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中期官刻法帖的流通与文化权力博弈:以《三希堂法帖》为中心
1
作者 姚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I0011,共10页
在文化史视野下考察乾隆皇帝下旨纂刻的《三希堂法帖》,可见其作为官刻书法文献的流通模式、影响范围及文士阶层的评价与接受情况。这些过程中展现出了皇帝在文士阶层长期拥有话语权的刻帖领域建立文化权力的意图,而文士阶层的显隐态度... 在文化史视野下考察乾隆皇帝下旨纂刻的《三希堂法帖》,可见其作为官刻书法文献的流通模式、影响范围及文士阶层的评价与接受情况。这些过程中展现出了皇帝在文士阶层长期拥有话语权的刻帖领域建立文化权力的意图,而文士阶层的显隐态度形成了多重回应,从中得以管窥清中期经由书法图像汇编而产生的文化权力博弈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希堂法帖》 清中期 乾隆皇帝 文化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年间伊犁户屯问题再探
2
作者 衡宗亮 张艾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户屯是清代伊犁农业开发中的特殊类型,根据满文档案可知,其创办时间更可能始于乾隆二十五年。户屯构造,主要包括了商民、客民、为民遣犯和绿营眷兵分户子弟四类。户屯最早依附于兵屯,其管理实现了从理事同知向抚民同知的转变。
关键词 乾隆年间 伊犁 户屯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的移用与致用:从道光六年彗星见事件看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态度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辉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7,共10页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于彗星的西学知识源于清初游艺的《天经或问前集》,又把相关内容辑录到其《圆天图说续编》之中,但在一些注解中加入了"五行"字样,是对四行说的移用,并淡化了原著带有的基督神学色彩。把整个事件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显示出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普遍态度:总体上排斥耶稣会士输入的、基督神学化的四行说,但接受四行说揭示事物关系的"实理"及其具体的操作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彗星见 四行说 阮元 李明彻 乾嘉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乾嘉时期的四川赶场——以刑科题本、巴县档案为基本资料 被引量:9
4
作者 常建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5,共14页
乾嘉时期四川的赶场活动中,人们买卖刀具、粮食以及衣食日用品,场上有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场合,赶场较多伴随着人际交往与娱乐餐饮。巴县的场上就有不少店铺,如饭店、杂货铺、酒店、钱铺、药铺等。场一般地处交通要道,... 乾嘉时期四川的赶场活动中,人们买卖刀具、粮食以及衣食日用品,场上有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场合,赶场较多伴随着人际交往与娱乐餐饮。巴县的场上就有不少店铺,如饭店、杂货铺、酒店、钱铺、药铺等。场一般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居民较多,商家入驻开店主要满足人们日用所需。场市隔两天开场,场期较为密集,场市人口的职业构成以经商者以及佣工、种地者为多。场市存在不少违法行为,私宰耕牛、赌博、绺窃、抢客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场上人多事繁,差役会到场巡查。有的场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如"场约""场头"等。巴县重视场的治理,场的兴建需要乡约、地邻申请,知县批准并示禁后正式开设,并由场头、客长与乡约等共同治理,场头等由场民公议产生。巴县所给执照规定场头、客长等协同乡约办理场内公事,此外还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场被官府派差,有的还建有看守递解犯人的卡房。场市设置栅栏、虎头牌、虎皮棍、梆锣、更夫,以防盗贼,团练的推行也改造了场市的组织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四川 赶场 巴县档案 刑科题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导读 被引量:19
5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共11页
王国维曾以清初、乾嘉、与道咸三点将清代学术分成三个阶段,并以“务为前人所不为”来体现“道咸以后之学新”的特色。晚清学风的明显转变影响到后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领域里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钱穆的同名著作... 王国维曾以清初、乾嘉、与道咸三点将清代学术分成三个阶段,并以“务为前人所不为”来体现“道咸以后之学新”的特色。晚清学风的明显转变影响到后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领域里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钱穆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书基本不出道咸“新学”之大范围,而乾嘉汉学一线的观念反受到忽视,致使我们对近三百年“学术”的认知多少有些偏颇。今日要对近三百年学术进行相对均衡的系统整理,应把清代汉学一脉的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关于清学的论述汇聚而表出,使之与梁、钱二著并列而为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 道咸“新学” 乾嘉汉学 章太炎 刘师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嘉庆两朝对白山派和卓后裔招抚政策得失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定案之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中止了自乾隆二十六年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持续实行的正确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是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新疆持续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玉努斯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清朝乾隆年间 ,清政府对新疆实行移民实地政策 ,人口大量迁移到新疆。天山北麓东段是新疆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其人口迁移分为民户迁移、商户迁移、遣户迁移、兵眷迁移和安插户迁移等几种类型 ,以民户迁移为主。移民的来源地以甘肃、陕... 清朝乾隆年间 ,清政府对新疆实行移民实地政策 ,人口大量迁移到新疆。天山北麓东段是新疆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其人口迁移分为民户迁移、商户迁移、遣户迁移、兵眷迁移和安插户迁移等几种类型 ,以民户迁移为主。移民的来源地以甘肃、陕西等邻近省份为主 ,人口迁移的方式以官府有组织的迁移为主、以民间自流的方式为辅。民户人口迁移的高峰在乾隆三十年代 ,乾隆四十五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变小 ,整个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的规模为 16 .4万人左右 ,迁移人口主要分布在以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民户 商户 乾隆年间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忠孝观”诗学思想探论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1,共5页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于翁方纲诗学思想,如果说"肌理说"是明面上的重要诗说,"忠孝观"则是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诗学思想 忠孝观 乾隆帝 乾嘉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学人诗——以翁方纲诗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康松 郗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清代乾嘉时期,在重经史、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学人诗,以翁方纲的学人诗最为典型。这些诗堆砌学问、缺少性情,以经史金石等考据知识为诗歌内容,以考据学方法为诗法,违背了诗歌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等特质,不被诗坛大家、名... 清代乾嘉时期,在重经史、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学人诗,以翁方纲的学人诗最为典型。这些诗堆砌学问、缺少性情,以经史金石等考据知识为诗歌内容,以考据学方法为诗法,违背了诗歌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等特质,不被诗坛大家、名家认可,当时效仿者主要是翁方纲弟子辈。但此类诗重学问的特点,也得到一些诗论家肯定,并对后来的程恩泽、郑珍等人的诗歌创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人诗 汪师韩 钱载 翁方纲 以考据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广西地方社会职役与治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共11页
乾嘉时期,广西地方职役出自四个系统,即土官少数民族村寨系统,有村老、头人、狼总;保甲系统,保正、保长是负责人;还有乡约系统与里甲系统。乾隆时期,地方社会职役以保甲系统为多。嘉庆朝,保正、保长保甲系统仍占据绝对多数,新增地保、乡... 乾嘉时期,广西地方职役出自四个系统,即土官少数民族村寨系统,有村老、头人、狼总;保甲系统,保正、保长是负责人;还有乡约系统与里甲系统。乾隆时期,地方社会职役以保甲系统为多。嘉庆朝,保正、保长保甲系统仍占据绝对多数,新增地保、乡保,表明地方、乡约、保正(保长)三者之间在融合,地方职役有向地保发展的趋势。刑科题本揭示了民间投保、职役报案的过程,可见职役平时处理当地的经济纠纷、盗窃案件。《清实录》记载了乾嘉时期广西官府与地方职役的关系,碑刻资料还有地方社会职役实态性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科题本 保甲 地保 乾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公羊学的奠基人——刘逢禄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立了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公羊学 乾嘉 晚清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新疆舆地学著述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建 王恩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清朝乾嘉时期,是新疆地方志发展的高峰。《内府舆图》《西域图志》等官修和《西域闻见录》《西陲要略》等私人纂修志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时期舆地学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新疆地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为道光、咸... 清朝乾嘉时期,是新疆地方志发展的高峰。《内府舆图》《西域图志》等官修和《西域闻见录》《西陲要略》等私人纂修志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时期舆地学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新疆地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为道光、咸丰时期史地学的繁荣积累了知识基础,而且为以后的新疆研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新疆 舆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之际诗歌创作力量结构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靖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3,共7页
乾嘉之际的诗坛,中下级官吏诗人群是主要的也是成就最大的创作集团,打破了由台阁诗人主导诗风的状况。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古典诗歌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清代诗史自身的重要变化。它不仅揭示了诗歌创作力量核心从庙堂的向下转移,更引... 乾嘉之际的诗坛,中下级官吏诗人群是主要的也是成就最大的创作集团,打破了由台阁诗人主导诗风的状况。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古典诗歌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清代诗史自身的重要变化。它不仅揭示了诗歌创作力量核心从庙堂的向下转移,更引发了诗歌内涵、诗歌精神的整体变化,其诗史意义可谓大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之际 诗人结构 诗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御选文章看康、乾官方文章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德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2,共9页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等集,集中体现了清廷"清真雅正"的文章思想,与《古文渊鉴》相比,在规范性的要求上大大加强,体现了清代文化统治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康、乾时期 御选文章 清真雅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康安与乾隆末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3,共8页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福康安 乾隆末 中安 宗藩关系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诂经精舍诗人群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3-69,共7页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抒写出特定历史时期才人士子的独特心声,以不同形态展现了性灵思潮的深刻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诂经精舍 诗人群 乾嘉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观照下的杭世骏建言得罪事考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晓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本文以乾隆八年(1743)杭世骏建言得罪一事为切入点,从文史资料中考察庙堂与野逸群体对此事件的载录,进而寻绎乾隆初期朝野文士心态的嬗变轨迹与诗坛朝野离合之格局以及深层的政治文化背景。
关键词 杭世骏 翰苑群体 广陵文学集群 丙辰鸿博 诗坛之朝野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汉学与理学的立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永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1,共4页
乾嘉汉学从提倡新的治学原则、排拒佛老、经学辨伪、重新诠释理学命题等四个层面对理学进行了较为激烈的批评 ,凸显了汉学与理学之间在学术立场。
关键词 乾嘉汉学 理学 学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世隐忧:从乾嘉文治看清朝由盛而衰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检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2,共12页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文治 经学 庙堂儒学 信仰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造办处活计档看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舜强 张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卡镶做机构成熟定型。不同时期的唐卡镶做机构存在一定的变化,反映了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宫廷唐卡镶做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办处 活计档 乾隆时期 唐卡 镶做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