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历史学科素养需要关注历史视角
1
作者 赵亚夫 王睿颖 邓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7,共5页
历史视角是历史思维的关键要素,历史思维则是历史素养的基础。研究认为:历史视角牵涉历史观,具有思辨意涵。只能历史地看问题,历史探究才具有意义。历史视角以不同面貌作用于历史分析与阐释,教师应抓住显性视角和隐形视角,发展学生的历... 历史视角是历史思维的关键要素,历史思维则是历史素养的基础。研究认为:历史视角牵涉历史观,具有思辨意涵。只能历史地看问题,历史探究才具有意义。历史视角以不同面貌作用于历史分析与阐释,教师应抓住显性视角和隐形视角,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并据此使历史视角成为改进教学评的抓手,确定历史教学的探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历史视角 历史思维 学习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说: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大势与相关学术问题——《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说课序列之一
2
作者 罗艺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2,I0003,共6页
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大势,由先秦建立中国学术文化的原始“模型”阶段发展到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大开”时期,再进抵宋元明清“大合”所谓“后期封建社会”,反映了中国文化千年一次呼吸的伟大生命状态,其思想脉动和许多重要的思想现象、思想... 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大势,由先秦建立中国学术文化的原始“模型”阶段发展到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大开”时期,再进抵宋元明清“大合”所谓“后期封建社会”,反映了中国文化千年一次呼吸的伟大生命状态,其思想脉动和许多重要的思想现象、思想典籍、思想人物,值得我们了解。与此相关,思考和研究中国音乐思想史,需要“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的历史观,生与熟、新与旧、官与民三类材料的比较结合使用的材料观,跨学科、长时段和个案化的方法观。本文还探讨了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学理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思想史 历史观 材料观 方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历程——以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为中心
3
作者 刘菡 周静 胡雨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文章从女性群体进入图书馆领域的时机,女性获取图书馆员职业身份的内外动因,占据职业多数的女性馆员对职业哲学的认同与践行,载入“图书馆名人堂”中的女性楷模四个方面,呈现现代图书馆员职业形成之初,社会性别视角下美国图书馆员职业... 文章从女性群体进入图书馆领域的时机,女性获取图书馆员职业身份的内外动因,占据职业多数的女性馆员对职业哲学的认同与践行,载入“图书馆名人堂”中的女性楷模四个方面,呈现现代图书馆员职业形成之初,社会性别视角下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历程。图书馆员职业化包含女性化,对女性化的正向认知有待更多正面职业形象的阐述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职业化 女性化职业 女性馆员 社会性别视角 美国图书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柯历史哲学的生存论视域
4
作者 王利红 宋若词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作为笛卡儿的同代人,维柯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就已发现了人类理性的界限,即反思的认识论是创造的认识论的结果,“真”与“确”是统一的。维柯将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视域转换为“认识和创造同一”的生存论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笛卡儿的同代人,维柯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就已发现了人类理性的界限,即反思的认识论是创造的认识论的结果,“真”与“确”是统一的。维柯将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视域转换为“认识和创造同一”的生存论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从中途下降”成为维柯历史哲学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将维柯对世界历史开端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语文学基础和生存论根基之上,而且对浪漫主义史学及整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历史哲学 生存论视域 创造的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口雄三中国史研究的特征及意义
5
作者 张永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沟口雄三针对“西方中心论”对亚洲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简称“方法中国”)的思想命题。通过从一元到多元、外部到内部、短时段到长时段、丛林法则到文明的“视角转换”深入中国历史内... 沟口雄三针对“西方中心论”对亚洲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简称“方法中国”)的思想命题。通过从一元到多元、外部到内部、短时段到长时段、丛林法则到文明的“视角转换”深入中国历史内部,揭露“西方中心论”的地域性、特殊性原像,揭示中国“历史基体”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相融合的本质属性,构建多元化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沟口的“思想命题”及“视角转换”的思考方式,对我们科学认识和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口雄三 中国史 西方中心论 方法中国 视角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视角下的有声阅读:历史演变、功能进化与实践想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容 邱鑫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我国有声阅读活动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身体与阅读的关系视角来看,有声阅读呈现出仪式化阅读、流动式阅读、独立式阅读和交互式阅读四个演进阶段,身体呈现出文本、接入、陪伴和感知的功能,随之推动身体与阅读的关系从陌生走向交互。基... 我国有声阅读活动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身体与阅读的关系视角来看,有声阅读呈现出仪式化阅读、流动式阅读、独立式阅读和交互式阅读四个演进阶段,身体呈现出文本、接入、陪伴和感知的功能,随之推动身体与阅读的关系从陌生走向交互。基于当下有声阅读实践,文章提出,有声阅读应回归身体、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全面覆盖身体的接入场景,塑造陪伴弱势群体的虚拟化身,进一步推动身体与有声阅读交互升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阅读 身体视角 阅读史 有声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问题域与当代性——《资本论》政治哲学阐释的三条路径
8
作者 高广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0,共9页
《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政治哲学角度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既需要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谱系中界定《资本论》的政治哲... 《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政治哲学角度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既需要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谱系中界定《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也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自觉中解读《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更需要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建构的理论语境,激活《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思想史、问题域和当代性分别在“纵向”“横向”和“坐标系”的意义上,构成推进《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当代阐释的三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政治哲学 思想史 问题域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蜃炭”详解——兼及《左传》“书法”与商周文化之异
9
作者 彭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9,177,178,共17页
历代人士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说“蜃炭”有不同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生活阅历考察,“蜃炭”当指蜃灰与木炭。蜃炭用于墓葬时具有杀菌、防潮和防盗的功能。考古资料显示,墓葬之用蜃炭,产生于西周中期,流行于东周以降... 历代人士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说“蜃炭”有不同的理解。结合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生活阅历考察,“蜃炭”当指蜃灰与木炭。蜃炭用于墓葬时具有杀菌、防潮和防盗的功能。考古资料显示,墓葬之用蜃炭,产生于西周中期,流行于东周以降,而商人与殷遗墓葬则不见使用蜃炭的葬俗,反映了商周文化之间的差异。《左传》关于宋文公丧礼的记载,实则具有“微言大义”,隐含着对宋文公的贬斥,除从历史角度揭示其事实外(“秉笔直书”),尚可从经学角度分析其“大义”(“蕴含褒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蜃炭 三重证据 经史视角 商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视域下再论“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0
作者 吴争春 吴迁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根基。但“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却不时遭到质疑。基于“四史”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根基。但“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却不时遭到质疑。基于“四史”视域,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与物质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等维度,再论“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以历史事实彰显“三大改造”的历史地位,坚定对“三大改造”的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改造” “四史”视域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选址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奕成 耿华峥 +3 位作者 罗锦璐 沈阳 熊亚玲 成玉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6,共11页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观视角梳理巴渝衙署选址的自然人文环境背景,分析其受风水学说与山地观念、礼法规范与权力象征、防御思维与时局意识的三大因素影响,归纳了巴渝地区衙署观照山水下适应性落位、礼教规制下在地化因循、因战事需要防御式转变的选址智慧,总结出其选址经历因应外界条件与主动参与城市形塑的“地文”系统组织过程规律.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的选址研究还提示着其遗存保护或遗址复建工作应形成统筹古城形态与山水风景资源的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地区 衙署 选址 整体环境观视角 风景园林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脂博物馆: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科方 田柳 王丽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不断融合,专业性科技场馆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国油脂博物馆自创建以来,经历筹建、展陈、运营3个阶段,体现了中国油脂界的“十个之最”。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围绕建立油脂文化的展示基...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不断融合,专业性科技场馆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国油脂博物馆自创建以来,经历筹建、展陈、运营3个阶段,体现了中国油脂界的“十个之最”。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围绕建立油脂文化的展示基地、油脂技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基地、油脂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成果展示基地和油脂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精心组织开展中国油脂博物馆的运营。未来,中国油脂博物馆将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规划建设园区化、服务功能模块化、科普教育专业化、合作交流国际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脂博物馆 创建历程 运营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玲玲 李昊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5-48,共4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增强实践力度,提升情感温度。高校思政课在以史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价值引领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碎片化与浅显化、教学形式重理论讲授而轻实践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以史育人应明...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增强实践力度,提升情感温度。高校思政课在以史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价值引领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碎片化与浅显化、教学形式重理论讲授而轻实践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以史育人应明确课程价值引领目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形成科学历史认知;创新教学方式载体,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史育人 课程价值 历史观 教学内容 历史认知 教学方式 历史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14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靖 章家恩 +2 位作者 吴睿珊 赵本良 杨慧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30,共5页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关于非洲大蜗牛入侵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非洲大蜗牛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已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及港澳台地区均有分布,并在农业生产、病虫传播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对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检疫防治等方面,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大蜗牛 发生历史 生物学特性 防控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台湾史”研究谱系及其史观嬗变述论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萌 刘相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85,共12页
2014年2月10日,台湾当局公布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及社会领域课程纲要,简称"103课纲",在台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实质是"中国史观"和"台湾中心史观"两种不同史观之争。台湾史学界最初由"中国史观&qu... 2014年2月10日,台湾当局公布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及社会领域课程纲要,简称"103课纲",在台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实质是"中国史观"和"台湾中心史观"两种不同史观之争。台湾史学界最初由"中国史观"主导,随后逐渐被挑战和"边缘化",最后"台湾中心史观"盛行,导致"台湾史"研究界的普遍"本土化",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而"台湾史"研究谱系的"继承与断裂"则直接影响到"史观"的变化,也对高中历史课纲的修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历史课纲 “台湾史”研究谱系 “中国史观” “台湾中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中学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晓民 马勇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81,共10页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设计了专门针对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量表,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9套理科教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在数量、内容、呈现方式、表现手法、编写意图等方面都随时间有了很明...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设计了专门针对理科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量表,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9套理科教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在数量、内容、呈现方式、表现手法、编写意图等方面都随时间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而且整体上是朝着体现科学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文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对科学史文化内涵凸显不够、各学科教材中科学史编写差异明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中学理科教材 科学史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历史及现状(1969—1999) 被引量:34
18
作者 周建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回顾了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历史 ,介绍了几种代表性的膳食纤维测定方法 ,并对这些测定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
关键词 膳食纤维 测定方法 现状 发展过程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观念史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磊 王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207,共5页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应积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念史研究注重对构成学说基本要素的单元观念的生成与流变及其"历史语境"等内容的考察。运用观念史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众多观念在中国的起...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应积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念史研究注重对构成学说基本要素的单元观念的生成与流变及其"历史语境"等内容的考察。运用观念史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众多观念在中国的起源、交锋、社会化和流变,对于破解当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的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观念史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起源于2008年。环境史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非生物发展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发展变迁史的学科,探究环境变迁的动因、特点、规律等,可资鉴当代。中国内地及边疆是全球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全球环境整体观,并以之指导边疆环境史研究,推进环境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名称 起源 研究对象 全球环境整体观 边疆环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