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潜在蒸散发的黄河源区径流模拟
1
作者 荐圣淇 周肖宇 +2 位作者 余欣 王嘉仪 裴熠楠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11,共15页
针对黄河源区水文情势复杂多变、径流模拟精度不足的问题,旨在构建融合潜在蒸散发(PET)预测的径流模拟方法,提升高寒地区径流模拟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极限学习机(ELM)3种机器学习方法,引入长短期记忆网... 针对黄河源区水文情势复杂多变、径流模拟精度不足的问题,旨在构建融合潜在蒸散发(PET)预测的径流模拟方法,提升高寒地区径流模拟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极限学习机(ELM)3种机器学习方法,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PatchTST(Patch Time Series Transformer)深度学习方法,融合PET预测值进行径流模拟,评估不同气象因子组合下PET的模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是PET模拟的最关键驱动因子,最高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组合情景下的PET模拟精度最高;在深度学习模型中,PatchTST模型在预测未来1个月潜在蒸散发时表现次于LSTM模型,但在多步长预测中表现更优;融合潜在蒸散发预测数据后,模型性能显著提升;以唐乃亥站PatchTST模型为例,纳什效率系数从0.706增至0.896(改进幅度为26.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从23.502降至18.305(降幅为22.1%),均方根误差从276.7降至160.8(降幅为41.9%),表明PET数据有效捕捉了蒸散发对径流损失的动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高寒、缺资料地区的水文预报工作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模拟 径流模拟 机器学习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干湿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主导因子分析
2
作者 王志春 王彦平 +1 位作者 徐震宇 薛文超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2,共11页
分析不同干湿区潜在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有助于优化农牧林业用水管理及水资源规划和配置,及预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鉴于内蒙古干湿状况和气候条件多样,且为气候变化显著区,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 分析不同干湿区潜在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有助于优化农牧林业用水管理及水资源规划和配置,及预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鉴于内蒙古干湿状况和气候条件多样,且为气候变化显著区,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内蒙古76个气象站1961—2023年潜在蒸散发(ET_(0))及其对气温、风速、水汽压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探讨了气候变化下内蒙古不同干湿区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及ET_(0)对气候变化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1)空间上ET_(0)大体表现为经向由西向东、纬向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ET_(0)变化趋势不明显,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趋势。(2)各干湿区ET_(0)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表现为对最高气温最敏感,其次是水汽压、风速、最低气温,对日照时数最不敏感。(3)不同干湿区各气象因子敏感系数的变化趋势均一致,气温敏感系数和水汽压敏感系数呈减小的态势,风速敏感系数和日照敏感系数呈增加态势,水汽压敏感系数和风速敏感系数变化显著。(4)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对ET_(0)变化为正贡献,风速、水汽压、日照变化对ET_(0)变化为负贡献,日照在各干湿区对ET_(0)变化贡献都最小,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速为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半湿润区最高气温为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敏感系数 主导因子 干湿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粗皮桉蒸腾耗水特征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刘宇升 杜阿朋 +4 位作者 曹昊阳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2,共10页
【目的】正确认识粗皮桉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明确环境和林分结构变化对其蒸腾的影响,建立蒸腾多因素集成模型,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雷州半岛地区12年生的粗皮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 【目的】正确认识粗皮桉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明确环境和林分结构变化对其蒸腾的影响,建立蒸腾多因素集成模型,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雷州半岛地区12年生的粗皮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针技术连续监测其液流速率,并通过尺度转换,探讨粗皮桉林分日蒸腾耗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明确潜在蒸散(ET_(P))、土壤含水量(C_(SW))和叶面积指数(I_(LA))与林分日蒸腾耗水量(Q_(d))的独立关系,并利用连乘方程形式构建了Q_(d)的多因素集成模型。【结果】①粗皮桉林分的年蒸腾耗水量为743.4 mm,Q_(d)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变化趋势,雨季(5-10月)蒸腾耗水量为456.5 mm,占年蒸腾耗水量的61.41%,但仅占同期降雨量的34.95%,旱季该比例增加到105.01%。②Q_(d)随ET_(P)呈凸抛物线函数增长,而随I_(LA)和C_(SW)均呈饱和指数函数增长,且均存在阈值效应。③Q_(d)与ET_(P)、C_(SW)和I_(LA)耦合得到的多因素集成模型可解释粗皮桉高度分散Q_(d)的87%以上,拟合精度较单因素显著提高。【结论】雨季虽是粗皮桉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但旱季的林水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应加强粗皮桉旱季的水分管理;此外,粗皮桉的多因素集成模型不但拟合精度更高,还可用于预测因粗皮桉生长和林分管理措施引起的冠层结构变化后的蒸腾量,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粗皮桉林分蒸腾的影响,应用前景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蒸腾耗水 潜在蒸散 土壤含水量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杨世纪 万艳芳 +5 位作者 白雨诗 王冬梅 于澎涛 王彦辉 王巍樾 陈瑜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目的】在作为我国黄土高原重要水源地宁夏六盘山的半干旱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对气象条件、土壤水分、林冠结构的响应规律及其坡向差异,为该区域林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10月,在叠叠沟小流域西北坡NW5... 【目的】在作为我国黄土高原重要水源地宁夏六盘山的半干旱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对气象条件、土壤水分、林冠结构的响应规律及其坡向差异,为该区域林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10月,在叠叠沟小流域西北坡NW50°、正北坡N0°、东北坡NE30°的典型坡面中部,各设置1块20m×20m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因子(表示为日潜在蒸散量PET)和0~60cm土层含水量(表示为相对土壤含水量REW),并定期监测林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不同坡向林分蒸腾对PET、REW和LAI的响应。【结果】1)2023年生长季(5—10月),正北坡林分日均蒸腾量最大(0.93mm·d^(-1)),比西北坡(0.59mm·d^(-1))和东北坡(0.73 mm·d^(-1))分别高0.34、0.20 mm·d^(-1);在干旱期(REW<0.45)的林分蒸腾各坡向间较接近且差异不显著(P>0.05)。2)林分日蒸腾量随REW和LAI增加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并渐趋稳定的变化,可用指数函数描述;随PET增加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并在达到某峰值后略微下降的变化,可用二项式函数描述。3)林分日蒸腾量对PET的响应在非干旱期(REW>0.45)显著强于干旱期(REW<0.45),表现为林分蒸腾量随PET增加的增长速率在非干旱期大于干旱期,且阴坡林分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半阴坡林分;而干旱期林分蒸腾量受到土壤水分的限制,表现为林分蒸腾随REW增加呈快速增加趋势,且半阴坡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阴坡,即半阴坡林分蒸腾对土壤干旱的响应比阴坡林分更敏感。基于各因子对林分蒸腾影响的贡献率分析,发现REW是导致干旱期林分蒸腾差异的主导因素,平均贡献率为10.21%,且在半阴坡样地的抑制效果最明显(11.8%);在非干旱期,LAI是导致林分蒸腾差异的主导因素,偏离正北方向越大时LAI抑制林分蒸腾效果越弱。【结论】在持续土壤干旱期,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受到土壤干旱的明显抑制,其中土壤水分相对较好的阴坡林分的蒸腾受到的土壤干旱限制作用低于半阴坡林分。在未来森林管理中,考虑到干旱事件会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应根据不同坡向进行管理。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具有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蒸腾 坡向 干旱 土壤水分 潜在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5
作者 刘璇 郭建斌 +2 位作者 付高冉 韩炎穆 于澎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于2019年生长季(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流域,选取1块林龄38 a、林分密度为746株/hm^(2)、平均胸径19.94 cm、平均树高17.54 m的华北落叶松纯林,通过观测其树干液流,经尺度上推得到林分蒸腾量,并对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ET_(o))、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RSWC)以及冠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监测。研究表明,生长季内林分蒸腾变化范围为0.031~1.191 mm/d,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平均值为0.572 mm/d。利用外包线法确定的林分蒸腾单因素响应规律表明,T与ET_(o)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阈值为1.191;T与RSWC之间为饱和指数函数关系,阈值为1.094;T与LAI之间为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单因素响应函数研究,进一步构建了T的多因素耦合模型,且得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R^(2)=0.85,NSE=0.83,P<0.01)。通过T模型计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发现,无雨日ET_(o)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13.35%),LAI次之(-4.63%),RSWC最小(-0.03%);有雨日LAI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6.95%),RSWC次之(0.05%),ET_(o)最小(-23.60%)。对T随各主要因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在高ET_(o)、RSWC和LAI水平下,T的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确定了T对潜在蒸散量、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的单因素响应关系以及T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构建了多因素T模型,可用于评估和预测林分蒸腾量,量化各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蒸腾 华北落叶松 潜在蒸散量 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时空变化数据集(1930-2100年)
6
作者 蔡依霏 王锋 +3 位作者 潘绪斌 张方敏 任国玉 卢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69-580,共12页
本数据集基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可能发生区域的定义,利用全球气象数据集(CRU TS4.07)、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9个气候模式数据以及未来全球大气CO_(2)浓度数据集,采用含有CO_(2)浓度参数的Penman-Monte... 本数据集基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可能发生区域的定义,利用全球气象数据集(CRU TS4.07)、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9个气候模式数据以及未来全球大气CO_(2)浓度数据集,采用含有CO_(2)浓度参数的Penman-Monteith(PM)公式估计潜在蒸散,计算了1930-2100年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时空变化数据,构建了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长时间序列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依赖的来源数据质量可靠。基于考虑CO_(2)浓度的PM公式,对未来潜在蒸散的估算更精确。研究首次提供了从1930到2100年中国荒漠化潜在地理分布区逐年时空变化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研究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的长期变化趋势、规划我国北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对制定中国国家荒漠化防治的中长期战略和履行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公式 潜在蒸散 干旱指数 CRU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OPMC模型蒸散发计算及径流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飞飞 许钦 +2 位作者 任立良 山红翠 孔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5-88,92,共5页
将BTOPMC模型应用于淮河流域黄泥庄集水区,模型蒸散发模块模拟效果良好;流域蒸散发能力计算值与水面蒸发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月蒸发值差别较小,年蒸发量计算值与实测值一致;1982-1987年逐月叶面积指数与实测水面蒸发值变化趋势相符。... 将BTOPMC模型应用于淮河流域黄泥庄集水区,模型蒸散发模块模拟效果良好;流域蒸散发能力计算值与水面蒸发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月蒸发值差别较小,年蒸发量计算值与实测值一致;1982-1987年逐月叶面积指数与实测水面蒸发值变化趋势相符。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对小流域径流总量较精确,径流系数误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oPMC模型 蒸散发能力 水面蒸发值 叶面积指数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8
作者 张开琴 陈国坤 +3 位作者 赵海娟 郭乾坤 黄燕 冯俊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目的]面向缺乏实测数据的异质景观区域,开展不同潜在蒸散发(PET)估算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为干热河谷地区PET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监测精度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4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采用FAO 56Penman-Monteith,Hargreaves-Saman... [目的]面向缺乏实测数据的异质景观区域,开展不同潜在蒸散发(PET)估算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为干热河谷地区PET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监测精度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4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采用FAO 56Penman-Monteith,Hargreaves-Samani(HS),Priestley-Taylor(PT)等6种方法,估算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2000—2020年的PET,并使用M-K检验法及精度评价指标评估各算法的适用性。[结果](1)经过参数修正后的Blaney-Criddle(BC)公式在月、季、年尺度上的R^(2)均超过0.90,估算精度高,且泛化性较好;PT法在月蒸发量小于100 mm的站点存在高估现象,而在蒸发量大于250 mm的站点则表现为严重低估。(2)Penman法在春夏季表现最佳,PT法在秋季表现较好,冬季推荐使用BC法。(3)在河谷上游高海拔相对湿润地区,PT法的R^(2)达到0.96,显示出更高的适用性;而在中游高温极端干旱地区,Penman法效果最优;在高海拔及负温情况下,Thornthwaite法和HS法的准确性较低。[结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不同PET方法的估算结果差异显著。Penman法是全区简化算法的最佳选择;在缺乏辐射和风速数据的中部河床区,HS法可替代FAO法;当蒸发皿实测数据完备时,经过系数率定和验证的BC法具有最佳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定量估算 适用性评价 干热河谷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月平均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非线性效应的分析
9
作者 王曼靖 曾新民 +2 位作者 刘思洁 王宁 Irfan Ullah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9,117,共8页
为探究月平均潜在蒸散发(ET_(p))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常用的7种估算方法进行非线性研究,即以使用日尺度气象数据计算的ET_(p)为标准,分析使用月尺度数据所产生偏差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Hargreaves法在7月产生最大绝对... 为探究月平均潜在蒸散发(ET_(p))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常用的7种估算方法进行非线性研究,即以使用日尺度气象数据计算的ET_(p)为标准,分析使用月尺度数据所产生偏差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Hargreaves法在7月产生最大绝对偏差ΔET_(p)为0.89 mm/d(相对偏差RE为7.78%),Blaney-Criddle法在7月产生最小ΔET_(p)为-0.51 mm/d(RE为-10.58%);Penman-Monteith法、Hargreaves法和Makkink法在春、夏易高估ET_(p),在秋、冬易低估;Hargreaves法和Priestley-Taylor法的年ΔET_(p)较大。11个温度带代表站点中,大多方法在敦煌站的ΔET_(p)最大。影响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法、Blaney-Criddle法ΔET_(p)的主要因子分别为最高温度、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风速和最小相对湿度。研究表明,在计算ET_(p)时,直接使用月尺度气象数据进行估算会产生较大偏差,必须适当考虑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导致的时空特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估算方法 非线性效应 日尺度 月尺度 偏差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1年中国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传号 黎梓涛 +1 位作者 王赛赛 逯家宝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以中国九大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网格尺度上识别了1981—2021年季节性干旱和骤发干旱,基于非线性模型构建了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特征的响应关系模型,评估了两种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以中国九大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网格尺度上识别了1981—2021年季节性干旱和骤发干旱,基于非线性模型构建了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特征的响应关系模型,评估了两种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干旱期间的骤发干旱频次明显高于季节性干旱发生前后,但其他骤发干旱特征在季节性干旱发生前后的变化较小,较长的骤发干旱历时和较大的骤发干旱强度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而峰值则在西南、东北和华东地区较高;骤发干旱前后季节性干旱特征的空间变化相对较小,季节性干旱在东北和华南地区频次较高,在西北地区强度较大且峰值较高;季节性干旱对骤发干旱的响应在不同流域差异较大,东南诸河、黄河和松辽河流域骤发干旱强度越大,所触发的季节性干旱强度越大,松辽河、西南诸河和珠江流域骤发干旱峰值越高,所触发的季节性干旱峰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季节性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中国九大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自然植被的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最小需水量计算
11
作者 王振文 陈彪 刘云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78-7784,共7页
为解决生态维护与农业生产需水量之间的矛盾,厘定干旱区生态修复最小需水量。以塔里木河下游为典型研究区,通过潜在自然植被(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PNV)模拟的方法,得出植被生长适宜区域,并对乔木、灌木和草地的适宜生长区域和... 为解决生态维护与农业生产需水量之间的矛盾,厘定干旱区生态修复最小需水量。以塔里木河下游为典型研究区,通过潜在自然植被(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PNV)模拟的方法,得出植被生长适宜区域,并对乔木、灌木和草地的适宜生长区域和面积进行了分析,结合AET数据集的多年蒸散发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的最小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塔河下游得出的PNV结果以灌木为主,林地和草地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河道周边;研究区内的林地和草地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潜力,而距离河道较远的灌木分布区域表现出退化趋势;根据PNV模拟结果计算出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量约为11279.23×10^(4)m^(3),其中灌木占比最大,而林地和草地由于面积较小,需水量占比分别为7.4%和5.36%。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流域生态修复及输水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能够明确流域的生态修复范围和植被种类,并有助于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干旱区流域 PNV(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yko框架下基于多种潜在蒸散发公式的径流演变归因——以博阳河梓坊站为例
12
作者 吴绍飞 姜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 Budyko方程是研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的重要途径。当前,鲜有系统揭示不同潜在蒸散发公式与Budyko方程组合对径流演变归因影响的研究。基于3类18种(5种温度型、8种辐射型和5种温度-辐射复合型)潜在蒸散发公式与3种Budyko方程,系统开展博阳河梓坊站1961—2018年年径流演变归因研究。结果表明:梓坊站年径流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987年发生显著向上跳跃性突变;所选5种温度型(BC、HM、RM、LN和HD)、8种辐射型(TC、JH、MB、HG、FAO-24、AT、MK和OD)和温度-辐射复合型TO与PT公式不适用于梓坊站ET 0计算,复合型KP与PM公式最佳;Fu方程径流演变归因结果与水文模型法最为接近,同时也更符合流域内土地利用面积与转移矩阵变化,最适合作为梓坊站年径流归因方法;PM-Fu与KP-Fu组合下,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65%、28.07%和11.29%,气候变化主导了1987—2018年梓坊站年径流演变。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方程 径流演变归因 潜在蒸散发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梓坊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的淮河流域潜在蒸散发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赛艳 张以弛 +1 位作者 胡嘉玮 解阳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4-273,共10页
[目的]揭示流域潜在蒸散发(ET_(0))时空演变规律,阐明淮河流域ET_(0)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干旱评估及农业用水评估和规划等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淮河流域内及其周边2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实测气象数据,采用... [目的]揭示流域潜在蒸散发(ET_(0))时空演变规律,阐明淮河流域ET_(0)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干旱评估及农业用水评估和规划等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淮河流域内及其周边2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实测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法研究了ET_(0)的基本变化趋势,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分解了流域各站点组成的ET_(0)矩阵,得到流域年和四季ET_(0)气象场的时空分布结构,通过分析典型分布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揭示了流域ET_(0)气象场的变化规律。[结果]流域年ET_(0)多年均值为858.4 mm,除春季外,其他三季和年ET_(0)均呈下降趋势。流域年ET_(0)整体以同增同减、流域西北和东南区域反相变化两种空间分布模态为主,其中,模态一以1980年为界,有从“全流域高ET_(0)”的空间分布形式转变为“全流域低ET_(0)”的显著变化趋势;模态二也有从“西北ET_(0)偏高东南ET_(0)偏低”向“西北ET_(0)偏低东南ET_(0)偏高”的显著变化趋势。流域四季ET_(0)整体以同增同减的空间分布为主,流域年ET_(0)空间分布模态的转变主要是由夏季ET_(0)的空间模态转变造成的。[结论]淮河流域ET_(0)时空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性差异,夏季ET_(0)对年ET_(0)的变化贡献率最大,显著减少的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导致流域存在“蒸发悖论”的主要原因,未来可针对性地加强夏季蒸散发的实际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潜在蒸散发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
14
作者 苏文 张心昱 +11 位作者 李锦 初玉 高新莲 郭小伟 姜峻 李国振 连杰 林丽莎 汪树超 杨淇越 张志山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21-35,共15页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经过数据质量控制与插补,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生成了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可作为亚洲中部干旱问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模型输入数据、模拟结果验证数据等,也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中亚 西北干旱区 生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21年新疆昆仑山北坡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红阳 陈天宇 +1 位作者 王圣杰 张明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3-1450,共8页
蒸散是陆面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高寒干旱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新疆昆仑山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山区实地气象观测匮乏,对潜在蒸散的认识也有待加强。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1979—2021年新疆昆仑山北坡潜在蒸散的时... 蒸散是陆面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高寒干旱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新疆昆仑山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山区实地气象观测匮乏,对潜在蒸散的认识也有待加强。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1979—2021年新疆昆仑山北坡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各流域的变化趋势,并且分析了潜在蒸散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昆仑山北坡年均潜在蒸散为733.5 mm,从塔里木盆地南缘向南呈现出逐渐减小的空间变化趋势。(2)1979—2021年潜在蒸散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7 mm·(10a)^(-1),其中2007年以前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有下降趋势。(3)在喀什噶尔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库木库里盆地6个流域中,车尔臣河流域年均潜在蒸散最高(810.8 mm),其线性变化率也最大(11.4 mm·(10a)^(-1)),和田河流域和克里雅河流域潜在蒸散的升高趋势相对较小,线性变化率分别为4.9 mm·(10a)^(-1)和5.0 mm·(10a)^(-1)。未来仍应加强新疆昆仑山北坡高海拔区域的水文气象观测,以便明确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文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格网数据 时空变化 昆仑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潜在蒸散发产品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适用性评估与融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诗阳 关铁生 +4 位作者 刘艳丽 金君良 王国庆 刘翠善 鞠琴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基于2001—2018年监测站点观测的蒸发皿数据,分别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上对GLEAM、MOD16A2、GLDAS_Noah和ERA5共4种遥感潜在蒸散发产品进行评估,选出适应性较好的3种遥感产品,运用Triple Collocation方法进行融合,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2001—2018年监测站点观测的蒸发皿数据,分别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上对GLEAM、MOD16A2、GLDAS_Noah和ERA5共4种遥感潜在蒸散发产品进行评估,选出适应性较好的3种遥感产品,运用Triple Collocation方法进行融合,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ERA5遥感产品相关性较为显著(相关系数CC=0.72),精确度最高(相对偏差Bias=-22.48%,均方根误差RMSE=39.24 mm/月),更适用于雅鲁藏布江流域,MOD16A2和GLDAS_Noah次之;MOD16A2、GLDAS_Noah和ERA5分别占融合数据PET_(TC)的31.12%、30.64%和38.24%,对比PET_(TC)与3种遥感产品,PET_(TC)融合数据在流域内精度有所提高;融合数据PET_(TC)的潜在蒸散发峰值出现在2009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呈现从中部向上、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流域东南角出现潜在蒸散发量最大值。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内获得更精准的潜在蒸散发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可为研究流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产品 潜在蒸散发 数据融合 时空变化 雅鲁藏布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区潜在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典型流域径流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路 于坤霞 +5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徐国策 赵宾华 高蓓 杨志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9-71,共13页
山区流域作为水源涵养地,由于地形、植被和气候因子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与平原流域相比,其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在水资源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为掌握山区流域水文变化规律,该研究以秦岭山区及其内部6个典型流域... 山区流域作为水源涵养地,由于地形、植被和气候因子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与平原流域相比,其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在水资源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为掌握山区流域水文变化规律,该研究以秦岭山区及其内部6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5—2019年79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和6个典型流域控制水文站逐年径流数据以及年太阳黑子数、大气环流指数、Nino3.4指数,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微分法、交叉小波变换和时变Budyko框架分析了秦岭山区年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的时空变化特征,计算了年PET对不同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探讨了年PET变化的可能原因,最后量化了PET等不同因素对径流在不同时期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在1965—2019年间,秦岭山区的多年平均PET和气候因子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多年平均PET和日照时数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大和最小相对湿度则在空间上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变化特征。此外,在年尺度上,气温普遍上升,而日照时数和风速在大面积范围内有所下降。2)年PET在草原植被区对多个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最高。地形因子、太阳黑子活动、大气环流和海温变化等因素对年PET的影响时段和范围存在差异。98.73%气象站点的年PET与北极涛动指数呈现负相关,呈现显著负相关的比例高达20.25%(P<0.05)。这证明了北极涛动通过影响区域性的气候模式,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蒸散发过程。特别是在北极涛动的负位相时,常常伴随冷空气南下,导致该区域温度下降,蒸散发减少。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PET表现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01)。3)在6个典型流域中,流域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和下垫面条件的驱动,尤其是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逐渐增强。研究成果将支撑山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时空变化 径流 Budyko 秦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林日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智伟 万艳芳 +5 位作者 于澎涛 白雨诗 王彦辉 刘兵兵 王晓 胡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9,共11页
【目的】准确量化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的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探究其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为该区域的林水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5—10月,在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选取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华北... 【目的】准确量化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的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探究其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为该区域的林水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5—10月,在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选取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各布设1个面积30 m×30 m的固定样地,每个样地选取12株不同胸径的样树,连续测定树干液流密度、气象因子和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华北落叶松和白桦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对潜在蒸散(PET)和土壤相对可利用水分(REW)的响应差异。【结果】1)7—10月华北落叶松和白桦人工林的日均蒸腾量分别为0.63和0.54 mm·d^(-1),前者比后者高0.09 mm·d^(-1);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林分日蒸腾量随着月份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7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和1.45 mm·d^(-1)。2)2种人工林的日蒸腾量对PET的响应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即日蒸腾量随PET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但变化趋势在不同REW之间有差别;华北落叶松林分日蒸腾量随PET增长的速率在REW<0.3时较低,在REW>0.3后则迅速升高,且不同REW之间差距很小;而白桦林分日蒸腾量随PET增长的速率持续增大,且比较均匀。3)2种人工林的日蒸腾量对REW的响应也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但变化趋势在不同PET之间有差别;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随REW增长的速率在PET<2 mm·d^(-1)时较低,在PET>2 mm·d^(-1)后则迅速升高,且不同PET之间差距很小;相比之下,白桦人工林日蒸腾量随REW增大而升高的变化在整个PET变化范围内都比较均匀,且增长速率持续增大。【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分日蒸腾量对PET和REW的响应明显比白桦林更敏感。华北落叶松林分日蒸腾量在PET<2 mm·d^(-1)或REW<0.3时明显高于白桦,但在PET>2 mm·d^(-1)或REW>0.3后迅速升高到其最大值附近并随PET或REW升高保持稳定,而白桦林分日蒸腾量表现为相对均匀地逐渐趋于其最大值。这说明在水分受限的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的蒸腾耗水量高于白桦林,且白桦林蒸腾受干旱期土壤水分的限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 土壤水分 潜在蒸散 华北落叶松 白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8年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及旱涝时空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静 张峰 +4 位作者 赵春莉 李明堂 张继权 郝鹏飞 陈晓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确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及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该文采用吉林省逐日气象站点数据,通过计算月尺度下的潜在蒸散量,构建水分盈亏指数来分析吉...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确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及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该文采用吉林省逐日气象站点数据,通过计算月尺度下的潜在蒸散量,构建水分盈亏指数来分析吉林省潜在蒸散量和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来探究水分盈亏指数的趋势性及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和各月份平均潜在蒸散量均有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5—9月潜在蒸散量分别占生长周期内总平均潜在蒸散量的26.3%、24.5%、21.1%、16.8%和11.3%。5月和9月发生中旱及以上频率大于50%的地区主要位于白城市西部,四平市西部和长春市中部地区。8月和9月中涝及以上频率高值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及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盈亏指数 月尺度 潜在蒸散量 旱涝灾害时空分布 玉米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森林下垫面大气层结变化规律及其对潜在蒸散发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宝 刘梅先 +3 位作者 杜虎 林凯荣 罗威 涂新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7,共9页
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 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T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中性、稳定和不稳定3种大气层结具有明显的日内与季节变化特征,不稳定层结在中午居多,稳定层结在早晨和傍晚居多,而中性层结在昼间均有分布;同时,春夏两季的不稳定层结高频时段较长,而秋冬两季相对较短;总体上,观测期内不稳定、中性和稳定3种层结平均占比分别为41.4%、34.7%与24.0%。②基于中性假设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估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空气动力学阻力,导致PET存在低估现象(RMSE=25.82 W/m^(2)),且误差偏离随着PET增大而愈加明显。③在当地条件下当量空气动力学阻力r_(a)与风速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_(a)=7.83u^(-2.92)+32.66,R^(2)=0.50,P<0.05,N=394),基于该关系估算的PET相对于中性假设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R^(2)提高了3.26%,RMSE降低了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潜在蒸散发 空气动力学阻力 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 涡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