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字文化基因的体认语言学考察
1
作者 黄健平 张昕晗 赵春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共12页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连山易》是上古远祖在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创造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集体哲学智慧的结晶;其次,“连”字原初文化信息揭示了华夏先祖彼时杰出社会治理能力和先进军事管理等历史情状;再次,“连”作为姓氏,是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家族文化的见证;最后,“连理枝”蕴含着兄友弟恭的孔怀之情和演绎着惊天动地但是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字 文化基因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体认文化观 体认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类制作义动词的语法特点及其认知基础
2
作者 张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平面类制作义动词具有[+动作施加于实体表面][+动作结果附着于二维平面]等语义特征,目前基于事件结构与构式语义的句型分类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文章根据平面制作行为所激活的一系列认知要素,揭示了“画”“刻”“绣”一类制作义动词... 平面类制作义动词具有[+动作施加于实体表面][+动作结果附着于二维平面]等语义特征,目前基于事件结构与构式语义的句型分类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文章根据平面制作行为所激活的一系列认知要素,揭示了“画”“刻”“绣”一类制作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并基于认知图景理论及其“新句式观”对该类动词所构成的各种句式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指出句式差异及其原因所在。此外,还着眼于认知要素的激活与凸显从语篇层面对相关现象进行深度分析,根据汉、英、日跨语言比较结果提出了平面类制作义动词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与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景 认知要素 平面类制作义动词 句式 跨语言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浅析体认语言学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3,共11页
本文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生成的物质来源、语言的认识基础、语言认识系统的实践性3个方面),剖析了体认语言学基于“体”“认”所建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互动—概念隐喻—隐喻表达”的理论模式。体认... 本文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生成的物质来源、语言的认识基础、语言认识系统的实践性3个方面),剖析了体认语言学基于“体”“认”所建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互动—概念隐喻—隐喻表达”的理论模式。体认语言学是中国本土化的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进行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理解和阐释,凸显“体”与“认”的互动作用对于推动认知语言学前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体认语言学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当代发展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 体认语言学 实践 体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语篇的识解与翻译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家驷 时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意义是翻译任务的核心 ,认知语言学十分重视意义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研究。其中 ,语言编码的识解概念对翻译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影响不同识解的因素有三个 :视角、前景化和框架 ,这些因素对诗歌语篇的识解与翻译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 意义 识解 翻译 诗歌 认知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俗词源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4
5
作者 邵斌 张建理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流俗词源是指人们对词或短语的来源及语义做出的通俗但错误的主观解释。流俗词源依使用者的语用需求可细分为无意型的和故意型两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此种现象的形成过程背后有着深刻的人类认知动因。正是人们在寻义的内驱力下,... 流俗词源是指人们对词或短语的来源及语义做出的通俗但错误的主观解释。流俗词源依使用者的语用需求可细分为无意型的和故意型两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此种现象的形成过程背后有着深刻的人类认知动因。正是人们在寻义的内驱力下,循"搜寻规则需求"的"认同原则"使流俗词源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词源 认知语言学 寻义驱动 认同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的语义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颜红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100,共5页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成分分析法 结构主义语言观 认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词典学刍论 被引量:9
7
作者 章宜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突破词典学的创新瓶颈已经成为国际词典学界新的热点话题,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个别理论方法的应用或宏观层面的泛泛而谈。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认知词典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突破词典学的创新瓶颈已经成为国际词典学界新的热点话题,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个别理论方法的应用或宏观层面的泛泛而谈。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认知词典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词典学本体特征,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认知词典学的理论框架和释义模式,涉及认知词典学的理论基础、理论方法和释义基础。文章指出,认知词典学应该以体验哲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运用认知语义观、范畴化、概念隐喻、语义框架等理论方法,根据语言认知的识解规律进行词典信息组织和释义,并提出了认知词典学的释义模式,包括总体原则、意义驱动多维释义模式和基于论元结构构式的多维释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词典学 认知理论基础 语义识解 释义模式 意义驱动多维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看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朝忠 卢庆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义的理解与输出",即翻译这项活动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意义观 意义的理解与输出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轴线”与“三个层面”——第14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侧记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辉 杨艳琴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2期10-23,共14页
基于2017年7月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第14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的会议主旨发言与主题会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轴线"和"三个层面"为脉络,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以及国内参会学者的发言等多角度出发,在介... 基于2017年7月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第14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的会议主旨发言与主题会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轴线"和"三个层面"为脉络,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以及国内参会学者的发言等多角度出发,在介绍会议主要内容的同时,对认知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强调多视角、多方法进行语言多样性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三个轴线 三个层面 多样性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成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8-225,291,共8页
近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众多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得益于汉语语法研究中新理论、新视角的深入开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热点视角进行阐述:(1)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2)... 近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众多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得益于汉语语法研究中新理论、新视角的深入开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热点视角进行阐述:(1)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2)汉语语法研究的类型学视角;(3)汉语语法研究的韵律词法、韵律句法学视角。同时指出,多视角研究综合互补是近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语言类型学 韵律构词 韵律句法学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过程中的3种编码模式:基于翻译学习者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玉华 胡朋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0-37,共8页
翻译认知研究渐成趋势,如何解释译者的主体认知过程是研究的焦点。本文借鉴生成语言学的生物认知观,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提出翻译过程中译文生成的3种编码模式——以记忆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以概念一意旨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和以语言... 翻译认知研究渐成趋势,如何解释译者的主体认知过程是研究的焦点。本文借鉴生成语言学的生物认知观,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提出翻译过程中译文生成的3种编码模式——以记忆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以概念一意旨系统为主的编码模式和以语言运算机制为主的编码模式,分析了翻译学习者对3种模式的运用与切换,并借此从认知视角将直译、意译重新解读为学生翻译认知过程的实际呈现,而非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文章最后为翻译教学提供了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认知研究 生成语言学 翻译学习者 翻译编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元任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 ,其产生离不开世界诸语言的研究成果。由于汉语缺乏形态的孤立语特点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小学传统 ,汉语语法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即是其中之一。赵元任先生...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 ,其产生离不开世界诸语言的研究成果。由于汉语缺乏形态的孤立语特点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小学传统 ,汉语语法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即是其中之一。赵元任先生在早于认知语言学诞生10多年前就提出了与该理论相类似的观点 :由意义出发归纳词类的形式标准 ;语法范畴的确定具有相对性 ;语言系统中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的扭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意义 相对性 对称和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表达的空间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160,共8页
空间是人类最原初的感知对象,视角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空间视角体现为空间场景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诸多具体关系,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场景的心理识解来改变语言的编码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空间视角可以分解为观察点... 空间是人类最原初的感知对象,视角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空间视角体现为空间场景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诸多具体关系,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场景的心理识解来改变语言的编码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空间视角可以分解为观察点位置、观察距离、观察范围、视角运动性等基本范畴,各范畴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观察方式和观察方向等复合范畴。视角各范畴不仅对人类语言产生了普遍影响,还与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特殊用法,水平维度方位判定歧义等具体语言现象有着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视角 心理识解 方位判定 认知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
14
作者 徐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本文以戴维森的《论隐喻的含意》以及维特根斯坦代表性哲学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发现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思想渊源体现在四个方面:(1)戴维森对隐喻意义和隐喻使用... 本文以戴维森的《论隐喻的含意》以及维特根斯坦代表性哲学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发现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思想渊源体现在四个方面:(1)戴维森对隐喻意义和隐喻使用的“划界”思想跟维特根斯坦对“可说”和“不可说”的“划界”观存在关联;(2)戴维森把隐喻意义的理解纳入隐喻使用范畴,这跟后期维特根斯坦语义思想一致;(3)戴维森对隐喻“认知意义”的批判跟维特根斯坦有关“感觉内部对应物”的批判都是“反心理主义”;(4)戴维森和维特根斯坦都认为理解隐喻的意义是一种哲学“洞见”。对隐喻意义的把握始终要基于隐喻的具体使用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意义 隐喻使用 戴维森 维特根斯坦 认知意义 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