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DM process: A case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Sandeep Rathee Manu Srivastava +1 位作者 Sachin Maheshwari Arshad Noor Siddique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odeling is accomplished for i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s and obtain statistical models for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given primitive in modeller build volume. Contour width, air gap, slice height, raster width, raster angle and angle of orientation are treated as process parameters.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rocess parameter is found to change for build tim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patial orientations. Also, the average of build time requirement changes with spatial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early discuss and describe the observations with an aim to develop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This 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ocess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these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aid designers specially while tackling nesting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Spatial orient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UILD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he Real-Time Control Problems in Differential-Algebraic Systems
2
作者 Fei, Jingg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9年第2期20-28,共9页
In this paper, a real-time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he control problems in differential-algebraic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errors of the method are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ampling stepsize and the con... In this paper, a real-time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he control problems in differential-algebraic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errors of the method are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ampling stepsize and the controlled errors is analyze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is done for a model problem, and the stability region is ploted which gives the range of the sampling stepsizes with which the stability of control process is guarant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EBRA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 Error analysis Mathematical models process engineering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al time systems Sampling System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权衡与协同分析
3
作者 王军邦 明茹 +3 位作者 欧阳熙煌 李明 张秀娟 赵新全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349-363,共15页
草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以及牧草生产功能。明晰这些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福祉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源地区(含国家公园内外区域)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1980—2020年... 草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以及牧草生产功能。明晰这些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福祉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源地区(含国家公园内外区域)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1980—2020年间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1980—2020年,该地区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年均达818亿元,总价值量呈增加趋势(年增12.78亿元),主要受草地供给价值变化(7.14元hm^(-2)a^(-1))驱动;考虑文化功能后,2018—2020年平均总价值量达1186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占77%。(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整体分布格局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中东南部地区水源涵养(占生态功能48.17%)和土壤保持价值量较高,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防风固沙价值量突出,东部地区因水热条件优越而具有较高的草地供给价值。(3)功能间关系在时空尺度上表现不一:时间维度上,草地供给服务与生态功能总体呈协同关系;空间维度上,西部以协同关系为主,东部和南部则表现为权衡关系,尤其在农牧交错带,防风固沙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功能间存在显著的此消彼长关系。研究为进一步基于草地多功能性开展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管理规划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生态功能 生产功能 生态过程模型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
4
作者 陈井旺 毕晟维 +4 位作者 马致宇 刘晓娜 武桐 毛立宝 李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凝练的5种模式,即资源型、需求型、战略型、共建型和孵化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有机固废厌氧消化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晓满 郭静远 +1 位作者 沈德魁 林日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3-75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学习(ML)模型在厌氧消化(AD)领域的适用性和预测性能,系统性梳理了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ML建模过程、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AD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常见ML模型(随机森林、支...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学习(ML)模型在厌氧消化(AD)领域的适用性和预测性能,系统性梳理了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ML建模过程、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AD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常见ML模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在AD产气性能预测、工艺参数优化、过程监测和控制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数据量不足、易过拟合、可解释性不足和面对复杂情况预测性能差等问题。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方法可衍生数据进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此外,集成现有的机械模型和数字驱动的ML模型,并结合宏基因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甲烷产生 机器学习 建模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模乳品生产效率静动态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6
作者 余泽田 刘浩 +2 位作者 王晶晶 彭华 董晓霞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文章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基于上市乳企2014~202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中国乳品加工业的静态生产效率和包含技术进步的动态生产效率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的生产效率整体表现为非DEA有效,生产... 文章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基于上市乳企2014~202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中国乳品加工业的静态生产效率和包含技术进步的动态生产效率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的生产效率整体表现为非DEA有效,生产主体间发展不平衡,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滑态势。技术效率不高是造成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也对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市场结构、资本密集度、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生产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生产过程知识图谱构建
7
作者 彭雨侬 柳平增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知识图谱是以结构化形式对知识进行存储的图数据库。针对玉米种植户无法高效、快捷地获取玉米生产过程知识问题,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生产过程知识图谱。半结构化数据来源于在农业领域专家帮助下制定的表格形式玉米高产栽培方案;... 知识图谱是以结构化形式对知识进行存储的图数据库。针对玉米种植户无法高效、快捷地获取玉米生产过程知识问题,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生产过程知识图谱。半结构化数据来源于在农业领域专家帮助下制定的表格形式玉米高产栽培方案;非结构化数据获取则基于OCR技术将书籍转换为TXT格式的文本文档。模式层构建则根据玉米领域数据不同特征,确定玉米品种包含1类实体、12种属性,玉米病害和玉米虫害分别包含6类实体、5类关系,形成玉米种植知识实体和关系概念层。在数据层构建过程中,通过BIOES标注法,采用BERT—BiLSTM—CRF模型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体识别。结果表明,基于BERT—BiLSTM—CRF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相比LSTM、LSTM—CRF、BiLSTM—CRF,在F1值上分别提高14.31%、7.36%、3.86%;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89.31%、88.54%和88.92%。构建完成的玉米生产过程知识图谱可提升用户获取玉米种植知识的效率,提高玉米种植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 玉米生产过程 玉米病虫害 玉米品种 识别模型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向设计的产品改进策略分析
8
作者 吴玉广 董晋华 +3 位作者 樊朋煜 邓静 许晶 翟建华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改进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采用正向设计方法进行产品改进。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及造成产品缺陷的原因,通过设计优化和建模仿真等正向设计的工具方法提出产品改进的方向及措施,通过仿真与实际验证并获得良好效果。结果表... 为改进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采用正向设计方法进行产品改进。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及造成产品缺陷的原因,通过设计优化和建模仿真等正向设计的工具方法提出产品改进的方向及措施,通过仿真与实际验证并获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除产品缺陷,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设计 系统工程 建模仿真 产品改进 制造工艺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过程支持系统EProcessV2.0的研究与实现
9
作者 彭乐 张有仁 +1 位作者 张华 陆建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9,共6页
软件过程是软件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它是提高软件生产率、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 V2 .0 ,探讨系统中过程建模技术 ,引入 APRML建模语言及其实施机制。同时介绍了 EProcess V2 .0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 软件过程是软件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它是提高软件生产率、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 V2 .0 ,探讨系统中过程建模技术 ,引入 APRML建模语言及其实施机制。同时介绍了 EProcess V2 .0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在 J2 EE模式下的具体实现 ,旨在为软件组织提供一种可视化、灵活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过程支持系统 EprocessV2.0 过程建模 过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移动实验平台研制与矿区房屋实验研究
10
作者 阎跃观 戴华阳 朱元昊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05-517,共13页
煤矿区村庄房屋采动影响状况关系到当地民生和社会稳定,需要深入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对房屋损坏的影响规律和保护措施,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矿区村庄房屋损坏定量实验研究的有效物理模拟手段。为此,提出了基于支撑柱时序加载与三向移动定量... 煤矿区村庄房屋采动影响状况关系到当地民生和社会稳定,需要深入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对房屋损坏的影响规律和保护措施,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矿区村庄房屋损坏定量实验研究的有效物理模拟手段。为此,提出了基于支撑柱时序加载与三向移动定量计算的地表移动实验平台设计思路,研制了多点支撑和三向加载控制的地表移动实验平台(SPSM),构建了房屋模型“砖块(点)-砌体墙(面)-房屋(体)”多尺度的几何和力学相似理论,研究了村庄房屋模型制作工艺,并以峰峰矿区A村房屋为例进行模拟实验,制作了有底梁大跨度房屋、无底梁大跨度房屋和小跨度自然间房屋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移动变形作用下3种类型房屋的损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石膏粉与水7∶1混合为骨料、酒精胶为黏结剂,可作为房屋最优模拟材料与参数配比;在同等量级地表变形加载条件下,小跨度和有底梁房屋抗变形能力较强,组合变形作用的房屋损坏程度大于单一变形;受水平拉伸变形影响,墙面出现正八字形斜向裂缝,屋顶与墙体连接处水平开裂;地表正曲率变形时,房屋墙面顶部、屋顶和窗角出现裂缝,房顶和门角裂缝易连通;揭示了屋顶裂缝宽度与地表正曲率变形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门窗墙裂缝宽度与地表拉伸变形呈“S”型正相关关系。通过与现场实测对比,房屋裂缝发育形态和位置与模型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拟实验平台的可靠性。自动控制的地表移动机械化模拟实验平台的研制、房屋模型制作和变形损坏实验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建(构)筑物采动影响物理模拟和评价提供新的手段,为房屋损坏机理研究与加固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实验平台研制 房屋模型制作工艺 房屋变形实验 房屋损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数字化平台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
11
作者 覃亚伟 谭怡 +1 位作者 琚旺来 陈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3,共9页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取12项因素作为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2级指标权重;然后,引入集对分析理论确定指标联系度,并结合置信度准则对塌方风险的等级进行判定;接着,利用Grasshopper以及Python软件,对集对分析理论进行可视化程序开发,并将其与隧道-地质BIM交互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AHP-Entropy集对分析模型的隧道塌方风险数字化分析平台;最后,结合重庆某隧道实际工程,验证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高效化、可视化效果。研究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数字化分析平台运行时间约为2 s,与传统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风险评价效率,同时利用AHP-Entropy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塌方 风险评价 数字化评价平台 层次分析法(AHP) 熵值法 集对分析理论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植被生产力模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泽钰 杨阳 +4 位作者 黄娅兰 汪悦 秦荣竹 张开平 张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是研究全球陆地碳氮循环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顾了用于估算植被生产力的模型方法: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 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是研究全球陆地碳氮循环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顾了用于估算植被生产力的模型方法: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发展和进步及其应用现状。在总结不同估算植被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模型应用于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时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有关草地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估算模型 统计模型 参数模型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驱动的航天复杂产品装配工艺重构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锦丹 何楠 +3 位作者 刘金山 易扬 石晋 刘晓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14-4327,共14页
针对航天复杂产品装配语义无标准约束、装配工艺难重用、装配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航天复杂产品装配工艺重构方法。通过分析卫星装配语义及工艺要素间的相关性,构建了卫星产品装配工艺知识体系逻辑关系和多级本体模... 针对航天复杂产品装配语义无标准约束、装配工艺难重用、装配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航天复杂产品装配工艺重构方法。通过分析卫星装配语义及工艺要素间的相关性,构建了卫星产品装配工艺知识体系逻辑关系和多级本体模型,实现了对卫星产品装配知识分层关联表示。其次,设计了卫星产品装配工艺知识挖掘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装配工艺过程相似度计算和改进AP聚类算法挖掘出典型装配工艺知识,实现历史装配工艺知识的有效重用。最后,以某型卫星产品为例,开发了装配工艺快速配置生成系统,该技术在航天企业的顺利实施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使得装配工艺配套信息生成效率提升,卫星产品装配周期缩短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复杂产品 装配工艺设计 本体模型 知识挖掘与重用 工艺快速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东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的扰动天气图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秋实 梁卓轩 +1 位作者 魏丹淇 钱维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9,共17页
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已成为当前各地气象台短期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考信息。我国各级气象台站都建立了多模式产品的一体化显示平台。但是,业务化平台上绘制的仍然是传统天气图。近十年来,为了更方便预报员客观地从中识别各种类极端天气,北... 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已成为当前各地气象台短期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考信息。我国各级气象台站都建立了多模式产品的一体化显示平台。但是,业务化平台上绘制的仍然是传统天气图。近十年来,为了更方便预报员客观地从中识别各种类极端天气,北京大学发展的基于欧洲中心全球模式产品的扰动天气图制作方法已经应用于对国内外多种类极端天气的大量个例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新近发展了基于广东区域模式(CMA-GD)产品的扰动天气图绘制系统。但是,与欧洲全球模式相比广东区域模式具有完全独立的非静力平衡状态偏差特征,并且不同模式系统之间的系统偏差也不一致,因此提出了一套生成区域模式自有扰动天气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案,以减小模式系统性误差和气候漂移造成的虚假天气扰动信息,更有效地展现模式中的扰动天气系统特征细节。针对该系统网页端输出结果,实际应用台风个例介绍区域模式扰动天气图分析、使用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欧洲中心全球模式产品生成的扰动天气图,基于本地化模式数据生成的扰动天气图能够展示更多区域模式独有的物理量非静力特征时空特征。希望能帮助读者认识扰动法并熟悉扰动天气图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和天气过程复盘总结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模式产品 扰动天气图 业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启发式规则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排程模型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斌 王兴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0-2547,共8页
热压成型与铺叠工序作为复合材料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工序,生产排程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生产效能低等问题。据此提出一种融合启发式规则与模拟退火算法的双层排程模型。根据问题特性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进一步提... 热压成型与铺叠工序作为复合材料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工序,生产排程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生产效能低等问题。据此提出一种融合启发式规则与模拟退火算法的双层排程模型。根据问题特性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在实证中采用H复合材料加工厂相关制件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铺叠加工时长由93 h减少为82 h,设备空闲时间减少54个小时。排程效果显著,有效提升生产连续性及设备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排程 复合材料 关键工序 启发式规则 模拟退火算法 热压成型 双层排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用户需求下的产品数据体系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王慧 邓志吉 +3 位作者 刘明 吴容吉 陈明珠 王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9,共10页
目的为满足动态化用户对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解决现有产品数据管理效率低下,底层数据杂乱,数据管理平台技术受限的问题,对现有产品数据体系进行设计,并开发产品数据平台,保证产品数据的规范化与个性化要求。方法从动态客户需求的视角出... 目的为满足动态化用户对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解决现有产品数据管理效率低下,底层数据杂乱,数据管理平台技术受限的问题,对现有产品数据体系进行设计,并开发产品数据平台,保证产品数据的规范化与个性化要求。方法从动态客户需求的视角出发,提出结合模糊Kano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产品数据体系设计方法,首先通过Voice of the Customer(VoC)法对用户需求进行收集与分析;其次通过模糊Kano模型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因子分类,找到关键需求因子;再次过FAHP模型对关键需求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最后通过聚类分析需求关联性对因子进行修正。结果得到产品数据体系的底层设计依据,应用于技术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中,以效率指标量化评价设计成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数据清洁度与有效性,满足多方用户对于产品数据的管理需求,同时也为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国产化的建设提供一种可行且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数据 用户需求 模糊Kano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应用对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宇 李博文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80,共15页
近年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大模型的使用也愈发普遍,... 近年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大模型的使用也愈发普遍,通过梳理商业银行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可以发现,其主要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两个维度推动形成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以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智能研发和智能运维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正在重塑商业银行的数字技术生态;另一方面,以智能营销、产品创新、智能研究、智能风控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场景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重维度上持续发力,大模型应用将推动商业银行的生产方式朝着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的方向不断变革。然而,当前商业银行大模型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失行业认可的场景应用范式、缺少高质量训练数据、缺乏安全性和可信度等。未来,商业银行应着力培育行业应用范式,提升应用管理水平,提高训练数据质量,探索使用合成数据,加强算法优化能力,健全风险防护机制。以期更好发挥大模型在推动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增长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大模型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商业银行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模型和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重载工业机器人分步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烨 陈庆盈 +1 位作者 周耀华 李研彪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5-894,共10页
针对串联工业机器人由于关节柔性导致的重载下绝对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定位误差分步标定方法。采用局部指数积模型对机器人进行几何误差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和机器学习的非几何误差标定方法。在该部分中,首先建立... 针对串联工业机器人由于关节柔性导致的重载下绝对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定位误差分步标定方法。采用局部指数积模型对机器人进行几何误差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模和机器学习的非几何误差标定方法。在该部分中,首先建立了机器人的刚度模型对非几何误差中最主要的变形误差进行标定,然后采用数据驱动的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对残余误差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带载下的绝对定位精度,并且具有位置精度不随载荷变化而产生明显波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标定 指数积 刚度建模 高斯过程回归(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纱车速与压浆力对上浆率的影响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明 王矿 +1 位作者 王静安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2,共8页
现代浆纱机配备了浆纱车速-压浆力匹配调控技术,以稳定控制上浆率;目前普遍采用车速-压浆力线性调节方案,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往往会造成上浆率稳定性控制的效果不理想。为提高上浆率控制稳定性,对车速与压浆力对上浆率的影响关系进... 现代浆纱机配备了浆纱车速-压浆力匹配调控技术,以稳定控制上浆率;目前普遍采用车速-压浆力线性调节方案,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往往会造成上浆率稳定性控制的效果不理想。为提高上浆率控制稳定性,对车速与压浆力对上浆率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浆纱过程中浆液的浸透与压出进行合理化假设,构建了车速、压浆力和上浆率的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不同车速下压浆力的求解方法,用于实现上浆率的稳定控制。该模型在浆纱实验数据中的拟合优度R^(2)达0.8754,较线性模型高0.1388,验证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依据该模型构建上浆率稳定控制方法,在不同车速下对压浆力进行调控实验,实测上浆率与设定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9%,有效实现了不同车速下的上浆率稳定控制。构建的车速、压浆力、上浆率关系模型,对解释车速与压浆力影响上浆率的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基于该模型构建的上浆率稳定控制方法,为提高浆纱上浆率稳定控制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纱车速 压浆力 上浆率 模型构建 浆纱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若楠 忽煜皓 张吉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9,共14页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该模型为10阶传递函数。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精度,利用辐射时间系数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及降阶分析,最终得到2阶传递函数。建立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19%。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可依托能耗监测平台实现负荷的在线监测,对描述滞后冷负荷的时间延迟规律及幅度衰减特性具有理论意义,为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源辐射热 围护结构 滞后冷负荷 蓄放热过程 传递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