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for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Unstability of Rolling Mill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Hua-ping 1, WANG Dong-yun 2, ZHONG Jue 1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Zhong Yun Technology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07,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8-,共1页
The unsteady condition of rolling Mill vibration that was caused by flexural vibration of strip was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ric flexural vibration equation of rolled strip was established. The parametric flexural vib... The unsteady condition of rolling Mill vibration that was caused by flexural vibration of strip was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ric flexural vibration equation of rolled strip was established. The parametric flexural vibration stability of rolled strip was studied and region of stability and unstability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Floquet theory and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flexural-vibration of strip was unstable if the frequency of variable tension was twice as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flexural-vibration stri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current in a temp driving motor’s main loop was studied and tested, and approved that there were 6 humorous current ponderance and 12 humorous current ponderance in main circuit of driving motor. Vertical vibration of working roller was tested, the test approved that there were running unsteady caused by parametric vibration. It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parametric vibration of rolling m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 mill parametric vibration floquet theory and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残差卷积自编码网络及其故障诊断应用
2
作者 潘天成 陈龙 +1 位作者 蒲春雷 陈志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针对传统卷积自编码器(CAE)会将不同故障产生的相似信号进行相同的非线性变换,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残差卷积自编码网络(ARCAE),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首先,在残差模块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参数... 针对传统卷积自编码器(CAE)会将不同故障产生的相似信号进行相同的非线性变换,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残差卷积自编码网络(ARCAE),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首先,在残差模块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参数化修正线性单元(APReLU),建立了自适应残差模块(ARM),ARM可以对相似的输入特征进行自适应非线性变换,避免了特征的错误识别;其次,在CAE中嵌入多级ARM,构建了ARCAE,增加了CAE的深度,提取了更具鉴别性的深层次特征,同时有效防止了网络加深而造成的性能退化;最后,基于ARCAE建立了针对一维信号的故障诊断新方法,将其应用于无监督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并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上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转速工况下,ARCAE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7.05%,且标准差仅为0.007,远低于其他几种传统CAE网络;在变转速工况下,ARCAE模型诊断准确率仍然是最高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3.25%,由此说明ARCAE具有较高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分类准确率;此外,变转速工况下,由于转速变化导致不同状态的振动信号特征差异变大,诊断难度加大,但与其他几种传统CAE网络相比,ARCAE诊断准确率下降最少,仅为5.37%,说明ARCAE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自适应残差卷积自编码网络 自适应参数化修正线性单元 自适应残差模块 无监督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堑积雪平台的作用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3
作者 马文勇 郭世怡 +3 位作者 李赛 张智博 高毅 詹子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面摩擦速度、积雪以及能见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揭示了积雪平台的防治机理,并提出最优的参数取值。结果表明:积雪平台可以产生低风速区域,有效地捕获雪粒从而减少路面积雪;路堑中风速小于0.05倍入口1 m高度处风速的区域可以反映路堑内的积雪分布;平台的最优参数取值为,上风侧边坡比1∶3、7/6倍的行车道路宽度、5/6倍的行车道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全路堑 积雪平台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波纹槽纵向边缘应变及参数影响研究
4
作者 许春田 宋向阳 +2 位作者 宗旭 郑昊 马莹莹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提高板材辊压成形质量,针对非对称波纹槽冷弯辊压成形,首先阐明了纵向边缘应变产生的机理,然后利用ABAQUS 2020软件对其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并分别对初始道次成形角度增量、屈服强度、辊站间距及槽数等参数对波纹槽成形精... 为提高板材辊压成形质量,针对非对称波纹槽冷弯辊压成形,首先阐明了纵向边缘应变产生的机理,然后利用ABAQUS 2020软件对其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并分别对初始道次成形角度增量、屈服强度、辊站间距及槽数等参数对波纹槽成形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纵向边缘应变峰值易发生在槽2和槽3成形过程中的第5道次,且随着成形角度增量的增大而变大,随着板材屈服强度的增大而变小,而槽数对其影响并不明显。同时,为降低波纹槽辊压成形纵向缺陷,辊站间距设计应大于变形区长度,且间距越大,缺陷越不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辊压成形 非对称波纹槽 纵向边缘应变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平台开发及翻转课堂实验实施
5
作者 代伟 杨翊卓 +1 位作者 刘江 常俊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了适应高校本科生课程机械故障诊断学基础及研究生课程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实验教学要求,设计并开发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平台,包括现场故障诊断、轴承数据处理、算法实验验证等多个模块。应用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操作简单,实现了智... 为了适应高校本科生课程机械故障诊断学基础及研究生课程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实验教学要求,设计并开发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平台,包括现场故障诊断、轴承数据处理、算法实验验证等多个模块。应用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操作简单,实现了智能算法便捷验证与工业应用的一体化开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故障诊断翻转课堂实验模式,为工业智能化方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实验平台 滚动轴承 翻转课堂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开发与应用
6
作者 常伟 张茜 +3 位作者 张雅娜 于长鑫 胡卫平 倪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针对超大尺寸滚动轴承(外径大于200 mm)产品的动态质量缺乏检测平台与相应的控制标准的现状,开发了一种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包括机械结构、气动与电测系统,具备抬升机构便于安装,可进行轴、径向联合加载、自动测量与振动多... 针对超大尺寸滚动轴承(外径大于200 mm)产品的动态质量缺乏检测平台与相应的控制标准的现状,开发了一种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包括机械结构、气动与电测系统,具备抬升机构便于安装,可进行轴、径向联合加载、自动测量与振动多参数记录分析,同时多级减振装置和气动柔性加载系统的联合应用,有效降低了传递振动的影响,保护轴承免受冲击,提高了振动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将本平台应用于变载变速实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振动定标实验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台满足设计需求,提升了企业的检测分析手段,对大型高端轴承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升级、行业诊断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滚动轴承 检测平台 振动 诊断分析 圆锥滚子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
7
作者 郭浩睿 胡磊力 +1 位作者 李莉 王建刚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针对当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所处作战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控制对象参数摄动明显、现有控制方法扰动隔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MRALADRC。首先设计模型辅助扩张状态观测器(MLESO)实现扰动观测,并结合广义根轨迹法对... 针对当前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所处作战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控制对象参数摄动明显、现有控制方法扰动隔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MRALADRC。首先设计模型辅助扩张状态观测器(MLESO)实现扰动观测,并结合广义根轨迹法对参数摄动的分析,以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自动调节控制参数的思想,设计了自适应抗扰控制率,并利用Lyapunov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特性增益分别为原增益值的0.2、1和5倍时,相较于模型辅助自抗扰控制(MLADRC)方法,采用本文方法后,稳定平台扰动隔离误差的峰值、方差均大幅降低;在阶跃响应实验中,当特性增益分别为原增益值的0.44、0.66、1.5和2.25倍时,MLADRC阶跃响应时间增长24%~122%,而MRALADRC调节时间不变。表明MRALADRC可有效提高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能力并降低动态误差,在面对大范围参数摄动等影响时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 自抗扰控制 自适应控制 参数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直线导轨参数化设计与建模
8
作者 王锦源 何显松 +6 位作者 马嘉华 胡国享 李冬明 刘红光 朱威霖 邓文翔 姚建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I0001,共8页
滚动直线导轨以其精密导向与动态稳定特性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武器发射传动系统,因功能适配性差异,同一发射系统涉及多套滚动直线导轨。为实现不同用途、不同型号滚动直线导轨的高效建模、简化设计工作、加快产品设计迭代周期,针对滚动... 滚动直线导轨以其精密导向与动态稳定特性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武器发射传动系统,因功能适配性差异,同一发射系统涉及多套滚动直线导轨。为实现不同用途、不同型号滚动直线导轨的高效建模、简化设计工作、加快产品设计迭代周期,针对滚动直线导轨的设计和建模过程,提出结合动静态特性仿真分析结果和工程师设计经验的双驱动参数化设计体系,提取影响部件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多款型号滚动直线导轨为例,建立导轨副参数化建模方法。典型测试案例结果表明:基于双驱动参数化设计体系,通过Python-Abaqus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几何参数可改的参数化模型,实现用时4 s内建立几何误差小于0.3%的导轨副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建模 滚动直线导轨 PYTHON Abaqus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海洋旅游综合体结构参数化设计
9
作者 杨汝全 陈超核 刘夫永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设计海洋旅游综合体的优秀结构构型,利用Rhino和Grasshopper工具分别建立4种构型方案的参数化几何模型,这4种构型方案分别来源于传统工程经验和3种仿生概念。设定极端海浪工况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Karamba3D评估此工况下的结构自重... 为设计海洋旅游综合体的优秀结构构型,利用Rhino和Grasshopper工具分别建立4种构型方案的参数化几何模型,这4种构型方案分别来源于传统工程经验和3种仿生概念。设定极端海浪工况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Karamba3D评估此工况下的结构自重与形变位移,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并使用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工具Wallacei自动遍历4种构型的几何参数并评估相应的优化目标值,待计算结果收敛分别得到4种构型的优化几何参数。对4种构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构型4即仿生王莲叶脉形态的构型,相对其他3种构型在自重、形变量、构型内最大应力等方面均降低,具有较大的力学上的优势,最终在此构型基础上完成综合体的结构设计。生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结构和形态,仿生与所设计对象处于相似环境中的生物结构,有较大的希望获得性能优化的结构构型概念,再结合参数化设计工具,可以高效率地完成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旅游综合体 结构构型 参数化设计 仿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信号的滚石定位及动力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坡 陈会娟 +2 位作者 李伟 闫帅星 陈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26,60,共9页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击速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滚石冲击坡面(弹跳阶段)产生的地震信号表现为短持时、宽频带的三角状脉冲特征;结合到时法和极化法震源定位理论,实现了滚石冲击坡面的空间定位,得出到时法是更为优良的滚石冲击震源定位方法,其平均相对定位误差不超过10%;基于无量纲反演模型预测的滚石体积、冲击速度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平均预测误差均低于20%。研究成果可为滚石灾害动力学参数的快速获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地震信号 震源定位 动力参数反演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开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军 杨博涵 +6 位作者 徐嘉怡 张强 赵青 杨宁 傅术林 陶继绍 纪仁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增强学生对先进成形装备及低应力精密断料技术的理解,开发了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综合利用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将应力集中效应和随动辊压技术引入管料的精密分离断料工序中,设计了... 为了增强学生对先进成形装备及低应力精密断料技术的理解,开发了随动辊压型低应力精密断料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综合利用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将应力集中效应和随动辊压技术引入管料的精密分离断料工序中,设计了管料断面质量评价方法,对带有V型槽的45#钢及304不锈钢管料进行了裂纹可控式低应力精密下料实验,验证了断料效果。该实验平台不仅使低应力断料过程更加直观,还提升了学生对低应力精密成形技术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切削原理与刀具”及“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断料技术 随动辊压 管料断面 教学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参数振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袁晓明 王维锜 +1 位作者 庞浩东 张立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1,共10页
针对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驱动液压缸的压力脉动所产生的参数振动,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参数振动方程并利用多尺度法求解了主共振响应与组合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分析了主共振与组合共振响应特性以及振动幅值在初始工作空间内的变化规律... 针对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驱动液压缸的压力脉动所产生的参数振动,建立了稳定平台的参数振动方程并利用多尺度法求解了主共振响应与组合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分析了主共振与组合共振响应特性以及振动幅值在初始工作空间内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与模态试验对参数振动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解与理论解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20%,固有频率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4.66%,可验证参数振动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3-UPS/S并联稳定平台 压力脉动 参数振动 多尺度法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GCMG的两轮单辙平台自平衡控制技术
13
作者 但远宏 彭润山 +3 位作者 王敬一 钟海洋 和超 陈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7,共8页
针对以自行车、摩托车为代表的两轮单辙平台的自然不稳定问题,采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为平衡控制机构,研究两轮单辙平台不同工况下自平衡控制算法。分析两轮单辙平台横向力矩,推导横滚转动动力学方程,并根据不同状态误差设计了... 针对以自行车、摩托车为代表的两轮单辙平台的自然不稳定问题,采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为平衡控制机构,研究两轮单辙平台不同工况下自平衡控制算法。分析两轮单辙平台横向力矩,推导横滚转动动力学方程,并根据不同状态误差设计了增益调度PID控制器;建立轮-地接触点模型,修正曲线运动时目标横滚角,减小反馈静差,获得更好的动态响应;以前叉转向趋势预估未来时刻转向角度与目标平衡横滚角度,提前调整姿态以重力矩抵消离心力矩,模拟人骑行时的预判压弯行为。相关算法经仿真验证与实车测试,可在静止与曲线运动等工况下保持动态平衡,效果良好,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 两轮单辙平台 横滚角预测 增益调度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钢轨抗倾翻性能全参数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香刚 王继军 +2 位作者 王卫东 朱光楠 张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5-1444,共10页
列车通过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时,扣件和弹性支承块的弹性叠加容易使钢轨倾翻角和轨头横移量显著增大,导致动态轨距扩大,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综合考虑轮轨激励形式及其载荷作用关系(包括轮轨垂向力的准静态成分、动态成... 列车通过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时,扣件和弹性支承块的弹性叠加容易使钢轨倾翻角和轨头横移量显著增大,导致动态轨距扩大,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综合考虑轮轨激励形式及其载荷作用关系(包括轮轨垂向力的准静态成分、动态成分及其作用位置、轮轨水平力及其作用位置以及钢轨廓形等)、扣件系统力学特性及其几何参数(包括扣件系统的垂向及横向刚度和阻尼以及外形尺寸等)、弹性支承块力学特性及其几何参数(包括弹性支承块的各向刚度、模量、泊松比以及外形尺寸等),建立准确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几何关系模型,全面清晰地表征了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力特点。基于力矩平衡计算原理,提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钢轨抗倾翻性能全参数化计算方法,根据单节点实尺模型残余变形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若考虑消除初始装配间隙影响,支承块间距扩大理论计算值增加0.04 mm加以修正,轨距扩大量应增加0.2 mm加以修正,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单节点实尺模型试验结果与传统实体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证明数据吻合度极高。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全参数计算方法与单节点实尺模型试验结果、实体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利用本文所提出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钢轨抗倾翻性能全参数化计算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开展多参数敏感性分析;能够为不同运营条件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及其部件优化提供设计依据,并奠定充分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 钢轨抗倾翻性能 轨距保持能力 实尺模型试验 全参数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数据采集吊舱减摇装置动力学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松 李明智 +3 位作者 王生海 王刚 王玺华 万殿鹏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随着海洋牧场建设向纵深发展,环境监测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牧场海水养殖环境监测中。针对生产使用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数据采集吊舱布放回收过程中因受风、浪、流影响下出现的电缆断裂损坏问题,设计了一种海上平台吊舱减摇装置。基于牛... 随着海洋牧场建设向纵深发展,环境监测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牧场海水养殖环境监测中。针对生产使用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数据采集吊舱布放回收过程中因受风、浪、流影响下出现的电缆断裂损坏问题,设计了一种海上平台吊舱减摇装置。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海上平台横摇、纵摇激励下的吊舱减摇装置动力学模型,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比较了有无减摇装置情况下吊舱摆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减摇装置的情况下,吊舱的面内角摆动幅度可减小约66.9%,面外角摆动幅度可减小约69%,平均减摇比为67.95%,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搭建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吊舱减摇装置对吊舱的摆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面内角摆动幅度可减小约73.5%。研究表明,吊舱减摇装置对提高海洋牧场监测平台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数据采集吊舱 减摇装置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仰式导引头跟踪策略研究
16
作者 姚佳志 宋延嵩 +2 位作者 宋建林 王伟 安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31-4038,共8页
为了简化滚转-俯仰式导引头的跟踪过程,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一种应用于此结构的跟踪方案。通过分析滚-仰式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提出基于解像旋机理跟踪目标的新方法,以简单、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与传统坐标转换法不同,新方法的... 为了简化滚转-俯仰式导引头的跟踪过程,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一种应用于此结构的跟踪方案。通过分析滚-仰式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提出基于解像旋机理跟踪目标的新方法,以简单、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与传统坐标转换法不同,新方法的精度受到光轴等机械误差的影响更小,容错率更高,适用性、实时性更强,且可以同时通过角速率陀螺数据作为反馈进行任意方向的扰动补偿。根据陀螺安装方式的不同,通过推导导引头稳定平台状态及导引头与弹体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得到稳定公式,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半实物仿真进行实验验证,静态跟踪实验结果证明了新的跟踪方法具有可实用性。在动态跟踪实验中分别使用传统坐标转换法和新提出的解像旋法进行跟踪。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解像旋法在存在载体扰动情况下仍然适用;相比传统坐标转换法,解像旋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跟踪精度,x轴跟踪误差RMSE值减小了79.10%,y轴减小了9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头 横滚-俯仰式 稳定平台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u范数深度迁移度量学习的夹送辊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飞 徐增丙 王志刚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针对夹送辊历史数据少和相关寿命预测方法匮乏的问题,提出基于Yu范数深度迁移度量学习的夹送辊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使用Yu范数深度度量学习(DMN-Yu)对振动信号提取深层特征,并以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相结合对... 针对夹送辊历史数据少和相关寿命预测方法匮乏的问题,提出基于Yu范数深度迁移度量学习的夹送辊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使用Yu范数深度度量学习(DMN-Yu)对振动信号提取深层特征,并以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相结合对特征进行约简,构建一维健康因子(HI);再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通过迁移策略利用共享隐含层的方法对目标夹送辊进行预测分析。实验验证,经过深度迁移学习的LSTM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对夹送辊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估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送辊 寿命预测 Yu范数 深度度量学习 共享隐含层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LNG船集管区平台结构参数化设计与计算分析
18
作者 刘金鑫 陈鹏 +4 位作者 张鼎 张海瑛 邱伟强 刘晨霄 施海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3,共4页
为实现对大型LNG船集管区平台的高效与高质量设计,提出一种集管区平台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CATIA V6软件二次开发和知识工程模板,快速搭建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和实体模型,并实现工程图出图;同时提出一种对大型LNG船集管区平台的加载方... 为实现对大型LNG船集管区平台的高效与高质量设计,提出一种集管区平台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CATIA V6软件二次开发和知识工程模板,快速搭建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和实体模型,并实现工程图出图;同时提出一种对大型LNG船集管区平台的加载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平台的强度进行计算校核。研究表明,采用该参数化设计方法较常规设计周期缩短了8天,提高了设计精度,加载方式可有效模拟平台的受力情况,为今后同类LNG集管区平台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集管区平台 CATIA V6 三维参数化设计 知识工程 强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运载火箭贮箱箱底产品化型谱方法及自动化设计平台
19
作者 吴瀚枭 卢松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4078-14085,共8页
随着液体运载火箭型号越来越多,各型号贮箱箱底不统一的技术状态严重制约了箱底生产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液体运载火箭贮箱箱底承载推进剂,承受和传递沿着箭体轴向和径向的载荷,是航天装备先进性与可靠性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了解决火箭贮... 随着液体运载火箭型号越来越多,各型号贮箱箱底不统一的技术状态严重制约了箱底生产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液体运载火箭贮箱箱底承载推进剂,承受和传递沿着箭体轴向和径向的载荷,是航天装备先进性与可靠性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了解决火箭贮箱生产能力与任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现役贮箱箱底的开孔特点和承载能力,对贮箱箱底进行型谱构建。通过研究工况、承载能力和箱底厚度之间的联系,将其参数化。统型开孔分布和箱底厚度,实现贮箱的产品化。将箱底统型、箱底厚度设计和自动化建模这一完整的设计流程集成贮箱箱底自动化设计平台,为贮箱箱底的研发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有利于快速选型、加速液体火箭研究进程,提升箱底生产产品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贮箱 箱底厚度设计 型谱化 自动化建模 参数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轧机非线性参激的振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孟令启 徐如松 +2 位作者 王建勋 雷明杰 吴浩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3-396,412,共5页
建立了中厚板轧机两自由度非线性参激振动模型,分析了轧机振动系统在主参数共振情形下的振动特性,尤其是振动系统随激励参数变化的拟周期振动和混沌运动现象。分析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导致轧机振动系统混沌运动... 建立了中厚板轧机两自由度非线性参激振动模型,分析了轧机振动系统在主参数共振情形下的振动特性,尤其是振动系统随激励参数变化的拟周期振动和混沌运动现象。分析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导致轧机振动系统混沌运动的产生;避免激振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以防止混沌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 颤振 共振 混沌 参数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