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保入税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1
作者 曹越 杨萍 肖艳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通过保险效应、征管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发挥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度高的地区、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地区、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保入税通过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能够提升实业投资水平和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完善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入税 脱实向虚 征管效率 社保费用 税收征管 企业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脱实向虚”:未雨绸缪还是投机逐利——基于宏观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天宇 齐亚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6,共14页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紧缩以及资本市场萎靡时期,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总量占比下降,且金融资产内部配置也受到影响,即稳健型金融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而风险型金融资产占比下降;分行业和地区看,这一抑制现象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弱融资约束企业,强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对宏观经济变化更为敏感,这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性储蓄,而非投机逐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融资约束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晓莉 谭其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呈“倒U”型非线性影响;成本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是其重要路径;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所有权及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存在异质性影响。据此,提出强化“主动+被动”双向监管、充分考虑企业资本配置结构、针对性给予政策支持等建议。研究结论为深化平台经济金融化发展、加快实体企业“脱虚向实”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企业 “脱虚向实” 平台经济金融化 资本配置 创新补偿 实体经济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政策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直前 赵春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金融化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以及平滑企业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治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较强金融监管支撑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金融化 金融监管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优惠与企业脱虚向实——来自委托贷款的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贺佳 郭俊汝 罗淑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7,共22页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委托贷款 脱虚向实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文理 谢小平 叶俊凯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和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有抑制作用,对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和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总量有抑制作用,对企业金融投资有刺激作用,说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是引起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重要原因。考虑到企业生命周期差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成长期企业投资总量下降最多,其次为成熟期企业,最后为衰退期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衰退期企业金融投资上升最多,其次为成长期企业,最后为成熟期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生命周期 投资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房价分化之谜--收入不确定性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扶扬 赵娅瑄 刘建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2,共25页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房价分化 保障性住房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实体税负能否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85
8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3,共12页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税负 增值税转型改革 “脱实向虚” 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特征事实、风险演变与潜在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蓓 金健 +1 位作者 何德旭 张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特征事实分析,对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影子银行的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降低...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特征事实分析,对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影子银行的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降低。但是,由于资管新规没有彻底打通融资渠道,加之利率市场化程度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影子银行风险并没有被彻底化解,而是存在风险演变。这些新的风险点可能会推高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资管新规虽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局限于只“堵”不“疏”,未来还需要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加以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脱实向虚 金融风险 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业股权投资的证据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思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7,共13页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 利用2007年~2015年非金融非房地产行业(NFRE)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业股权投资总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业股权投资会导致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说明上市公司会利用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优势及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投资金融业企业赚取利润;由于银行体系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还款风险较低,上市公司从银行体系过度融资来投资金融股权并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金融业股权投资行为,使资金从实体经济回流到金融体系,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提升了股票市场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实体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减少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 股权投资 过度融资 系统性金融风险 脱实向虚 金融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超 闫明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9,157,共10页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探究“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政策可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扶持显著抑制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贷款支持、缓解税收负担的路径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本文还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以及较低政府财力地区企业更为显著。由此推断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来自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为政府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抑制企业金融化给出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制造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加剧违约风险吗? 被引量:18
12
作者 毛志宏 哈斯乌 兰金龙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84,共13页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且实体经济下行的现阶段,实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大量的实体企业减少主业投资,反而将资本投入影子银行业务充当类银行信用中介,参与资金空转套利。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且实体经济下行的现阶段,实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大量的实体企业减少主业投资,反而将资本投入影子银行业务充当类银行信用中介,参与资金空转套利。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增加违约风险,并通过加剧现金流风险对违约风险产生影响。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中西部、外部监管环境较弱以及处在经济收缩期的实体企业,其影子银行化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有益于管理层合理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现金管理机制,为经济新常态下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化 违约风险 资本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去了哪?——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理 范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8,共10页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分别建立实证模型,研究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的去向,以及宽松的流动性对微观层面的资金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规模远大于配置实体资产的规模,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了房地产上,商业银行加大了对金融资产的投资。本文建议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加大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促使资本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流动性 资金流向 脱实向虚 投资行为 企业部门 银行部门 居民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与投资:实物期权还是冒险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小君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8,共8页
文章依据公司不确定性与投资关系的实物期权理论与代理理论,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投资不可逆性、公司成长性、财务困境和股权激励五个维度,提出风险投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检验命题,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得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依据公司不确定性与投资关系的实物期权理论与代理理论,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投资不可逆性、公司成长性、财务困境和股权激励五个维度,提出风险投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检验命题,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得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投资风险规避倾向,但这种关系在存在财务困境和股权激励的公司表现减弱。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相似的现象但显著性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期权 冒险行为 风险转移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激励、融资约束与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雪 李婧萱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1,共10页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减税激励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企、低政府补助水平的企业中,减税激励的作用更明显。此外,减税激励对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趋势缓解更明显,对制造业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政府调整税收方针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激励 融资约束 脱实向虚 公司治理 实体投资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错配、债务风险与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债务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健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5,共7页
文章以2010—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加深会降低企业实物投资水平,增加企业金融投资的意愿,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金融错配改变了企业债务结构,增加了企... 文章以2010—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加深会降低企业实物投资水平,增加企业金融投资的意愿,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金融错配改变了企业债务结构,增加了企业债务风险从而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具体而言,金融错配程度越高,短期债务占企业债务比重越高、信用借款占比越低。在通过更换变量、改变样本范围、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银行业竞争程度高的地区,金融错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过度负债企业和民营企业受金融错配的影响大于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金融错配推动高风险、高负债企业及民营企业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更高程度的金融化水平。解决金融错配问题、提高信贷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对于降低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债务风险 债务结构 企业“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与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鹏 付向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流、减少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有效发挥遵从效应与威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的治理效果在高利润企业、高外部融资企业、严格内控企业与严格外审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探索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供了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 脱实向虚 金税三期工程 遵从效应 威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综合判断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小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0,共17页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qu...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脱实向虚” 审慎监管 “锁短放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研究:国内影响、国际溢出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婷婷 王天浩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43,共11页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重温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不仅较好地稳定了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伴随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重温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金融改革。本文将从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着手,重点考察救助政策对其国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际溢出效应,通过分析政策利弊来得出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对于国内市场救助还是国际溢出效应均表现良好,而常规性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在单独使用时效果均不明显,但两者协调运用对经济复苏有较大帮助。基于此,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启示: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国际协作;重视信心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救助 风险溢出效应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溢出效应 财政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预期管理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4-122,共9页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脱实向虚 金融化 试点政策 国家创新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