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ast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 landing footprints of space-to-ground vehicl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Qingguo LIU Xinxue +1 位作者 WU Jian LI Yaxi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Fast computation of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is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deployment of parking orbits, as well as for enabling decision makers to develop real-time programs of transfer tra... Fast computation of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is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deployment of parking orbits, as well as for enabling decision makers to develop real-time programs of transfer trajectorie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usually slow computational tim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under finite thrust, this work proposes a method that uses polynomial equations to describe the boundaries of the landing footprint and uses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s to quickly determine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the space-to-ground vehicle. First, given orbital parameters and a manoeuvre moment, the solution model of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under finite thrust is established. Second, given arbitrary orbital parameters and an arbitrary manoeuvre moment, a fast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s is provided.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accuracy,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quickly determine the landing footprint of a space-to-ground vehicle with arbitrary orbital parameters and arbitrary manoeuvre moments. The proposed fast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landing footprin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parking-orbit configuration and supports the design of real-time transfer trajec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o-ground vehicle landing footprint back propagation(BP)neural network fast computational method 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多次波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包培楠 石颖 +1 位作者 韩宏伟 尚新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多次波预测和自适应匹配相减。这两个步骤都影响最终的多次波压制精度。文中对比了三种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匹配减法、模式识别匹配减法以及深度学习自适应匹配减法,并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及适应性条件。含表面多次波的模型数据和含层间多次波的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相减算法存在子波一致性假设条件,基于模式识别的自适应相减技术对地震数据横向一致性等要求较高。与前两种传统的自适应减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匹配减法能够避免假设条件,可有效保护一次波,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自适应匹配相减 能量最小原则 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架弹性屈曲问题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的研究
3
作者 陆健炜 鲍四元 沈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7,共8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支座处和梁、柱连接处设立线弹簧和旋转弹簧,通过调整弹簧的刚度值来模拟不同边界和不同连接方式。通过数值分析分别研究任意弹性边界下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的屈曲载荷,将屈曲载荷的结果与文献中的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及边界通用性,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刚架的屈曲模态图。所提的改进傅里叶级数法能够为不同边界弹性约束的刚架屈曲提供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傅里叶级数法 刚架 最小势能原理 屈曲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层侧向力和变异性的隧道下穿引起既有隧道纵向沉降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阚绍德 黄旭民 梁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3-1734,共12页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性对既有隧道沉降变形的影响,基于随机场理论和双参数弹性地基梁理论,引入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不确定性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2个典型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之后依托实际工程,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近接区域横纵向交叉注浆”的软土地层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考虑地层侧向力时,本文提出的方法求解得到的既有隧道变形更加接近实测数据;考虑地层空间变异性时,相比确定性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地层变形的不安全状态。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两者的影响。实际工程中,模型预测既有线的最大沉降变形区间为13.3~15.4 mm,可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基于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控制措施,分别为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径向孔超前注浆以及洞内纵向超前水平注浆。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变形为6 mm,低于工程沉降控制值。本文研究工作可为类似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况的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最小势能原理 沉降控制 加固控制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hematica的异面曲线最短距离的优化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广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28,共2页
这里基于极值原理,建立了空间并面曲线最短距离分析数学模型,给出异面曲线公垂线确定的优化原理,直接应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ematica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新方法为求解实际工程问题提供良好的思想。
关键词 异面曲线距离 最短距离 优化算法 MAtheMAT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的流体⁃结构网格节点力传递方法
6
作者 鲜章林 程辉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9-716,共8页
在流体⁃结构联合分析过程中,获得流体网格计算结果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传递方法将节点载荷映射到结构网格上.为了满足复杂曲面上节点力的传递精度要求,提出基于临界二面角判据和最大/最小影响半径的搜索算法,完成曲面上插值区域的判定... 在流体⁃结构联合分析过程中,获得流体网格计算结果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传递方法将节点载荷映射到结构网格上.为了满足复杂曲面上节点力的传递精度要求,提出基于临界二面角判据和最大/最小影响半径的搜索算法,完成曲面上插值区域的判定.采用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三维节点力插值方法完成节点力在两套计算网格之间的数据传递,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传递前后载荷分布、合力、合力矩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力插值 最小势能原理 临界二面角判据 最大/最小影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调整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7
作者 付江涛 胡喆 +1 位作者 强志尧 苑学广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8-1396,共9页
针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FCHEV),提出一种基于庞特里亚金最小值原理(PMP)优化的自适应调整的分层能量管理策略(EMS).首先,提出的EMS利用马尔可夫链Metropolis-Hastings(MC-MH)采样估计未来功率需求;其次,根据超级电容器(SC)的充电状态... 针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FCHEV),提出一种基于庞特里亚金最小值原理(PMP)优化的自适应调整的分层能量管理策略(EMS).首先,提出的EMS利用马尔可夫链Metropolis-Hastings(MC-MH)采样估计未来功率需求;其次,根据超级电容器(SC)的充电状态(SOC)估计调整低通滤波器的参数;最后,基于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的优化实现最佳的燃料经济性.通过仿真和台架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EMS的有效性,并将结果与采用动态规划(DP)方法的全局等效燃料消耗量E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EMS能够充分发挥SC的功能,在仿真和台架实验中分别提高0.3%和8.8%的燃料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消耗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 Metropolis-Hastings采样 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ible predictive power-split control for battery-supercapacitor systems of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IVHS 被引量:2
8
作者 HE Defeng LUO Jie +1 位作者 LIN Di YU Shim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224-235,共12页
The utilizat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s(IVHS) to plan velocity and split output power for multi-source vehicles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hotspot. However, it is an open ... The utilizat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s(IVHS) to plan velocity and split output power for multi-source vehicles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hotspot. However, it is an open issue to plan vehicle velocity and distribute output power between different supply units simultaneously due to the strongly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velocity planning and the power distribu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a flexible predictive power-split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VHS is proposed for electric vehicles(EVs) equipped with battery-supercapacitor system(BSS). Unlike hierarchical strategies to plan vehicle velocity and distribute output power separately, a monolay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method is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m online at the same time. Firstly, a flexible velocity planning strategy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ignal phase and time(SPAT)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IVHS and then the 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PMP) is adopted to formulate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of the BSS. Then, the flexible velocity planning strategy and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of BSS are embedded into an MPC framework, which is online solved using the shooting method in a fashion of receding horizon.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achieves a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strategy in terms of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battery capacity lo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mput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vehicle(EV)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PMP) power-spl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for hybrid dynamical systems
9
作者 Gao Rui Wang Lei Wang Yuz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147-155,共9页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inuous systems,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controlled Hybrid dynamical systems. Then a mathematical method- HDS minimum principle is put forward, which can solve the a...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inuous systems,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proposed for a class of controlled Hybrid dynamical systems. Then a mathematical method- HDS minimum principle is put forward, which can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e HDS minimum principle is proved by means of Ekeland' s variational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S optimal control minimum principle Ekeland's variational princi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NC组合梁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继华 李冬亮 +2 位作者 周亚栋 田仲初 刘新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变形协调,利用最小余能原理推导出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有限元法中,将组合梁UHPC层与NC层均划分成四边形平面应力单元,对结合面则采用等效杆单元模拟。以T形截面预应力UHPC-NC组合梁为例进行计算方法的验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且研究发现徐变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梁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布的UHPC层压应力、梁高、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随着UHPC层压应力、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基本不随梁高变化;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的位置随着梁高的增大而逐步向跨中靠近,其他因素不影响应力最大值的位置。研究结果可为UHPC-NC组合梁结合面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NC组合梁 结合面剪应力 徐变 最小余能原理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赋权与云熵优化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悦华 王朔浩 +1 位作者 杨楠 陈晨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14,共14页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作为能源转型中的重要环节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构建一套匹配中国国情的综合能源系统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后评价打下基础,以此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劣排序;...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作为能源转型中的重要环节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构建一套匹配中国国情的综合能源系统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后评价打下基础,以此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劣排序;还能够提高综合能源系统项目的管理水平,在制定统一、完整的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标准时提供参考。为此,首先结合园区IES基本特征以及运行特性,构建包含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以及智能友好性4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为解决IES在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对基于传统云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云熵优化,即考虑不同评价者对模糊性的可接受程度;为解决单一赋权方法可能导致的评价结果过于主观或过于客观的问题,选择基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决策实验室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并采用变权法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指标;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云物元模型 云熵优化 最小鉴别信息原理 综合评价 变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各向异性的管壁应力集中区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理践 吕志鹏 +2 位作者 高松巍 郑福印 刘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应力集中导致管壁发生屈服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磁各向异性检测管壁应力集中区域的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应力导致管壁产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建立了管壁当量应力与磁各向异性探头输出电压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管壁的当量... 针对应力集中导致管壁发生屈服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磁各向异性检测管壁应力集中区域的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应力导致管壁产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建立了管壁当量应力与磁各向异性探头输出电压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管壁的当量应力判断其是否发生屈服失效,搭建了应力检测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应力会导致管壁产生磁各向异性,磁各向异性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管壁当量应力的变化趋势和主应力方向所在延长线的角度,进而判断管壁是否产生应力集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各向异性 管壁 屈服失效 第三强度理论 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磁化率 应力集中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耐久性的PEM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自适应优化控制策略
13
作者 高锋阳 刘嘉 +2 位作者 韩国鹏 齐丰旭 刘庆寅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针对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有轨电车在动态负载、启停循环、怠速循环、大功率运行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寿命衰减情况,提出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PMP)与耐久性结合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启停控制策略控制燃料电池的启动... 针对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有轨电车在动态负载、启停循环、怠速循环、大功率运行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寿命衰减情况,提出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PMP)与耐久性结合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启停控制策略控制燃料电池的启动与停止,有效降低燃料电池启动次数;利用储能系统总体氢气消耗为经济性代价,燃料电池性能衰退指数为耐久性代价,构建联合代价函数;在满足期望条件下,实现协态变量随荷电状态实时变化的在线适应;将所提策略与传统极小值策略和状态机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城市循环工况中所提策略较于传统Pontryagin策略燃料电池峰值电流降低了33.2%,氢气消耗下降了12.50%;郊区循环工况中所提策略较传统Pontryagin策略峰值电流降低了21.88%,氢气消耗下降了40.39%。所提管理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解决了传统PMP只能离线应用的缺点,将启停次数控制在较低水平,具有延寿燃料电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 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PMP) 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置工况条件下掺氢天然气浓度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敬法 宇波 +2 位作者 苏越 刘翠伟 李玉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已成为氢能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但当前业界对于掺氢天然气在管道输送和停输静置过程中是否会自发分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该问题,以掺氢天然气在管道中静置这一极端工况为例,基于热力学能... 利用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已成为氢能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但当前业界对于掺氢天然气在管道输送和停输静置过程中是否会自发分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该问题,以掺氢天然气在管道中静置这一极端工况为例,基于热力学能量最小原理,推导了在重力场作用下掺氢天然气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并采用Peng-Robinson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研究了甲烷—氢气二元组分混合气体在4种典型场景高度和5种掺氢比下氢浓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力影响下管道顶部和底部的氢浓度存在差异,但其受高度差的影响显著,对于米级的水平管道、几十米级的一般城镇楼宇天然气立管、百米级的高层楼宇天然气立管,氢浓度随高度变化的差异微小,可完全忽略氢分层;(2)对于千米级大落差的掺氢天然气管道,当掺氢比不超过20%时,氢分层仍可忽略,但当掺氢比很高时(例如50%)管道顶部和底部的氢浓度差将超过1%,此时需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评估能否忽略氢分层;(3)西气东输某管道考虑真实气体组成、掺氢比20%、管道落差200 m时,各气体组分的浓度随落差高度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在实际工程中此类落差高度的掺氢天然气氢分层可忽略。结论认为,对于掺混均匀的掺氢天然气在静置这种最容易发生分层的极端工况下,如果不存在千米级极端大落差和极端大掺氢比,掺氢天然气管道分层现象可完全忽略;该认识从理论上厘清了目前关于掺氢天然气分层现象的争议,对掺氢天然气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氢分层 掺氢比 能量最小原理 静置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柴电混合动力船舶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晓东 袁裕鹏 童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6-2184,共9页
提升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制定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功率合理分配、减小船舶燃油消耗、节约成本,是混合动力船舶的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软件,建立对象船舶的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功... 提升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制定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功率合理分配、减小船舶燃油消耗、节约成本,是混合动力船舶的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软件,建立对象船舶的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功率需求下对柴油发电机和超级电容的控制要求。考虑动力源特性和船舶功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的能量管理策略对目标船舶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优化船舶柴油机组原动机的工作状态,使其在比油耗较低的点工作。在该策略的控制下,航行工况内的柴油发电机组原动机平均比油耗为207.2 g/(kW·h),总燃油消耗量为204.1 kg。本文方法不仅对船舶减小燃油消耗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船舶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船舶 柴电混合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船舶动力系统 逻辑门限值 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 优化控制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式焊丝GMAW焊缝截面侧偏行为机理分析
16
作者 杨泽坤 徐锴 +4 位作者 杨战利 张焱 费大奎 周坤 杨永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I0008,共6页
缆式焊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中存在的焊缝截面侧偏现象会导致焊接接头熔合不良,基于熔滴受力分析和最小电压理论对焊缝截面侧偏现象的变化规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电流是影响截面侧偏的关键因素,由于... 缆式焊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中存在的焊缝截面侧偏现象会导致焊接接头熔合不良,基于熔滴受力分析和最小电压理论对焊缝截面侧偏现象的变化规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电流是影响截面侧偏的关键因素,由于缆式焊丝独特的绞合结构引起电弧旋转,进而导致出现熔滴受力不均的现象,熔滴过渡方向与焊丝轴线存在夹角,在熔滴冲击力的作用下导致焊缝截面出现侧偏现象,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弧对熔滴的拘束增强,熔滴过渡方向逐渐趋于轴线,因而焊缝截面侧偏的趋势随着电流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式焊丝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焊缝截面侧偏 熔滴过渡 最小电压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约束月面盘旋飞跃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17
作者 陈上上 关轶峰 黄翔宇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针对无平移发动机月球探测器的多约束盘旋飞跃问题,给出了燃耗最优轨迹。盘旋飞跃划分为垂直上升段、平移段、垂直下降段,垂直上升段与垂直下降段的最优控制均为Bang-Bang形式。研究平移段最优轨迹时,考虑位置、速度、角速度等约束,首... 针对无平移发动机月球探测器的多约束盘旋飞跃问题,给出了燃耗最优轨迹。盘旋飞跃划分为垂直上升段、平移段、垂直下降段,垂直上升段与垂直下降段的最优控制均为Bang-Bang形式。研究平移段最优轨迹时,考虑位置、速度、角速度等约束,首次把优化问题的控制变量由推力转化为角速度,然后基于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得到了最优角速度的初步形式,接着通过对奇异点连续性、控制变量切换次数的研究,得到最优角速度的最终形式由最大边值与最小边值组成且发生两次切换,最后提供了一种求解切换点的数值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精度高、复杂度低,适用于在线轨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约束 盘旋飞跃 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电子监控证据的开示既触及社会公共利益,又涉及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探究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电子监控证据的生成机制具有封闭性,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 电子监控证据的开示既触及社会公共利益,又涉及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探究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电子监控证据的生成机制具有封闭性,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可能会以“公共利益豁免”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同时,因遵循最后使用原则,电子监控证据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作用,拒绝开示必然会影响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目的”或“动机”看,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名,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非不可,但在同等实效下,应当选择不限制基本权利或者限制程度更小的其他手段。直接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违背了必要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当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方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监控证据开示的是纳入监控卷宗,准备作为指控依据的卷宗材料和关联电子数据,开示的方式均为查阅、摘抄和复制。此种制度安排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对于纳入监控卷宗的电子监控证据,刑事诉讼法没有区分卷宗材料和电子数据,缺乏精细化规定,进而导致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局限于开示与不开示的二元模式;另一方面,对控诉机关不准备作为证据使用,没有纳入案卷的材料,辩方难以获得查阅、摘抄和复制的机会,因而对其无从知悉,即便知悉后申请司法机关调取,也难以获得支持。事实上,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承载的内容不同,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的开示方式应当有所区别。而电子监控获取的海量电子数据可能包含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有决定性意义的材料,故未入卷材料具有开示的必要。有鉴于此,需按照入卷证据和未入卷证据的二元框架,建构差异化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入卷证据的开示,可以要求辩方签署保密协议,准许其查阅、摘抄、复制监控卷宗,以及查阅、摘抄监控电子数据。然而,基于保护技术侦查方法的目的,对辩方复制监控电子数据的申请可不予准许。对于未入卷材料的开示,控方应当向辩方提供数据清单和数据选择的标准,同时辩方享有提出异议、申请调取关联数据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监控证据 证据开示 阅卷 数据访问权 必要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
19
作者 姜宇 樊智敏 +2 位作者 姜春雷 孙旭睿 闵令竹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双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求解了时变接触线,将每一啮合时刻下的齿轮接触线“分段”;然后,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齿轮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输入扭矩、齿宽对双渐开线齿轮轮齿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分布模型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在10%之内,载荷分布模型合理可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方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节线附近载荷值最大;同参数、同工况下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波动幅度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输入扭矩增加,双渐开线齿轮节线附近载荷分布发生突变;齿宽增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载荷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齿轮轮齿接触线载荷分布 时变接触线 分段法 最小势能原理 载荷分布模型 输入扭矩 齿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于必然性的行动到基于偶然性的行动
20
作者 张康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果将其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联系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的否定中生成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将面临许多根本性的哲学观念变革...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果将其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联系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的否定中生成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将面临许多根本性的哲学观念变革的问题,其中,关于必然性、偶然性这对哲学概念的认识,对于构建风险社会中的行动模式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已经形成了基于必然性行动的共识,但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必然性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涌现了出来,致使人们需要将行动方式调整到基于偶然性行动上来。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在性质上属于合作行动,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行动原则 必然性 偶然性 合作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