱功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和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膀胱癌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思阳 丰琅 +1 位作者 杜源 杜林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电极 钬激光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整块切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3 位作者 肖春雷 侯小飞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34.1 min(15~60 min)。术后随访时间14~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肿瘤复发率50.0%(8/16),其中87.5%(7/8)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表明,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7.040,95%CI:1.411~35.121,P=0.017)与肿瘤直径≥3 cm(HR=8.230,95%CI:1.055~59.834,P=0.046)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效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大多数病例术后2年内复发,原肾马兜铃酸肾病、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复发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种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宁 艾斯卡尔 +3 位作者 胡晓刚 李雪青 巴特巴依尔 陈文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机分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HoLRBT组)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BT组),每组50例,因失访、临床分期和分级变化更改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机分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HoLRBT组)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BT组),每组50例,因失访、临床分期和分级变化更改治疗方案、不耐受手术、术后治疗等原因,最终75例进入本研究,其中HoLRBT组37例,TURBT组3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HOLRBT、TURBT组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 min(10~50 min)和20 min(15~45 min),无统计学差异(Z=-1.557,P=0.119);膀胱穿孔发生率[0 vs.10.5%(4/38),Fisher精确检验,P=0.115]、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0.3%(1/37)vs.18.4%(7/38),χ~2=3.351,P=0.067]、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1±0.5)d,t=0.785,P=0.435]、术后复发率[5.4%(2/37)vs.7.9%(3/38),χ~2=0.000,P=1.000]均无统计学差异。与TURBT组相比,HoL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0 vs.26.3%(10/38),Fisher精确检验,P=0.001]。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钬激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卢悦淳 孙健 +2 位作者 高春霖 吕国义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及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ONB 的可行性及先进性。方法需行 ONB 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39-77岁,BMI 19-30 kg/m2,...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及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ONB 的可行性及先进性。方法需行 ONB 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39-77岁,BMI 19-30 kg/m2,随机均分为神经刺激仪组(S 组)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 组),S 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典入路行 ONB;US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 ONB。神经阻滞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中最高 VAS 评分、穿刺一针成功率、穿刺内收肌收缩时间间隔、穿刺次数、穿刺深度、阻滞后大腿内收肌力、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 ONB 成功率、阻滞后大腿内收肌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针成功率 US 组明显高于 S 组(P 〈0.01);US 组最高 VAS 评分明显低于,穿刺内收肌收缩时间间隔明显短于,诱发收缩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深度明显浅于 S 组(P 〈0.05)。结论与经典入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 ONB 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 ONB 定位更准,操作更快,患者痛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闭孔神经阻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倪豪 周飞 +4 位作者 张锦华 宋杰 赵卫 杨菲 杨剑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和复方苦参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后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CD8^+、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以及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复方苦参注射液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期等离子电切治疗(附41例报告)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柯昌兴 杨德林 +4 位作者 王剑松 左毅刚 颜汝平 王伟 刘靖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SBT)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前列腺大小、腺体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SBT)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前列腺大小、腺体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不同的等离子电切方法同期治疗41例SBT合并BPH,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结果41例手术顺利。PKRBt手术时间(67·2±25·3)min,PKRP时间手术时间(72·3±23·2)min。术中闭孔神经反射7例,膀胱穿孔2例,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6·2±3·7)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20·1±4·2)ml/s,与术前(25·3±4·1)分、(8·9±4·1)ml/s相比明显改善(t=22·209,P=0·000;t=-12·174,P=0·000)。41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9例肿瘤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SBT病例并根据前列腺增生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等离子电切方法同期治疗SBT合并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浅表膀胱肿瘤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等离子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锋 韩从辉 +6 位作者 邢潇潇 张征宇 葛京平 高建平 位志峰 徐晓峰 程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的国内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是多发和高复发率。文章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的国内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是多发和高复发率。文章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4例,其中3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4—6周入院行再次电切术(Re—TURBT),46例未行Re—TURBT,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Re—TURBT中发现残存肿瘤15例(39.5%),残余肿瘤与原发肿瘤大小、数目、分级相关。平均随访26个月后,行Re.TURBT患者较未行Re—TURBT患者的肿瘤复发率(18.4%嬲47.8%)及进展肌层浸润性肿瘤率(5.3%椰23.9%)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Re—TURBT可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缓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陈学建 夏振和 +1 位作者 陈茂章 霍介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疗程12个月。观察4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疗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4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HCP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MMC、THP、HCPT、EPI四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 045.69、13 878.49、9 709.59、11 729.25;THP、HCPT、EPI组相对于MM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 650.74、31 959.60、74 193.5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看,HCPT组方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表柔比星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海波 曾彦恺 +3 位作者 顾正勤 张良 康健 齐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再次电切 残存肿瘤 重新分期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志文 鄢俊安 +4 位作者 鲁开智 周占松 潘进洪 卢根生 宋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77例膀胱肿瘤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2003年4月~2004年10月46例为硬膜外麻醉组,2004年10月~2005年7月31例为硬... 目的探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77例膀胱肿瘤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2003年4月~2004年10月46例为硬膜外麻醉组,2004年10月~2005年7月31例为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比较2组TURBt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和膀胱穿孔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出现闭孔反射25例(其中强烈反射11例),闭孔反射发生率为54.3%(25/46),直接由闭孔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8例,膀胱穿孔发生率17.3%(8/46);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发生轻微闭孔反射3例,发生率9.9%(3/31),膀胱穿孔发生率3.2%(1/31),硬膜外麻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χ2=15.970,P=0.000);但2组膀胱穿孔发生率分别为17.3%(8/46)、3.2%(1/31)无统计学差异(χ2=2.359,P=0.12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地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TURBt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穿孔 膀胱肿瘤 闭孔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鸦胆子油乳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丰 王禾 +3 位作者 秦卫军 朱开常 刘悦 黄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87例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85例)和B组(102例),A组应用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B组灌注丝裂霉素预防肿瘤复发。对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87例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85例)和B组(102例),A组应用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B组灌注丝裂霉素预防肿瘤复发。对两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肿瘤复发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A组复发11例,复发率12.94%,较B组的34.31%显著降低(P<0.001),且副作用小(P<0.001)。结论TUR-Bt术后灌注鸦胆子油乳预防膀胱癌复发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内灌注 鸦胆子 复发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俊杰 宋瑞祥 +6 位作者 张振声 周铁 杨波 曾蜀雄 侯建国 孙颖浩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1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青年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与白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自身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敏 徐楚潇 +7 位作者 王滨帅 颜野 邓绍晖 肖春雷 刘承 卢剑 田晓军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尼加提 董焱鑫 高晓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及随访24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认知、日常生活、情感及生理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社会、认知、日常生活、情感及生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09,P <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采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丝裂霉素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膀胱肿瘤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启筑 李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高龄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3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高龄患者120例次。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100%。术中无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无膀胱穿孔。术后12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高龄患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3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高龄患者120例次。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100%。术中无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无膀胱穿孔。术后1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已超过11年,肿瘤复发36例次。结论:TURBT治疗高龄膀胱肿瘤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高龄患者 经尿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