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体意蕴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江平 武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倡导与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民族共同进步为最高价值追求,强调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命运与共和普遍交往为基本纽带,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指向和必然趋势,实现了对西方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养,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的当代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 被引量:3
2
作者 何石彬 王庆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天道观方面,他以“天人之分”为理论依据,论证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并以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为理论依据,建立了礼的超越性和绝对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天人之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三个自然";分析了美丽中国所体现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秩序国土以及新型绿色化等方面的格局特征;基于上述认识,尤其是国土空间是美丽中国的载体性质,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国土空间融合机制、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绿色发展共享机制以及生态资本富民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支撑美丽中国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志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作为自源文字的汉字保留并发展了起源时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如宗教、美学和符号属性,汉字直接与人和大自然构成浑然天成的互文空间,彰显并巩固了华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精神。
关键词 汉字 起源 《知识考古学》 天人合一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均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1,41,共5页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 黄金时代 归依体验 回归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时代的“两个和解”到新时代的“两个共同体”:共产党的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有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147,共8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人与自然和解、人与人和解”的“两个和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量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人与自然和解、人与人和解”的“两个和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量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共同体”理念。本文分析了“两个和解”思想的内涵,从自我意识的哲学视域、经济事实视域和社会发展规律视域提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终生追求的价值目标。通过阐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观,解读了“两个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关联性,提出“两个共同体”理念是“两个和解”思想在内涵和实现方式上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在全球广泛的交往实践中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两个和解 生命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高红贵 罗正茂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4-207,229,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类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危机的一种综合反映,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重新...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类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危机的一种综合反映,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大力推进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结构完整的、功能齐全、处于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生活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张载“天亲合一”的和谐思想
8
作者 李宝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张载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气"说,认为天人一气,天人同质,打破了天人异质学说中的等级界限。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天人同性的"太虚"说,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由此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 张载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气"说,认为天人一气,天人同质,打破了天人异质学说中的等级界限。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天人同性的"太虚"说,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由此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他强调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同时还从生死观方面论述了人心之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同本 天人同性 天亲合一 和谐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渊源与时代创新
9
作者 李振纲 安庆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1,共7页
“绿色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方略从更深层次可归约为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哲学理念。这里提出并解答的问题是:古代儒道传统生存智慧和国外生态主义文化思潮在调适人与自然关系,化解现代社会矛盾,开发生... “绿色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方略从更深层次可归约为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哲学理念。这里提出并解答的问题是:古代儒道传统生存智慧和国外生态主义文化思潮在调适人与自然关系,化解现代社会矛盾,开发生命潜能,释放生态压力,建构和谐生存世界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阐释习近平中国特色的理论化、制度化、实践化的生态文明观的时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共生 文化渊源 时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进程及中国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志暤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111,共4页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人类从敬畏自然到认识和利用自然,再到征服自然,推动着人类文明实现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进步和跨越。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人类从敬畏自然到认识和利用自然,再到征服自然,推动着人类文明实现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进步和跨越。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断裂和关系异化的剖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充分吸收了古代生态智慧,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开辟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路径,同时也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孟子“性善论”视角看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1
作者 张哲炜 李春雨 +1 位作者 刘汶睿 李伊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自第一次医疗改革实施以来,中国对医疗体系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不同层面的问题表现在医患关系上,医患冲突、医患矛盾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医患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医患关系朝着... 自第一次医疗改革实施以来,中国对医疗体系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不同层面的问题表现在医患关系上,医患冲突、医患矛盾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医患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医患关系朝着向好方向发展,随着“医患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医患双方共建共同体成为进一步的目标。孟子性善论与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互呼应,性善论批评了经验性的人性论,强调了性善的建构性与主动性,即以存养、扩充的方式实现性善。在医患关系中,性善可为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思想动力,其要医患双方以坚定的信心共同努力,以不断践行的方式逐渐实现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主动性 共建 医患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时间》“世界”观中的源始技术思想
12
作者 沈广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技术的追问》针对现代技术的危险效应,所诉诸的源始技术在《存在与时间》的实存论中已有具体的解释。据海德格尔的λγo9解释可知《技术的追问》中的源始技术在《存在与时间》中就是"人"与"存在"发生行为,亦即&... 《技术的追问》针对现代技术的危险效应,所诉诸的源始技术在《存在与时间》的实存论中已有具体的解释。据海德格尔的λγo9解释可知《技术的追问》中的源始技术在《存在与时间》中就是"人"与"存在"发生行为,亦即"实存"。"实存"、λγo9、技术的源始含义皆为解蔽——真理发生领域的解蔽。"人"与"自然"在用具性、关联及空间性诸源始技术方式构建下形成具有"世界性"的源始世界。以源始技术为视角观照当下技术化世界所彰显的现代性批判旨趣,海德格尔技术之思为现代人给出具有自由与意义的栖居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世界 源始技术 操劳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