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美元指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可 方兆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5-190,251,共7页
在分析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Johansen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GARCH模型计算月度波动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 在分析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Johansen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GARCH模型计算月度波动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以及美元指数及其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对进口影响较小;美元指数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幅度较大.同时,研究表明美元指数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是.研究证明,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不仅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有关,也和美元本身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有关.研究结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ARCH模型 美元指数 进出口贸易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基于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文贵 陈梁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从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的视角,同时考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采用SPSS线性回归后退法分析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两国价格水平、国民收入、劳动力成本及储蓄率差额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美双边... 从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的视角,同时考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采用SPSS线性回归后退法分析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两国价格水平、国民收入、劳动力成本及储蓄率差额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中美国的巨额逆差自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原因,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消除美国的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差额 人民币汇率 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娟 王世杰 苏国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8,共8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的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而美元的波动又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通过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的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而美元的波动又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通过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数量与收入传导渠道是存在的,但利率与通货膨胀渠道不明显。通过控制本国货币供应量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黏性价格公式 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新视角——基于NOEM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先立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6,共13页
论文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和国内外的现实进行扩展,实证检验了五类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浮动弹性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具有... 论文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和国内外的现实进行扩展,实证检验了五类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浮动弹性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具有最强的解释力,贸易条件和国内外相对货币供应量次之,相对生产率由于巴萨效应在中国的传导渠道不畅通,因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力有限,净外部资产的解释力最弱,仅能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小幅波动。本文认为,目前人民币不适合过度自由的浮动弹性,应继续渐进放开弹性以保持实际汇率相对稳定,货币政策和产业结构优化政策都可以成为调节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波动 汇率形成机制 巴萨效应 NOEM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元价格与原油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林 薛星群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选取2002年2月11日至2014年3月27日的每日数据样本,采用DCC-GARCH模型和溢出指数模型,研究三大原油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美元价格与原油价格间的波动溢出效应。DCC-GARCH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原油价格收益率均受前期的随机扰动影... 选取2002年2月11日至2014年3月27日的每日数据样本,采用DCC-GARCH模型和溢出指数模型,研究三大原油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美元价格与原油价格间的波动溢出效应。DCC-GARCH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原油价格收益率均受前期的随机扰动影响和波动影响,但前期的随机扰动影响起主导作用。三大原油价格收益率动态相关系数主要受持续性影响,受随机扰动影响微弱。美元与各原油价格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元价格和原油价格的相互影响由负向关系转变为正向关系。溢出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危机发生前后三大原油价格之间总溢出指数未发生大的变动,但WTI价格的影响程度减弱,DUBAI价格的自我影响程度增大。美元价格对原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价格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 DCC-GARCH模型 溢出指数模型 经济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