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尹琛 聂艳 +4 位作者 于婧 徐张洋 许悦 于雷 齐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38-7051,共14页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山水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其通过改善或恢复现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布局为碳减排提供了可行思路,而如何评估山水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则成为了核心议题。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聚焦于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样本数据筛选、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考虑地区与时间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其抑制效应为29.9%。(2)在作用机制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自然植被恢复、土地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来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3)在城市异质性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积极摆脱“资源诅咒”和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从而更加有效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同样,中东部地区优越的人力、技术、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加强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在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尽管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但受限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碳减排的内生动力存在不足,影响了山水工程试点政策的施行效果。未来应紧扣三大作用机制靶向施策,重视城市类型和区位差异,继续发挥山水工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对完善山水工程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 土地利用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分析
2
作者 周海燕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60-62,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征占用林地现象日益普遍。林地植被恢复项目作为补偿征占用林地损失的重要手段,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包括对生态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征占用林地现象日益普遍。林地植被恢复项目作为补偿征占用林地损失的重要手段,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包括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可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项目 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3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原则及造林技术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天真 熊起明 郭圣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结合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提出了对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的认识;探讨在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对利用自然力的原则进行详尽的论述;根据江西退耕还林地的地类分析,提出各类退耕地的整地方式和造林技术,提供了退耕地的树种选择... 结合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提出了对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的认识;探讨在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对利用自然力的原则进行详尽的论述;根据江西退耕还林地的地类分析,提出各类退耕地的整地方式和造林技术,提供了退耕地的树种选择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退耕还林工程 造林技术 退耕地 整地 树种 自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民利益保障与增收的中西部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与宁夏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英 严成 蒋麟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8-322,共5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民利益的重大生态工程,中西部地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及实施的重点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从农民的口粮保障、农民收入结构及退耕还林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民利益的重大生态工程,中西部地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及实施的重点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从农民的口粮保障、农民收入结构及退耕还林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两区域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和增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 退耕还林 口粮保障 收入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南水北调水源地森林生态恢复技术与模式探讨——以淅川县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裴卫国 杨伟敏 +1 位作者 江帆 赖正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以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以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生态现状为依据,分析了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恢复技术与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水源地的森林生态恢复与林业生态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恢复 南水北调 水源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