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闻一多的诗学追求:中西艺术结合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乐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闻一多早年接受西方唯美理论,崇尚唯美主义,并在一段时间达到极端,意欲引领潮流。而他自幼受到东方文化的浸润,这使他又必然继承中国诗学传统,坚守中国的地方特色。留美期间,他提出了"中西艺术结合"的诗学观点;留学归国后,他... 闻一多早年接受西方唯美理论,崇尚唯美主义,并在一段时间达到极端,意欲引领潮流。而他自幼受到东方文化的浸润,这使他又必然继承中国诗学传统,坚守中国的地方特色。留美期间,他提出了"中西艺术结合"的诗学观点;留学归国后,他提出了"三美"原则。闻一多的"三美"原则,是他既借鉴西方唯美主义理论又继承中国诗学传统并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其《死水》一诗,则是他中西艺术结合的诗作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中西艺术结合 诗学理论 '三美'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诗歌节奏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
2
作者 张中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183,共11页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尔提出的语言“动力基础”出发,比较汉语、英语语音的“动力特点”,并从中国古、今诗歌综合考察,汉语诗的节奏以“双音化”为基本特征:在显性层面“双音结构”为最常见的标准组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隐性层面表现为单音“延长”、三音“压短”、超过三音强制切分以趋近双音的时长,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可凸现、强化“双音化”效果并形成“韵律边界”。汉语的虚词、“词长弹性”是支持“双音”组合的高效语法工具。“双音化”、顿、虚词、“词长弹性”可称为汉语诗节奏四要素。由于双音节是汉语最为高效的组合方式,现代汉语词库中双音词已占压倒性优势——据吕叔湘统计占比超过90%,因而汉语诗句或诗行几乎可天然超过一半为双音结构,以“双音化”为核心,进一步利用汉语虚词、“词长弹性”等语法手段,以及“隐性的双音化”,即可有效配置、形成汉语诗的节奏——因而可称为“双音衍生型”节奏。汉语诗的节奏有三大优势:第一,配置容易,是因为汉语的“双音化”极为强势;第二,节奏感强,是因为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形成非常清晰的“韵律边界”;第三,更为整齐,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具有“等长”“等时”的特点,且汉语中双音结构具有显著优势,不同于英语单词书写和发音长短不一。因而,汉语具有天然诗性语言的特征,不但促进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极高水平的长期繁荣,也极有利于帮助当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优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 节奏构成要素 双音化 形成原理 诗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装饰—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锦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63,共3页
阐述陶瓷装饰是一种既受中国绘画影响,又受器皿及工艺材料限制的具有特殊而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形式,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呈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多样性、当代性须注意的四个问题。
关键词 陶瓷装饰艺术语言 中国绘画 现代陶瓷装饰 特点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是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精粹,它的理论价值最高,现实意义最强,是研究诗歌语言艺术极好的切入口。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鲜活性和生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们来自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都是从诗歌创作中...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是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精粹,它的理论价值最高,现实意义最强,是研究诗歌语言艺术极好的切入口。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鲜活性和生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们来自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都是从诗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其次,它们都具有普遍的意义,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诗歌形式,能够长久满足诗歌创作需要。其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生长性,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诗歌形式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理论自身。抓住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就抓住了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核心,抓住了诗歌语言艺术的筋骨,不仅能准确描述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发展,评判它的价值,而且能揭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的生命本质和美学特征。研究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不仅是为了探索诗艺,寻找完善诗歌创作和审美的路径,更是要透过语言触及最本质、最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精神,发掘中国语言艺术原理的生命价值,探索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话语体系及其内在构成和理论意义,寻觅有益于当下诗歌创作和理论建构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 文化精神 审美精神 生命价值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