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3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ve effects of bacteria-loaded biochar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in the Pb and Zn contaminated soil
1
作者 LI Xue ZHU Xiao-li +3 位作者 ZHU Feng LI Xing ZHANG Zi-ye XUE Sheng-g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trategy for remediating Pb/Zn-contaminated soil.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and plant responses,which hampers practical applications.Here,a 90-day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biochar(WS700)and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on Pb and Zn synchronous immobiliz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Brassica).Compared with CK,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declined the exchangeable Pb and Zn fraction by 94.69%−98.37%and 94.55%−99.52%,while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state Pb and Zn by 75.50%−208.58%and 96.71%−110.85%,respectively.Three amendments enhanced Brassica growth by improving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peroxidase(POD)activities.The 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effectively regulate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educed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CK,three amendments reduced MDA content by 28.84%,28.30%and 41.60%,respectively,und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Zn.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bacterial-biochar consortia in immobilizing Pb and Zn and mitigating Pb and Zn-induced stress in plants by regulating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immobilized bacteria consortia photosynthetic properties Pb and Zn immobilization antioxidant enzy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are Earth Lanthanum and Cerium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Soybean Leaves
2
作者 Ren Hong-yu Miao Yan-li +3 位作者 Wang Zhen-hua Zhuang Zhong Li Xin Zhang Xing-w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2期25-32,共8页
Rare earth has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use and can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by-products,but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 Rare earth has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use and can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by-products,but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nthanum and cerium on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in leaves of soybeans[Glycine max(L.)Merr].Soybean varieties of Dongnong 42,Dongnong 47 and Dongnong 52 from Northeast China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aCl3(120,150 and 180 mg·L-1),CeCl3(30,60 and 90 mg·L-1)and LaCl3+CeCl3(30,40 and60 mg·L-1 mix)solutions on the leaves at the seedling stage and the early flowering stage of soybea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lanthanum and cerium could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soybean leaves,but the effects of lanthanum and cerium o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oybeans were also different.For Dongnong 42,the optimum lanthanum and cerium treatment was 60 mg·L-1 LaCl3+CeCl3,and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increased by 11.36%(p<0.05),13.89%(p>0.05)and 50.00%(p<0.05)compared with those of CK.The optimal lanthanum and cerium treatment of Dongnong 47 was40 mg·L-1 LaCl3+CeCl3.Compared with those of CK,the above three enzyme activities increased by 15.80%(p<0.05),51.52%(p<0.05)and 20.75%(p>0.05).The optimal lanthanum and cerium treatment of Dongnong 52 was 60 mg·L-1 LaCl3+CeCl3,which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enzymes by 33.49%(p<0.05),19.23%(p>0.05)and 23.53%(p<0.05)compared with those of 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UM CERIUM SOYBEAN antioxidant enzy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叶片衰老特征对不同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萍 李盼 +6 位作者 赵连豪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柴强 殷文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传统生产模式中大量使用地膜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且在极端高温下玉米出现叶片早衰。针对该现象,通过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探讨延缓玉米叶片衰老并增加玉米产量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西北绿洲灌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传统生产模式中大量使用地膜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且在极端高温下玉米出现叶片早衰。针对该现象,通过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探讨延缓玉米叶片衰老并增加玉米产量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西北绿洲灌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2013年在西北绿洲灌区设置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NTP)、秋免耕春覆膜(RTP)和传统每年覆新膜(对照, CTP) 3种处理(本文采用2021-2023数据),探究玉米叶片光合源、持绿特性、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不同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NTP和RTP可有效调节玉米生育期内光合源和叶片持绿性能的动态关系,维持生育后期较大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叶片持绿性(SG)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与CTP相比, NTP玉米出苗后75~120 d的LAI、LAD、SG和SPAD分别提高15.1%~16.1%、14.8%~15.5%、7.2%~9.2%和11.3%~11.7%,RTP分别提高12.4%~13.0%、11.5%~12.4%、10.0%~17.6%和6.0%~6.7%。同时,通过单株绿色叶面积的拟合,发现NTP和RTP较CTP叶片衰老时间平均推迟了5.8~7.0d和6.2~7.7d,这可能是由于NTP和RTP有助于增强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渗透调节作用。玉米出苗后60~105 d, NTP较CTP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提高17.6%~20.0%、28.4%~34.4%、6.7%~8.4%和8.3%~10.9%, RTP较CTP分别提高11.3%~11.7%、16.9%~18.2%、4.4%~6.1%和5.8%~7.7%。此外,与CTP相比,NTP与RTP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5.9%~43.9%和29.5%~31.8%,20.7%~31.7%和17.4%~20.4%,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26.0%~27.8%和17.5%~25.9%。NTP对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更大,NTP较CTP增产5.2%~6.0%。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是西北灌区在实现资源减投条件下,有效延缓玉米叶片衰老且增加产量的适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光合源 抗氧化酶活性 细胞渗透调节能力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xogenous H_(2)O_(2) on ROS Metabolism in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Leaves Under Salt Stress
4
作者 Zhang Nan Cahaeraduqin Sunaer +3 位作者 Du Jinxue Pan Yiliang Wang Rui Liu 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Salt stress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limiting plant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H_(2)O_(2) on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metabolism and the antioxidant system in leaves of N... Salt stress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limiting plant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H_(2)O_(2) on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metabolism and the antioxidant system in leaves of Nitralia tangutorum Bobr. under salt stress were studied. N. tangutorum seedlings were subjected to 200 mmol·L^(-1) NaCl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the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H_(2)O_(2) for 7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Cl str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the contents of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 and ROS(H_(2)O_(2) and O_(2)^(·-)), as well as promote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peroxidase(POD), catalase(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APX) in N. tangutorum leaves. In addition, exogenous H_(2)O_(2) decreased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the contents of TBARS, H_(2)O_(2) and O_(2)^(·-), while further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_(2)O_(2)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NaCl stress on N. tangutorum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ROS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NaCl stres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tioxidant enzymes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柴成武 王方琳 +2 位作者 赵鹏 付贵全 唐卫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增加,沙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持续降低,叶片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沙蒿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增加而持续降低,胁迫30 d时均降为最小值,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3)沙蒿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水分都表现出明显的阈值响应,适宜进行正常光合生理活动的土壤含水率阈值为6.48%~17.51%;4)沙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平缓上升趋势;5)沙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持续干旱胁迫导致MDA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30 d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对干旱胁迫做出较早的响应,胁迫12 d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较差,持续干旱对沙蒿CAT活性产生抑制。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沙蒿会通过提高叶片光能捕获转换能力、增强抗氧化水平等方式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 干旱胁迫 叶片水分含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沟渠在盐度胁迫下的营养盐去除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焕 彭耀华 +3 位作者 徐岩 姚植 王乐乐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439,共10页
为实现高效去除高盐湖体营养盐,以岱海湖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混合植物生态沟渠技术,探究了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沟渠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营养盐的去除效率、植物生长情况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发现,盐度胁迫下利用聚氨酯海绵将解淀粉芽孢... 为实现高效去除高盐湖体营养盐,以岱海湖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混合植物生态沟渠技术,探究了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沟渠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营养盐的去除效率、植物生长情况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发现,盐度胁迫下利用聚氨酯海绵将解淀粉芽孢杆菌固定在沟渠,能有效的强化系统中植物的耐盐性能,主要体现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氧化应激功能酶活性,加强植物对营养盐的同化吸收等.虽然向沟渠中投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并未使其成为系统中的绝对优势菌属,但其能够改善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系统中脱氮除磷相关功能微生物的丰度进而提高沟渠的水质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组沟渠在不同盐度下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高于单一植物/微生物生态沟渠,且在15g/L盐度下对营养盐去除效率最高,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_(Cr))平均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相较于植物沟渠,植物+微生物沟渠的3种抗氧化应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15g/L盐度条件下分别提高了33.70%、43.64%、3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态沟渠 盐度胁迫 抗氧化应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蓖麻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王沛琦 胡尊红 +3 位作者 杨博 胡学礼 杨谨 李文昌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探讨蓖麻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d浓度[0(对照),20,50,100,200,300 mg/kg]胁迫对蓖麻幼苗光合、保护酶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 为探讨蓖麻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d浓度[0(对照),20,50,100,200,300 mg/kg]胁迫对蓖麻幼苗光合、保护酶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但当Cd浓度大于100 mg/kg时,其值显著降低。随着Cd浓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Cd浓度达200 mg/kg时,除Tr及Ci外,其余指标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Cd胁迫导致蓖麻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根中MDA含量先升后降,叶片及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当Cd浓度达到200 mg/kg时,除叶片POD活性大于对照外,其余指标均较对照显著降低。在AsA-GSH循环中,随着Cd浓度的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AsA、GSH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Cd浓度达到200 mg/kg时,除叶和根的AsA含量及根的APX活性低于对照外,其余指标均较对照增加。研究证明,低浓度镉胁迫能诱导蓖麻抗氧化系统活性显著增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随着浓度增加,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氧物质含量下降,植株受毒害,且在重度胁迫下,植株主要依赖AsA-GSH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Cd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维生素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旭 王冬雪 +2 位作者 罗永成 李娟 秦文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C2组、C3组、C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800、1 600 mg/kg VC磷酸酯镁。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组、C3组、C4组显著高于C1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组和C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3组MDA含量最低。C2组、C3组、C4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当饲料中VC添加水平分别为1 228.50、721.67、1 033.33 mg/kg时,T-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达到最小值。研究表明,通过回归分析并结合各组成活率,建议三角鲂仔稚鱼饲料中VC适宜添加水平为678~1 45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仔稚鱼 维生素C 生长性能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虫水稻受褐飞虱取食诱导的应激反应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连玲 董萌 +6 位作者 吴春珠 张居念 施龙清 解振兴 陈玉玲 吴扬 姜照伟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探析抗感虫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筛选获得的抗褐飞虱水稻种质BP4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探析抗感虫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筛选获得的抗褐飞虱水稻种质BP4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为试验材料,观察接褐飞虱后表型变化。采用生化法测定褐飞虱取食后丙二醛、脯氨酸、过氧化氢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som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性;并用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激素包括脱落酸、茉莉酸、生长素和水杨酸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接褐飞虱不同时间段后抗氧化酶基因、水杨酸信号转导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接褐飞虱6d时,感虫品种的死苗率达到100%;而抗虫种质BP4的死苗率为11.11%,其抗性级别为3,抗性水平为抗虫。接虫4d时,抗感虫水稻植株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极显著增加,而总黄酮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同时,感虫TN1植株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极显著增加,而抗虫BP4植株中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感虫TN1植株中CAT、POD和SOD的活性显著升高,而抗虫BP4植株中相应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另外,抗感虫植株中APX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但感虫TN1植株中GR的活性显著降低,而抗虫BP4植株中该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抗虫BP4植株中水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而感虫TN1植株中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接虫2d时,抗虫BP4中大多数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下调或无显著变化,而感虫TN1中多个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极显著上调;此外,BP4中水杨酸信号转导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褐飞虱取食的诱导,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褐飞虱取食后抗感虫水稻的过氧化氢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水杨酸含量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表明抗感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到的水稻种质BP4具褐飞虱抗性,将来有望应用于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应激反应 抗氧化酶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牛磺酸对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王旭 贺敏嘉 +2 位作者 罗永成 李娟 韩依潼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09,共5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试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6.2±2.3) g的三角鲂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以鱼粉、去皮豆粕、小麦粉等配制的基础饲...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试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6.2±2.3) g的三角鲂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以鱼粉、去皮豆粕、小麦粉等配制的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0 (C1)、0.3%(C2)、0.6%(C3)、0.9%(C4)和1.2%(C5)的牛磺酸,设置5个组,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三角鲂幼鱼生长性能指标及肝脏、肌肉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各组间三角鲂幼鱼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C3、C4、C5组成活率显著高于C1、C2组(P<0.05)。C3、C4、C5组肝脏和肌肉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C1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1组(P<0.05),且各种酶活性在肝脏与肌肉中变化趋势一致。综上,饲料中牛磺酸添加水平为0.6%(C3)时,三角鲂幼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及抗氧化酶活性;因此,建议在三角鲂幼鱼饲料中添加0.6%牛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幼鱼 牛磺酸 生长性能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齐富刚 邹文瑞 +5 位作者 魏冬霞 王权 吴建顾 卫少松 林阿朋 袁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2,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将600尾大口黑鲈幼鱼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0.5%丁酸梭菌组(基础饲料+0.5%丁酸梭菌菌液)、1.0%丁酸梭菌组(基础饲料+1.0%丁酸梭菌菌...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将600尾大口黑鲈幼鱼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0.5%丁酸梭菌组(基础饲料+0.5%丁酸梭菌菌液)、1.0%丁酸梭菌组(基础饲料+1.0%丁酸梭菌菌液)、2.0%丁酸梭菌组(基础饲料+2.0%丁酸梭菌菌液),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试验为期56 d。结果发现:1.0%丁酸梭菌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几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丁酸梭菌水平下幼鱼肠道糜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0%丁酸梭菌组肠道糜蛋白酶活性更高(P<0.05);各丁梭酸菌水平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丁酸梭菌、2.0%丁酸梭菌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改善鱼体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丁酸梭菌添加水平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丁酸梭菌 消化酶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黄瓜品种(系)芽期和苗期耐湿冷性比较
12
作者 王波 秦玉红 +2 位作者 李磊 张守才 张功臣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存在一定差异,JY1的相对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苗期耐湿冷比较结果表明,湿冷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品种(系)间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Y30和JY1的D值相对较高,分别为0.942和0.774,而QY20和QD29的D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218和0.21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D值与湿冷伤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QY30和JY1的苗期耐湿冷性相对较强,而QY20和QD29的耐湿冷性相对较弱。研究结果为后续耐湿冷种质资源利用和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湿冷性 抗氧化酶活性 相对发芽指数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乳酸菌处理对水稻发芽过程中功能活性成分的影响
13
作者 朱静 陈顺心 +3 位作者 刘秋员 陈亚蓝 李飞 刘禹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0,共11页
采用超声波-乳酸菌处理(处理组)水晶3号、宁乡粳9号、直优151、春优167和9优418共5种水稻进行发芽试验,并与超声波-清水处理(清水组)对比考察其对水稻发芽过程中生长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关键酶活性、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水稻... 采用超声波-乳酸菌处理(处理组)水晶3号、宁乡粳9号、直优151、春优167和9优418共5种水稻进行发芽试验,并与超声波-清水处理(清水组)对比考察其对水稻发芽过程中生长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关键酶活性、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水稻样品的处理组和清水组发芽率均超过80%。除宁香粳9号与春优167外,处理组与清水组间在发芽率和发芽势上没有显著差异。与清水组相比,处理组更能促进水稻γ-氨基丁酸、总多酚、黄酮、γ-谷维素的积累,对相应酶的活性具有一定诱导作用。同时,酶活的改变也会对样品的抗氧化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芽 酶活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LA对猕猴桃叶片生理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蔡金术 卜范文 +2 位作者 徐海 何飞艳 汪良驹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研究外源ALA对猕猴桃叶片生理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个猕猴桃品种和2个品系为试材,叶面喷施10mg·L^(-1)外源ALA溶液,测定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 [目的]研究外源ALA对猕猴桃叶片生理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个猕猴桃品种和2个品系为试材,叶面喷施10mg·L^(-1)外源ALA溶液,测定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指标。[结果]外源ALA处理促进了楚红和丰硕两个猕猴桃品种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以楚红增幅最大,而丰悦的响应不显著。楚红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丰悦和丰硕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叶片POD活性都高于对照,其中,丰悦和丰硕p<0.01,但楚红p>0.01。3个品种的叶片SOD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MDA含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丰硕对ALA处理的响应在POD和SOD活性以及MDA含量这3个指标上表现最为明显。各品种平均单果质量均有提高,除楚红外,其余品种均显著高于对照。除楚红外,各品种(系)果形指数均增加,但仅S1、S2品系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品种(系)果实SSC和干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S2的增幅最大。[结论]外源ALA可有效调控猕猴桃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主要耐热生理指标,提高耐热性和果实品质,并表现出能显著提高耐热性强的猕猴桃品种的耐热关键指标,增加大果型猕猴桃品种的单果质量,提高低糖类型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干物质含量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5-氨基乙酰丙酸 光合色素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对果生刺盘孢的防御反应及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李杨 欧阳晓芳 +5 位作者 华晨 莫正海 翟敏 卢多 胡龙娇 宣继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比较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对该病原菌的抗性,并分析不同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安徽定远县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叶中分离出的CZ102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Z102侵染后,薄壳山核桃叶片H_(2)O_(2)和O_(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显著(P<0.05)升高。防御相关基因RBOHD、LRR-RLK、PTI6、GPX的相对表达量在CZ102侵染后0~24 h持续显著升高,在侵染后36 h显著降低,PR-10的相对表达量在侵染后0~36 h持续显著升高。在CZ102侵染后,‘仪征10号’(‘Yizheng No.10’)和‘肖肖尼’(‘Shoshoni’)高度抗病,‘斯图尔特’(‘Stuart’)、‘肖尼’(‘Shawnee’)和‘马罕’(‘Mahan’)中度感病,‘波尼’(‘Pawnee’)、‘Nacono’和‘福克特’(‘Forkert’)高度感病。多菌灵对CZ102的抑制效果最好,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效果较好。综上,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对果生刺盘孢的抗性不同,在果园栽培管理上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高度感病品种;并且,可选用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防治果生刺盘孢引起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炭疽病 果生刺盘孢 抗氧化酶 防御相关基因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对番荔枝冬季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方仁 劳素婵 +4 位作者 安振宇 龙兴 韦媛荣 陈科文 黄伟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为筛选适合广西地区番荔枝冬季果实生产的果袋类型,以5年生“凤梨释迦”番荔枝为试材,采用外白内黄双层纸袋、黄色双层纸袋、外红内黑双层纸袋、白色单层纸袋、黄色单层纸袋等5种果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测定比较不同套袋处理的... 为筛选适合广西地区番荔枝冬季果实生产的果袋类型,以5年生“凤梨释迦”番荔枝为试材,采用外白内黄双层纸袋、黄色双层纸袋、外红内黑双层纸袋、白色单层纸袋、黄色单层纸袋等5种果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测定比较不同套袋处理的果实内外品质性状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并开展果实内外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套袋处理会降低果实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钾含量,但同时提高果实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和果皮亮度,并显著增强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其中,黄色单层纸袋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其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果皮亮度,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0.15%、7.15%、11.35%、13.73%、68.89%、56.52%、42.31%。建议在广西地区番荔枝冬季果实生产上采用黄色单层纸袋套袋处理,以优化果实品质和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果实套袋 单果质量 生长发育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黄酮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文静 赵馨馨 +3 位作者 张琴 唐凤仙 齐倩倩 余明会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7-234,共8页
该研究以新疆特色大果沙棘为原料,利用超声复合酶法对沙棘黄酮进行提取,探究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对沙棘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沙棘黄酮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沙棘黄酮的抗氧化... 该研究以新疆特色大果沙棘为原料,利用超声复合酶法对沙棘黄酮进行提取,探究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对沙棘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沙棘黄酮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复合酶添加量2.7%、乙醇浓度63%、超声时间53 min,该条件下沙棘黄酮提取量为(18.57±0.12)mg/g。当沙棘黄酮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18%、77.58%、84.76%,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沙棘黄酮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易受还原剂(Na 2 SO 3)的影响,在pH为7的中性溶液环境中较稳定。该研究可为沙棘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黄酮 超声提取 复合酶 抗氧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4种苗木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顺福 李春叶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7-12,40,共7页
酸雨是全球三大环境危害之一。中国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东亚酸雨区的一部分,而广西则是酸雨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可影响树木正常代谢过程。通过设... 酸雨是全球三大环境危害之一。中国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东亚酸雨区的一部分,而广西则是酸雨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可影响树木正常代谢过程。通过设置4个水平(pH 3.0、pH 4.0、pH 5.0、pH 5.6)、1个对照(pH 6.0)共5种模拟酸雨的处理方式,测定巨尾桉9号、格木、降香黄檀、土沉香4树种苗木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D)质量摩尔浓度,来模拟研究酸雨对4树种细胞膜透性及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树种的细胞膜透性及MDA质量摩尔浓度随着酸雨pH的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格木细胞膜透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4树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3)不同pH的酸雨模拟处理对4树种叶片内SOD、POD、APX、CAT 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有影响。模拟酸雨对苗木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巨尾桉9号 格木 降香黄檀 土沉香 细胞膜透性 抗氧化酶活性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浸种对盐胁迫下曼陀罗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19
作者 闫艳华 曾慧琳 杨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盐渍化日渐严重,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在曼陀罗应对盐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用油菜素内酯浸泡曼陀罗种子,分析其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种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会抑制曼陀...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盐渍化日渐严重,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在曼陀罗应对盐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用油菜素内酯浸泡曼陀罗种子,分析其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种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会抑制曼陀罗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1×10^(-9) mol/L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曼陀罗种苗的根长、下胚轴长、含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种子活力指数,降低曼陀罗种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提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抗盐胁迫能力。1×10^(-8) mol/L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会抑制曼陀罗种子的萌发及种苗生长。本研究为增强曼陀罗抗盐胁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盐胁迫 曼陀罗 种子萌发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紫外线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7-885,共9页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含量(MDA),并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UV-B辐射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UV-A辐射在短期内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长期无显著影响;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在UV-A、UV-B联合处理及UV-B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单独UV-A作用下,这些指标略高于对照组;UV-B辐射还促进了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对菹草生长有明显的伤害作用,UV-A长期辐射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远小于UV-B辐射的伤害作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联合作用时,UV-A对UV-B辐射无显著协同和减缓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春末夏初菹草在强辐射下的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活性氧自由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