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章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叶中 熊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党章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多从党建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议题偏好出发,相对欠缺立足党章本体建构党章自主知识体系的能力。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迈上新征程、党内法规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党章研究更是面临实践与学术回应性的双重挑战,其内在不足日益凸显。为应对有关挑战,新时代的党章研究应以党内法规学的形成为契机,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的、以党内法规学为方法”的研究宗旨,在探索基于党内法规学视角的党章理论的同时,有效关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党章研究进一步树立面向党和国家政治运行的问题意识,构建涵盖党、党章、党和国家治理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构,形成贯穿党章生成与作用场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研究 党章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党内法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核心意蕴的逻辑演进
3
作者 李婧 岳子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以及怎样践行初心使命”这一根本问题。从历史意蕴来看,这一初心使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贫困、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实践意蕴来看,应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把握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民族复兴 逻辑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当代启示
4
作者 周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8,共11页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根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进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现代化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往往并不取决于政党数量多寡,而在于政党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能否突破“部分”利益藩篱而维护“整体”利益,超越追逐权力而正确运用权力,摒弃封闭僵化而注重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转型 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以党报委员会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唐娟 方振武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党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党报的专门机构,党报委员会在党报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党报委员会为切入点,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形... 党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党报的专门机构,党报委员会在党报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党报委员会为切入点,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形成与演变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在党成立初期初现雏形,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和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最终确立了与“一元化”领导原则相适应的党报集中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报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终结
6
作者 张海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重要形态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则研究相对薄弱。实际上,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应将其作为一个总的概念、完整的概念来看待。在新中国成立75年之后的今天,研究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新的眼光,要以宏观视野看待根据地建设发展史。从这个视角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苏区时期根据地是初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是成熟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收获时期,也是终结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野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应与治理智慧
7
作者 李红权 杨东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势、基本模式,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模式,高度契合反腐败成功的基本要素。一体推进“三不腐”为中国国家治理打开了廉政突破口、创造了廉政转折点、创造了廉政机遇期,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并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一体推进“三不腐”释放了显著的治理效能,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转型期腐败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充分体现了破解腐败治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腐败治理模式 一体推进“三不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境界
8
作者 代玉启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I0002,共9页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代之问的同时,对自身历史叙事逻辑的认识愈加系统深刻。我们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党的实践成就,面向党的历史使命,以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特色话语彰显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境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学 守正创新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9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何文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8,共1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现代化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Duga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法对2013—2022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测度分析,并探析其区域异质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现代化水平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整体现代化水平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细分维度观察,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及经济现代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彰显了我国在人口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相比之下,精神文明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现代化的步伐稍显滞后,成为当前现代化进程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显著体现出区域间的不均衡性,呈现出鲜明的“东高西低”特征,这种区域差异不仅加剧了发展水平的极化现象,也对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未来需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发展,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生态文明现代化 对外开放现代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成功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勇 王国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书写了清晰、立体、可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汲取其中的成功经验,坚持现代化一般规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守正笃实和开拓创新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党的主张和依靠群众相结合、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历史进程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当代境遇、原则遵循与实践进路
11
作者 王海军 陈昱臻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深刻意识到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并以新的理论武装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基于科学原则遵循,通过... 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深刻意识到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并以新的理论武装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基于科学原则遵循,通过多元路径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工作,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当前身处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理论创新工作再创新篇,我们党还需认真总结好新时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工作经验,处理好理论创新工作中的六对重要关系,持续拓展关于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创新工作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原则遵循 实践进路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精神—制度:“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三维结构与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顺雨 陈文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126,共16页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构成,长期以来在学界面临缺乏系统概念界定与测量工具之挑战,进而难以获得积累性的研究进展。基于既有文献中规范分析与经验探讨,沿个体层面的测量进路,将党内政治文化划分为“组织—精...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构成,长期以来在学界面临缺乏系统概念界定与测量工具之挑战,进而难以获得积累性的研究进展。基于既有文献中规范分析与经验探讨,沿个体层面的测量进路,将党内政治文化划分为“组织—精神—制度”三个维度,并借助系统设计而采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了适合中国情境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观测量指标,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 概念建构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思维特征,培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启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新高度,充分展示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之源——中共中央的“上海岁月”
14
作者 贺东航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125,126,共11页
1921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是一段极其艰难且意义重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奠定了党的建设许多基本规则,塑造了党的治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些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这种势能是党内治理的核心逻辑,构成了中国政... 1921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是一段极其艰难且意义重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奠定了党的建设许多基本规则,塑造了党的治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些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这种势能是党内治理的核心逻辑,构成了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来源。上海时期的党建实践不仅造就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还影响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方针政策和治理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之源的关键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 政党治理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党的青年工作文化力量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启示
15
作者 冯刚 王凯宗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3,共14页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既是一种哲理思考和价值关怀,更是对青年、青年工作与文化三者关系的深刻探讨。理清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文...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既是一种哲理思考和价值关怀,更是对青年、青年工作与文化三者关系的深刻探讨。理清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文化逻辑,需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文化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的思想观念、红色资源、道德规范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丰富滋养,是青年工作的精神命脉、红色基因、文化支撑,共同构成了党的青年工作的文化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文化密码,需要深刻总结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价值,形成了在文化引领中增进青年思想认同、在文化创新中巩固青年文化主体性、在文化交流中拓展青年国际视野的青年工作文化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青年工作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深化拓展党的青年工作文化路径,就要沿着青年工作的文化维度,在百余年来积累的青年工作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的整合、创新、沟通功能,推动青年工作夯实体系根基、强化场景体验、提升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党的青年工作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青年工作 文化育人 文化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讲好自身故事的经验探索
16
作者 高晓林 熊雪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7,共14页
全面抗战时期,外国媒体的驻华记者是让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核心群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综合采取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媒介策略”,通过向这些记者以多种渠道主动提供“信息津贴”、以“广交朋友”的态度与其结成亲密关... 全面抗战时期,外国媒体的驻华记者是让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核心群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综合采取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媒介策略”,通过向这些记者以多种渠道主动提供“信息津贴”、以“广交朋友”的态度与其结成亲密关系、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其建立带有信任特征的强连接、以“沟通适应”的话语策略赢得其价值认同的方式,成功借助这一群体联通中外的“桥梁”功能,向世界传播了自己的声音、展示了自己的形象。不过,这一时期部分外国记者转译中国共产党故事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符号偏差和意义错位的情况,这突显出对外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时符号选用和意义传递的准确性问题。剖析这一历史经验对当下如何培育“新时代的斯诺”,以借“他者之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外国记者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指向
17
作者 张琦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实践之中,并在历史变迁与实践考量中发轫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人民文艺”当代指向。把握人民至上科学内涵、重返文艺理论发展现场,探究中国共产党“人民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阐发其逻辑指向的实践张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的生成机理、时代价值及现代化转译
18
作者 赵中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0-836,共7页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逐步形塑起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其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红医精神的生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逐步形塑起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其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红医精神的生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滋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得以形成。当前,红医精神对构建良好医德医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加快红医精神的现代化转译,需要开凿红医精神的物质表达形式、加快红医精神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红医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红医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红医文化 中国共产党 健康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与根本行动遵循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蓉生 耿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梳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梳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脉络,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其理论成果,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的划时代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涵括了文化的地位作用、前进方向、建设目标、实践路径、发展动力等丰富内涵;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等理论品格;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极端重要性、“两个结合”的方法准则、新的文化使命等原创性贡献。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务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明确新的文化使命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底蕴,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自信自强、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在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共产党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鲜明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其重要思想是包括本质内涵、意义指向、基本规律、实践要求等内容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其重要思想是包括本质内涵、意义指向、基本规律、实践要求等内容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四个自我”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内涵;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等“三个不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意义指向;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等“六个统一”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规律;基于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组织保障、思想保障、根本归宿、实施途径、工作重点、动力来源等方面的判断与把握而提出的“九个以”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四个自我”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三个不变”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六个统一”回答了“有何参照”的问题,“九个以”回答了“如何落实”的问题,“四个自我”“三个不变”“六个统一”“九个以”成为结构严整、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哲学性等特征的理论体系,即:区别于脱离实践的空想,拥有来源于、服务于和增益于实践的实践底色;作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的新发展,拥有科学回应重大时代课题、践行“两个结合”、总结政党治理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主调;创造性地明确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概念,阐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原因、规律与要求,吸收了群众性、时代性、民族性的表达元素,拥有推动概念、内容和话语与时俱进的创新风格;传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拥有遵循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的哲学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价值意义重大的理论体系:在本体意义上提供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保障党始终过硬的行动指针,在理论意义上更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体系,在实践意义上规划了一条将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相结合以推动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进路,在世界意义上为全球政党贡献了自我革命的政党治理新方案和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