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随母姓”权利的实现
1
作者 屈茂辉 杨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我国的“冠姓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习俗跃迁为实定法的历程。“随母姓”权利实现的正当性理据主要为两个方面:一者,“随母姓”的法律在场与生活缺席为现实性理据,二者,“平等与差异”论说为学理性理据。为保障“随母姓”权利的实现,... 我国的“冠姓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习俗跃迁为实定法的历程。“随母姓”权利实现的正当性理据主要为两个方面:一者,“随母姓”的法律在场与生活缺席为现实性理据,二者,“平等与差异”论说为学理性理据。为保障“随母姓”权利的实现,当以“性别平等”“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价值理念重塑未成年子女姓氏规则,具体包括:处理离异后未成年子女姓氏变更纠纷,当父母协商不成时,弃用“同意”要件,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标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成年子女姓氏初次登记时,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双方协商不成的,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母姓 性别平等 姓名权 冠姓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对敏感信息处理知情同意的意志支撑与规范运用
2
作者 冯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7,共12页
未成年人属于数字弱势群体,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之相关规定,不偏重于采用考察信息风险的客观标准,而主要采用识别信息主体的主观标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敏感信息保护主要依赖监护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即便如此,该规范并不否认不... 未成年人属于数字弱势群体,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之相关规定,不偏重于采用考察信息风险的客观标准,而主要采用识别信息主体的主观标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敏感信息保护主要依赖监护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即便如此,该规范并不否认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同意能力,且其同意能力有随着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意思能力内在支撑的机会。故而,可从理论上将“知情同意”作为非典型意思表示对待,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梳理监护人、未成年人和信息控制者之间的关系:在意思层面,信息控制者通过不对称关系制造算法黑箱,且在无差别告知的情况下,识别存在瑕疵、告知并不明确,使得主体意思形成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在表示层面,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对知情同意规则存在矫正效应,监护人应从屏蔽网络危险场景的替代决定、介入未成年人敏感信息保护的协助决定,过渡到鼓励未成年人自决、参与,且仅在特定信息类型上承担监护监督的角色。在具体适用上,可通过设定信息场景、观察信息主体、审查信息类型三个步骤,按照未成年人不满8周岁、8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14周岁以上的年龄层次,确立监护人强式同意与监护人弱式同意的操作框架,探索知情同意规则的精细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敏感信息 知情同意 监护 未成年人最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实践基础与制度理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6,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致采用“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未成年子女/被收养人/未成年人)”表达范式,由此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贯通性的基本原则,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该原则同时具有承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致采用“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未成年子女/被收养人/未成年人)”表达范式,由此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贯通性的基本原则,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该原则同时具有承继国内法治实践和转化国际公约义务两个向度。对解释文件和司法数据的梳理表明,当前该原则的适用主要呈点阵式分布,存在覆盖不足、标准不一、机械援引等问题。对照国际规范体系,厘清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权利要义、制度约束、效力层级和程序保障有助于为我国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适用注入系统、辩证和自洽的制度理性,进而通过权利本位明晰化、权益认定规范化、个案研判独异化和保护机制协同化,将这一中国特色表达深化为中国特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权利要义 体系化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立法与实践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兴华 谭欣歌 +1 位作者 邱月 李晓巍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4,共11页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普惠为基本方向,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推进科学保教,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规定家园社三方协同育人责任,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尽管《草案》在许多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学前儿童权益的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条款,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 学前教育法 公益普惠 科学保教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刑法保护——对我国《刑法》第236条之一的立法论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8,共12页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男性的性权益保护存在不均衡、不完整情况。并且学界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益尚未达成共识,致使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并不完整。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以性别不同为基础的心理差异,家长主义应当介入未...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男性的性权益保护存在不均衡、不完整情况。并且学界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益尚未达成共识,致使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并不完整。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以性别不同为基础的心理差异,家长主义应当介入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根据平等原则以及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要求,加强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具有必要性。为实现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周延保护,首先,应将身心健康作为被性侵未成年男性的首要法益;其次,应扩充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犯罪对象,将男性也纳入本罪保护范围,并将年龄保护区间扩大至14周岁到18周岁;再次,还需增设负有照护职责人员猥亵罪,以完善对未成年男性的保护;最后,应强化未成年男性保护行政、刑事衔接,凝聚法治保护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 未成年男性性权益保护 儿童身心健康利益最大化 未成年人平等保护 特定关系伦理纯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的现实挑战与理性对待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永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16,21,共6页
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在实践中遭遇现实挑战。如何重新认识和理性对待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是医学伦理学再启程必须回应的现实诘难和学术命题。回顾了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的历史演绎,即从德性范式到原则范式,包含了从个体德性到公... 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在实践中遭遇现实挑战。如何重新认识和理性对待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是医学伦理学再启程必须回应的现实诘难和学术命题。回顾了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的历史演绎,即从德性范式到原则范式,包含了从个体德性到公共规范、从病人健康到病人利益、从感性经验到理性原则三个维度的提升。然后讨论了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化背景下医方利益、家属决策和病人利益判断的复杂性等。理性客观看待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需要认识病人利益的正当性、实现利益的程序合理性以及病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 原则范式 病人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崔钧 徐梓硕 +1 位作者 李娜 张洪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3,共6页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构建一套完善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已然成为医患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剖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包括如何确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如何界定主体之间关系...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构建一套完善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已然成为医患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剖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包括如何确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如何界定主体之间关系、当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顺位、在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下患者家属意见与医疗机构治疗方案发生严重分歧时,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应是谁等。从而提出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制度的对策,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在当下医疗环境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进而保障患者的相关利益不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权 行使主体 生命健康权 最佳利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原则——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中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征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44,共10页
儿童权利和利益的独立化是亲子权利冲突的逻辑前提。欧洲人权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对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理解不应当绝对化。无论是家庭生活范畴的界定,还是对法律依据和其目的的审查,抑或是对民主社会之所需标准的判断,都必须将利益平... 儿童权利和利益的独立化是亲子权利冲突的逻辑前提。欧洲人权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对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理解不应当绝对化。无论是家庭生活范畴的界定,还是对法律依据和其目的的审查,抑或是对民主社会之所需标准的判断,都必须将利益平衡原则作为基础。儿童利益只是利益平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并不会当然地处于权利位阶的上层。在具体的案件中,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更为透明的司法推理,克服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所面临的模糊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利益平衡原则 比例性原则 亲子关系 欧洲人权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的适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8,共9页
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刑罚正当性原则,《刑法修正案(十一)》所增设的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应当采取“最严解释”立场。在实体条件方面,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诉必须满足“特定罪名+特别罪量”标准;在程序方面,核准活动应... 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刑罚正当性原则,《刑法修正案(十一)》所增设的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应当采取“最严解释”立场。在实体条件方面,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诉必须满足“特定罪名+特别罪量”标准;在程序方面,核准活动应当采取逐级审查方式并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辩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利益最大化原则 刑罚正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医疗决定模式的民法典解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燕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民法典人格尊严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权的规定为未成年人医疗决定问题中尊重未成年人意愿、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奠定了法理基础。依民法典监护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医疗享有代理决定权。依民... 民法典人格尊严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权的规定为未成年人医疗决定问题中尊重未成年人意愿、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奠定了法理基础。依民法典监护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医疗享有代理决定权。依民法典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限制行为能力的"成熟的"未成年人享有对"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特定类别医疗事项的自己决定权,应明确未成年人得独立决定的医疗类别。依民法典国家监护制度,处于国家监护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监护机构有医疗决定权,应明确监护机构对未成年人非常规医疗决定权行使的法定条件及程序。对父母在医疗决定问题上未尽到监护职责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益等情形,可撤销监护人资格指定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我国应建立未成年人医疗决定个案的司法裁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未成年人意愿 未成年人最大利益 父母代理决定权 “成熟”的未成年人自己决定权 国家监护机构决定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要性、正当性、知情同意兼顾的患者利益最佳: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良患儿诊治的伦理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敏 李劲松 +4 位作者 黄琦程 陈周彤 邱文娟 夏卫萍 童剑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性腺发育不良以及相关的性别选择与决定问题涉及遗传、解剖、生理、心理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会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结合一例罕见的男性性腺发育不良、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症3型患儿手术治疗的伦理讨论案例,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进... 性腺发育不良以及相关的性别选择与决定问题涉及遗传、解剖、生理、心理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会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结合一例罕见的男性性腺发育不良、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症3型患儿手术治疗的伦理讨论案例,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探讨,得出如下结论:性别的选择是性腺发育不良治疗的关键,治疗应在充分沟通和考虑患者及其监护人的意愿后尽早进行,应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伦理考虑的要点在于:遵循必要性、正当性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兼顾患儿利益最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不良 伦理原则 患者利益最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人格权法律保护的媒体义务——由“李××案”说起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思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我国媒体侵犯未成人人格权的案件不乏先例,"李××案件"则再次凸显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鉴于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未成年人人格权的特殊性和"儿童最大利益"... 我国媒体侵犯未成人人格权的案件不乏先例,"李××案件"则再次凸显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鉴于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未成年人人格权的特殊性和"儿童最大利益"的要求,我国应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理解未成年人人格权所涵摄的法益。我国媒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权,遵守法律保护未成人人格权的要求,应从加强"专业性"、"适当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予以完善。引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也有利于正确解读相关媒体规制中遇到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以及"媒体自由与司法审判"等矛盾,并有效地促进各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人格权 媒体保护义务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未成年人监护中的司法困境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未成年人是最常见的“被监护人”类型。借由中国《适用法》第30条“有利于”规则的指引,域外有利于未成年被监护人的法律应得为中国法院所用。然而《适用法》颁行十载有余,法院根据该法第30条的指引适用外域法的情况几近于零。一些判决... 未成年人是最常见的“被监护人”类型。借由中国《适用法》第30条“有利于”规则的指引,域外有利于未成年被监护人的法律应得为中国法院所用。然而《适用法》颁行十载有余,法院根据该法第30条的指引适用外域法的情况几近于零。一些判决更是有意回避“有利于”规则。此现象不可仅仅归结于司法惰怠。某些外域法看似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更为“先进”,却是由“主体—权利”结构及“功利—理性主导”这两大西方法律文化特质演绎而来。此二者不仅无法得到国人的观念认同,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撑“天人同质”和“泛伦理化”背道而驰。中西文化异质或为《适用法》第30条的选法标准难以在实践中下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涉外监护 《法律适用法》 儿童利益最大化 价值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利益最大化视角下代孕子女亲权确认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莼 毕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0-65,157,共7页
当前代孕子女亲权确认所采用的标准可能造成法律适用、伦理道德、人身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司法实践表明,既有裁判对“维持代孕子女生活稳定性与持续性”等因素的考量,具有优先保护儿童利益的超前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代孕协议效力与婚生否... 当前代孕子女亲权确认所采用的标准可能造成法律适用、伦理道德、人身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司法实践表明,既有裁判对“维持代孕子女生活稳定性与持续性”等因素的考量,具有优先保护儿童利益的超前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代孕协议效力与婚生否认之诉引起的法律适用不统一、代孕子女继承权不确定等问题。本文认为可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解读代孕协议中的父母意愿;细化婚生否认之诉的适用条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视角对代孕子女监护权及抚养权规则架构进行完善,增加潜在监护人数量。确保法官能够优先适用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避免代孕子女在复杂的利益平衡中遭到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亲权确认 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简小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刑法关于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的规定,兼有依法惩治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和审慎稳妥追诉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之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核准追诉权的规定既与超过20年追诉期限案件核准追诉主体的规定保持一致,又充分考虑到检... 刑法关于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的规定,兼有依法惩治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和审慎稳妥追诉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之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核准追诉权的规定既与超过20年追诉期限案件核准追诉主体的规定保持一致,又充分考虑到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对核准追诉相关实体和程序要件的理解适用应符合当下司法实际,有必要对争议性较大要件建立相对科学便宜的标准供司法者具体适用。核准追诉仅是办理低龄未成年人案件的一个环节,检察机关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低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促进特别程序实质化落实,推行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最大化实现立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未成年人 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检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托受托人忠实义务中受益人利益的定位:单一主义与衡量主义之间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兴权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2期23-35,共13页
信托受托人忠实义务中受益人利益地位存在单一主义与衡量主义之不同立场,受托人在利益冲突交易与获利上是绝对禁止还是一般限制例外允许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单一主义适应民事信托中之无偿管理本质,而衡量主义则适应商业信托运行的客观要... 信托受托人忠实义务中受益人利益地位存在单一主义与衡量主义之不同立场,受托人在利益冲突交易与获利上是绝对禁止还是一般限制例外允许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单一主义适应民事信托中之无偿管理本质,而衡量主义则适应商业信托运行的客观要求。为此,应在区分信托的民商事属性的基础上去解释适用《信托法》第25条,在民事信托中采用限缩立场,回归利益冲突交易禁止与获利禁止的立场;解释《证券投资基金法》第18条的含义,明确引入信托合同约定例外、披露加受益人同意例外之例外;同时,《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监管文件也应作相应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托法 商业信托 民事信托 信托义务 受益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代孕亲子关系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出路--以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茜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4-59,共6页
代孕关系是一种互为目的的交换关系,代孕需要伦理提供正当性的辩护和道德支撑。我国虽为禁止代孕的国家,但代孕亲子关系的法律适用困境仍难以破解,其中包括代孕儿童的人格尊严、道德地位以及成长的现实需要等问题直接导致代孕儿童被置... 代孕关系是一种互为目的的交换关系,代孕需要伦理提供正当性的辩护和道德支撑。我国虽为禁止代孕的国家,但代孕亲子关系的法律适用困境仍难以破解,其中包括代孕儿童的人格尊严、道德地位以及成长的现实需要等问题直接导致代孕儿童被置于“商品化、无国籍和无父母”的风险之中。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已为各国在代孕亲子关系认定问题上,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框架,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不仅为国际合作凝聚共识,还可以作为对代孕儿童进行伦理关怀,以及代孕亲子关系法律适用的基本道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亲子关系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