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青年抑郁问题的社会生成逻辑
1
作者 王健 袁殷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观点,对当代青年抑郁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个体化社会中的当代青年被迫转变为自我问题的负责人,抑郁成为了个体化社会情感危机的典型表现;社会加速特征极大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优绩主义主... 采用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观点,对当代青年抑郁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个体化社会中的当代青年被迫转变为自我问题的负责人,抑郁成为了个体化社会情感危机的典型表现;社会加速特征极大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优绩主义主导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消费文化通过商品的情感化和情感的商品化,加剧了当代青年人的自我认同危机。随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层面的不断累积,抑郁最终成为当代青年用于应对社会风险和结构性压力的一种感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个体化 加速社会 优绩主义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关系性存在的教师道德及其建设路径重构
2
作者 蔡辰梅 康米 屈小漫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师德建设的系统筹划基于作为底层逻辑的教师道德认知。对教师道德本质的认知需要突破个体实在论而发现其作为关系性存在的本质:基于关系而存在,在关系中存在并且为了关系而存在。教师道德由共时性关系“涌现”和历时性关系“沉淀”的建... 师德建设的系统筹划基于作为底层逻辑的教师道德认知。对教师道德本质的认知需要突破个体实在论而发现其作为关系性存在的本质:基于关系而存在,在关系中存在并且为了关系而存在。教师道德由共时性关系“涌现”和历时性关系“沉淀”的建构机制形成。基于此,师德建设的关系路径重构需从三方面着手:经由关系伦理启蒙而重构教师的道德观;以关系责任替代个体责任,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师德建设共同体;基于教师道德的关系嵌入性而实施网络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个体实在论 关系性本质 关系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社会”关系演进看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差异
3
作者 杨增岽 张浩一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历史地看,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国情背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常从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等主导因素产生的负面后果为思维起点,却芜没了这一道路形成过程中各因素在欧洲特殊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相互... 历史地看,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国情背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常从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等主导因素产生的负面后果为思维起点,却芜没了这一道路形成过程中各因素在欧洲特殊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相互关系的复杂机制。“国家-社会”二元分立的秩序是西方“现代化”模式历史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在“西方”的笼统概念下,“国家-社会”关系的形成在欧洲各国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挪用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经验,而忽略本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特殊性,常常陷入“现代化”未竟的困境,或是囿于极端现代主义与“文化保守-民族主义”的二极摇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国家-社会”二元分立不同,塑造了崭新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促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探索,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批判吸收,并致力于超越西方现代化,使当代中国得以客观审视西方“国家-社会”的二元分立,让现代化的“中国式”更具有了深厚的中国自身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嵌入乡村治理:困境、成因及纾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心仪 杨建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嵌入理论”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新分析框架,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关系,而是必须嵌入其中。但目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还面临身份嵌入、利益嵌入、观念嵌入等方面的困境。... “嵌入理论”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新分析框架,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关系,而是必须嵌入其中。但目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还面临身份嵌入、利益嵌入、观念嵌入等方面的困境。身份方面,作为体制外治理主体,新乡贤面临嵌入村“两委”和村民法定自治主体的困境;利益方面,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治理者,新乡贤面临将自身利益嵌入村民及村庄利益的困境;观念方面,新乡贤面临其具有的现代观念嵌入乡村传统观念的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新乡贤缺乏乡村治理的法定身份,“理性经济人”考量及乡村文化处于重塑期等。对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纾解,如可以从赋予新乡贤嵌入乡村治理的合法身份、构建乡村利益共同体、塑造现代乡村新文化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嵌入理论 乡村社会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与“合”的辩证法:《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历史的科学方法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宏伟 徐静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分”与“合”的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产生、发展到走向灭亡的运动过程:前资本主义的历史随着资产阶级发展走向灭亡而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推动地域性生产转变为世界性生产、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分”与“合”的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产生、发展到走向灭亡的运动过程:前资本主义的历史随着资产阶级发展走向灭亡而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推动地域性生产转变为世界性生产、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为世界大市场、“民族文学”发展为“世界文学”,实现由“分”到“合”;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巨大张力,造成其自身的貌“合”神“分”,社会内部阶级分化与对立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四个从属于”的不平等格局日渐形成、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运动日益剧烈;社会发展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消“分”弥“合”,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革命力量,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社会 “分”“合”辩证法 自由人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适应性驱动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为例
6
作者 张琳 李富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8,共7页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策略选择及其驱动要素。结果表明:古城社区居民正负面感知均强烈,但总体持支持态度,且参与意愿决定其参与行为;“旅游经营+常年务工”这种复合型生计模式成为古城居民在旅游经济发展下的主要适应性策略;物质资本、区位因素、劳动力和认知能力是影响居民适应的关键因素;适应能力决定适应选择,决定社区居民的适应效果,居民参与意愿是不同适应模型形成的内在动因,政府、社区的发展政策是外在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地 人地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生活的“公共性”:健康教育与基层治理中的制度—关系互构
7
作者 何雪吟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87,共30页
健康教育是我国当前行政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本文以健康教育所伴随的“知识下乡”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两个县城的田野调查,分析预防医学的健康知识如何在基层治理的运作过程中,以一种情境化、嵌入式的方式对农村民众的日常生... 健康教育是我国当前行政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本文以健康教育所伴随的“知识下乡”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两个县城的田野调查,分析预防医学的健康知识如何在基层治理的运作过程中,以一种情境化、嵌入式的方式对农村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实质影响。身体健康是一项私人事务,但围绕健康知识的传递,不同的行动者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处理生活问题的公共性领域。这个领域既是制度性的,也是关系性的,两种性质互为基础,不可分割。在慢性病时代,人们对个体健康问题的本能性关注日益成为一种社会整合的力量,诠释着他们对于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理解,同时也构成了国家治理力量参与基层社会生活的一个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治理 农村保健 熟人社会 嵌入性知识 国家与农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家庭城镇化与县域城乡融合机制
8
作者 石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农民家庭城镇化行动,不仅是家庭经营策略和家庭发展行为的体现,而且是地域社会结构中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基于地域视角,提出“城乡社会”分析概念,以建立起农民家庭县域城镇化的多维分析机制。在城乡社会结构中,农民家庭行为... 农民家庭城镇化行动,不仅是家庭经营策略和家庭发展行为的体现,而且是地域社会结构中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基于地域视角,提出“城乡社会”分析概念,以建立起农民家庭县域城镇化的多维分析机制。在城乡社会结构中,农民家庭行为策略构成城乡融合的生活系统,村庄社会关系的延展性与地域社会发展水平构成城乡融合的社区系统,土地制度与地方政策实践构成城乡融合的制度系统。县域空间中的生活系统、社区系统与制度系统相互交织,组成县域城乡融合的社会体系。县域城乡融合社会体系的区域差异,型塑了差异化的县域城乡融合类型:就地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以城代乡”实现城乡有机融合;县域城镇化是一种“半城半乡”的城乡融合形态,城乡要素在县域内有机互动;异地城镇化因农民家庭的流动,村庄空心化,造成县域社会内“城乡疏离”。理解县域城乡融合机制,有助于廓清农民家庭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也为观察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微观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 县域城镇化 农民家庭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政治: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耦合逻辑与政治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孟天广 吴培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7,共14页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介入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势,算法政治研究成为前沿议题。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动力包括功能主义、组织契合、社会工程、政企关系四种理论解释;算法通过赋能、赋权和赋智三种机制嵌入国家治理过程,进而...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介入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势,算法政治研究成为前沿议题。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动力包括功能主义、组织契合、社会工程、政企关系四种理论解释;算法通过赋能、赋权和赋智三种机制嵌入国家治理过程,进而形成了算法系统介入国家治理的三种耦合样态:政企合作、政府自建、政社共建。算法在重塑国家内部组织结构、官僚自主性与权力关系的同时,也通过算法中介作用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涉及国家-社会间权力配置、社会对国家的约束、国家对社会的干预三个维度。算法政治的未来研究,一方面要打开算法政治黑箱,考察算法政治的类型学及其成因;另一方面要深入探究算法政治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政治效应,以及智能社会中日益凸显的治理算法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政治 国家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政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理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核心概念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永东 陈周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3,共10页
社会组织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主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实现了由逐渐恢复到数量增长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当前围绕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理解社会组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我... 社会组织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主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实现了由逐渐恢复到数量增长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当前围绕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理解社会组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我国社会组织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比较研究;二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三是市场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在去行政化改革之后,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实现社会化与市场化、拥抱数字技术?对此,社会组织未来研究议程可以围绕党建引领与社会组织自治、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社会组织市场化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组织与其他部门之间跨部门合作、数字技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组织国际化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等六个议题深入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与社会关系 社会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重塑社交格局:逻辑机制与现实挑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水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23,共10页
社会交往指社会成员或个体之间基于持续的信息收发、接触、试探、沟通乃至互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及交换与往来关系的过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交往对个体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工具性、情感性和结构性... 社会交往指社会成员或个体之间基于持续的信息收发、接触、试探、沟通乃至互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及交换与往来关系的过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交往对个体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工具性、情感性和结构性的逻辑机制,以“产消播合一”为内核的数字技术,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理念重塑着当今时代的社会交往格局。数字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行为者的时空区域、身体所在、地位阶层等物理性和社会性因素对社会交往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社会交往的可能性,也让网络世界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但是,现实挑战亦如影随形,一系列社会交往的分割现象正在凸显“社会个体化”,如梦如幻的媒介和亦真亦假的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利用。这些现实挑战,需要通过整个社会全面倡导更具平等导向、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交往文化,强化对行为主体现实辨析能力、现象质疑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会交往 后真相时代 “社会个体化” “产消播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及建设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学俭 徐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被塑造和完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下逐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阐释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在对空间的占有当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掌握变革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空间主体的培养塑造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体力量;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锋 皮瑜 李小保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7,共11页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上存在积极递增效应;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过去和现在维度上的消极词比积极词诱发了更大LPC波幅,而未来维度上的积极词和消极词之间的LPC波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均具有跨时间的积极偏向。而且,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在神经生理水平上都存在负偏向效应。因此,中国大学生的集体时间自我评价与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具有相似的认知神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提供了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时间自我评价 集体时间自我评价 时间自我参照范式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育龄人群个体、家庭及社会因素对不同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茜 刘晨曦 +1 位作者 吴一波 高红霞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0,共14页
基于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2022年数据,研究构建了广义有序Logistic模型,探索个体、家庭、社会多层因素对不同阶段(一孩、二孩、三孩)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个人心理因素显著影响各个阶段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其中... 基于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2022年数据,研究构建了广义有序Logistic模型,探索个体、家庭、社会多层因素对不同阶段(一孩、二孩、三孩)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个人心理因素显著影响各个阶段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其中,外向性、宜人性、认真性人格特征总体促进生育意愿提高,而开放性、神经质人格总体抑制生育意愿。(2)育龄人群更高的感知孤独感和更高的自我效能水平与更高的三孩生育意愿显著相关,而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仅与一孩、二孩生育意愿相关。结果提示,社会支持可以缓解育龄人群对于一孩、二孩的生育成本,但三孩更多由个体心理和信念相关因素决定。(3)除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外,良好的家庭沟通会显著促进育龄人群多孩(二孩、三孩)的生育意愿,而较高的家庭健康水平可能预示家庭多孩生育机会成本的上升,从而抑制其生育意愿。(4)在考虑个体和家庭因素后,社会层面的住房、医疗成本主要影响二孩和三孩生育意愿,对于一孩的生育意愿影响有限。研究结果提示,个体心理健康和家庭特征对各个阶段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阶段,生育政策的干预重点应有所区别,对于还未生育一孩的人群应重点关注其心理和家庭相关特征因素,对于多孩生育人群应同时考虑社会环境带来的成本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心理特征 家庭功能 个体-家庭-社会模型 广义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项体育协会内部纠纷解决制度的实践检视与完善理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冬伟 王凯珍 于焕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检视单项体育协会现有的内部纠纷解决制度,探赜索隐协会内部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理路,旨在为推进协会良法善治提供资鉴。研究认为:单项体育协会相关纠纷解决制度对运动项目事务多元参与主体的风险个体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检视单项体育协会现有的内部纠纷解决制度,探赜索隐协会内部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理路,旨在为推进协会良法善治提供资鉴。研究认为:单项体育协会相关纠纷解决制度对运动项目事务多元参与主体的风险个体化关注不足,缺乏化解风险的整体视角;多数单项体育协会纠纷解决缺少实际的执行机构,仅有少数协会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内部纠纷解决制度及专门机构,运动项目事务争议、冲突等风险的控制和处理权限模糊指向协会,没有向当事人提供申诉的明确渠道和程序,尚未适应依法治体的需要;单项体育协会制定的规范性制度虽然涉及纠纷解决方面的内容,但相关制度在化解风险时存在功能弱化的局限,协会内部纠纷解决制度规范供给明显不足。亟待根据单项体育协会运动项目事务特点及化解风险的现实需要,着力于项目事务多元参与主体共同主导的风险预防,确立化解风险的整体视角;依据新《体育法》鼓励建立纠纷解决机制的指导精神,设立单项体育协会内部纠纷解决机构;整合协会现行规范性制度,遵照体育仲裁制度的规制性要求完善协会内部纠纷解决制度,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协会纠纷解决适用范围、程序、期限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将纠纷解决制度纳入协会章程进行确权,力争规范性化解和处理运动项目事务中的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风险社会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 内部纠纷 纠纷解决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社会的重塑:数字时代的强弱关系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臧雷振 李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154,158,共15页
在数字时代,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命题亟需反思和更新。通过确立关系象征的联系性,立足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提出“关系影响”以弥补传统研究中的全面性和时代性不足。研究表明,数字时代的“关系影响”主要表现在支持性、... 在数字时代,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命题亟需反思和更新。通过确立关系象征的联系性,立足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提出“关系影响”以弥补传统研究中的全面性和时代性不足。研究表明,数字时代的“关系影响”主要表现在支持性、限制性、辅助性、破坏性等维度,这些表征来源于关系特征的演化,即关系建立对象的衍生、关系凝聚程度的变化、关系认同功能的弱化、关系影响范围的拓展。以上表现促进了“关系”社会形态的重塑,特别是数字技术发挥了中介作用,带来“世界即地方”“虚实纠缠”的环境改造,以及个体的赋能、解放,最终促成个体性关系的生成,并在其联结中重新发现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强弱关系 关系影响 “关系”社会 格兰诺维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基于能力专有性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施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2,共7页
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转型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基于能力专有性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需求、培育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如何构筑起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并促进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需求开启了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形... 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转型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基于能力专有性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需求、培育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如何构筑起社会组织的能力专有性并促进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需求开启了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形成的窗口,良好的培育体系为组织提供了可持续化、专业化的资源保障,前瞻性和渐进式的考核机制促使社会组织能力的形成向不可替代的方向演进。社会组织能够构建与外部主体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获取外部有效且持续的资源支持,从而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活力。由此,政府需准确定位问题需求,构建科学的契约关系;社会组织需持续提升培育能力,开展专业的组织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能力专有性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 政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的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康 陈通 邓金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搭配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统筹推进,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两山”理念在项目运作和实操层面的具体应用,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探索,是加强环保投融...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搭配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统筹推进,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两山”理念在项目运作和实操层面的具体应用,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探索,是加强环保投融资的重要渠道。EOD项目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通过关联产业开发收益弥补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在力求财政资金“零投入”的前提下,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EOD项目投融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对社会资本方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产业运营能力要求较高,因而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面临很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破解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可能存在的难题,本文总结了EOD项目的优势,梳理了我国EOD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从社会资本方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EOD项目 生态环境治理 关联产业开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资源、智能阶级与未来社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顺 张新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毫无例外,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皆是先进阶级推翻落后阶级,新兴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孕育并提出先进生产关系,正如...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毫无例外,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皆是先进阶级推翻落后阶级,新兴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孕育并提出先进生产关系,正如奴隶主掌握奴隶、地主阶级掌握土地、资产阶级掌握资本,才依次上升为统治阶级。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智能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迅速抬升,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出现分化发展,其主体部分迅速崛起为以智能劳动为主的新兴阶级——智能阶级,掌握最为先进的智能资源,孕育未来社会生产关系——个人所有制,从而担负起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 无产阶级 智能阶级 智能资源 个人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论视阈下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瑞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高等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包含两层逻辑关系: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基本内核和实现手段两个维度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高等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包含两层逻辑关系: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基本内核和实现手段两个维度促进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实现,其自身知识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的发挥又离不开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在当下的实践语境中,高等教育对共同富裕促进作用的发挥仍然面临知识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功能的掣肘。为此,我国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分类统筹知识生产活动,夯实国家富强的文明根基;完善高等教育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共同富裕 知识功能 个体功能 社会功能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