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Kinematic Thermal Model for Descending Slabs with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1
作者 Keliang Zhang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ollege of Earth Science,Beijing 10004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5-196,共2页
Kinematic models compu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y prescribing a constant convergent velocity for the subducting slab,resulting in an artificial velocity discontinuity,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heating of subduct... Kinematic models compu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y prescribing a constant convergent velocity for the subducting slab,resulting in an artificial velocity discontinuity,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heating of subducting slabs.For the purpose to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such artificial discontinuity, we construct a 2D thermal model for subduction zones with a velocity boundary layer,within which the velocities de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interfaces of slabs.Temperatures are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model thermal structure SUBDUCTION zone VELOCITY boundary lay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2
作者 唐立 邹捷中 杨文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By us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Brownian family with drift and ellip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computing method is given.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a wide-range Dirichlet problem. Detail a... By us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Brownian family with drift and ellip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 efficient probabilistic computing method is given.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a wide-range Dirichlet problem. Detail ana- lysis and deducti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re offered. The stocha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makes a 3-dimensional problem turned into a 2-dimensional problem. And an auxiliary ball is constructed. The strong Markov property and the joint distributions of the time and place of hitting spheres for Brownian family with drift are employed. Finally, good convergence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ver domain with arbitrary boundary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STIC method BROWNIAN family with DRIFT finite element SPACES over bounda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刘云辉 胡昊文 刘云龙 梁羽翔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6-2599,2638,共15页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自动建模方法。利用构建的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对某重力坝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验证。随后对NG5拱坝系统分别基于平整地基和不规则地基进行线弹性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相较于简化的平整地基拱坝系统,不规则地基拱坝系统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第一主应力峰值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73.5%和103.6%;考虑拱坝横缝以及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顺河向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分别增加了43.9%、32.0%和56.6%,同时边缝的法向开度增加尤为显著,增加了388.9%和381.8%,开度峰值增加了105%,在应力和损伤方面,第一主应力峰值增加了81.6%,损伤较大的区域也沿着坝体底部进行了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高拱坝 八叉树网格 非线性响应 不规则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
4
作者 闫磊 邢俊鹏 +1 位作者 牛哲 刘金鑫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使该试验梁承受自重+配重+开裂荷载11个月(即14个月龄期)进行同等观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曲率半径下3×35 m曲线组合梁桥的钢主梁挠度、应力长期(10年)增长系数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月龄期后,试验梁挠度增加,增量约为初始挠度的10%,曲线内、外侧钢主梁挠度差可忽略不计;中支点处应力增加,距梁端0.4L(L为该跨跨径)处应力减少。当3×35 m曲线梁桥的曲率半径由460 m增加至1000 m时,对于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35线性变化至0.0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1.13线性变化至-0.18,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均取1.1;对于应力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44线性变化至-0.3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0.27线性变化至-0.34,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0.89、0.90,中支点处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1.3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曲线梁桥 收缩徐变 应力 挠度 曲率半径 缩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Bathe算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宏 戴会超 刘德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12,共8页
建议了一个新的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提法,该提法通过将潜在出渗面上的边界条件提为Signorini型条件,从而从理论上消除了出渗点的奇性,解决了出渗点的定位问题。同时在离散求解时,通过引进依赖于网格参数的连续型Heaviside函数... 建议了一个新的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提法,该提法通过将潜在出渗面上的边界条件提为Signorini型条件,从而从理论上消除了出渗点的奇性,解决了出渗点的定位问题。同时在离散求解时,通过引进依赖于网格参数的连续型Heaviside函数,克服了Bathe算法中所固有的网格依赖性,提高了这类方法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自由边值问题 Bathe算法 变分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轮轨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初探
6
作者 罗易飞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黄双超 周志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γ磨耗模型。对比二者在平顺条件和典型高频激励(轨面单个凹坑和波磨)下的轮轨力、接触应力、钢轨磨耗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轮轨在比例载荷作用下能定量模拟服役轮轨的滚动接触行为,但由于轮轨截面几何、悬挂结构、驱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存在以下差异:试验轮轨在零横移时也具有约0.12倍静轮重的横向力,法向接触应力偏低,切向接触应力和钢轨磨耗量偏高;轨面短波不平顺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力偏低,车轮滚出凹坑后轮轨力衰减得更快,波磨引起的轮轨“拍”振不明显,但钢轨磨耗深度平均值和峰-谷值均偏高,有利于实物试验时加速轨面不平顺演变。利用该试验台模拟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运行工况时应注意以上差异,并考虑加装车轮悬挂与侧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车轮-环轨 有限元法 短波不平顺 瞬态滚动接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四叉树SBFEM和深度学习的缺陷反演模型
7
作者 方涛 郑辉 +1 位作者 赵文虎 唐森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2,共8页
为快速识别结构内部未知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四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和深度学习的缺陷反演模型.采用平衡四叉树递归分解原理对结构域进行网格剖分,并自动加密缺陷边缘区域网格;所得到的平衡四叉树网格模型采用比例边界有限元法进行... 为快速识别结构内部未知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四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和深度学习的缺陷反演模型.采用平衡四叉树递归分解原理对结构域进行网格剖分,并自动加密缺陷边缘区域网格;所得到的平衡四叉树网格模型采用比例边界有限元法进行数值分析,求解精度不受悬挂节点影响,且模型中仅含6种单元模式,自动化程度高,极大降低了缺陷反演模型训练数据集的成本;基于极限学习机作为学习规则,搭建了孔洞缺陷反演的深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效避免了模型训练过程中目标函数迭代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反演模型精度,并探究孔洞缺陷尺度及训练集样本数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反演模型得到的缺陷参数与预留的洁净数据相吻合,模型能够精准量化缺陷位置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反演 深度学习 图像四叉树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边界有限元弹性解构造要素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武翔翔 高东红 +2 位作者 陈楷 张芳勇 郑林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比例边界有限元是近年提出的半解析高精度数值方法,该方法单元构型丰富、跨尺度/跨阶次分析优势突出,已得到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初始刚度构造弹性解+域内分块积分非线性SBFEM算法,依托150 m级典型面板坝工程,设置了12组对... 比例边界有限元是近年提出的半解析高精度数值方法,该方法单元构型丰富、跨尺度/跨阶次分析优势突出,已得到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初始刚度构造弹性解+域内分块积分非线性SBFEM算法,依托150 m级典型面板坝工程,设置了12组对比计算工况,探究了非线性构造时初始模量和泊松比变化对坝体变形、面板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量化了各变量的影响,发现初始模量和泊松比两个构造要素取值对土石坝应力变形基本无影响,论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此,开展了250 m级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并与经典等参元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土石坝等土工构筑物跨尺度精细分析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 非线性算法 初始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对锚固区梁段受力影响研究
9
作者 殷涛 周宁杰 +1 位作者 马雪媛 刘聪聪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变化对锚固区梁段受力的影响,以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桥不同主缆水平转向角度的锚固区梁段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主缆轴力在桥梁纵向上的传... 为研究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变化对锚固区梁段受力的影响,以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桥不同主缆水平转向角度的锚固区梁段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主缆轴力在桥梁纵向上的传递机理及其变化,以及锚固区梁段顶板纵向应力及主应力方向的差异。结果表明:主缆轴力从锚碇附近向外扩散,靠近锚碇的构件承担较大轴力,而远离锚碇的内腹板轴力较小;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对整体轴力分布影响有限,在锚碇周围10 m处轴力传递已基本趋于稳定;增大主缆水平转向角度使构件的主应力方向更接近桥梁纵向,提升了轴力传递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应力集中,总体而言,影响是局部的。因此,合理选择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可减小梁体宽度、提高设计灵活性和轴力传递效率,同时需对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进行加强设计,以确保结构安全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主缆水平转向角度 锚固区梁段 受力分析 多尺度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ity nois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of contour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被引量:7
10
作者 KIM Seong-rae SUNG Ki-deug +1 位作者 LEE Dong-woo HUH Sun-ch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86-2393,共8页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gly perceived and may be a serious source of driver annoyance. Thus, many studies regarding the cavity noise mechanism and its reduction have already been conducted. In this work, a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air cavity. Using this analysis, we can more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tire 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of the cavity resonance frequenc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was conducted, using design-of-experiments methods. Finally,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in-house codes to reduce the cavity noise level while minimizing the loss of other performances, such as diminished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of contour. As a result of this optimization, an optimized contour shape was derived, which satisfied th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cavity noise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ling and predic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 axially graded viscoelastic core sandwich beam
11
作者 Suryarao Nagiredla Sharnappa Joladarashi Hemantha Kuma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32-46,共15页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axial gradation of viscoelastic material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The finite element(FE)formulations are used to model and i...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axial gradation of viscoelastic material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The finite element(FE)formulations are used to model and investigat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The classical beam theory is used to develop the FE formulations and Lagrange's approach is considered to obtain the equations of motion(EOM).FE code i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also conducted the convergence study for the developed FE method.Further,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iscoelastic material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 is investigated.Four different axial gradation configurations of viscoelastic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present work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natural frequency,loss factor and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The modeled axial gradation of viscoelastic material has displaye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peak vibrational amplitude response of the sandwich beam for all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se configurations improved the damping capabilities at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for th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Sandwich beam Viscoelastic material Natural frequency Loss factor boundary condition Axial 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劲性骨架拱桥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建庭 范永辉 +2 位作者 罗超 辛景舟 杨俊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对超大跨劲性骨架拱桥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以计算跨径600 m的劲性骨架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为背景,围绕模型缩尺比、结构设计、材料及加载系统等关键环节,开展主拱圈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设计研究。最终确定模型拱缩尺比为1∶... 为对超大跨劲性骨架拱桥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以计算跨径600 m的劲性骨架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为背景,围绕模型缩尺比、结构设计、材料及加载系统等关键环节,开展主拱圈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设计研究。最终确定模型拱缩尺比为1∶10,劲性钢骨架采用单肋形式,采用与实桥主拱圈性能相近、便于施工的材料,采用阵列式滑轮组加载系统实现模型拱和实桥主拱圈的应力等效,还原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浇筑施工,并简化劲性钢骨架与管内混凝土施工。将模型拱外包混凝土应力实测值、ANSYS建模计算得到的模型拱理论值及实桥主拱圈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拱和实桥主拱圈外包混凝土在施工阶段的应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最大绝对误差在2 MPa以内,模型拱应力实测值和理论值也吻合较好,缩尺模型试验方案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劲性骨架 主拱圈 缩尺模型 缩尺比 应力等效 试验方案设计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半无限介质裂纹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守燕 邓王涛 +1 位作者 孙立国 杜成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7-1739,共13页
缺陷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评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准确确定结构缺陷的尺寸十分困难.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驱动算法,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与自... 缺陷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评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准确确定结构缺陷的尺寸十分困难.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驱动算法,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与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因果膨胀卷积神经网络(causal dil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DCNN)相结合用于半无限介质中的裂纹识别.在该模型中,SBFEM用于模拟波在含不同裂纹状缺陷半无限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对于不同的裂纹状缺陷,仅需改变裂纹尖端的比例中心和裂纹开口处节点的位置,避免了复杂的重网格过程,可高效地生成足够的训练数据.模拟波在半无限介质中传播时,建立了基于瑞利阻尼的吸收边界模型,避免了对结构全域模型进行计算.搭建了CDCNN,确保了时序数据的有序性,并获得更大的感受野而不增加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可捕捉更多的历史信息,AE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可将高维的原始输入特征向量空间映射到低维潜在特征向量空间,以获得低维潜在特征用于网络模型训练,有效提升了网络模型的学习效率.数值算例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高效且准确地识别半无限介质中裂纹的量化信息,且AE-CDCNN模型的识别效率较单CDCNN模型提高了约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自编码器 因果膨胀卷积神经网络 裂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抗震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华建 孙飞飞 +4 位作者 李国强 李可军 常明媛 陈明玲 陈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考虑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及其常用模数,然后基于已有的防屈曲钢板墙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在不同墙数量情况下,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充分发挥抗震性能时,周边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需求,并提出了周边梁的设计方法.进而,对... 考虑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及其常用模数,然后基于已有的防屈曲钢板墙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在不同墙数量情况下,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充分发挥抗震性能时,周边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需求,并提出了周边梁的设计方法.进而,对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和整体墙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及其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能够达到与整体钢板墙相同的抗震性能,且周边梁未发生明显转动和破坏,说明所提出的周边梁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在层间位移角为1/50时,防屈曲钢板墙上下周边梁均未进入塑性,且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等的有限元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6%,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 周边梁需求 设计方法 试验验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2.5D有限元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瑞 胡志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301,共18页
作为一种频域计算方法,2.5D有限元具备计算效率高、内存占用小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局限。经过20余年的发展,2.5D有限元方法已经具备了描述复杂土体本构关系和复杂路基几何特征条件下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能力。荷载输入方法、建模策略... 作为一种频域计算方法,2.5D有限元具备计算效率高、内存占用小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局限。经过20余年的发展,2.5D有限元方法已经具备了描述复杂土体本构关系和复杂路基几何特征条件下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能力。荷载输入方法、建模策略和波动吸收边界的持续优化使得2.5D有限元方法的精度不断提高,二维插值方法则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提供了思路。目前,2.5D有限元已经成为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为了理清铁路路基动力响应2.5D有限元方法的发展脉络,分别从荷载输入、路基系统、响应输出和计算精度及效率的提升方面总结了其发展现状,介绍了2.5D有限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针对算法的精度和效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有限元方法 铁路路基 动力响应 建模 吸收边界 二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灿晖 王康康 +1 位作者 沈孔健 郑清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应变分布等受力特性,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各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推导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2.14倍单索最大索力荷载作用下,锚固结构保持弹性状态,钢壁板未产生明显滑移,钢-混界面最大滑移不超过0.25 mm,该锚固结构中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具有2.14倍的安全系数;荷载作用下,剪力钉剪力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锚腹板附近底部3排剪力钉剪力较大,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存在剪力钉和界面摩擦力2种传剪机制,钢-混传剪构造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钢-混传剪构造受力过程分为粘结力传力阶段和局部滑移阶段,剪力钉剪力分布不仅与沿剪切方向长度分布有关,也与荷载的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钢-混传剪构造 荷载~滑移曲线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整体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强 胡珉磊 +3 位作者 刘英培 傅源 许坤 王利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8-1457,共10页
为了研究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桩土相互作用对大跨度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影响,采用基于虚拟人工边界的整体有限元法来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并与无桩模型以及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中推荐采用的m法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建模分析中采取多... 为了研究高烈度区抗震设计中桩土相互作用对大跨度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影响,采用基于虚拟人工边界的整体有限元法来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并与无桩模型以及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规范中推荐采用的m法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建模分析中采取多尺度建模方法,开展了桩土相互作用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以及关键构件局部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将增大计算模型拱座和关键节点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建议m法应用于同类型大型桥梁抗震分析时,应考虑合理安全系数以保证强震作用下大跨度拱桥的抗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地震反应 整体有限元法 多尺度建模 桩土相互作用 桥梁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了最大模误差估计器的自适应有限元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驷 袁全 +2 位作者 杨帅 王亦平 刘海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8,共16页
新近提出的降阶单元,将常规单元解答的最高次项视为误差项,当作内置的最大模误差估计器;将降低一次的解作为有限元最终解,从而一举实现了按最大模控制误差的自适应有限元算法。降阶单元最初针对结构时程分析的自适应步长算法提出,同时... 新近提出的降阶单元,将常规单元解答的最高次项视为误差项,当作内置的最大模误差估计器;将降低一次的解作为有限元最终解,从而一举实现了按最大模控制误差的自适应有限元算法。降阶单元最初针对结构时程分析的自适应步长算法提出,同时将其推广到一般的一维初值问题和边值问题。其后,将其推广到二维边值问题,构造了任意四边形和三角形降阶单元,已成功求解弹性薄膜挠度、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平面和反平面裂纹问题、中厚板弯曲问题等各类二维问题。近期,又进一步将其推广到诸如非线性初值问题、薄膜结构找形问题、最小曲面问题、薄膜与地基接触、弹塑性扭转问题等非线性问题。该文对这一系列研究进展做了综述性介绍和展望,并给出各类问题的代表性数值算例以展示本法的有效性、灵活性、通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有限元法 降阶单元 初值问题 边值问题 最大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宁 甘俊冲 +3 位作者 章泽辉 刘毅龙 申玉洋 刘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基于扩展有限元及双尺度连续模型理论建立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模型,引入偏离系数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明确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径向井对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具有显著引导作用,... 基于扩展有限元及双尺度连续模型理论建立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模型,引入偏离系数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明确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径向井对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具有显著引导作用,裂缝优先沿径向井方向起裂并扩展一定距离,而后逐渐偏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径向井方位角、水平地应力差和地层弹性模量越小,径向井长度越长,偏离系数越小,径向井引导效果越好,其中水平地应力差为主控因素;当径向井方位角为15°时,前置液酸压裂缝沿着径向井方向扩展14.32 m后偏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径向井的引导效果最好,偏离系数为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前置液酸压 裂缝扩展 扩展有限元 双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华文 潘威洲 +2 位作者 何建希 叶杨帆 邓雪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研究关键细节的疲劳应力和开裂等情况。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设计参数(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SFRC抗拉强度及层厚)下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的失效模式,并提出了主要控制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200万次疲劳加载后足尺模型的实测最大裂缝宽度为0.136 mm,出现在SFRC层上缘,钢结构未开裂,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良好;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主要由SFRC层开裂控制,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较小,SFRC抗拉强度和层厚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影响较大,为主要控制参数;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薄层(厚度不超过50 mm)SFRC时,SFRC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 MPa,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普通SFRC(钢纤维体积含量不高于1%,抗拉强度不高于3 MPa)时,SFRC层厚不宜低于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桥面板 正交异性钢板 钢纤维混凝土 疲劳失效模式 参数分析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