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中的未变与继承——以村落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马新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村落社会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无论是授田制取代井田制,还是国野制的消泯与编户齐民的出现,无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但这场变革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制度与政治体制,村落基本结构与居民生存状态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村落... 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村落社会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无论是授田制取代井田制,还是国野制的消泯与编户齐民的出现,无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但这场变革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制度与政治体制,村落基本结构与居民生存状态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村落原有空间格局未变,构成要素依然存在,村落居民依旧生活在传承已久的村落空间;作为基本地域单位与社会单位的村落地位依然延续,只是由宗法血缘组织载体转变为地缘行政组织载体;村落内部宗法血缘关系继续递延,宗族依然是乡村社会较为普遍的存在;村落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未变,从神灵信仰到村落精神,都在原有基础之上接续发展。这是聚落时代以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基因得以传承的重要前提。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变革所造就的新的社会机制,不仅与之未见违和,反而还带有明显促进因素,其有效地实现了农耕文明基因的递延。这充分说明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实质是原有文明体内的内生性变革,是传承与扬弃的有机统一。唯此,方可造就源远流长、连续一体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社会变革 村落 未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北庭地区的抗战戏剧活动述论
2
作者 贾秀慧 边洁 《昌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抗战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一大批有民族气节、有血性的作家、艺术家为抗战奔走呐喊,以笔为枪,开创了声势激昂的抗战文艺。新疆地处抗战的大后方,在全国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下,北庭地区的各族人民投身... 抗战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一大批有民族气节、有血性的作家、艺术家为抗战奔走呐喊,以笔为枪,开创了声势激昂的抗战文艺。新疆地处抗战的大后方,在全国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下,北庭地区的各族人民投身各种救亡活动,其中蓬勃发展的抗战戏剧成为抗战救亡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北庭地区的抗战戏剧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来到新疆而逐渐兴起;1939年随着新疆文化协会及实验剧团的成立,抗战戏剧的发展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大量的戏剧工作者投入到抗战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生动体现了抗战戏剧的斗争性、艺术性、民众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北庭地区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赵王城遗址壕沟防御性研究
3
作者 谢空 冯安琪 《古建园林技术》 2025年第1期95-99,共5页
壕沟是古代城防要构,近年邯郸城市基建中屡现新壕沟遗址,让赵王城壕沟系统逐渐明朗。本文通过对赵王城壕沟系统的布局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布局特征,并进一步将王城壕沟分为城外环壕和南郊外壕两个系统,最后从军事作战角度出发,对这... 壕沟是古代城防要构,近年邯郸城市基建中屡现新壕沟遗址,让赵王城壕沟系统逐渐明朗。本文通过对赵王城壕沟系统的布局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布局特征,并进一步将王城壕沟分为城外环壕和南郊外壕两个系统,最后从军事作战角度出发,对这种内外双重城壕系统的形成原因和防御机制进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壕沟系统 防御机制 赵王城 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形制及服用规律研究
4
作者 刘若安 向好好 +1 位作者 陈政涵 叶鸿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48,69,共8页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的形制特点及其服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出楚国组玉佩具有多璜式与环佩组合式两种形制。研究表明:春秋时期楚国组玉佩主要为多璜式组玉佩,纹饰以素纹、勾连云纹、...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的形制特点及其服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出楚国组玉佩具有多璜式与环佩组合式两种形制。研究表明:春秋时期楚国组玉佩主要为多璜式组玉佩,纹饰以素纹、勾连云纹、蟠虺纹、虎纹等居多,大夫及以上阶层可以服用。战国时期则流行环佩组合式组玉佩,并且龙纹玉佩逐渐取代虎纹玉佩成为主要佩饰,出现“S”形纹、折线纹等纹饰。同时战国早期这类组玉佩仍在大夫及以上阶层流行,战国中晚期则开始在士阶层流行,而庶民中则为少见。其服用规律的变化客观上与因战争频发导致原有礼制遭到破坏有关,主观上则因楚国日趋强盛及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出独具特色的楚服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楚国组玉佩 形制 服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之间:抗战时期内迁民间戏班的生存之道——以厉家班为例
5
作者 张志全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创编新剧鼓舞民众,并有意识地将宣传与募捐融入舞台表演,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厉家班在烽火中逆势发展,得力于厉家班“严”字当头的治班制度、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班主的社会活动能力。厉家班的生命轨迹,已然超越个体戏班的价值,而成为观照战时中国民间戏剧团体命运的典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京剧 厉家班 家国之间 生存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五一”纪念探析——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例
6
作者 俞祖华 杨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党宣传抗日理念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媒体传播的作用,通过刊登重要领导人讲话、纪念文章和社论以及报道纪念大会盛况的方式,对“五一”进行纪念。“五一”纪... 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党宣传抗日理念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媒体传播的作用,通过刊登重要领导人讲话、纪念文章和社论以及报道纪念大会盛况的方式,对“五一”进行纪念。“五一”纪念是中国共产党明确工人地位和责任,争取和保障工人利益,表达抗日主张、诠释抗战话语以及呼唤国际援助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对“五一”的纪念,唤起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加强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工人运动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五一”纪念 《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晋系金文异体字整理与成因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翟筱雪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汉字的表意性质、民众的审美心理、构件形体相近、书写者的书写习惯与书写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金文 战国时期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在针织成型服装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依彤 顾远渊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9期65-72,共8页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最高超的金银器技艺之一,错金银器上的图案极具特色,是战国时期审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错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手法,分析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对战国时期错金银器图案的题材元素、结构元素和色彩元素进行提取,结合当代审美时尚和针织工艺,从图案风格转化、图案构成创新、图案色彩运用、图案质感表达、图案布局应用等几个维度展开,进行针织成型服装的设计创新探索。研究将战国时期错金银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与针织成型服装有机融合,是对非遗文化遗产时尚转译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错金银器 图案 针织成型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无法言说的“恶”——二战后法国情境下的概念考古
9
作者 庄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226,共10页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人性的重新思考。法国哲学以自由与介入的独特思想特质,回应并发展了德国哲学传统中恶的概念,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赋予了恶的概念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特质。恶的概念在法国自身的历史语境与地理空间中,在与德国哲学的互动中,不断流变甚至被彻底打破。恶的历史语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改变,却在美学领域与具体的文艺实践中以悖论方式得以重新言说和表述。因此法国语境下恶的概念的特质,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救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自我 他者 文学 二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密艺术--临淄战国齐墓出土贝壳画刍议
10
作者 郑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教、礼仪与教化功用,具有审美价值的一面,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史基本脉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画 战国 私密艺术 齐国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察冀日报》中的漫画与抗战政治宣传
11
作者 李茜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是党报史上的奇迹。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刊登了大量紧跟时事、通俗易懂且具有革命性的漫画,反映出当时的抗战形势与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具有促进边区发展,鼓舞抗战士气,...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是党报史上的奇迹。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刊登了大量紧跟时事、通俗易懂且具有革命性的漫画,反映出当时的抗战形势与根据地的建设情况,具有促进边区发展,鼓舞抗战士气,推动民族意识觉醒的作用,肩负起了抗战政治宣传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察冀日报》 漫画 抗战政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红色报纸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12
作者 杨浩哲 张养志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31-36,41,共7页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反动宣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创办了一批红色报纸,以配合当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贴近实际的宣传内容...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反动宣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创办了一批红色报纸,以配合当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贴近实际的宣传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与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梳理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红色报纸的宣传内容与办报特点,分析总结其在宣传、动员、组织方面发挥的历史作用,并对当代民族出版工作提出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红色报纸 内蒙古地区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大简谈《诗经》中的联绵词问题
13
作者 周翔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且文字全同。这些情况说明研究中要尊重出土文献自身的文本内容,以客观、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处理传世与出土文本的异文。其也证明了简本对于《诗经》语言文字和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一) 诗经 联绵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14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特点探析
15
作者 马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中国在抗战时期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状态,国际社会更是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取得革命胜利,争取强有力的外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将马克... 中国在抗战时期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状态,国际社会更是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取得革命胜利,争取强有力的外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与对外宣传工作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宣传理论与方法,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时刻总结对外宣传工作的特点。因此,总结梳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特点,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提供历史经验与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对外宣传 鲜明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管窥
16
作者 王思昊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吕氏春秋》欲“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涵盖了大量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动物学等在内的诸多生物学知识,且蕴含着“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等朴素的生态观。故《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秦以来关于动物学的知识,对于我... 《吕氏春秋》欲“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涵盖了大量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动物学等在内的诸多生物学知识,且蕴含着“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等朴素的生态观。故《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秦以来关于动物学的知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对《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做一系统地整理、分析与归纳,并试图以此管窥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中国动物学知识的积累水平与时人保护动物资源的生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以来 《吕氏春秋》 生态观 动物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郭化若的军事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17
作者 陈国忠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抗战时期,郭化若在军事教育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力、行之有效的军事教育思想,形成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郭化若对军事教育问题的认识与概说,明确了军事教育的意义、特点、因素及矛盾。基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郭化若形成了自己... 抗战时期,郭化若在军事教育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力、行之有效的军事教育思想,形成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郭化若对军事教育问题的认识与概说,明确了军事教育的意义、特点、因素及矛盾。基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郭化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教育理念与方法。抗战时期,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仅检验出郭化若军事教育思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更使郭化若军事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郭化若 军事教育思想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与生产: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18
作者 张雪晴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抗战期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困难局面。为渡过难关,晋察冀边区积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组建领导体系、扩大宣传动员、补充生产资料为手段,战胜了严酷战争环境和恶劣灾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边区军民积极投入生产劳动,使晋察冀边... 抗战期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困难局面。为渡过难关,晋察冀边区积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组建领导体系、扩大宣传动员、补充生产资料为手段,战胜了严酷战争环境和恶劣灾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边区军民积极投入生产劳动,使晋察冀边区真正做到了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察冀边区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他人与社会:晋察冀边区青年动员方式的实践进向
19
作者 张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青年动员围绕“个人、他人、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巧妙运用动员技巧,广泛开展诉苦运动激发青年自觉意识、树立民众典型激发青年自主意识、运用竞赛效应增强青年自信意识。通过对青年个人、与他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青年动员围绕“个人、他人、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巧妙运用动员技巧,广泛开展诉苦运动激发青年自觉意识、树立民众典型激发青年自主意识、运用竞赛效应增强青年自信意识。通过对青年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激励话语引导、活动氛围营造、互动交流沟通,广大边区青年在自觉、自主、自信意识的觉醒中投身抗战浪潮,有效助力了抗战救国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动员方式 实践进向 晋察冀边区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湖南茶业改良研究
20
作者 姜桂芳 曾嘉宇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80-91,共12页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展茶业教育等诸多领域。经改良后,湖南茶业迈入新阶段,并出口大量茶叶换取巨额外汇和军事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但由于国民政府低效且腐败的行政体系以及统制政策下官商农间的利益冲突,同时囿于兵燹不断,致使湖南茶业改良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湖南 茶业改良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