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1
作者 马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乡村社会发展与繁荣。但是,从长时段视角看,它也影响乡村社会对外来经济要素的接纳,制约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村社会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早期官吏管理制度的流变及特征
2
作者 蒋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官吏管理是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已有官吏任命、监察和迁转的明确记录,它们在世卿世禄制下展开,多依赖血缘宗法、礼仪盟誓维持,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春秋战国官僚制度萌芽,官吏管理表现出鲜明的功利实用色彩。秦延续功利至上... 官吏管理是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已有官吏任命、监察和迁转的明确记录,它们在世卿世禄制下展开,多依赖血缘宗法、礼仪盟誓维持,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春秋战国官僚制度萌芽,官吏管理表现出鲜明的功利实用色彩。秦延续功利至上的传统,完成了兼并天下的大业,但只重功利不重道德教化的选人用吏做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汉承秦制,又矫正了秦朝弊端,提倡能德并重。汉代官吏管理各环节基本形成,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汉代的官吏管理具有能德并重、分类分层、制度性与灵活性结合、极其追求效率等特点。汉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官吏管理 制度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两汉的官吏功赏及其流变
3
作者 蒋波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奖励方式,也是诸子论议的主题。法家按功论赏、无功不赏、功赏相当的思想为秦国采用,是其崛起并完成华夏一统的重要因素。秦朝未能及时调整刑赏政策,仍然赏功不赏贤,重吏治不重教化,加速了王朝的崩溃。汉代改变了单一的功赏模式,赏功之外也赏贤;功赏中不仅有实物性奖赏,亦有赐嘉号、特殊礼遇、“图画形象”等荣誉性、精神性奖赏。汉代的官吏功赏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治吏”措施,标志着官吏功赏制度趋于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两汉 官吏功赏 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及汉初关中地区杜主祠祀活动中的乐人与鼓舞乐——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有关“杜主乐”为中心
4
作者 刘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2,共7页
《汉书·郊祀志》所载秦“五杜主祠”实为秦代杜、雍两地杜主祠的总合,到了汉初,其在继承秦代神祇祠祭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完善,并基本保持了秦代杜主崇拜及其祠祭传统的原初面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中有关简文... 《汉书·郊祀志》所载秦“五杜主祠”实为秦代杜、雍两地杜主祠的总合,到了汉初,其在继承秦代神祇祠祭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完善,并基本保持了秦代杜主崇拜及其祠祭传统的原初面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中有关简文所反映的杜主祠乐人与大祝的隶属关系以及“五更”的践更要求,是原秦杜主祠祭祀制度和传统的反映。“杜主乐”的乐人包括鼓者、舞者和歌人,他们是祭祀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共同以歌、乐、舞的形式在通神娱神环节中进行仪式表演,确保祭祀仪式的有效性。论文考察秦及汉初杜主祠祀活动,以祠祀礼仪活动中的乐人为具体研究对象,考量“鼓舞乐”的综合表演形式,揭示古代乐人祠祀仪式表演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了解秦汉时期乐人在祠祀礼仪中的地位与社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礼乐 杜主祠祀仪式 乐人 鼓舞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秦简《算书丙种》研究
5
作者 夏庆卓 邹大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48,共22页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丙种》是其中篇幅适中、有待系统研究的一种。本文从体例、编纂特点、所包含的知识类型和数学方法及相关背景等方面对《算书丙种》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它是抄本而非手稿本,...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丙种》是其中篇幅适中、有待系统研究的一种。本文从体例、编纂特点、所包含的知识类型和数学方法及相关背景等方面对《算书丙种》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它是抄本而非手稿本,具有以算法为中心的特点;其编作者在体系方面有较多考虑,但不够精心;它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有其先秦祖本的记载提供了新证,并为认识《九章算术》以外的数学知识类型提供了素材和依据,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早期数学和社会经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 《算书丙种》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 秦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秦墓中的同穴合葬现象
6
作者 楚展鹏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5,共8页
秦国是较早推行变法的国家之一,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较为充分,同时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夫妻为核心的个体家庭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和经济单位。在此背景下,秦墓中出现一批同穴合葬墓,形式多样,分布较广,延续性强,发... 秦国是较早推行变法的国家之一,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较为充分,同时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夫妻为核心的个体家庭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和经济单位。在此背景下,秦墓中出现一批同穴合葬墓,形式多样,分布较广,延续性强,发展轨迹清晰,为探讨战国秦汉之际家庭的变化和合葬习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墓 同穴合葬 家庭 战国秦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农业对数学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衣抚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1,共8页
秦汉时期农业对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反映农业需求或以农业为背景的算题,在数学著作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体现了农业与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是秦汉农业官员深入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数学著作的编著之中,是数学著作... 秦汉时期农业对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反映农业需求或以农业为背景的算题,在数学著作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体现了农业与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是秦汉农业官员深入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数学著作的编著之中,是数学著作的重要作者群之一;三是在秦至汉初的焚书运动中,大量算数著作因其中包含的农业内容而免遭禁毁。可以说,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秦汉数学的面貌,离开了农业,秦汉数学的面貌将会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农业 秦汉数学 数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简牍所见“遝书”“征书”及其含义
8
作者 温俊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37,共9页
秦汉简牍所见“遝”相关文书,均用于相关人员、档案等不在审理地的狱案处理中,“遝”在此类文书中解释为“相及”“论及”比较合适,此类文书大都不能归为“遝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征书”应是此类治狱程序的适用文书,表示将档案文... 秦汉简牍所见“遝”相关文书,均用于相关人员、档案等不在审理地的狱案处理中,“遝”在此类文书中解释为“相及”“论及”比较合适,此类文书大都不能归为“遝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征书”应是此类治狱程序的适用文书,表示将档案文书或狱案相关人员由一地征至另一地。征书应由正文和附件组成,附件部分记录征召者的具体身份信息等内容。秦末汉初,“遝”开始逐渐有“逮捕”的意思,从“遝书”出现的具体语境看,其表达的主要含义还是侧重于控制和逮捕,故把“遝书”理解为逮捕文书更为合适。另外,秦汉治狱过程中,“召”亦有从一地征至另一地之意,但其可能仅适用于口头传唤,或者是相对柔和中性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遝书 征书 征遝 治狱 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通途:秦汉江东交通地理研究
9
作者 常泽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已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海陆交通网络。北去方向有丹徒道、牛渚道这两大主干交通线,不仅串联江东、江淮及至中原,服务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运行,而且在商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中期以来,东瓷西铜的江东产业格局... 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已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海陆交通网络。北去方向有丹徒道、牛渚道这两大主干交通线,不仅串联江东、江淮及至中原,服务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运行,而且在商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中期以来,东瓷西铜的江东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会稽瓷器与丹阳铜料在长江以北的消费市场活跃一时。南向通道的海上贸易相当繁盛,在特殊时期则带有战争与流亡色彩。考古所见两汉物资转输的个案表明,长江水道在江东与两湖、巴蜀的直接或间接往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江东 丹阳郡 会稽郡 交通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宝鸡下站秦汉祭祀遗址2020年发掘简报
10
作者 游富祥(领队/拍照/执笔) 赵梦瑶(执笔/绘图) +7 位作者 吕赵力(绘图) 姚姣(绘图) 王凯(执笔/绘图) 杨武站(执笔/拍照) 卢一 郝怿 张程 雷岩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4,I0005,I0006,25-36,共18页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河南岸的台塬上。2020年6~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祭祀坑、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60处,出土有玉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鹿角...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河南岸的台塬上。2020年6~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祭祀坑、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60处,出土有玉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鹿角器及建筑材料。综合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判断下站遗址应为秦宣公所立密畤,祭祀青帝。下站遗址的发掘对丰富雍五畤祭祀文化内涵及秦汉祭祀制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宝鸡市 下站遗址 秦汉祭祀 密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战国秦汉墓地浅析
11
作者 刘尊志 苗楷琳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9,98,共7页
空港新城布里村战国秦汉墓地是一处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的中下阶层墓地。该墓地经过有序规划布局,包含四组既相对独立又具密切联系的家族墓葬群。在墓葬结构、随葬器物组合、家族葬俗以及墓位排列等方面所呈现的演变趋势与同期关中地区... 空港新城布里村战国秦汉墓地是一处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的中下阶层墓地。该墓地经过有序规划布局,包含四组既相对独立又具密切联系的家族墓葬群。在墓葬结构、随葬器物组合、家族葬俗以及墓位排列等方面所呈现的演变趋势与同期关中地区墓地制度的演变相吻合。空港新城布里村墓地作为关中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综合性墓地的一个实例,为研究这一时期墓地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 战国秦汉 家族墓地 中下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乙种》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大海 夏庆卓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构上有一定层次,体现出编排的意图但考虑不周。作为实用算法式数学文献,此书不属于从“九数”发展至《九章算术》的经典系统,但它的内容仍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源于其先秦祖本的记载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同时,此书也为研究秦国和秦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 《算书乙种》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 计量制度 秦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14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畤祭遗址出土玉人功用研究
15
作者 高崇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认知。并由此推断,男女玉人应分别是受祭的天神和地神之神主,用驷马车载之前往雍地进行畤祭之礼。西汉畤祭仍然继续沿用秦故礼仪,此正是由春秋至西汉数百年间,畤祭所用男女玉人造型及功用基本相同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畤祭 天圆地方 祭天礼地 男女玉人 天地神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京畿“城苑一体”背景下皇家苑囿的涉水营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奕成 陈霆锋 +1 位作者 耿华峥 成玉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以皇家造园为主流的秦汉时期,笼山络野之苑囿主动协同京畿区划及其理水需要而展现“涉水”营建特征,并助推“城苑一体”规划传统的开启与定向。结合二重证据、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秦、西汉、东汉各阶段印合政治意图、栖居条件与人... 以皇家造园为主流的秦汉时期,笼山络野之苑囿主动协同京畿区划及其理水需要而展现“涉水”营建特征,并助推“城苑一体”规划传统的开启与定向。结合二重证据、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秦、西汉、东汉各阶段印合政治意图、栖居条件与人居理想的畿辅区规划主张及其相应水利建设情况。据此分析各阶段诸苑囿边界划定、苑中苑布局是如何因应于区域关键性水利设施及其水网结构,并回顾各苑因水理景的做法与转向。顺应城苑关系“合一初立”“嵌联组织”而“圈踞会同”历时演绎与地区水系整治“适”“理”而“控”的目标牵引,郊野苑囿于区域层面展现“携苑缀域”“联苑笼域”“分苑辖域”的空间抉择智慧。此流变过程不仅反映秦汉苑囿应和一体经营思想而因时、在地的统调价值,也生动注脚生成期造园实践“造景”之外的非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史 城苑一体 秦汉时期 郊野苑囿 涉水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区榆楚墓地CM1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庆刚 冯博(绘图) +9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刘一博(绘图) 葛立毅(摄影) 赵汗青 崔梦鹤 夏培朝 于有光 裴学松 马珍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7,F0002,共15页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CM1的年代大致为秦汉之际。该墓的发掘为研究秦汉之际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俗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秦汉之际 秦墓 祭祀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
18
作者 朱颖健 陈洪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带的文化互动,而陶瓿的消失则是汉越民族融合在物质层面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陶瓿 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粘接材料的科学分析
19
作者 葛若晨 孙杰 +5 位作者 陈翩 付金凤 曾帆 刘志 杨波 杨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陶器上的古代粘接材料与陶器的修复工艺关系密切,是当时社会制陶水平的反映之一。本研究对成都新津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上的粘接材料进行了科技分析,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 陶器上的古代粘接材料与陶器的修复工艺关系密切,是当时社会制陶水平的反映之一。本研究对成都新津宝资山汉代崖墓出土陶楼上的粘接材料进行了科技分析,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探究了该粘接材料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结果表明:粘接材料的颗粒状态、大小和成分与黏土颗粒相似,推断其主要无机成分为黏土;红外吸收光谱在波数3431 cm^(-1)、1670 cm^(-1)和1419 cm^(-1)的特征峰与酰胺基相吻合,氨基酸分析表明其有机成分含有由动物胶和蛋类混合而成的蛋白质类胶料。有机混合胶料黏性较高,弥补了单一胶料使用的不足,同时黏土可增加系统中的氢键密度,并起填充作用,这样的协同作用是该粘接材料在使用时具有强粘接力和一定稳定性的原因。但由于其耐久性差且与陶器整体风格不协调,推测该材料是在器物下葬前使用的一种临时粘接剂。同时,它的成分和用途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上的古粘接材料非常相似,这体现了汉代对秦代帝陵陪葬制度和制陶工艺的继承与沿革。研究结果为我国陶器修复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现代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资山汉代崖墓 彩绘陶楼 粘接剂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汉承秦制 陶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秦汉临淄城“市场”的经济考古学观察
20
作者 田钟灵 方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10,116,共11页
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北部的阚家寨附近,处于4条道路围绕的“井”字形区域中心,密集分布着战国秦汉时期的各种生产活动遗存,出土有货币、度量衡和“市”“亭”陶文等与市场活动密切相关的材料,应是战国秦汉时期临淄城的中心市场所在。市场... 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北部的阚家寨附近,处于4条道路围绕的“井”字形区域中心,密集分布着战国秦汉时期的各种生产活动遗存,出土有货币、度量衡和“市”“亭”陶文等与市场活动密切相关的材料,应是战国秦汉时期临淄城的中心市场所在。市场南部阚家寨BⅡ地点的私营铸镜作坊生产的铜镜应当通过市场销售,社会各阶层都可以通过购买获得和使用。基于对临淄市场的考察,我们提出考古学上判断市场遗存的5项标准,即密集分布的市场导向型手工业、货币、度量衡、道路及相关文字信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临淄齐故城 市场场所 市场交换 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