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ert Gases on Ozone Generation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Oxygen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Linsheng TAN Zhiho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8-1612,共5页
关键词 惰性气体 电子能量 臭氧 电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aerated heap bioleaching with variable irrigation and aeration combin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Ming-qing WU Ai-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32-1442,共11页
Forced a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celerate the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aeration combinations on bioleaching performance of copper sulfides,numerical simulation... Forced a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celerate the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aeration combinations on bioleaching performance of copper sulfides,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COMSOL were carried out.Results showed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the highest at the bottom with forced aeration,the airflow transports spherically from the aeration pipeline to the slope,and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distance is further than vertical value.When the irrigation-to-aeration ratio is higher,the average heap temperatures are mainly decided by aeration rates;otherwise,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re the equilibrium of mineral reaction heat,the livixiant driven heat and the airflow driven heat.When the aera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0.90 m3/(m2·h),oxygen concentration is no longer a limiting factor for mineral dissolution.Additionally,on the premise of sufficient oxygen supply,Cu recovery rate is higher at the bottom with low irrigation rate;while it is higher at upper regions with high irrigation rate.The numerical analysis uncover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rules in bioleaching of copper sulfides with forced a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d aeration irrigation-to-aeration ratio oxyge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opper leaching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探针分子测试煤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比
3
作者 洪林 刘文通 +3 位作者 高大猛 梁伟 赵峻丹 车兴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299,共9页
煤体微观孔隙结构的准确表征对深入了解煤的内部结构和气体吸附、解吸和扩散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液氮(77 K)条件下,对3种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低压氩气吸附试验(LPGA-Ar)、低压氮气吸附试验(LPGA-N_(2))和低压氧气吸附试验(LPGA-O_(2)),分... 煤体微观孔隙结构的准确表征对深入了解煤的内部结构和气体吸附、解吸和扩散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液氮(77 K)条件下,对3种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低压氩气吸附试验(LPGA-Ar)、低压氮气吸附试验(LPGA-N_(2))和低压氧气吸附试验(LPGA-O_(2)),分析了煤的吸附变化规律;应用试验数据和非局部密度泛函理论(NLDFT),对煤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煤对Ar、N_(2)和O_(2)气体的吸附过程包含微孔填充、单层吸附、多层吸附以及毛细凝聚现象,其中煤对N_(2)的吸附量略高于Ar,对O_(2)的吸附量是N_(2)的2~8倍。煤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滞后类型在不同探针分子测试试验中均属于同一类型即H3型,揭示了煤中含有大量狭缝形孔隙。在77 K测试温度下,不同探针分子测试的孔径范围不同,即Ar探针分子为0.87~12 nm;N_(2)探针分子为1.09~250 nm;O_(2)探针分子为0.81~50.82 nm。而煤样的孔径分布在不同探针分子测试下均呈“多峰”分布,其中在微孔范围内都表现为“单峰”特性。与N_(2)、O_(2)探针分子相比,Ar探针分子可以准确分析2~10 nm孔隙参数,同时Ar和O_(2)探针分子可以进入极微孔(0.7~2 nm)。3种探针分子都很难对微孔孔容进行准确表征,尤其是N_(2)探针分子。此外,不同探针分子测试下煤样的微孔和介孔比表面积贡献率不同,说明微孔是决定煤对N_(2)吸附的主要因素,而煤对Ar和O_(2)吸附则是介孔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量 孔隙结构 低压氩吸附 低压氮吸附 低压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CH_(4)/H_(2)/空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
4
作者 尚融雪 孙浩英 +1 位作者 孙奇琪 谭鑫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4,共8页
利用本生灯-纹影实验系统及Premix模型,系统研究了O_(2)/CO_(2)气氛下不同掺氢比掺氢燃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发现,GRI3.0机理能较准确预测高含氧量及高掺氢比下掺氢燃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在O_(2)/CO_(2)气氛下,掺氢燃气的层流火... 利用本生灯-纹影实验系统及Premix模型,系统研究了O_(2)/CO_(2)气氛下不同掺氢比掺氢燃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发现,GRI3.0机理能较准确预测高含氧量及高掺氢比下掺氢燃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在O_(2)/CO_(2)气氛下,掺氢燃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显著加快,且速度峰值向富燃侧移动;同时,预混燃气的绝热火焰温度及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随含氧量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含氧量增加,火焰中大量存在的H自由基能够促进氧化反应H+O_(2)=O+OH的进程,进而提高了预混燃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火焰 富氧燃烧技术 含氧量 化学动力学 掺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体积分数对氨煤混燃NO生成特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萍 向军 +1 位作者 顾明言 何正江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氨为一种理想的无碳燃料,通过氨煤混燃替代和降低燃煤发电中部分煤炭燃料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但氨煤混燃会生成额外的NO,其中氧体积分数变化对燃烧时NO的生成具有显著影响。利用高温管式炉研究了不同温度(1000℃~1500℃)、不同掺氨... 氨为一种理想的无碳燃料,通过氨煤混燃替代和降低燃煤发电中部分煤炭燃料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但氨煤混燃会生成额外的NO,其中氧体积分数变化对燃烧时NO的生成具有显著影响。利用高温管式炉研究了不同温度(1000℃~1500℃)、不同掺氨比(0%~20%)下氧体积分数对氨煤混燃时NO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α)从1.1增加至1.2时,纯煤粉燃烧条件下,氧体积分数的增加促进了燃料-N到NO的转化;1100℃与1300℃下,氧体积分数的增加抑制了氨煤混燃过程燃料-N到NO的转化;1500℃下,氧体积分数的增加促进了氨煤混燃过程燃料-N到NO的转化,且掺氨比和温度是氧体积分数增加时燃料-N转化为NO的氮转化率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氧体积分数的增加利于系统氧化性自由基生成,从而促进了NH_(2)→HNO→NO,NH_(2)→H_(2)NO→HNO→NO以及NCO与O,O_(2)自由基等氧化的进行,促进了混燃过程中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 掺氨比 温度 NO 氧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IMS溅射AlCrN涂层结构对抗铝黏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秦亚东 高方圆 +1 位作者 许亿 夏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7,共12页
一体化压铸模具在汽车产业轻量化和节能环保政策的背景下应时而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高温、高速铝液冷热交替作用,传统的表面处理技术不能满足如此苛刻的服役条件,采用Hi PIMS技术制备Al Cr N涂层是提升一体化压铸模具表面抗铝黏着性能... 一体化压铸模具在汽车产业轻量化和节能环保政策的背景下应时而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高温、高速铝液冷热交替作用,传统的表面处理技术不能满足如此苛刻的服役条件,采用Hi PIMS技术制备Al Cr N涂层是提升一体化压铸模具表面抗铝黏着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OES),采用高能脉冲磁控溅射(Hi PIMS)技术在不同的N_(2)/Ar流量比下制备具有致密结构的高性能AlCrN涂层。利用数字示波器、高压探针、电流探针和等离子体发射监测器开展Hi PIMS放电特征和时间平均的OES光谱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晶相结构、晶粒尺寸及表面截面形貌,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设计进行抗铝黏着测试来观测涂层在铝液中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N_(2)/Ar流量比的增加,Hi PIMS下的峰值电流随之升高,峰值功率密度也随之升高;沉积速率先增大后降低;涂层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也会出现明显变化;成膜环境出现大量的离子态,CrⅡ、AlⅡ、NⅡ的强度明显提升,且CrⅡ/CrⅠ强度上升,说明离化率也会随之上升;涂层结构随着N_(2)/Ar流量的变化主要呈现三种状态:非晶结构、hcp-AlN与fcc-AlCrN混合相、单一fcc-AlCrN相,实验中涂层氮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随着N_(2)/Ar流量比整体呈上升趋势,并最终在fcc-AlCrN结构中接近化学计量组成;在最高的N_(2)/Ar流量下制备出择优取向为(220)的fcc-AlCrN相涂层,具有最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同时有着最高的H/E与H^(3)/E^(2)比值。在抗铝黏着测试中此结构也表现出无铝黏附的良好特性,且涂层相结构和成分均无明显变化,fcc-AlCrN结构在铝液中的稳定性是表现优异出抗铝黏着性能的关键。通过改变N_(2)/Ar流量比制备出高性能AlCrN涂层,给出提升一体化压铸模具表面抗铝黏着性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IMS AlCrN涂层 氮氩流量比 光学发射光谱 铝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剂对碳纤维水中分散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郭鹏飞 沈志刚 刘永锋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54,共5页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上浆碳纤维和上浆剂的化学结构及元素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亲水上浆剂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含有更高的氧碳比和更高比例的亲水官能团。在质量分数0.1%的聚氧化乙烯水溶液中,长度3mm、6mm、10mm的亲水上浆碳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3%和0.02%时,分散率均超过80%、分散等级均为一级,满足碳纤维纸对分散率和分散等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亲水上浆剂 分散性 氧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OF燃料混合比对粒子飞行特性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民 卢达 +1 位作者 张徽 李大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在HVOF热喷涂中不同的氧气(O)与燃料(F)的体积混合比对WC—Co合金粉末颗粒飞行速度和温度及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氧气与煤油的体积混合比例,取得最佳涂层质量.方法采用SprayWatch系统对HVO... 目的研究在HVOF热喷涂中不同的氧气(O)与燃料(F)的体积混合比对WC—Co合金粉末颗粒飞行速度和温度及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氧气与煤油的体积混合比例,取得最佳涂层质量.方法采用SprayWatch系统对HVOF喷涂过程中WC-Co合金粉末颗粒飞行速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建立在不同氧气与煤油的体积混合比条件下颗粒飞行速度和温度与喷嘴距离关系,同时采用实验分析方法对涂层的硬度、摩擦系数和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粒子的飞行速度和温度受到HVOF热喷涂中氧气与煤油的体积混合比的影响,当O/F为0.9时,粒子的速度和温度相对于O/F比值为1和1.1的要大.结论WC—Co合金粉末在喷涂过程中为液固两相流,粒子距喷嘴100~250mm范围内温度和速度都达到最大值.O/F比值对表面硬度和粗糙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of热喷涂 燃料比值 粒子性能 WC-CO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润 孔明慧 +3 位作者 郭翠婷 朱沛 杨强 王德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保持A位元素Na+Bi总量恒定(x(Na)+x(Bi)=1)和掺杂Mg摩尔分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Na和Bi摩尔分数,研究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固相法合成Na和B... 在保持A位元素Na+Bi总量恒定(x(Na)+x(Bi)=1)和掺杂Mg摩尔分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Na和Bi摩尔分数,研究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固相法合成Na和Bi不同摩尔分数的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其电学性能.结果表明:改变Na和Bi的摩尔分数可显著影响样品的晶粒尺寸和电导率;当x=0.02时,样品具有最优的晶粒和晶界电导率性能.因此,通过控制Na和Bi的摩尔分数可有效调节材料的电学性能,为高性能氧离子导体的开发提供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计量比 氧离子导体 空间电荷势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庆满 邱晴 +2 位作者 茅华华 付浩 皮雄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优良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残饵、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等腐败、分解,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进而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引起对虾发病、死亡。该实验通过观察对比3口南...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优良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残饵、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等腐败、分解,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进而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引起对虾发病、死亡。该实验通过观察对比3口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藻类、氮磷比、pH值、溶解氧含量(DO)、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探讨水色变化与藻类的关系以及氮磷比对水质的影响,为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应适当施肥,养殖后期应适当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生物活性细菌等,科学投饵增氧,保持池塘良好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氮磷比 藻类 pH值 溶氧量 氨氮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环境下纯氢纯氧微混喷嘴掺混特性数值研究
11
作者 郑思齐 撒博文 +1 位作者 邵卫卫 刘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02-3911,I0028,共11页
对于氢-氧-蒸汽近化学当量燃烧带来的燃尽挑战,微混燃烧借助其快速混合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该文针对氢-氧-蒸汽微混喷嘴掺混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借助化学反应网络模型分析掺混均匀性对燃烧效率的影响规律。然后,采... 对于氢-氧-蒸汽近化学当量燃烧带来的燃尽挑战,微混燃烧借助其快速混合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该文针对氢-氧-蒸汽微混喷嘴掺混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借助化学反应网络模型分析掺混均匀性对燃烧效率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开展微混单喷嘴内多组分掺混特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效率随着掺混均匀性的增加而提高,进而确定了所需达到的掺混指标;马蹄涡诱导强湍流是控制蒸汽和氢气掺的主要机制;氧气与氢-蒸汽混合气的掺混均匀主要与反向旋流涡对和氧气高浓度区域的相对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蒸汽 掺混特性 动量比 涡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感应炉熔炼超高锰钢锰和氧含量控制工艺
12
作者 刘建民 姜彩伟 +1 位作者 胡显军 顾晔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0-617,共8页
使用真空感应炉熔炼超高锰钢,为解决在满足高锰收得率要求的同时氧含量较高的问题,设计并采用双炉熔炼工艺。第一炉次完成锰合金化,研究了锰元素加入前炉内压力、钢液温度和锰加入批次数对锰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锰前炉内压力为3... 使用真空感应炉熔炼超高锰钢,为解决在满足高锰收得率要求的同时氧含量较高的问题,设计并采用双炉熔炼工艺。第一炉次完成锰合金化,研究了锰元素加入前炉内压力、钢液温度和锰加入批次数对锰收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锰前炉内压力为30 kPa、钢液温度为1610℃,锰平均分六批次加入,锰收得率可接近100%,但氧含量高达0.037%。第二炉次在真空条件下对第一炉次产出锭重熔,利用真空碳氧反应脱氧。研究了碳加入量、炉内压力和反应时间对钢液中氧和锰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炉内压力为25 Pa、碳加入量为0.2%、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氧含量可降低至0.0012%。此时,钢液中锰含量为23.66%,锰的综合收得率为91%。实验研究为低氧超高锰钢提供了一种真空感应熔炼技术,适用于产品中试或小批量工业生产,并为将来超高锰钢的超洁净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炉 低氧 超高锰 熔炼工艺 氩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氩流量比对AlCrTiVNbN薄膜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阎红娟 米智丰 +2 位作者 郑彩丽 司丽娜 程方赢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AlCrTiVNbN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探究在不同氮氩流量比下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氮氩流量比增加,AlCrTiVNbN薄膜呈现面心立方(FCC)结构,(111)晶面衍射峰消失,在(2... 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AlCrTiVNbN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探究在不同氮氩流量比下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氮氩流量比增加,AlCrTiVNbN薄膜呈现面心立方(FCC)结构,(111)晶面衍射峰消失,在(200)晶面择优取向且向小角度方向偏移;不同氮氩流量比下AlCrTiVNbN薄膜表面光滑、平整无孔隙,截面呈现典型的柱状结构。硬度(H)、弹性模量(E)、H/E、H^(3)/E^(2)随氮氩流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氮氩流量比为3∶4时薄膜具有最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和磨痕宽度随着氮氩流量比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氮氩流量比为3∶4时摩擦因数和磨痕宽度最小,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AlCrTiVNbN薄膜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摩擦学性能改善的原因有2个:一是溅射过程中合金元素与N原子形成氮化物,具有固溶强化效应,有助于强化薄膜的性能;二是薄膜具有较高的H/E和H3/E2,具有较好抵抗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能力,有助于改善薄膜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TiVNbN薄膜 磁控溅射 摩擦学性能 氮氩流量比 薄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高碳型SiC纤维在高温氩气环境下的力学演变行为
14
作者 杨晨曦 胡江波 +3 位作者 刘长刚 王丽 刘朋飞 黄宝庆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实验将国产第二代低氧高碳型SiC纤维分别在1050℃和1350℃氩气气氛中进行0.25 h、1.00 h、4.00 h和16.00 h热处理,对比分析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纤维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实验将国产第二代低氧高碳型SiC纤维分别在1050℃和1350℃氩气气氛中进行0.25 h、1.00 h、4.00 h和16.00 h热处理,对比分析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纤维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相同热处理时间下,经1350℃热处理后的纤维强度低于经1050℃热处理后的纤维。SiC纤维在氩气环境热处理前后,其物相均主要由β-SiC相组成,并存在SiCxOy非晶相。由于纤维的物相尺度远小于纤维表面本征缺陷尺度,因此,SiC纤维经高温氩气环境热处理前后,其断口形貌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经1350℃热处理16.00 h后,纤维中的SiC晶粒尺寸由原始态的3.4 nm增长到4.5 nm,增幅达到32.4%。分析认为温度对于SiC晶粒尺寸的生长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同时在高温环境下伴随SiC_(x)O_(y)相的分解、自由碳原子有序化以及SiO和CO气体释放等行为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纤维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低氧高碳 拉伸强度 热处理 氩气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氩比率对石墨烯岛形状的影响
15
作者 李诚达 周梦 +1 位作者 窦富良 李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材料的结构在决定其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石墨烯的性能除了受到层数的调控之外,石墨烯岛的形状也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液态铜表面生长出石墨烯岛。然后通过调节氢气(H_(2))和氩气(Ar)的比率,... 材料的结构在决定其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石墨烯的性能除了受到层数的调控之外,石墨烯岛的形状也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液态铜表面生长出石墨烯岛。然后通过调节氢气(H_(2))和氩气(Ar)的比率,最终实现了多种形状石墨烯岛的可控制备。研究结果表明,正六边形石墨烯岛的生长速率远低于其他形状的石墨烯。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涵盖不同形状石墨烯岛生长机理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石墨烯生长的基本原理,也将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实验设计和石墨烯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岛 氢氩比 化学气相沉积 液态铜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2)O_(3)∶Si薄膜制备及其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献 岳志昂 +6 位作者 赵恩钦 魏帅康 叶文轩 黄敏怡 辛美波 赵洋 王辉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69,共8页
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SBPDs)在军事、民用、医疗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Si掺杂氧化镓(Ga_(2)O_(3))薄膜,研究了氩氧流量比对其物理特性的影响。晶体结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氩氧流量比... 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SBPDs)在军事、民用、医疗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Si掺杂氧化镓(Ga_(2)O_(3))薄膜,研究了氩氧流量比对其物理特性的影响。晶体结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氩氧流量比为30∶20时,薄膜的结晶质量最好。Ga_(2)O_(3)∶Si薄膜沿(402)晶面择优生长,表面平整光滑,无微孔洞,400~800 n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90%。基于优化的Ga_(2)O_(3)∶Si薄膜制备条件,本文制备了p-GaN/n-Ga_(2)O_(3)∶Si自供电SBPDs,其在0 V偏压254 nm光照下的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分别为0.450和0.509 s,光暗电流比(PDCR)、响应度(R)和比探测率(D*)分别为23、0.24 mA/W和1.67×10^(8)Jones。研究了器件在0~-6 V偏压下的周期性时间响应特性,在0 V偏压下,器件在254 nm辐照瞬间出现尖峰,当施加反向偏压时,尖峰消失。最后分析了p-GaN/Ga_(2)O_(3)∶Si异质结在接触前、后及反向偏压下的能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Si薄膜 氩氧流量比 磁控溅射 异质结 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配比及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吴春雷 史波波 +1 位作者 薛勇 郭庆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为优化采空区混合惰气防灭火技术,研究CO_(2)/N_(2)配比和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以甘肃东峡矿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开展不同CO_(2)/N_(2)配比(0∶10~10∶0)和O_(2)体积分数(6%、10%... 为优化采空区混合惰气防灭火技术,研究CO_(2)/N_(2)配比和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以甘肃东峡矿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开展不同CO_(2)/N_(2)配比(0∶10~10∶0)和O_(2)体积分数(6%、10%、14%、18%)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O_(2)体积分数下,随着CO_(2)/N_(2)配比增加,长焰煤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的下降速率逐渐减缓,下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长焰煤的表观活化能在缓慢氧化阶段随CO_(2)/N_(2)配比增加逐渐增大,在加速和快速氧化阶段先增后减,CO_(2)/N_(2)配比为4∶6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N_(2)配比 O_(2)体积分数 低温氧化 耗氧速率 CO产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PT-BOF-RH-CSP process for SPHE substrate of cold rolled deep drawing steel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光亮 孟征兵 +2 位作者 周超洋 刘新彬 黄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71-876,共6页
Based on hot metal pretreatment (HMPT)-basic oxygen furnace (BOF)-Rheinstahl Heraeus (RH)-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CSP) process, parameters controlling on cold rolling deep drawing substrate SPHE were investi... Based on hot metal pretreatment (HMPT)-basic oxygen furnace (BOF)-Rheinstahl Heraeus (RH)-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CSP) process, parameters controlling on cold rolling deep drawing substrate SPHE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 by composit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control.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was reveal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 SPHE are w(C)_〈40×10^-6, w(Si)_〈 0.01%, w(S)_〈0.009%, w(N)〈20×10^-6, w(O)〈_ 25×10^-6; 2) m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PHE are Crs=274 MPa, 00=334 MPa, A=48.9%; 3) main performances of deep drawing quality (DDQ) grade steel produced by SPHE are as follows, transversely crs=167 MPa, 00=298 MPa, n=0.219, r=2.46; vertically σs=166 MPa, 00=298 MPa, n=0.226, r=2.39; in 45° direction σ=171 MPa, 00=308 MPa, n=0.214, t=2.26; 4) microstrueture of DDQ is ferrite, average grain size is Grade 7.5, and inclusion size is 3-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metal pretreatment basic oxygen furnace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deep drawing hardening exponent plastic strai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供气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爱国 宋福豪 +1 位作者 田韶鹏 张纯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了研究燃料电池系统的特性以及空气系统对燃料电池特性的影响,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包括电压模型、空压机模型、阴极模型、阳极模型.分别通过前馈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PID... 为了研究燃料电池系统的特性以及空气系统对燃料电池特性的影响,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包括电压模型、空压机模型、阴极模型、阳极模型.分别通过前馈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PID)和模糊PID对燃料电池空气系统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在负载电流变化时,前馈PID和模糊PID都能够使过氧比达到设定的常数值2.0附近,但模糊PID比前馈PID响应更快,且模糊PID控制下的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波动较小,燃料电池系统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SIMULINK建模 过氧比 前馈PID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氧燃比对铁基非晶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伟元 董鹏飞 吴保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非晶涂层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FeCrMoCBSi非晶粉末为喷涂粉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不同喷涂参数下在Q235钢基板上沉积了铁基非晶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 非晶涂层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FeCrMoCBSi非晶粉末为喷涂粉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不同喷涂参数下在Q235钢基板上沉积了铁基非晶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探讨氧燃比对涂层显微组织、微观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喷涂氧燃比的减小,涂层的非晶相含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过量的氧气会降低喷涂过程中颗粒的熔化程度,并使颗粒氧化。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随氧燃比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因为在较小氧燃比下,颗粒熔化程度增加,与基板间润湿性增加,孔隙率减小。三种铁基非晶涂层相比于Q235钢基板均具有更加优良的耐磨性,有望成为碳钢表面保护和耐磨涂层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涂层 氧燃比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